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王霸之心

這名大臣聞言,抱拳道:“太后,我大晉有江淮天塹,就算冉閔敗亡,燕趙聯軍也不能南下,況且,燕國是我大晉的屬國,連年向我大晉納貢,而冉閔卻擅自稱帝,與我大晉平起平坐,我大晉怎麼能率軍幫助冉閔,進攻向我們稱臣的燕國呢?”

“是啊!太后,冉閔此人受石虎養育之恩,卻殺了石虎諸子,乃恩將仇報之舉,他剛剛登基便殺了鄴城二十萬百姓,可謂極其心狠手辣,最重要的,是冉閔妄自尊大,擅自稱帝,還曾揚言,要先定中原,而後橫掃天下,如此,心懷野心之人,我大晉豈能助他,冉閔就像猛虎一樣,此刻,正是其衰弱之時,若是讓其養出了力氣,只怕會狠狠的咬我們一口啊!”又一名大臣,勸說褚蒜子不要幫助冉閔。

見兩位大臣說的都有些道理,褚蒜子點了點頭,正色道:“既然諸位愛卿都認爲我大晉應該按兵不動,哀家也沒什麼意見,不過,該如何回覆冉閔呢?”

“太后,冉閔妄自尊大,膽敢稱帝於河北,以微臣之見,根本無需回覆,直接打發使者回去即可。”一名大臣大聲說道。

褚蒜子聞言,蹙眉思索了一會兒,看向衆臣,輕聲道:“冉閔畢竟派遣使者前來,就這麼將使者哄回去,是不是不太合適。”

“太后,中原河北一帶都是我大晉的國土,若朝廷回覆冉閔。便等於承認魏國與大晉平起平坐的地位,承認冉閔的帝位,這樣做。纔是真的不合適啊!”一名大臣說道。

“是啊!太后,天上只有一個太陽,地上也只能有一個帝王,普天之下只能有我大晉一個皇帝,冉閔與石袛膽敢在河北稱帝,便是我大晉的敵人,我大晉不討伐他們。便是皇恩浩蕩,豈能承認他們呢?”又一名大臣正色說道。

褚蒜子聞言。覺得也對,畢竟,皇家的顏面不能丟,遂下令道:“傳哀家旨意。讓魏國使者立刻離開建康城。”

“是,太后。”

下完驅除魏國使者之後,褚蒜子看向衆臣,接着問道:“我大晉就這麼驅除冉閔的使者,倘若冉閔怒而攻打大晉,該如何是好?”

“太后放心,冉閔與石袛是無月不戰,他現在自顧不暇,根本就沒有精力進犯我大晉。況且,我大晉的荊州軍團與揚州軍團,也不是吃素的。就算他殺來了,我大晉也足以抵擋。”一名大臣肯定的說道。

褚蒜子點了點頭,接着問道:“哀家聽說鄴城方向缺乏糧食,鄴城的百姓時常餓着肚子,甚至易子相食,不知情況是否屬實。”

“回太后。鄴城的確缺糧,但易子相食。倒也沒有這麼嚴重,我大晉的商人,時常會偷偷的運輸糧食,賣往鄴城方向,利潤極其可觀啊!”一名大臣說道。

“偷偷運糧賣往鄴城,就不能正大光明的做生意嗎?”褚蒜子問道。

“回太后,糧食可不是一般的商品,所謂民以食爲天,糧食關係我大晉的國運,豈能不嚴加控制,若任由商人賣往河北一帶,萬一江南缺糧,只怕會引起動亂啊!”一名大臣解釋道。

褚蒜子點了點頭,道:“是這麼回事,糧食必須優先保證江南的百姓,不過,若有多餘的糧草,也不妨賣一些,給鄴城百姓一條活路。”

