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抓捕與人選

鄴城已陷入徹底的混亂之中。

沒過太久,鄴城七門洞開,無數人蜂擁向外,連夜出逃,聞訊趕來的晉軍堵都堵不住,只能放箭讓他們冷靜一下。

城外亦有大批兵馬在調動,試圖攔截潰逃的敵軍。

石勒派出了二十多名親兵去通知衆人。

混亂的街道阻礙了他們的行動。

銅駝街——鄴城正中直通中陽門的大街,與洛陽同名——上到處是亂跑亂撞的軍士。

大部分人扔掉器械就回家了,本來就是鄴人,臨時拉來的壯丁而已,不散何待?

桃豹手下的郡兵也按兵不動。

騎兵更是早就陸陸續續跑掉了大半,剩下的人被堵在城裡,急得破口大罵,卻不知道該罵誰,因爲他們現在是懵逼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誠然,誰都知道外城早晚會破。

真正能打的就一萬多步卒,靠他們驅使臨時徵集的萬餘丁壯,只夠勉強把城牆站住,但卻沒有足夠的預備隊——除非讓騎兵下馬幫助守城——城防非常脆弱。

但怎麼着,三五天還是能守住的吧?

這才一天不到,外城直接就沒了,讓人詫異,明明方纔還有人看見大胡整頓完潰兵,帶人去巡城了呢。

一定是那些開門潰逃的烏桓人壞的事!

部大們一邊大罵,一邊暗惱怎麼沒早下決心,跟着烏桓人一起跑。渾然沒考慮到,正是他們這幫雜胡的跑路,進一步瓦解了軍心。

發泄完後,他們也不含糊,立刻自駐地出發,加入逃跑的行列。

因爲騎兵的特殊性,需要相對廣闊的地域,因此部分駐紮在鄴宮之內,部分駐紮在銅爵園內。

鄴宮有園林,有文昌、聽政、斷政等殿,銅爵園更是一大片園林草地,地方還是比較大的。

諸胡騎兵自鄴宮延秋門而出後,復入銅爵園,然後向北,出廄門向北狂奔。

但這條路並不好走。

銅爵園在鄴城西北部,可以說一進金明門,左手邊就是銅爵園了,因此這裡聚集了大量的晉軍,總數不下兩千,且還在源源不斷地涌入。

前面進城的已經向前衝,往城中央的大農寺等核心地帶去了,後面的則左右分兵,一個向南進入諸裡坊,一個向北進入銅爵園,反覆搜索,擊潰任何亂跑亂撞的守軍,控制各個要點。

所以,從這裡出逃不是什麼好主意,因爲這裡的晉軍數量非常多,無奈對騎兵來說,這裡就是他們最好的出逃路線。原因無他,足夠寬闊。

劉曷柱、劉賀度父子率軍路過三臺時,猶豫了下。

所謂三臺,即冰井、銅雀、金虎三臺,自北向南排列在西段城牆上。

建安十五年(210)冬,銅雀臺最先建成,以城牆爲基,高十丈,有屋一百二十間。曹操曾在此宴請蔡文姬,聽她演唱“胡笳十八拍”。

建安十八年(213),在銅雀臺以南建金虎臺,高八丈,有屋一百三十間。

建安十九年(214),在銅雀臺以北建冰井臺,高八丈,有屋一百四十五間。

臺中有冰井,又稱冰室、玉井,深十五丈,可儲存冰塊、食品、鹽等物資,以備不虞。

三臺之間兩兩相距六十步,中間有閣道式橋相連。

也就是說,三臺之所以險固,歷史上屢屢成爲最後的堅守之地,最大的原因還是其本身地勢較高——曹操在鄴西治水,挖出的土全用來堆高三臺了,三臺的存在,也讓鄴城西段城牆變得不規則。

