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章 大勢所趨

大晉朝廷即將遷都洛陽城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天下,北方諸國和部落得知這一消息,皆是大爲震驚,畢竟,大晉朝廷遷都洛陽城,意味着對北方的控制會繼續加強,而如此一來,他們想要入主中原的夢想就更加難以實現了,這讓他們感到如坐鍼氈。

同樣,坐鎮襄陽城的桓溫也感到非常緊張,因爲他知道,朝廷遷都洛陽城之後,整個朝政必將被華安所控制,這樣一來,他想要控制朝廷,並逐步奪取政權的計劃就會完全落空,而這顯然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在襄陽城的王宮之中,桓溫焦急的踱起了步子,幾名心腹屬下也全都低着頭,沒人敢說一句話。

“王上,細作剛剛傳回消息,北王已經派遣王猛,統領五萬精兵離開洛陽城,並向建康城方向進軍,說是要迎接朝廷的遷都人馬,並護送其安全的抵達洛陽城。”就在這時,一名小校奔了過來,並大聲彙報道。

桓溫聞言,點了點頭,看向麾下心腹,正色道:“北王先是修繕洛陽城皇宮,進而調兵二十萬進入洛陽城附近,如今,又調兵五萬迎接朝廷的遷都人馬,這一步步走的真是妙啊!”

“王上,若朝廷真的遷都洛陽城,屆時,北王將會挾天子以令諸侯,而這對我們可是大大的不利啊!”一名心腹屬下說道。

“是啊!王上,朝廷遷都對我們不利,所以,我們要全力阻止朝廷遷都。”又一名心腹屬下說道。

“王上,王猛統領五萬精兵南下。勢單力薄,若我軍主力出擊,完全可以將皇上攔下,並迫使朝廷遷都我襄陽城。”一名心腹屬下激動的說道。

桓溫聞言,大怒道:“全是餿主意。我軍若想半路攔下朝廷的遷都人馬,自然是容易,可後果呢?你們想過後果沒有,北王的四五十萬兵馬就在洛陽城附近,是架在我襄陽城頭上的一把利刃,若我軍主力南下劫持朝廷。北王的主力兵馬,立刻就會兵臨襄陽城,到時候,即便我們手中握有皇帝,有能怎麼樣呢?愚蠢。”

顯然。桓溫非常不認可這種辦法,並覺得半路劫持朝廷的遷都人馬,是非常愚蠢的辦法,其最終結果,必然是得不償失,但對於朝廷遷都這件事,桓溫自己也沒有很好的對策,爲此。只能很是無奈的靜觀其變。

此時,桓溫已經開始後悔當初沒有舉兵向北攻伐,從而讓華安佔盡了天下十州之地。進而擁兵百萬,當然,桓溫之所以沒有舉兵向北攻伐,是因爲他覺得胡人的力量還非常強大,若是舉兵北伐,勢必要損失慘重。而且,當時。華安已經早一步向北攻伐了,他當時認爲。胡人力量如此的強大,華安根本沒有那麼容易取勝,其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的後果,爲此,他更加願意坐山觀虎鬥,並趁着這一空閒,舉兵向南進攻,平定了交州南面的叛亂。

但讓桓溫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華安很快就趁着北方的動亂平定了數州之地,並立即對這數州的土地進行開發,隨後,便獲得了豐富的彙報,不但糧草軍餉用之不盡,而且,還擴充了幾十萬兵馬,實力一天天的膨脹起來,待燕國要與其合謀華安的時候,華安所擁有的實力,已經超過他很多了,爲此,桓溫不敢冒險出擊,並坐視燕國被華安徹底擊敗,在燕國徹底失敗之後,華安的實力又一次發生了大的飛躍,並擁有了三倍於其的兵馬,讓他如坐鍼氈,如今,華安從蜀中、關中和河北調兵二十萬進入洛陽城附近,很明顯就是針對他,爲此,桓溫感到非常緊張和無奈,並讓襄陽以北的兵馬,逐步向南收縮,以防止華安發動突襲。

也就是說,此時的桓溫已經沒有能力與華安對抗了,他麾下的兵馬實力相對弱小,根本不能擊敗洛陽城方向的強大兵馬,對待朝廷遷都洛陽城一事,也只能無可奈何了。

“王上,如今北王的實力已經今非昔比,不如王上上書朝廷,支持朝廷遷都,以取悅北王,如此,北王一定大爲高興,這樣一來,王上與北王的關係就會變得融洽,到時候,即便北王控制了朝廷,王上一定還是南王,荊州軍也一定還是王上的軍隊。”一名心腹屬下,正色說道。

