第五百零五章 大力發展手工業

ads_wz_txt;

華安帶着一衆人馬,返回刺史府之後,馬當將最近兩個多月梁州發生的各種重要的大小事件,都向華安做了詳細的彙報,並將各項建設所耗費的銀兩,以及府庫剩餘的資金都一一標註了出來。

見馬當辦事盡心又盡力,華安心下大爲高興,並當着衆多部將的面,大大的誇讚馬當一番。

隨後,華安將在西門外建設兵器館的方案,告訴了馬當,並要求馬當儘快徵集足夠的工匠,以保證兵器館可以快速的建造完畢,從而可以源源不斷的爲主力大軍提供精良的兵器和防具。

對於華安要求立即建造大規模兵器館的建議,馬當表示全力支持,並表示會盡快徵發梁州的空閒百姓,以在秋收之前,將兵器館、醫學館、文學館等館舍的第一期工程建設完畢,從而讓其可以正常使用,並最終用三年時間,將其全部建設完成。

有了馬當信誓旦旦的保證,華安放心了不少,並將南鄭城內外的所有建設任務,全都交給了馬當全權負責。

張育和謝思明等人,留在刺史府,幫助馬當處理其它的各種事物,以分擔馬當肩上所承受的壓力。

此時,除了益州東南方向爲叛軍所據,形勢尚不穩定,梁州和益州的大局基本是穩定的,暫時還看不出有什麼大戰的趨勢。

在這個相對安定的環境下,華安決定加快速度發展生產,以提高梁州的綜合實力,並對麾下的軍隊進行更加嚴格的訓練,以在戰爭來臨的時候,可以戰勝敵人。

在這個時代,所謂的發展生產,主要還是以種莊稼爲主,莊稼產出的糧食等作物是百姓生活的保障,但主要的莊稼一年只有兩熟。在莊稼生長的這段時間,靠種地爲生的老百姓便空閒了下來,這一閒就是好幾個月,可以說。這個時代的老百姓,一年之中,除了農忙,剩下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空閒的,而這是一種對人力資源的嚴重浪費。

爲了改變這種落後的面貌,華安一方面讓陳霆率領所部大軍,前往梁州的各處訓練年輕的男子,以提高的他們的軍事素質,同時,大力鼓勵老百姓養殖牲畜和禽類。

這樣一來。年輕的男子往軍事方面發展,可以作爲後備兵員,而剩下的百姓則利用梁州山清水秀的特點,養殖各種牲畜禽類,如此一來。可將梁州百姓的生產力大大的調動起來。

當然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爲了提高梁州百姓的綜合實力,手工業、採礦業等重要的行業也都必須大力的發展起來。

尤其是對於梁州這種閉塞之地,生產的農產品很難銷售出去,青菜、蘿蔔等產品運到其它州郡,只怕半路上就爛掉了,而手工業的各種產品卻無此後顧之憂。

尤其是金匠。他們打造的各種美輪美奐的首飾,一定很受貴婦人的歡迎,而且不用擔心半路上爛掉。

其它,諸如玉石、蜀錦、胭脂等各種手工業產品,一定都會大受歡迎的。

只是,這些產品普遍比較貴重。生產的技術也都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目前,大多是以家族和個人的小作坊生產和販賣的。

這些小規模的作坊,生產出來的產品比較少,售賣所得的利潤有限。因此,上繳府庫的稅收也不是很多。

爲了大力發展這些手工業,華安首先在南鄭城中,進行了各種走訪和詢問,最終摸清了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很多掌握了技藝的工匠師傅,不願意將祖傳的技術交給外人,甚至,定下了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祖訓,而且,這些人不貪心,生產足夠養活一大家子的產品之後,便不再繼續生產,以保持低調和不暴富。

這種小富即安的中庸之道,的確是一種避禍最好的手段,而且可以讓自己的子子孫孫都少不了一碗飯。

但華安要大力發展梁州的經濟,自然不能坐視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必須想辦法,讓這些掌握技藝的人才,將其技術教給更多的人,以便大規模的製造各種產品。

目前,在南鄭城之中,響應華安號召的只有皇甫家族和蒲鐵了,爲了打破梁州手工業的現狀,華安決定採取半強迫半勸說的策略,軟硬兼施,想盡一切辦法讓這些手工業的人才服從自己的要求,擴大生產規模。

爲了打破這些人小富即安的思想,華安以趙國大軍即將進犯梁州爲藉口,恐嚇這些人才,並表示要將他們全部徵召入伍,以抵禦趙軍的進攻。

但若是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擴大生產規模,教授更多的學徒,則對他們的家族進行特赦,全面免除他們服兵役的義務,以使他們可以全心全意的從事生產活動。

