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 兩種畫風

江陵,其實分新舊兩城。

舊城在北,新城在南。

舊城位於楚郢都舊址附近,秦漢相繼修繕。關羽鎮荊州時,曾大修此城,不過也不算大,城周十餘里。

朱然鎮江陵時,修江陵新城,離長江很近,自此爲魏晉重鎮,舊城改曰“紀南城”。

紀南城有守軍,共三千人,其中兩千算是比較能打的部隊,另外一千則是流民丁壯,訓練不過兩年,以爲郡兵,也還湊合。

江陵城守軍稍多,差不多是四千精兵、數百丁壯。

當然,江陵附近還有水師營寨,只不過現在人不多了,被調走了。

江陵是重鎮。

晉初,荊州主官或治襄陽,或鎮江陵。渡江以後,不厥常理。

王敦把家安在武昌,但他人時而在襄陽,時而在江夏。

陶侃把家安在江陵,治所也設在此地,但他人主要在武昌或夏口,因爲他現在還兼領刺史之職。

簡單來說,江陵是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武昌或夏口是軍事中心。

如今大戰方起,陶侃幾乎日夜蹲在夏口、楊口一線。

至於江陵和紀南城,則留給參軍陶斌(陶侃之子)、南郡太守陶臻(陶侃之侄)守禦——紀南城也是現在南郡的治所。

堂兄弟兩個收到消息後,第一時間派信使進行了聯絡,然後進行了一番部署。

最重要的事情是聯絡各地的豪強……

十一月初八,江陵西北的湖泊沙洲中,黃和喝完酒後,將瓷碗摔碎於地,大喝道:“漢時我家祖上以江賊破英布,得封侯。今又有何不敢?跟我上。”

說罷,套上皮甲,當先登上一艘船隻。

千餘人緊隨其後,紛紛登上各艘船隻。

黃氏族人站在高樓上,靜靜看着族人部曲的遠去。

整整一千五百將士,算是他們江陵黃氏的老底子了。大軍壓境之際,不退反進,對得起陶公了。

船隊沿着漳水(非河北漳水)北上,速度不緊不慢,但浩浩蕩蕩,氣勢雄渾。

向北行了一天後他們甚至看到了幾名四處遊弋的樑軍騎兵。

這些騎兵也是大膽,竟然在岸邊遠遠跟着,時不時破口大罵一番。

船上之人也跟着罵,各自用出最惡毒的語言,問候祖宗十八代,非常熱鬧。

唯一的遺憾,大概就是雙方都聽不懂對方在罵什麼吧。

船行兩日之後,已可遠遠看到遠方地平線上的當陽城。

此城離河道還是有點距離的,看着近,走過去其實不近。

黃和沒有管他們,而是度入了一片蘆葦蕩中。

北邊數裡外,有一位他的結義兄弟,正好去會一會。船停他家塢堡附近的湖池中就是了,順便討要點乾糧,如果能說服他一起北上,那就更好了。

邵兵好大膽,深入這麼遠,正好去尋一尋其有無運糧的車隊,如果能成功突襲,恐能發一筆大財。

戰術就是這麼個戰術。

邵賊不可能到處都是騎兵、甲士、精銳,他總有戰力羸弱的丁壯,以有心算無心,總有機會的。

江陵黃氏如此,華容胡氏也在稍晚時候接到了命令。

他們選派了千名部曲,攜帶刀盾弓槍,向北越過楊水,進入雲夢澤與沔水之間的湖沼區內。

其間有幾個水寨,非官府所設,乃百姓自發聚集形成。

洲中開圩田種地,河湖中捕撈魚蝦,往來全靠船隻,外地人很難知道他們的所在。如果能藏身其中,驟然殺出,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或有斬獲。

大山之中的臨沮縣河浦碼頭上,縣令正在給龐暘送行。

數十縣兵全交給他了,幾個豪族也聚了三四百兵,作爲襄陽龐氏的分支,龐暘自己湊了百餘宗黨,外加一千丁壯,總計一千五百餘人,翻越山嶺,先借宿於相熟土族莊園中,再順漳水而出,步行北上。