“太后儘管放心,該放多少糧食過去,臣等會安排的。”這名大臣說道。

“恩,如此,哀家就放心了。”褚蒜子應了一聲,轉身離開大殿。

隨後,冉閔派遣的使者,被大晉朝廷驅除出境,而大晉朝廷,也開始通知各處邊關,合理控制糧食的外流,以使鄴城的百姓有一個活命的機會。

#####

在長安城方向,華安也接到了冉閔求援的信件,不過,內容非常簡短,就是要求出兵打擊逆胡聯軍。

華安接了信件,很想率軍兵出潼關,在關中憋了一年多了,十餘萬主力大軍早就急不可耐了。

但這麼大的事情,華安總要仔細的斟酌一番,並召集王猛等人,商議出兵中原的事宜。

在正堂之中,王猛、鄧羌、王三、諸葛雄等人,皆按次序就坐,而華安也安然的坐在尊位處。

見衆人全部到齊,華安拿起手中的信件,正色道:“各位,河北一帶的戰火已經燃燒了一年多了,而我軍也在關中待了一年有餘,相信各位早就急不可耐了,如今,魏國邀請我軍出兵中原,本將覺得,我軍也該出兵了,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好事啊!大哥,全軍將士早就摩拳擦掌了,此次兵出潼關,一定可以勢如破處,所向披靡啊!”王三連忙附和道。

“將軍,我部無當飛軍,願當先鋒。”諸葛雄連忙請戰。

“打仗立功,可以升官發財,末將也願意領兵出戰。”鄧羌粗魯的說道。

見衆將皆有意出兵中原,華安很是得意,並有了出兵的打算。

“將軍,出兵中原不急於一時,還是再等等爲妥。”王猛突然開口反對道。

華安聞言,忙問道:“王猛,我軍已經在關中待了一年了,爲何還要繼續等待,此時,難道還不是出兵中原的良機嗎?”

王猛抱拳說道:“將軍,冉閔與石袛還未分出勝負,中原的兵馬依舊強盛,我軍還是再等等爲好?等的時間越長,對我軍越有利。”

“哦,那以你之見,我軍要等到什麼時候才合適啊!”華安問道。

王猛笑道:“等到中原各路人馬所剩無幾,如此,纔是我軍出兵的最佳時機。”

華安不滿道:“若是如此,中原的百姓,不知還要遭受多少罪過呢?你可知道,鄴城的百姓每日都食不果腹,每日都有百姓被活活的餓死,我軍早一日殺入中原,百姓的日子就會好過一點。”

“將軍此言差矣,爲了微不足道的百姓,而不顧天下大勢,這不是一個做大事之人,所應該做的,我軍只有抓住最好的時機,方可以最小的損失,獲取最大的回報,況且,河北一帶出現了兩個皇帝,一個是冉閔、一個是石袛,這二人互相攻伐,但他們都是我軍的敵人,將軍若要收復河北,就必須消滅這兩個皇帝,憑我軍目前的實力,消滅這兩股勢力,壓力是巨大的,況且,遼東的慕容俊也已經蠢蠢欲動了,這對我軍的壓力就更大了,所以,將軍還是按兵不動的好,桓溫和殷浩,不也是老老實實的待在江淮之間嗎?他們都是聰明人啊!”王猛笑着說道。

華安聞言,覺得還真是這麼回事,雖然冉閔以恢復華夏正統爲理由,請求自己出兵討伐逆胡聯軍,但他畢竟已經稱帝,而且,在大晉的河北一帶稱帝,按道理算是大晉朝廷的敵人。

而且,恢復華夏正統的名義也很模糊,華安的理解是恢復大晉的統治,而冉閔的意思,則很有可能是他自己當皇帝,做整個天下的皇帝,如此一來,就算此時出兵幫助魏國,日後打敗了石袛,還是要與冉閔兵戎相見的,畢竟,天下必須統一才能和平,而統一就必須只能有一個皇帝。