在華安恩威並施的舉措下,梁州境內的手工業從業者,大部分都屈服了,畢竟,按照華安所說的去做,他們並不吃虧,而且,會變得更加富有,只是有些違反他們的祖訓,讓他們的內心,多少有些不舒服。

南鄭城的土地面積有限,如果將城內所有的小作坊全部都擴建的話,城內現有的土地是肯定不夠的。

爲了改變這種現狀,華安決定將部分對土地面積需求量比較大的作坊搬至城外,從而解決城內土地短缺的問題。

但如此一來,問題又來了,如此四面開花的在城外大搞建設,如何防盜是個大問題,畢竟,之所以要建設城池,目的就是爲了防禦,將這些生產貴重物品的作坊放到城外,一旦有大批盜賊劫掠,後果將不堪設想。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華安特意與馬當、謝思明等人商議了起來,在經過衆人一番激烈的討論後,華安最終決定,擴建南鄭城城牆,將城池向北、向西各推進五里,以圈出一大片空閒的土地,從而建設各種作坊。

按照華安的圈地規模,城池面積一下了大了數倍,就算拆掉原有的城牆,還額外需要建造二十里城牆的磚牆和泥土。

爲了加快建造的速度,同時節約人力和物力,華安大膽的決定,先拆掉南鄭的西城牆和北城牆,然後利用這些僅有的材料,快速興建新的城牆,由於材料的短缺,新建城牆的寬度和高度,比原先的南鄭城城牆要小一些,防禦力自然也打了不少的折扣。

但華安的目標是建立一支進攻型的軍隊,從而收復北方的失地,而不是固守城池度日,若是自己麾下的大軍無法阻擋敵人,讓敵軍兵臨南鄭城下,那麼距離自己失敗就不遠了,高大一些的城牆也挽救不了敗亡的命運。

畢竟,最有效的防禦是進攻,依靠建造堅城抵禦敵軍,是不思進取的表現,華安會將軍隊的建設重點向進攻靠攏,擴建城池的目的,只不過是爲了防止盜賊和土匪的襲擾而已,並不是爲了用它來抵擋強國的主力大軍的。

在拆掉舊城牆和新建新城牆的這段時間內,是南鄭城防守最爲薄弱的階段,爲了防止不法之徒利用這一有利時機作惡,華安從趙武麾下調集了五千兵力分散駐守在新城牆和舊城牆之間,並在已經拆掉的舊城牆裡面插上籬笆,從而徹底杜絕各種不法之徒的不良企圖,保障南鄭百姓的正常生活和生產。

在建造城牆的這段時間,各種作坊暫時停止建造,以集中更多的人力,快速將城池擴建完畢,而後再建設這些作坊,全速發展梁州的手工業。

由於資金的緊張,華安目前的所有計劃都只能在南鄭城實施,畢竟,若是梁州的數百個城池都這麼擴建和建造各種作坊的話,資金是肯定不夠用的。

至於其他城池的建設,只有等日後資金寬裕了,才能開始建造,並且,不能像南鄭這樣,搞得這麼大的規模,以防止過度的手工業發展,造成產品的積壓,同時,也會使農業人口大量減少,而農業的產出是戰略資源,畢竟,就算你再有錢,敵對的勢力是不會賣糧食給你的,手工業再重要,也不可以取代農業的地位。

在華安的統一部署下,南鄭城內外,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建設浪潮,馬當、謝思明等人,都忙得不亦說乎。

關於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具體問題,都由馬當等人處理,這大大減輕了華安的壓力,在空閒的時候,華安會前往施工的位置親自指導和視察一番,更多的時候,華安會呆在府邸,秘密的跟諸葛琪學習手語。

畢竟,只有手語才能和聰士直接交流,而與聰士直接交流,對華安來說至關重要,在日後的許多重要的、不能泄露出去的秘密偵查任務,都必須依賴聰士來完成,也只有他們能很好的完成這些任務。

