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政變時機來臨

ads_wz_txt;

皇甫明和楊宋奴商議了好幾個時辰,最終決定分頭行動,皇甫明主要負責暗殺御林軍中的楊初親信將領,而楊宋奴則會進入仇池公府,與親信一同殺掉已經年邁的仇池公楊初。

在整個計劃中,楊宋奴一路,由楊宋奴和親信樑式王負責,這個樑式王是楊宋奴姑姑的兒子,十分勇猛,並深得楊初青睞,選爲貼身侍衛,因此,只要有樑式王配合,楊宋奴可以很容易的殺掉毫無防備的仇池公楊初,從而與樑式王一同控制仇池公府,並自立爲仇池公。

而皇甫明一路,則由皇甫明帶領十幾名武功高強的聰士,在楊宋奴少量親信的帶領下潛入軍營,並快速殺掉御林軍中的楊初親信將領。

由於皇甫明和聰士並不認識御林軍中的將領,對軍營的內部情況也不熟悉,因此,楊宋奴派遣了十幾名軍中的親信,與其一同行動,以保證行動的順利。

另外,楊宋奴在軍中的幾名親信營主,也會在主將被殺的第一時間,控制整個御林軍,並將偷襲的聰士視爲楊國的親信,以嫁禍楊國。

整個行動必須嚴密配合,而且要同時進行,任何一點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因此,楊宋奴和皇甫明仔細的研究行動的具體細節,以不放過任何一點疏忽之處。

行動的時機也很重要,畢竟,在御林軍中,楊初的親信將領不是一位,如何將這些親信將領全部一網打盡,是行動中的難點,畢竟,這些將領都是跟隨楊初出生入死的沙場宿將,武功高強,而且都有數目不少的護衛親兵,刺殺他們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十幾名聰士加上十幾名楊宋奴的親信,若是硬拼的話。根本就不是這些將領和護衛親兵隊的敵手,即使全部喪命也很難殺掉一個將領。

因此,殺掉這些御林軍將領的唯一辦法,就是出其不意的突然襲擊。最好是在他們最疏忽的時候下手,以保障行動的成功率。

爲此,楊宋奴決定耐心的尋找可以動手的時機,以免倉促行動,落得個失敗身死的可悲下場。

而皇甫明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好好的熟悉一下城內的情況,至少要對城內的地形瞭然於心,以便於行動後的快速撤離。

#####

仇池國的政變正在醞釀,在梁州方向,華安也沒閒着。除了嚴密關注仇池國方向的各種情報外,還給遠在閬中的陳霆下達了擴軍的命令。

按照華安的設想,只要仇池國內亂,必然是兩敗俱傷的結局,勝利的一方自然是穩坐江山。而失敗的一方,則多半會以晉臣的身份逃往梁州,以暫時躲避。

這樣一來,華安便可以利用幫助失敗者復仇的機會,率領大軍進攻已經元氣大傷的勝利者,從而實際控制整個仇池國,最終將仇池國徹底的抹掉。並恢復爲武都、陰平二郡,進而將二郡建設成進攻關中的橋頭堡,同時,還可以與西北的涼王張重華遙相呼應,共同對抗吐谷渾和趙國,以取得戰略上的優勢地位。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有足夠的力量才行。此時,華安在益州方向已經有四萬兵馬了,而在梁州方向只有雷暴、趙武的兩萬主力,這麼少的兵力自然無法滿足華安的需求。

爲此,華安命令負責訓練百姓的陳霆。立即停止所有訓練行動,並立即招募七千名士兵,將梁州新軍的規模先擴充至一萬,並立即率領這一萬大軍抵達南鄭城郊外,隨時聽候命令。

而訓練梁州境內百姓的任務,則全部交給各縣城的守軍,在梁州境內,所有的縣城都有幾百名守衛士兵,這些士兵戰力普遍不強,但防備盜賊,訓練百姓還是綽綽有餘的。

爲了優化梁州境內的軍事部署,華安將全境的軍事力量分爲三類,第一類便是用於作戰的主力大軍,如雷暴、趙武軍團。

第二類是各縣城的守備部隊,根據城池的大小,兵力不同,但多數都只有幾百人的兵馬,主要用於防備盜賊,並訓練所轄縣區的百姓。

第三類便是後背軍團,也就是農忙時種地,平時訓練的農民,這些老百姓只要平時多訓練,戰時,只需稍加訓練,便可以很快形成戰鬥力,可以作爲主力大軍的後背力量,而且,在縣城遭受大批盜賊的威脅時,縣城的守備軍,也可以臨時召集這些兵民,以增加縣城的防禦實力,等待主力大軍的救援。

在這三類武裝力量中,主力軍團自然是最重要的,戰場廝殺、攻城略地,都必須依靠訓練有素,作戰經驗豐富的主力軍團。各縣城的守備軍團負責維持各個縣城的安全和穩定,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後背軍團則是主力大軍和各縣守備部隊的後背力量,是整個梁州的後盾,也很重要。