要想上三臺,得先下馬,然後走好長一段爬坡路……

劉氏父子很快放棄了,因爲晉兵已經靠了過來。最後看了眼三臺後,他們呼嘯離去,消失在銅爵園中。

在他們走後沒多久,晉軍已開始向三臺進發,爬坡仰攻。

這個時候,石勒派遣的兩名傳令兵才匆匆抵達。

一人踉踉蹌蹌,身上還流着血,另一人沒受傷,但也失掉武器,二人遠遠看了眼三臺,嘆了口氣,跑了。

銅爵園內的晉兵越來越多,他們很快封閉了廄門,然後向東穿過整個園林,抵達鄴宮西牆外,撞開牆上的小門後,蜂擁入內,邊搜索邊前進,最後與從城東迎春門進入的銀槍軍在鄴宮的“五門三朝”區域會師。

路上不斷遇到少則數十人、多則數百人的潰兵,基本都是喊一嗓子就降了。

唯有少數人還在負隅頑抗——

王陽率千餘人據守鄴宮內的丞相府。

相國府(魏國相國)內亦有數百兵不肯降。

御史大夫府(魏國御史大夫)內有五百來人。

北城牆齊鬥樓上有將領聚衆近千,與入城晉軍反覆廝殺。

當然,三臺守軍還未降。

城東北片的貴族居住區(戚里)內也有零零散散的抵抗,但都不成氣候了。

入城兵馬聞訊趕往這些地點,將其團團圍困。

這麼一看,真正願意爲石勒廝殺的,其實就這四五千人,其中骨幹分子可能還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多爲臨時裹挾進去的。

這大概也是最初石勒做好最壞打算,放棄外城,退守三臺時的核心人馬——諸將親兵、僮僕,他最後的餘燼。

******

天光熹微之時,邵勳登上了城外的高臺,俯瞰戰場。

距離昨天的大戰其實才過去一天而已。

戰場上的屍體都還未全部清理乾淨,鄴城外城就已經基本被佔領了,如今只餘少數區域還在抵抗。

其中三臺大概是最難攻打的。

三十多米高,守兵居高臨下,防禦起來非常方便,於是只能圍而不打。

這個時候,好消息一個個傳來。

“白藏庫、乘黃廄內捕得僞中壘將軍支雄。”親將蔡承輕聲稟報道。

白藏庫,在西南城牆下,有屋一百七十四間,最開始是存放錢糧的地方。石勒據鄴城後,變成了武庫——其實已沒什麼東西了。

乘黃廄是一處巨大的馬廄,用於存放軍馬,附近還有軍營,曹魏時駐有虎賁、羽林、五營戍卒,此處營房可供一萬多步騎居住。

“石勒幕府記室參軍徐光逾牆走,墮入城外東市,爲軍士捕得。”蔡承繼續彙報。

東城牆南段外有東市,承平年間,商鋪環列,四方商賈雲集,每天早中晚三市貿易,非常繁榮。

東市外有一道圍牆,很薄、低矮,不具備軍事防禦功能,僅把東市圈了起來,更大作用是便於收稅。

“文昌殿前槐樹上捕得僞寧朔將軍程遐。”

鄴宮文昌殿是曹氏父子舉行朝會、宴享、大典的場所。

每至正會(夏正日)曹操便在文昌殿依照漢儀,以夜漏未盡七刻鳴鐘受賀,文臣武將們執贄入庭,升殿唱贊,然後奏樂、宴餐,殿內外百華燈徹夜如晝。

殿前栽了很多槐樹,每年春夏之交,槐香襲人,曹丕經常爬上樹,採摘槐花給兄弟吃。

“石勒幕府參軍郭敖竄於銅爵園,爲軍士發覺,捕鬥之中,伏誅於長鳴溝內。”

曹操在鄴城以西十里修彰渠堰,引水自銅雀、金虎二臺之間的城牆下入鄴城,因經常有水石碰撞激越之聲,故名“長鳴溝”。

長鳴溝在城內分爲南北兩支,夾道東流後於長春門(鄴宮東門)附近匯流,東出石竇堰下,注入護城河。

“軍士按圖索驥,至長壽裡張賓府上,捉得其人,現看管在家。又于思忠裡內捕得僞魏郡太守桃豹。豹自言早有降意,且散去府上兵士,束手就擒。軍士並未爲難他,只看管在家而已。”