……

在南郡這片土地上,陶氏的命令還是很好使的。

本地豪族也不太懂外間的事情,陶公之子下令,那就打好了。反正也不要他們正面衝殺,只是襲擾敵軍輜重部伍罷了。

如果敵軍人多勢衆或看着比較能打,那就不上。

如果敵軍人少或看着就是田舍夫丁壯,那就上。

他們好歹經常奉命出征,有過戰爭經驗,不信打不過那些丁壯。

實在不行,也可以利用熟悉地理的優勢偷襲嘛,吃了敗仗也容易逃掉,地方上全是給他們提供幫助的人。

陶氏堂兄弟其實做出了正確的應對。

如果換個終日服散縱酒又沒甚本事的士族子弟,可能已經慌了,甚至棄城而逃也不無可能。

他倆制定的戰術,其實就是縮微版的陶侃的戰術,也是吳人一貫以來的戰術,畢竟北人騎馬、南人乘舟嘛。

而在真正的北地,當然也有同樣的戰術:草原騎兵不斷後撤,拉長你的補給線,再繞後奔襲,掐斷糧道、截殺信使,動搖全軍。

這就是人類。他們總會想盡一切辦法利用智慧、工具乃至周邊的山川地理,並長期總結,形成自己的打法——當然,這需要一定的文明水平。

******

南郡豪族幫助陶侃,襄陽豪族就是另一種畫風了。

蒯氏投降了,那麼怎能沒有蔡氏呢?這不合理啊。

蔡氏確實投降了,不過沒人在乎他們,大貓小貓兩三隻而已。

蔡家遭受重創,那得從王如說起了。

當初王如率軍禍亂襄陽,就曾經攻上“蔡洲”。

所謂蔡洲,就是沔水中的一個沙洲,或者說島嶼位於峴山東南十里。

因爲漢末蔡瑁降曹故蔡家混得很不錯,雖然家勢在魏晉有逐漸走低的趨勢。

但因爲祖上的餘蔭,整個蔡洲島都是他們的,蔡家在島上起了豪宅,開闢田地,據說鼎盛時光婢妾就有數百個。

不過王如之亂時,蔡洲這個“休閒療養”勝地被一鍋端。島和房子還在,人卻沒了……

王如之亂被平定後,蔡家支脈族人從外地返回,先發誓蔡家永不與姓王的結婚,然後開始爭搶主脈被屠戮一空後留下的遺產。但沒用了,僕婢沒了、糧食沒了、歷代積累的財富沒了,一切只能從頭做起。

可惜時代沒有給他們機會。

因爲蔡洲極其重要的位置,如今島上來了不少兵卒,試圖阻止吳人水師北上。

這不是杞人憂天。

沔水下游確實有比較窄的河段,但襄陽以東這一片卻非常寬闊。

曹操下荊州時,蔡瑁在此編練水軍——說實話,漢江能練個雞兒水軍,曹孟德水師先天發育不良,即便沒那場火也要敗。

如今島上來了許多步兵,甚至還有數百騎登島,宿於郊野,準備隨時衝擊登島的晉國水陸兵馬。

步兵以千餘府兵爲主,外加差不多同樣數量的部曲。

但人數肯定不太夠,於是又調附近的豪族兵馬上島。

高陽池(習家池)的習氏出動了五百兵。

這個家族乃荊土豪族,有佳園池,山簡鎮荊州時就喜歡到他家玩,“每出嬉遊,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陽池。”

習氏的姻親龐氏也派人來了。

這個家族是龐德公、龐統後人,不過現在也不太行了。

龐渙(龐德公之孫、龐山民之子、龐統從侄、諸葛亮外甥)在晉太康年間任牂牁太守,後來氣得不想幹了,離了這窮山惡水,回老家閒居。

龐渙之後,龐氏族人多在郡縣歷職,很難超脫出襄陽本地了,有點向地方小士族滑落的苗頭。

晉樑交兵多年,龐氏損失不輕,更無起勢的可能。

如今被抓了差,雖不情願,但未必沒有藉機重振家門的念頭。

這三家之外,還有幾家,總共湊了三千丁壯,於島上戍守。

這一日,晉軍水師衝破鄀縣方向的阻截,二十多艘船逆流而上,大薄蔡洲。

島上箭矢飛來飛去,密密麻麻。

瑕樓龍驤府部曲將史仙站在牆頭,看着己方兵士被船上密集的箭矢射得站不住腳,紛紛潰退時,勃然大怒。

不過他也沒太好的辦法。

若吳人敢與他到河南廝殺,自會讓他領教厲害,可惜這裡是河中沙洲,又是另一種打法了。

“擒賊將!”