在華安的全盤設想中,梁州和益州、以及很快就可以納入控制的武都、陰平二郡,足有兩百萬人口,主力大軍可以維持十餘萬的規模,各縣的守備部隊也有數萬人馬,而後背軍團則高達二三十萬,這便是華安控制區域,全部的成軍人口了。

陳霆所部徵兵和行軍都需要時間,抵達南鄭只怕還需要一些日子,在這段時間內,華安讓駐紮在這裡的兩萬北伐軍主力,按照戰時的標準,進行緊急備戰,另外,將輜重營的規模擴大,新招兩千輜重兵,將輜重營的兵力擴充至五千的規模,以便更好的保障大軍出征所需的各種物資。

此時,在南鄭城的北伐軍大營中,各種型號的輜重車足有萬輛,但適合山地運輸物資的輜重車卻不多,爲此,華安讓輜重營多製造一些小型的,適合山地運輸的輜重車,以滿足山地運輸的需要。

爲了在仇池發生動亂時,可以迅速的反應,華安將雷暴軍團調往最靠近仇池的沔陽城,並在沔陽城的郊外駐紮下來。

#####

半個月後,在下辨城方向,楊宋奴仍舊在城內最豪華的酒館喝酒,並等候皇甫明的到來。

皇甫明見楊宋奴邀請自己,知道時機終於來臨了,便立即動身前往酒館。

在酒館的包間內,皇甫明一進入,楊宋奴便連忙親自將包間的大門給關上了。

“楊公子這麼急着找我,是不是行動的機會來了。”皇甫明單刀直入的問道。

楊宋奴面色欣喜,看着皇甫明,輕聲道:“是的,而且一來就是兩個。”

“兩個機會,願聞其詳。”皇甫明聞言,也是大喜,連忙問道。

楊宋奴上前一步,趴在皇甫明的耳邊,將事情的來龍去脈都仔細的敘述了一遍。

原來,御林軍主將老來得子,再過一日便是孩兒滿月的日子,爲了慶祝,他已經廣發喜帖,邀請軍中將領前往他的府邸慶祝一番,時間就在第二日的晚上,而喜宴難免要大量喝酒,人在醉醺醺的時候,防備是最爲薄弱的,只要喜宴一散,皇甫明便有極佳的刺殺機會。

還有一件事,便是遠在河池城的楊國,派遣少量人馬,將他在河池城附近捕獲的兩頭雄鹿運往下辨城,準備在當月的黃道吉日,獻給他的父親楊初,要知道,鹿是祥瑞的象徵,送鹿給自己的父親,是爲了祝賀他的父親長命百歲,永遠健康,還有希望仇池國國運昌盛之意。

這兩件事看似沒有絲毫關聯,但聯繫在一起就大有文章可做了,楊宋奴政變,必須殺掉楊初和御林軍將領,但若是明目張膽的這麼做,一定會招來各方面的反對,傳出去名聲也不好。

爲了讓自己日後的江山穩固一些,他必須要找個人來頂罪,而此時楊國恰好派遣人馬送鹿到下辨城,那麼,楊國的這些人馬,便是很好的頂罪對象。

只要先幹掉楊國派來下辨的少量兵馬,而後,將這些兵馬手中的兵器和箭矢交到聰士的手中,在皇甫明和聰士刺殺御林軍將領的時候,便可以將這些兵器插入御林軍將領的身上,不明所以的人一看,便會覺得是楊國派遣親信刺殺了御林軍將領,從而讓御林軍將領的親信,將仇恨轉移到坐鎮河池的楊國身上,以便與楊宋奴徹底控制御林軍。

另外,在刺殺楊初的時候,也可以將一名被殺的楊國麾下人馬的屍體,放在仇池公府邸,以便進一步嫁禍楊國,給其安上弒君奪位的惡名,以進一步獲取仇池百姓的支持。

聽了楊宋奴的政變計劃,皇甫明心下大爲高興,按照這套計謀,政變成功的可能性極大,而且,有了楊國麾下的替罪羊,仇池人的注意力都會被轉移,他和麾下的聰士便不用東躲西藏了。

皇甫明思慮再三,最終決定在第二日晚間開始,先聯手乾淨利落的幹掉楊國派往下辨城的人馬,而後,按照原計劃分開行動。

見皇甫明同意了自己的計劃,楊宋奴大爲高興,並立即返回府邸與親信謀劃行動的細節,並隨後將十幾名可靠的心腹之人,調撥給了皇甫明,以協助皇甫明和聰士刺殺御林軍中的楊初親信將領。