鄴城採取裡坊制,與洛陽大不相同,和隋唐時的長安、洛陽頗爲相似。

長壽裡、思忠裡都是鄴城“高檔住宅區”,多達官貴人。

張賓看樣子是在家中休息時被堵門的。

桃豹確實提前派人接洽了,但金明門獻門之事和他無關。

守門軍士數百人,要麼是石勒帳下普通軍士,要麼是臨時徵發的豪門僮僕,都不是桃豹的魏郡兵。

但他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那麼一點微小的功勞,所以沒有爲難他。

“符節堂內……”

蔡承彙報了許久才一一說完。

邵勳點了點頭,道:“我事先說過,只罪大胡一人,餘皆不問,有功者留任原職,說話算數。捕獲的僞官先放其歸家,但需有兵士看守。待我入城後一一會面。”

話放出去了,而且是出乎意料的寬宏——只誅首惡,脅從不問,真的非常慷慨了,很少見到。

他說話算數,當然不會自毀諾言,破壞政治信譽——信譽越好,堅持的時間越長,將來效果越佳。

但怎麼說呢,現階段也不會撤去對這些人的監管。萬一人家跑了呢,你抓還是不抓?

他打算花些時間,一一接見,看看能不能讓其爲自己效力。

這些人在河北還是有點能量的,能幫着他快速穩定局面,進一步瓦解石勒集團的殘餘勢力。

“負隅頑抗者,不在此限。”邵勳又補充了句。

“遵命。”蔡承應道。

“順齡,你覺得魏郡太守一職,該授予何人?羊彭祖能勝任否?”邵勳突然問道。

羊聃率先入城,是頭功,當然要賞。

考慮到魏郡的特殊地位,需要一個比較能打的人留守,因此他有點想讓羊聃來當太守。

不指望他能治理好魏郡,但軍事上要過硬。

至於魏郡的政務,他會讓司隸校尉庾琛實際負責。

“羊彭祖驍勇善戰,或可勝任。”蔡承回道。

“你想不想當這個太守?”邵勳看了他一眼,問道。

蔡承心中砰砰直跳。

早聞陳公的親軍督是升官捷徑,果然名不虛傳。

他當然想當魏郡太守,而且扭扭捏捏也不是他的性格。武人嘛,想要就直說,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因此,他立刻回道:“願爲明公鎮守鄴城。”

邵勳哈哈一笑,不置可否,顯然還想權衡一番。

魏郡太守其實是鄴城鎮將,蔡承理解得很不錯。

邵勳不可能長久待在這裡,肯定要委任一個大將留守鄴城。這個人還必須得他信任,因爲鄴城的地位實在太高了。

另外,總攬河北軍務之人也得有。

這是方面帥才,非將才,需要戰略方面的能力,不能僅僅侷限於戰術層面。

難啊。

一方大帥,統兵數萬,非親信之人不能任之——說難聽點,能力可以排在第二位,忠心必須足夠。

他現在的局面已經很大了,但很多事情還是親歷親爲。

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時候你可以這麼幹,現在肯定不行的。

他無法想象,河北有事的時候,諸將派人奏報到許昌,然後他在許昌發佈命令微操,諸將再執行——黃花菜都涼了!

很多名字在他腦海中蹦出來,很快又被槍斃掉。

到最後,他居然想到了樑老登!

這人確實很合適,但——他是我什麼人啊,這麼照顧他?