但有些事情,華安不能讓任何人知曉,包括自己的夫人諸葛琪,爲此,華安必須學會手語,從而可以親自給聰士下令,並獲取聰士探取的核心情報。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醞釀陰謀第九百零七章 窮追不捨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火蔓延第三百五十一章 貂裘大衣第八十章 逃離鄴城第二十章 叛軍渡江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斟酒第二百八十四章 屯田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六百五十八章 兩路出擊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重華的來信第二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六十章 鄧羌的決定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宋澄軍團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八百一十章 準備進攻第八百六十六章 慕容俊大驚第四百六十八章 鍼灸之術第一百八十六章 蜜月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波斯軍進攻第五十六章 北上中原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奇襲華氏城第九十六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冰塊守城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階下之囚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第九百章 分兵禦敵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三百五十三章 姚戈仲的決心第四百六十二章 火攻獠人大營第一百三十章 又見衝車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廣投降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向蜀國皇宮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俘虜作亂第六百二十一章 粗魯的劉顯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懷鬼胎的蜀國羣臣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五百一十五章 華安的立場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兵時機未到第六十八章 四海樓第九百一十五章 華安返回王宮第一百四十五章 後備力量第二百三十一章 敵軍箭塔第六百六十章 鄧羌的決定第一百二十一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門失守第三百六十九章 趙軍大營一片廢墟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四百六十三章 招撫還是剿滅第二百三十八章 焚燒大營第一百二十章 陰陵城第八百五十一章 醉酒泄露身份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陰毒計劃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佯攻丸都第六百四十六章 魏將降晉第三百八十八章 西征前的準備第五十三章 護花使者第四百三十五章 將軍何時娶我第四百三十一章 原來是她第二百五十八章 兩面受敵第二百三十一章 敵軍箭塔第四百零七章 獠人的來歷第七百零五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五百一十二章 楊俊的選擇第四百八十章 聰士營第六百九十九章 蒲洪的遠見第二百七十一章 陣前斬將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父女團聚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寒山破敵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扶余王逃離第五十三章 護花使者第七百零三章 打開鐵箱第四百四十一章 三種下場第八百八十八章 追不上了第九百五十章 拖延戰術第九百一十一章 華安準備返回洛陽第九百七十二章 司馬華安第六百一十五章 王霸之心第七十九章 易容術第七百四十五章 攻下鄴城第三百七十三章 退路被堵第五百一十八章 攻打下辨城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九百零六章 包圍姚襄第四百七十四章 沒錢很難辦第六十八章 四海樓第二百五十九章 增援荊州第六百一十七章 劉顯詐降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扶余積極抵抗第一百七十三章 八百殘兵第三百五十章 皇太后的眼淚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于闐公主第三百零六章 南越族叛軍的野心第六百四十八章 鄴城嚴重缺糧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規模擴軍第八百五十六章 燕國積極備戰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醞釀陰謀第九百零七章 窮追不捨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火蔓延第三百五十一章 貂裘大衣第八十章 逃離鄴城第二十章 叛軍渡江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斟酒第二百八十四章 屯田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六百五十八章 兩路出擊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重華的來信第二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六十章 鄧羌的決定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宋澄軍團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八百一十章 準備進攻第八百六十六章 慕容俊大驚第四百六十八章 鍼灸之術第一百八十六章 蜜月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波斯軍進攻第五十六章 北上中原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奇襲華氏城第九十六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冰塊守城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階下之囚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第九百章 分兵禦敵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三百五十三章 姚戈仲的決心第四百六十二章 火攻獠人大營第一百三十章 又見衝車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廣投降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向蜀國皇宮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俘虜作亂第六百二十一章 粗魯的劉顯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懷鬼胎的蜀國羣臣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五百一十五章 華安的立場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兵時機未到第六十八章 四海樓第九百一十五章 華安返回王宮第一百四十五章 後備力量第二百三十一章 敵軍箭塔第六百六十章 鄧羌的決定第一百二十一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門失守第三百六十九章 趙軍大營一片廢墟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四百六十三章 招撫還是剿滅第二百三十八章 焚燒大營第一百二十章 陰陵城第八百五十一章 醉酒泄露身份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陰毒計劃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佯攻丸都第六百四十六章 魏將降晉第三百八十八章 西征前的準備第五十三章 護花使者第四百三十五章 將軍何時娶我第四百三十一章 原來是她第二百五十八章 兩面受敵第二百三十一章 敵軍箭塔第四百零七章 獠人的來歷第七百零五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五百一十二章 楊俊的選擇第四百八十章 聰士營第六百九十九章 蒲洪的遠見第二百七十一章 陣前斬將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父女團聚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寒山破敵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扶余王逃離第五十三章 護花使者第七百零三章 打開鐵箱第四百四十一章 三種下場第八百八十八章 追不上了第九百五十章 拖延戰術第九百一十一章 華安準備返回洛陽第九百七十二章 司馬華安第六百一十五章 王霸之心第七十九章 易容術第七百四十五章 攻下鄴城第三百七十三章 退路被堵第五百一十八章 攻打下辨城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九百零六章 包圍姚襄第四百七十四章 沒錢很難辦第六十八章 四海樓第二百五十九章 增援荊州第六百一十七章 劉顯詐降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扶余積極抵抗第一百七十三章 八百殘兵第三百五十章 皇太后的眼淚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于闐公主第三百零六章 南越族叛軍的野心第六百四十八章 鄴城嚴重缺糧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規模擴軍第八百五十六章 燕國積極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