可以看出,這名心腹的意思,是讓桓溫向華安低頭,並作出取悅華安的事情,以博得華安的好感,如此,二人的緊張關係便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桓溫聞言,嘴角露出了一絲輕蔑的笑意,他自然不會認同心腹屬下的看法,畢竟,他麾下的三十餘萬兵馬擺在那裡,不論關係多麼的友好,他麾下的三十萬兵馬都會對華安構成非常現實的威脅,爲此,華安一有機會,肯定不會手下留情,但他同時也覺得,既然已經無力阻止朝廷遷都,表示支持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這樣一來,全天下的士人和百姓都會看到,桓溫是支持朝廷遷都的,這樣,華安自然就不能以阻撓朝廷遷都爲理由,對他不利了。

“好吧!既然朝廷遷都洛陽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那本王反對遷都又有什麼意義呢?本王這就上書朝廷,支持朝廷遷都洛陽城。”桓溫說着,拿起紙筆,立即給朝廷寫了一封奏摺,並大力支持朝廷遷都洛陽城,而且,還羅列了遷都洛陽城的各種合理的理由。

奏摺寫好之後,桓溫當即命令麾下心腹小校,以最快的速度將奏摺送往建康城,以儘快向朝廷表明自己的決定。

“王上,您真的要支持朝廷遷都洛陽城嗎?”奏摺送出之後,一名心腹不死心的問道。

桓溫點了點頭,正色道:“那是自然,本王親手所寫的奏摺都發出去了。難道還有假嗎?”

“王上,難道我們就真的沒有反對遷都的對策了嗎?難道我們一定要向北王屈服嗎?”心腹屬下仍舊不死心的說道。

桓溫長長的吁了口氣,正色道:“本王之所以被迫支持朝廷遷都,並不完全是屈從於北王,而是因爲大勢已定。本王一個人反對,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大勢已定?看來我們是真的沒有辦法了。”心腹屬下深深的蹙起了眉頭。

桓溫點了點頭,接着說道:“是啊!當前朝廷遷都是大勢已定了,據細作回報,此刻,江南的衆士族已經大部分支持遷都了。揚州軍團水軍大營的將士也支持遷都的決定,就連不可一世的烏衣營將士,都沒有反對遷都,而這一切,全都是謝安從中斡旋。若不是此人,江南的局勢斷然不會如此有利於遷都,此人的能力,真的不是一般的厲害啊!以前本王着實小看了此人,真是失誤啊!”說完噫籲不已。

“是啊!居然連不可一世的烏衣營,都支持遷都了,遷都之後,難道烏衣營還能像現在這樣控制京畿要地嗎?這真是讓人想不通啊!”一名心腹屬下。疑惑的說道。

桓溫笑了笑,正色道:“這就是北王的厲害之處,他已經答應烏衣營將士。遷都洛陽城之後,烏衣營將士仍舊是朝廷的近衛軍,並駐紮在洛陽城的城內和宮內,而待遇更是比以前還要多三成,其家屬也將受到優先安排的待遇,你們試想一下。烏衣營的利益不但沒有受到絲毫的損害,反而還比以前優厚了不少。如此,烏衣營將士。自然就不會反對遷都了,而烏衣營支持遷都,就決定了建康城的遷都會有條不紊的進行,朝廷遷都洛陽城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衆心腹屬下聞言,皆認可的點了點頭,並覺得朝廷遷都洛陽城,確實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是大勢所趨,反對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隨後,桓溫便與麾下的心腹商議朝廷遷都之後,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並針對這些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

#####

在建康城方向,有關遷都的各種準備,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由於水軍和烏衣營將士,絕大部分都支持遷都,爲此,各項工作進展的都是非常順利的,也就是說,朝廷已經做好了遷都的各項準備,只需一聲令下,便可以立即向洛陽城方向進發。

而就在這時,五百親衛軍將士護送的數千江南工匠,全都順利的返回了江南,並與家中的親人團聚在一起,很多親眼目睹護送車隊的江南百姓,全都對洛陽城充滿了嚮往,並對華安的仁政很是感慨,小小的工匠,居然讓五百騎兵護送,而且,還爲他們準備了舒坦的馬車,這份待遇實在是太高了,畢竟,這些工匠都是極爲普通的貧民,華安對待貧民出生的工匠都是如此的周到,可見其愛民的程度。

