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兵出潼關

幾日後,慕容恪率領十萬精銳大軍離開薊城,浩浩蕩蕩的向南進發,其中,慕容霸率領一萬人馬,作爲大軍的前鋒,先行一步。

燕國大軍向南進攻,第一步便是攻下高陽國,而後直逼魯口,待攻破魯口之後,繼續向南進攻鉅鹿和趙國,而後直逼襄國和鄴城,打到魏國的核心區域。

高陽國的魏國守軍並不多,僅憑慕容霸的一萬先鋒便輕鬆的攻了下來,但當燕國大軍抵達魯口的時候,遇到了魏國大將王午的激烈抵抗。

慕容霸太過輕敵,在損失了五百人馬後,率軍向後退卻,並與慕容恪的主力人馬匯合,準備憑藉優勢的兵力攻下魯口。

#####

在關中方向,坐鎮長安城的華安再也坐不住了,根據斥候與聰士的彙報,冉閔連續消滅了石袛和劉顯,並在名義上統一了河北,而後,燕國二十萬精銳大軍,從薊城誓師南下,並已經推進到魯口。

華安心裡很清楚,若是按照歷史的進展,要不了多久,慕容恪的主力大軍便會殲滅冉閔,而冉閔一旦戰死,河北一帶必將落入燕國的手中,而後,燕國主力南下,中原的廣大區域都將不保,這顯然是難以接受的。

爲此,華安連忙召集王猛、鄧羌、王三、諸葛雄等將領,商議兵出潼關的具體事宜,這一次,華安已經下定決心,無論王猛等人如何規勸。他都要率軍出關,先佔據司州和幷州,而後根據情況。再進一步向青州、冀州前進,至少,洛陽一帶是必須儘快佔據的。

在長安城的刺史府正堂中,王猛、鄧羌等人,陸續到來,並站在正堂之中。

華安見衆人已經全部到齊,便開口說道:“各位。你們一定都知道了,河北一帶石袛、劉顯相繼敗亡。趙國實力徹底的消失,冉閔的魏國已經統一了河北,現在,燕國二十萬精銳南下。大有一舉奪取河北的氣勢,若是讓燕國捷足先登,佔據了河北之地,我軍便被動了,所以,本將思慮再三,決定領兵出關,先佔中原,而後渡河北上。佔據河北之地,各位以爲如何?”說完看向王猛等人。

“大哥,將士們早就急不可耐了。此時出兵,正是時候。”王三完全建議兵出潼關。

“將軍,無當飛軍願意出戰。”

“將軍,梁州軍願意出戰。”

“將軍,還有我們益州軍,願意出戰。”

“將軍。別忘了咱的關中軍團。”

諸葛雄、陳破虜、李亮、鄧羌等人,先後發佈聲明。便是願意出戰。

見衆將大半願意出戰,而且積極性非常的高,華安自然非常的高興,但唯有王猛沒有說話,這又讓華安有些擔憂,難道,這次王猛有要阻止自己出兵。

“王猛,你有什麼意見,不妨說說看。”華安看向王猛,輕聲問道。

王猛笑了笑,抱拳道:“將軍兵出潼關,必定馬到成功,我沒有意見。”

見王猛沒有反對的意思,華安心頭更爲高興,他看向王猛,說道:“王猛,你熟讀兵書,但一定還未打過仗吧!此次出征,讓你領兵先行,可好。”

王猛搖了搖頭,正色道:“將軍率領主力大軍出兵就好,王猛願意留在關中,爲將軍守護關中八百里秦川,以讓將軍無後顧之憂。”

“關中方向大體穩定,留一名偏裨之將足以,前線纔是需要人才的地方啊!”華安有些遺憾的看向王猛。

王猛笑了笑,正色道:“將軍過獎了,中原一帶,目前並無強敵,以將軍的實力和將士們的英勇,取之易如反掌,而關中方向雖然大體穩定,但四周強敵仍是不少,不可不防,否則,一旦關中被敵所佔,後果不堪設想。”

“哦,關中正西是涼國,西南則是吐谷渾,正北則是零散的胡人部落,涼國是我大晉的附屬,吐谷渾被涼國和我秦州軍團兩面壓制,難有作爲,而北方的零散胡人部落,兵衆不滿萬人,也能算是強敵?”華安疑惑道。

王猛搖了搖頭,正色道:“吐谷渾和胡人部落,對關中的威脅並不大,但涼國有十萬大軍,實力不可小覷,雖然隸屬於大晉,但也難保不會有二心,在我主力大軍進駐關中的時候,涼國自然十分友好,一旦我軍主力兵馬離開關中,難保涼王不會覬覦關中之地,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還是小心一些爲好。”

華安聞言,覺得很有道理,便開口問道:“王猛,你需要多少人馬,可以確保關中無虞。”

“三萬關中軍團足以。”王猛自信的說道。

華安點了點頭,正色道:“好,本將就給你留下三萬關中軍團,另外三萬關中軍團由鄧羌率領,隨本將出兵中原。”

王猛點了點頭,頓了頓,問道:“將軍兵出潼關,打算如何進軍,首先攻佔何處?”