而一旦,自己陷入了無休止的戰鬥之中,實力必將銳減,此後,面對慕容俊的大舉南下,將變得毫無還手之力,近十年的軍力和物資積累也將化爲烏有。

但若是出兵過晚,中原河北被慕容俊捷足先登,後果可能會更麻煩,爲此,這個出兵的時機,是十分重要的。

但不論如何,就這麼在關中乾等着,華安總感覺有些憋得慌,河北一帶打得熱火朝天,而關中方向就顯得冷清多了。

見華安有些着急,王猛抱拳道:“將軍不必着急,最多半年,我軍便會迎來出兵的機會,屆時,我軍一定勢如破竹。”

華安聞言,點了點頭,並將手中的信件晃了晃,輕聲道:“這是冉閔寫來的信件,邀請我軍出兵,幫助他們一起打擊逆胡聯軍,以恢復華夏正統,你們說,本將該怎麼回覆他呢?”說完看向王猛。

王猛笑了笑,輕聲道:“這個還不簡單,讓冉閔立即退位,向大晉朝廷稱臣,如此,方可派兵支援,問他答應不答應。”

“哦,若冉閔答應退位稱臣了呢?那我軍是不是就可以出兵中原了。”華安正色問道。

王猛搖頭道:“一定不會的,冉閔勇冠天下,目空一切,懷有稱霸天下的大志,這樣的梟雄,是絕不肯鬱郁久居於人下的,況且,就算他願意退位,跟隨他征戰多年的將領會同意嗎?他們都會極力反對,所以,多半沒有這個可能。”說完眼神裡皆是自信的神色。

華安聞言,倒是認可的點了點頭,懷有王霸之志的人,的確不會鬱郁久居於人下,傲然挺立於天地之間,纔是他們的志向。

“亂世之中,凡是有血性的男兒,有誰沒有王霸之心呢?”華安不由自主的感慨了一句。

王猛聞言一驚,忙道:“難道將軍也有王霸之心。”