人才匱乏啊,宗親兄弟裡沒有成器的,他們就沒有這個格局,從小也沒經受過這方面的鍛鍊。

實在不行的話,讓老丈人撐一撐,或者讓盧志過來,做好統戰,再給他們配點合格的軍事將領。

只能這麼辦了。

第一百五十一章 夢開始的地方(下)第966章 表率第七十九章 一日破一寨第一百九十六章 堵截(上)第968章 要臉不要臉第一百章 硤石第一百八十二章 歸正(上)第921章 三個方向第一百八十六章 抓捕與人選第1075章 水戰(下)第二十七章 圈子第1195章 新門路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858章 白登山(下)(爲盟主穀神通加更)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925章 歸正第1266章 教導第1411章 戰鬥力與賜名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說第1204章 鹹集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設第1326章 將若之何?第一百六十六章 穩重的選擇第1142章 將軍走此小道第一百五十六章 利誘第四十二章 真正的目標第1203章 歸來第1413章 辭行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亂第一百零五章 入宮第八十章 最後時刻(上)第939章 靳氏三分第一百七十九章 進展第801章 政務第1104章 閒篇第五十五章 形勢第一章 行路(上)第1110章 差距第一百章 官身第一百六十一章 兩陘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路進兵第十章 忠於什麼第970章 王政(下)第1241章 去國第1087章 商屯第三十九章 還有人來第1409章 西苑第1175章 行萬里路(上)第七十九章 一日破一寨第1194章 交代第八十四章 上朝第961章 新官上任(下)第三十七章 平昌樓第1331章 薄城第四十九章 破局的希望第一百七十五章 間歇期、積蓄期第1255章 給我捲起來!第976章 勉爲其難第1340章 堆積的量變第797章 耕戰第一百二十章 山中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八十九章 吞併友軍是優良傳統第1141章 小路第1195章 新門路第一百五十三章 進步的機會第1180章 陰館第1365章 夫妻、父子第903章 亂戰(上)第1171章 姨甥第101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941章 心態的轉變第1146章 我軍敗了!第三十八章 有人走,有人留第九十七章 囂張(上)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四章 長史與司馬第997章 瀋陽第五十章 大都督還要逃嗎?(給盟主金角半島加更)第一百十八章 分工第一百二十五章 酒家第三十章 塑造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議與分化第815章 無法挽回第815章 無法挽回第1041章 定調與期望第1362章 投降派的努力第十三章 南北佈置(上)第七章 文昌殿第871章 舊人第一百十六章 來人第947章 入宮(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團建第一百三十五章 攻守之勢第一百十四章 無能爲力第966章 表率第二十三章 帶節奏(爲盟主非酋國度加更)第1089章 家事與政治第四十七章 北上聯絡
第一百五十一章 夢開始的地方(下)第966章 表率第七十九章 一日破一寨第一百九十六章 堵截(上)第968章 要臉不要臉第一百章 硤石第一百八十二章 歸正(上)第921章 三個方向第一百八十六章 抓捕與人選第1075章 水戰(下)第二十七章 圈子第1195章 新門路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858章 白登山(下)(爲盟主穀神通加更)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925章 歸正第1266章 教導第1411章 戰鬥力與賜名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說第1204章 鹹集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設第1326章 將若之何?第一百六十六章 穩重的選擇第1142章 將軍走此小道第一百五十六章 利誘第四十二章 真正的目標第1203章 歸來第1413章 辭行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亂第一百零五章 入宮第八十章 最後時刻(上)第939章 靳氏三分第一百七十九章 進展第801章 政務第1104章 閒篇第五十五章 形勢第一章 行路(上)第1110章 差距第一百章 官身第一百六十一章 兩陘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路進兵第十章 忠於什麼第970章 王政(下)第1241章 去國第1087章 商屯第三十九章 還有人來第1409章 西苑第1175章 行萬里路(上)第七十九章 一日破一寨第1194章 交代第八十四章 上朝第961章 新官上任(下)第三十七章 平昌樓第1331章 薄城第四十九章 破局的希望第一百七十五章 間歇期、積蓄期第1255章 給我捲起來!第976章 勉爲其難第1340章 堆積的量變第797章 耕戰第一百二十章 山中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八十九章 吞併友軍是優良傳統第1141章 小路第1195章 新門路第一百五十三章 進步的機會第1180章 陰館第1365章 夫妻、父子第903章 亂戰(上)第1171章 姨甥第101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941章 心態的轉變第1146章 我軍敗了!第三十八章 有人走,有人留第九十七章 囂張(上)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四章 長史與司馬第997章 瀋陽第五十章 大都督還要逃嗎?(給盟主金角半島加更)第一百十八章 分工第一百二十五章 酒家第三十章 塑造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議與分化第815章 無法挽回第815章 無法挽回第1041章 定調與期望第1362章 投降派的努力第十三章 南北佈置(上)第七章 文昌殿第871章 舊人第一百十六章 來人第947章 入宮(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團建第一百三十五章 攻守之勢第一百十四章 無能爲力第966章 表率第二十三章 帶節奏(爲盟主非酋國度加更)第1089章 家事與政治第四十七章 北上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