第一百一十六章 國舅來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規模擴軍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狂妄的尤利安第四百四十五章 裡應外合之計第九百七十二章 司馬華安第一百零六章 鼓舞士氣第七百六十二章 張祚的野心第八百零一章 鐵索騎兵的弱點第二百五十八章 兩面受敵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和談第二百五十三章 嬰兒啼哭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一千零二十章 走廊建好第五百七十六章 向涼國借兵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秘殺高釗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尤利安稱帝第六百四十九章 進軍中山第五百八十五章 關門打狗之勢第二百一十一章 欲加之罪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尤利安第二百三十章 脫離困境第五百六十五章 吐谷渾入寇第八百六十二章 反擊第七百四十一章 晉軍西進第七十四章 上房揭瓦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燕軍攻打襄平城第六十章 韓雪雨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七百三十章 正式稱王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九百四十五章 準備逃離第七百零八章 司州刺史第六百五十八章 兩路出擊第四百九十九章 養敵以自重第五百七十一章 全力準備北伐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八百四十七章 華安警醒了第一千零七章 謝安進宮第五百零七章 仇池國的故事第五百四十章 西北驚變第八章 韓潛將軍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百七十五章 雙腳羊第七百一十八章 密謀擁立第二百四十二章 回師江南第八百零八章 朝廷同意議和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全部擒殺第一百七十八章 班師回朝第七百七十五章 卻月陣第三百七十九章 寒流襲來第二百二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二百五十八章 兩面受敵第二百章 接舷戰第八百零四章 絆馬索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燕軍中計第一百九十五章 麒麟號第二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八十五章 銷魂蝕骨第七十章 英雄救美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參觀皇宮第一百四十八章 萬旦軍糧第九百九十章 王猛的策略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勢乞降第一百四十八章 萬旦軍糧第六百八十六章 剿滅候霸第四百零四章 獠人巢穴第七百七十九章 勸降蒲健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燕軍攻城第七百九十七章 燕軍北撤第六百二十章 劉顯稱帝第五百九十六章 驅除胡人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四十五章 兩條大魚求推薦第六十四章 初入鄴城第四百九十三章 攻心之計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攻盆口關第七百五十二章 糧道被斷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草船借箭第五十七章 華夏聖地求票票第一百五十九章 殺光羯族狗第五百九十章 王猛第九百七十一章 認祖歸宗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的泰西封第六百三十一章 單挑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廣投降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尤利安稱帝第一百五十六章 強攻陰陵第二百二十二章 寒流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向波斯軍宣戰第九百四十七章 慕容德第八百九十六章 姚襄的進攻計劃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四百八十三章 精兵疾奔涪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嬉戲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
第一百一十六章 國舅來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規模擴軍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狂妄的尤利安第四百四十五章 裡應外合之計第九百七十二章 司馬華安第一百零六章 鼓舞士氣第七百六十二章 張祚的野心第八百零一章 鐵索騎兵的弱點第二百五十八章 兩面受敵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和談第二百五十三章 嬰兒啼哭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一千零二十章 走廊建好第五百七十六章 向涼國借兵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秘殺高釗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尤利安稱帝第六百四十九章 進軍中山第五百八十五章 關門打狗之勢第二百一十一章 欲加之罪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尤利安第二百三十章 脫離困境第五百六十五章 吐谷渾入寇第八百六十二章 反擊第七百四十一章 晉軍西進第七十四章 上房揭瓦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燕軍攻打襄平城第六十章 韓雪雨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七百三十章 正式稱王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九百四十五章 準備逃離第七百零八章 司州刺史第六百五十八章 兩路出擊第四百九十九章 養敵以自重第五百七十一章 全力準備北伐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八百四十七章 華安警醒了第一千零七章 謝安進宮第五百零七章 仇池國的故事第五百四十章 西北驚變第八章 韓潛將軍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百七十五章 雙腳羊第七百一十八章 密謀擁立第二百四十二章 回師江南第八百零八章 朝廷同意議和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全部擒殺第一百七十八章 班師回朝第七百七十五章 卻月陣第三百七十九章 寒流襲來第二百二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二百五十八章 兩面受敵第二百章 接舷戰第八百零四章 絆馬索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燕軍中計第一百九十五章 麒麟號第二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八十五章 銷魂蝕骨第七十章 英雄救美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參觀皇宮第一百四十八章 萬旦軍糧第九百九十章 王猛的策略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勢乞降第一百四十八章 萬旦軍糧第六百八十六章 剿滅候霸第四百零四章 獠人巢穴第七百七十九章 勸降蒲健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燕軍攻城第七百九十七章 燕軍北撤第六百二十章 劉顯稱帝第五百九十六章 驅除胡人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四十五章 兩條大魚求推薦第六十四章 初入鄴城第四百九十三章 攻心之計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攻盆口關第七百五十二章 糧道被斷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草船借箭第五十七章 華夏聖地求票票第一百五十九章 殺光羯族狗第五百九十章 王猛第九百七十一章 認祖歸宗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的泰西封第六百三十一章 單挑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廣投降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尤利安稱帝第一百五十六章 強攻陰陵第二百二十二章 寒流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向波斯軍宣戰第九百四十七章 慕容德第八百九十六章 姚襄的進攻計劃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四百八十三章 精兵疾奔涪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嬉戲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