數千工匠在返回家中之後,也是極力宣傳洛陽城的宏偉和繁華,並將洛陽城皇宮的情況都說了出來,如此,在極短的時間內,整個江南的士族和百姓,都對洛陽城的基本情況,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就連處在皇宮的皇帝司馬聃和皇太后褚蒜子,都知道了這一情況,並對洛陽城產生了很大的嚮往。

“母后,江南的百姓都說洛陽城非常的繁華,而且,洛陽城的皇宮都已經快要修繕好了,如此,我們是不是可以遷都洛陽城了。”司馬聃看向褚蒜子,輕聲說道。

褚蒜子輕輕點了點頭,正色道:“皇上不必心急,待謝刺史將一切處置妥當,我們便可以遷往洛陽城了,最多還有一個月就可以行動了。”

“如此甚好,這樣我們就可以去洛陽城看看了,那裡是我大晉建國時的國都,一定非常的氣派。”司馬聃高興的說道。

顯然,司馬聃還是年紀太小,還想不到遷都洛陽城之後,會遇到何種情況。

“是啊!母后也從來沒有去過洛陽城,相信經過北王多年的治理,洛陽城一定非常的繁華和熱鬧,遷都之後,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些了。”褚蒜子輕聲說道。

司馬聃點了點頭,突然問道:“母后,遷都洛陽城真的好嗎?爲何有大臣說北王深懷野心,遷都之後,朕會成爲北王的傀儡,甚至會被北王謀害,而有的大臣卻說北王勤政愛民,一定會對朕恭敬有加的,朕都糊塗了,到底何人說的纔是真的呢?北王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說完看向褚蒜子,等待着褚蒜子的回答。

褚蒜子聞言,微微愣了一下,頓了片刻,正色說道:“皇上不必聽信小人的讒言,北王在輩分上是皇上的皇叔,一定不會謀害皇上的,不過,皇上也不能虧待北王,遷都之後,可認北王爲皇叔,如此,北王一定會像疼愛侄兒一樣對待皇上的。”

顯然,褚蒜子覺得華安不會謀害司馬聃,畢竟,司馬聃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小皇帝,而且身體還一向不是很好,對華安不會有太大的威脅。

司馬聃聞言,又問道:“母后對北王瞭解多少,兒臣聽說母后與北王很早就認識了,那母后可知北王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顯然,遷都在即,皇帝司馬聃的心裡,還是有一些忐忑的,並非常想要知道華安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wωw ⊕T Tκan ⊕CΟ

褚蒜子思索了片刻,正色道:“皇上,母后三歲的時候,險遭大難,若不是北王相救,只怕早就被亂兵侮辱而死了,所以,從那時開始,母后就相信北王是一個好人,後來北王南下平叛,胡人大軍攻破江水,並兵臨建康城,北王聞之消息,立即率領所部大軍星夜馳援,並在建康城剛被攻破之時抵達建康城外,對剛剛攻破城池的胡人大軍,展開了猛烈的進攻,胡人大軍不敵北王麾下兵馬,大敗而逃,那一戰真的是非常的兇險,有一小股胡人兵馬已經殺入皇宮,母后當時已經做好了殉國的準備了,卻不料北王突然帶領一支兵馬殺入皇宮,剿滅了胡人兵馬,如此,母后與皇上才得以存活。”說完眼角居然流露出一絲淚痕。