華安略微思考了片刻,正色道:“洛陽是中原的核心,主力大軍直逼洛陽,而後向四周進軍,以控制以洛陽爲中心的中原區域,另外派遣一直偏師,渡河北上,先攻佔河東、平陽二郡,而後直逼併州而去,你覺得如何?”說完看向王猛。

王猛滿意的點了點頭,正色道:“將軍所言極是,主力進攻洛陽,偏師向幷州方向進攻,南北並進,中原河北將唾手可得。”

見王猛肯定自己的進攻戰略,華安心中更加滿意,並下定了兵出潼關的進軍策略。

此時,在長安和潼關兩地,已經囤積了數量巨大的糧草和軍用物資,各種用於運輸的大小船隻更是數之不盡,而這些都爲華安出兵中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在與王猛等人仔細的商議一番之後,華安終於確定了進攻的具體路線和各支大軍的作戰方向。

首先,主力大軍由自己親自指揮,一路殺向洛陽方向,而向幷州方向進攻的偏師,則由謝艾指揮。

這個謝艾本是涼國的將領,被自己借來已經一年多了,在這一年多裡,謝艾見並無戰事,曾多次要求率領三千涼國大軍返回涼國,涼王張重華也多次派遣心腹前來索要謝艾,但華安以各種理由給拒絕了,並嚴令楊安和趙武看住謝艾,讓其無法離開潼關。

此次,讓謝艾領兵作爲偏師的主將,華安是思考了許久,才下定的決心,原本,華安打算讓王猛領兵出征,作爲偏師的主將,但王猛需要留在關中,而剩下的武將,大多實力不是很強,難以擔任主將的職責,除了謝艾,真的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

況且,自己從涼國借來謝艾,是花了大價錢的,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其實,在華安的心中,之所以要派遣一支偏師攻佔幷州,那是因爲自古以來,從北向南打,從西向東打總是容易取得勝利,而由南向北打,則多是以失敗而告終,而中原是核心區域,不能不立即佔領,在佔據中原之後,就必須渡河北上,這樣一來,就處在了由南向北進攻的態勢,在氣勢上輸了一截,而由幷州東下進攻,則完全就不一樣了。

華安讓楊安和趙武各自領兵兩萬跟隨謝艾出征,另外派遣四萬後備人馬,擔任謝艾大軍的後勤運輸和補給。

而在華安親自率領的主力方向,則有親衛軍一萬人馬,無當飛軍一萬人馬,鄧羌的三萬關中軍團,總用五萬人馬,作爲進攻中原的核心力量,並配備五萬後備兵團,另外,陳破虜和陳滅胡的兩萬梁州軍鎮守潼關,隨時準備增援中原方向,還有李亮的一萬益州軍團,負責押運主力大軍的糧草,也隨時可以增援前方。

在關中方向留守的,則是王猛與麾下的三萬關中軍團,完全可以確保關中無虞。

大軍遠征,最重要的莫過於後勤的保障,兩路大軍分兵出擊,對後勤的要求就更高了。

爲了減輕後勤的壓力,兩路大軍,全都依靠水路運輸後勤補給,尤其是華安的主力大軍,完全可以憑藉寬闊的黃河,運輸海量的物資,甚至,連華安的親衛軍一萬人馬,都乘船順流東下,以保存士兵和戰馬的體力,而謝艾一路人馬,則必須逆流而上,就只能用船隻運輸各種物資了。

在經過連續近半個月的準備,兩路出征大軍完全準備就緒,各種物資也全部運輸上船。

華安一聲令下,兩路大軍共二十餘萬人馬,分別從長安和潼關出發,浩浩蕩蕩的向幷州和司州進發。

謝艾一路人馬不足十萬,從潼關渡河北上,並沿着黃河向幷州方向進軍,華安則率領親衛軍人馬和後勤運輸人馬,乘坐大船從長安附近出發,順流直下,而鄧羌的三萬關中軍團和諸葛雄的一萬無當飛軍,以及數萬後備軍團,則沿着黃河的南岸,與華安並排而行,陸上主力大軍的糧草等物資,則全部由水路上的船隻供應,以減輕主力大軍面臨的後勤壓力。