第六百一十五章 王霸之心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沃沮歸附大晉第六百八十七章 三個條件第七百六十二章 張祚的野心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何忠第四百六十二章 火攻獠人大營第一百三十五章 敵軍嚇壞了第七百九十八章 晉軍渡過沱水第三百零六章 南越族叛軍的野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破關而出第五百五十章 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何忠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尤利安第二百六十章 進逼石城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糧倉第九百七十六章 預售策略第九百一十二章 備戰襄國城第九百六十九章 燕軍繼續裁撤兵馬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六百四十七章 接收失地第三百三十九章 上中下三策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三百二十四章 叛軍投降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水寶地第二百四十一章 世子的野心第一千零九十章 勸降扶余第三十一章 正堂議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亮勸降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陰謀被識破第二十四章 驍將陳雄第五百五十七章 孫伏都大敗第一百三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二百九十一章 又見兄弟第三百九十六章 攻上南鄭城頭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一十九章 叛軍主將的憂慮第四百七十章 醫文二脈第六十一章 雷雲堡第十五章 朝中驚變第一千零一十章 大勢所趨第六百九十六章 人心險惡第八百三十章 李賁得逞第一百二十一章 冤家路窄第一百七十三章 八百殘兵第六百三十章 進軍龍山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工造霧第五百九十三章 琨華殿的陰謀第八百一十二章 晉軍敗退第六百八十五章 蛇已出動第八百七十章 北攻南守第一百一十章 倉部郎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洛水南岸第四百六十一章 發現山洞第一千零七十章 未戰先潰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向蜀國皇宮第二百五十二章 寒山破敵第二百七十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百五十三章 嬰兒啼哭第六百零二章 王猛的眼光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七百七十六章 北岸列陣第一百五十八章 攻城車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四十四章 青釭出鞘求推薦第四十五章 兩條大魚求推薦第八百六十三章 慕容汗的報復第三百四十七章 鉗形攻擊第九百一十五章 華安返回王宮第九百一十九章 謝艾潰敗第二百六十四章 兵臨歷陽第四百四十六章 向成都發起進攻第八百一十七章 暗通款曲第九百四十六章 慕容俊心情很糟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佯攻丸都第七百零四章 姚襄快速撤離第九百零四章 蒲健妥協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城計第七百六十四章 謝艾迴姑臧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切皆在預料之中第四百六十九章 皇甫醫學第一百九十四章 麒麟營第一百二十六章 憤怒的張舉第四百八十四章 固守待援第八百四十一章 華安身份可疑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羅馬大軍第七百二十二章 燕軍向魯口進軍第九百零九章 陷馬坑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陷薊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千谷嶺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門失守第三百七十九章 寒流襲來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割肉之刑第二百一十章 慕容皝的憂慮第十九章 韓潛入獄第九十章 廝殺第七百零二章 漁翁得利第四百零九章 綿竹城下第七百八十八章 進攻盛樂城第八百零七章 謝艾密信
第六百一十五章 王霸之心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沃沮歸附大晉第六百八十七章 三個條件第七百六十二章 張祚的野心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何忠第四百六十二章 火攻獠人大營第一百三十五章 敵軍嚇壞了第七百九十八章 晉軍渡過沱水第三百零六章 南越族叛軍的野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破關而出第五百五十章 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何忠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尤利安第二百六十章 進逼石城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糧倉第九百七十六章 預售策略第九百一十二章 備戰襄國城第九百六十九章 燕軍繼續裁撤兵馬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六百四十七章 接收失地第三百三十九章 上中下三策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三百二十四章 叛軍投降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水寶地第二百四十一章 世子的野心第一千零九十章 勸降扶余第三十一章 正堂議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亮勸降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陰謀被識破第二十四章 驍將陳雄第五百五十七章 孫伏都大敗第一百三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二百九十一章 又見兄弟第三百九十六章 攻上南鄭城頭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一十九章 叛軍主將的憂慮第四百七十章 醫文二脈第六十一章 雷雲堡第十五章 朝中驚變第一千零一十章 大勢所趨第六百九十六章 人心險惡第八百三十章 李賁得逞第一百二十一章 冤家路窄第一百七十三章 八百殘兵第六百三十章 進軍龍山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工造霧第五百九十三章 琨華殿的陰謀第八百一十二章 晉軍敗退第六百八十五章 蛇已出動第八百七十章 北攻南守第一百一十章 倉部郎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洛水南岸第四百六十一章 發現山洞第一千零七十章 未戰先潰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向蜀國皇宮第二百五十二章 寒山破敵第二百七十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百五十三章 嬰兒啼哭第六百零二章 王猛的眼光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七百七十六章 北岸列陣第一百五十八章 攻城車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四十四章 青釭出鞘求推薦第四十五章 兩條大魚求推薦第八百六十三章 慕容汗的報復第三百四十七章 鉗形攻擊第九百一十五章 華安返回王宮第九百一十九章 謝艾潰敗第二百六十四章 兵臨歷陽第四百四十六章 向成都發起進攻第八百一十七章 暗通款曲第九百四十六章 慕容俊心情很糟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佯攻丸都第七百零四章 姚襄快速撤離第九百零四章 蒲健妥協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城計第七百六十四章 謝艾迴姑臧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切皆在預料之中第四百六十九章 皇甫醫學第一百九十四章 麒麟營第一百二十六章 憤怒的張舉第四百八十四章 固守待援第八百四十一章 華安身份可疑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羅馬大軍第七百二十二章 燕軍向魯口進軍第九百零九章 陷馬坑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陷薊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千谷嶺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門失守第三百七十九章 寒流襲來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割肉之刑第二百一十章 慕容皝的憂慮第十九章 韓潛入獄第九十章 廝殺第七百零二章 漁翁得利第四百零九章 綿竹城下第七百八十八章 進攻盛樂城第八百零七章 謝艾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