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人計第六十八章 四海樓第二百二十二章 寒流第二百四十四章 實戰訓練第七十七章 體貼入微第六百六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四百九十九章 養敵以自重第六百一十七章 劉顯詐降第三百七十四章 扁頭離開第六百一十八章 趙國滅亡第八百七十章 北攻南守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輕鬆破城第五百一十四章 高規格接待楊安第六十一章 雷雲堡第七百五十九章 撲殺冉明第六十九章 慕容燕第四十章 軍營比武第六百零八章 反間計第二百零二章 西安平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佯攻丸都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三日之約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發陰陵第七百九十八章 晉軍渡過沱水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兵臨丸都第二百二十章 中敵埋伏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五百一十章 楊初被殺第二百五十章 身懷六甲第九百七十八章 住房規劃第九百一十二章 備戰襄國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臨魏興郡第八百三十七章 接回親人第三百四十章 四面埋伏第七百九十二章 逃出盛樂第五百八十一章 燕國蠢蠢欲動第一千零三章 大局爲重第二十九章 蒜兒姑娘第一百五十章 攻破當塗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九十四章 追殺敵將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天竺都督府第二百二十三章 篝火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焚營滅敵第二百二十六章 溫泉第二十九章 蒜兒姑娘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七十八章 射殺石虎第四百八十四章 固守待援第七十七章 體貼入微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燕國細作第一百五十八章 攻城車第五百章 自薦的奏摺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突圍第三百五十一章 貂裘大衣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軍抵達廣州第五百九十章 王猛第三十五章 華安獻計第六百三十四章 逼敵出戰第四百九十章 叛軍龜縮成都第九百三十四章 王午準備進攻第一百零九章 鴛鴦荷包第二百四十章 慶功宴第五百零四章 聰士的訓練第一百三十九章 持續騷擾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輕鬆破城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一千零二章 連夜進城第七百五十二章 糧道被斷第九百六十三章 慕容俊妥協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石虎逃入烏江城第八百三十九章 謝安當官第七百一十四章 可惡的士族官員第六百三十七章 張平歸順第七百三十七章 火燒浮橋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四百七十四章 沒錢很難辦第二百一十章 慕容皝的憂慮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打出手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軍抵達廣州第一百二十二章 殲敵一百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火牛陣第八百九十九章 燕軍南下第九百八十二章 新街道營業了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燕軍攻入遼東第七百零九章 接受任命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四百零二章 拿下梓潼城第四百零七章 獠人的來歷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婚第二百五十四章 丞相歸天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憤怒的羅馬皇帝第八百九十三章 桓溫移師襄陽第九百四十五章 準備逃離第八百六十五章 抓捕燕國細作第四百九十一章 弩殺與火攻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午的進攻計劃第三百一十章 兩翼盡失
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人計第六十八章 四海樓第二百二十二章 寒流第二百四十四章 實戰訓練第七十七章 體貼入微第六百六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四百九十九章 養敵以自重第六百一十七章 劉顯詐降第三百七十四章 扁頭離開第六百一十八章 趙國滅亡第八百七十章 北攻南守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輕鬆破城第五百一十四章 高規格接待楊安第六十一章 雷雲堡第七百五十九章 撲殺冉明第六十九章 慕容燕第四十章 軍營比武第六百零八章 反間計第二百零二章 西安平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佯攻丸都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三日之約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發陰陵第七百九十八章 晉軍渡過沱水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兵臨丸都第二百二十章 中敵埋伏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五百一十章 楊初被殺第二百五十章 身懷六甲第九百七十八章 住房規劃第九百一十二章 備戰襄國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臨魏興郡第八百三十七章 接回親人第三百四十章 四面埋伏第七百九十二章 逃出盛樂第五百八十一章 燕國蠢蠢欲動第一千零三章 大局爲重第二十九章 蒜兒姑娘第一百五十章 攻破當塗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九十四章 追殺敵將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天竺都督府第二百二十三章 篝火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焚營滅敵第二百二十六章 溫泉第二十九章 蒜兒姑娘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七十八章 射殺石虎第四百八十四章 固守待援第七十七章 體貼入微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燕國細作第一百五十八章 攻城車第五百章 自薦的奏摺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突圍第三百五十一章 貂裘大衣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軍抵達廣州第五百九十章 王猛第三十五章 華安獻計第六百三十四章 逼敵出戰第四百九十章 叛軍龜縮成都第九百三十四章 王午準備進攻第一百零九章 鴛鴦荷包第二百四十章 慶功宴第五百零四章 聰士的訓練第一百三十九章 持續騷擾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輕鬆破城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一千零二章 連夜進城第七百五十二章 糧道被斷第九百六十三章 慕容俊妥協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石虎逃入烏江城第八百三十九章 謝安當官第七百一十四章 可惡的士族官員第六百三十七章 張平歸順第七百三十七章 火燒浮橋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四百七十四章 沒錢很難辦第二百一十章 慕容皝的憂慮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打出手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軍抵達廣州第一百二十二章 殲敵一百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火牛陣第八百九十九章 燕軍南下第九百八十二章 新街道營業了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燕軍攻入遼東第七百零九章 接受任命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四百零二章 拿下梓潼城第四百零七章 獠人的來歷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婚第二百五十四章 丞相歸天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憤怒的羅馬皇帝第八百九十三章 桓溫移師襄陽第九百四十五章 準備逃離第八百六十五章 抓捕燕國細作第四百九十一章 弩殺與火攻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午的進攻計劃第三百一十章 兩翼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