陳破虜和陳滅胡則以最快的速度,率軍奔向潼關,以填補謝艾一路大軍離開後,軍力的空白,而李亮則在長安城準備大量的物資,隨時準備運往洛陽。

第九百二十五章 王午抵達遼東第五十二章 月下憶往第一千零五十章 主動出擊第一百四十二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大軍缺糧第五百九十九章 候霸的毒計第三百八十五章 銷魂蝕骨第九十三章 智激敵將第九百二十五章 王午抵達遼東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憤怒的羅馬皇帝第四百九十五章 叛軍商議退路第四百零九章 綿竹城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打的就是主力第九十八章 視死如歸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糧倉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發現巢穴第三百九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造器械第四百零九章 綿竹城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洛水南岸第五百一十五章 華安的立場第二百三十八章 焚燒大營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六百九十章 抵達朝歌第四百八十七章 成都失守第五百四十八章 涼國全勝第三章 無良公子第一百零六章 鼓舞士氣第一百三十六章 自相殘殺第八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打算南下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父女團聚第八百六十七章 狡猾的蒲健第七百二十三章 北王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打出手第二百一十章 慕容皝的憂慮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吐谷渾借兵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波斯軍進攻第二百三十章 脫離困境第二百六十一章 五勝五敗第四百三十四章 又見佳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兩路夾擊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準備攻佔君士坦丁堡第六百零三章 燕軍南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探第四百二十四章 準備受降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路同時進軍第九百一十五章 華安返回王宮第二百零二章 西安平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三百零四章 小鴛鴦陣第六百六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一百一十九章 連失三城第八十五章 如意算盤第七百二十二章 燕軍向魯口進軍第七百八十四章 王猛主力抵達原平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一千一把六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五百二十一章 強攻下辨城第四百七十二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三百零三章 俘敵一千第三百二十四章 叛軍投降第九百四十一章 王午按兵不動第七百二十二章 燕軍向魯口進軍第一百二十章 陰陵城第六百八十九章 進軍汲郡第三十四章 太后哭了第八百五十一章 醉酒泄露身份第三百二十一章 霹靂火攻第七百四十七章 蒲健的誘餌第四百零四章 獠人巢穴第二百五十八章 兩面受敵第九百三十八章 全面進攻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兵第七百零六章 蒲洪出手第七百四十四章 進攻鄴城第八百一十九章 晉軍抵達治水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軍抵達廣州第八百六十六章 慕容俊大驚第七百零四章 姚襄快速撤離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第四十二章 華安領命第二百七十四章 慷慨捐軀第三百六十章 刺探趙軍水寨第六百五十八章 兩路出擊第五百零七章 仇池國的故事第二百九十一章 又見兄弟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北戰事再起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燕軍攻打襄平城第九百二十七章 謝艾的戰略眼光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狂妄的天竺將領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燒當塗第六百零八章 反間計第一百一十四章 有仇必報第五百八十三章 暗度渭水第一百三十九章 持續騷擾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割肉之刑第六百零三章 燕軍南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華安增兵仇池邊境
第九百二十五章 王午抵達遼東第五十二章 月下憶往第一千零五十章 主動出擊第一百四十二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大軍缺糧第五百九十九章 候霸的毒計第三百八十五章 銷魂蝕骨第九十三章 智激敵將第九百二十五章 王午抵達遼東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憤怒的羅馬皇帝第四百九十五章 叛軍商議退路第四百零九章 綿竹城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打的就是主力第九十八章 視死如歸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糧倉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發現巢穴第三百九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造器械第四百零九章 綿竹城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洛水南岸第五百一十五章 華安的立場第二百三十八章 焚燒大營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六百九十章 抵達朝歌第四百八十七章 成都失守第五百四十八章 涼國全勝第三章 無良公子第一百零六章 鼓舞士氣第一百三十六章 自相殘殺第八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打算南下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父女團聚第八百六十七章 狡猾的蒲健第七百二十三章 北王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打出手第二百一十章 慕容皝的憂慮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吐谷渾借兵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波斯軍進攻第二百三十章 脫離困境第二百六十一章 五勝五敗第四百三十四章 又見佳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兩路夾擊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準備攻佔君士坦丁堡第六百零三章 燕軍南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探第四百二十四章 準備受降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路同時進軍第九百一十五章 華安返回王宮第二百零二章 西安平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三百零四章 小鴛鴦陣第六百六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一百一十九章 連失三城第八十五章 如意算盤第七百二十二章 燕軍向魯口進軍第七百八十四章 王猛主力抵達原平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一千一把六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五百二十一章 強攻下辨城第四百七十二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三百零三章 俘敵一千第三百二十四章 叛軍投降第九百四十一章 王午按兵不動第七百二十二章 燕軍向魯口進軍第一百二十章 陰陵城第六百八十九章 進軍汲郡第三十四章 太后哭了第八百五十一章 醉酒泄露身份第三百二十一章 霹靂火攻第七百四十七章 蒲健的誘餌第四百零四章 獠人巢穴第二百五十八章 兩面受敵第九百三十八章 全面進攻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兵第七百零六章 蒲洪出手第七百四十四章 進攻鄴城第八百一十九章 晉軍抵達治水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軍抵達廣州第八百六十六章 慕容俊大驚第七百零四章 姚襄快速撤離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第四十二章 華安領命第二百七十四章 慷慨捐軀第三百六十章 刺探趙軍水寨第六百五十八章 兩路出擊第五百零七章 仇池國的故事第二百九十一章 又見兄弟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北戰事再起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燕軍攻打襄平城第九百二十七章 謝艾的戰略眼光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狂妄的天竺將領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燒當塗第六百零八章 反間計第一百一十四章 有仇必報第五百八十三章 暗度渭水第一百三十九章 持續騷擾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割肉之刑第六百零三章 燕軍南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華安增兵仇池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