“殺賊兵!”

河灘之上,一羣吳兵奮勇下水,在舟船弓弩的掩護下,衝向沙洲。

不知道什麼時候,岸邊的蘆葦蕩被引燃了,大火沖天而起,部分衝得太快的吳兵在火中大聲慘叫着。

剩下的人果斷換了處地方,繼續嘗試登陸。

河面之上,戰艦將一根根木樁拔起。

他們在此清理好幾天了時至今日,終於清理了正中央一部分河道。

隆隆鼓聲之中,兩艘船隻當先而上,不過還沒走多遠,就發出一陣刺耳的刮擦聲。

片刻之後,船上的吳兵開始四處奔走,大呼小叫。

船底破開了大洞,河水洶涌而入,瞬間就傾斜了起來。

蔡洲上的守兵齊聲高呼,士氣大振,高呼道:“吳人盡成魚鱉矣!”

吳兵臉色難看地跳入水中,遊向身後的其他艦船,慢慢被救起。

晉軍水師將領無奈,令船隊暫且退後,屯於開闊水面,同時想方設法調集了數艘小船,逆水而上,往襄陽而去。

這種小船運不了幾個人,更裝不了什麼物資。他們的作用,更多是拿來趟雷。

誰能想到,樑人竟然在河底釘了充滿尖刺的木樁呢?

這招還是當年東吳拿來對付晉國水師的,只不過事先泄密,讓人家知道了。

鄧嶽在襄陽城頭靜靜看着。

水師船隊離他們就只有十里,但始終衝不過來。

派上蔡洲的陸兵先勝後敗,擊破了當面的襄陽豪族兵,不過很快被一幫身披重鎧的府兵給衝得狼狽而逃,直到被水師艦船遮護住才活得一命。

戰事激烈無比,殺聲直衝雲霄。

他有心派兵出城廝殺接應,但之前嘗試過一次,折損了數百兵馬,便不太敢了。

這場戰爭的走勢,愈發讓人撲朔迷離了。

“府君,有人射上來一封信。”幕僚匆匆而至,低聲說道。

“不看。”鄧嶽一把推開了他。

幕僚訕訕而笑,將信件藏入袖中。

鄧嶽看了他一眼,冷哼一聲。

此人姓楊,就是襄陽本地人。甚至他的家都能在城頭看到——蔡洲以西的河對岸有湖,名“洄湖”,長數裡,水色常綠,漢末楊儀居上洄,楊顒居下洄,便是襄陽楊家了。

樑軍殺來時,一部分楊氏族人避入城中,留守祖宅的人則據塢堡而降。

鄧嶽懷疑城內的楊氏族人也要跟着降,尤其是在此人撿回來一封信後。

他還不願降,心裡面對陶公的敬意還沒消耗乾淨。

今日水師出現在蔡洲附近,也讓他多了幾分信心。

楊姓幕僚則心中冷笑。

鄧嶽還是說一套做一套。

若真不想降,何必如此惺惺作態?

待過些時日,找個機會讓他人再提一次就是了,不信鄧嶽不動搖。

第981章 家事第810章 疫第1243章 老區第二百零一章 三地第七十六章 信號第二百零四章 四處活動的老登們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1066章 終極目標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隨我東山再起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中的戰鬥(下)第1016章 葛公(不是)第八十五章 風平浪靜(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自由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二百十章 檄文第六十二章 舉薦第二十七章 有100000000點點病第八十章 家人第一百零六章 洛陽保衛戰第一百十一章 露布飛捷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遊第四十五章 狂喜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口鍋誰敢背?第951章 高貴鄉公冤氣第十六章 汲桑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燕第一百四十五章 搶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路見聞(上)第八十三章 儀典第一百零五章 入宮第三十六章 搗巢(下)第943章 衆望所歸第1168章 奔喪第二十九章 對衝第七十二章 歡喜與哀愁第一百五十四章 兩人第864章 試點第一百五十三章 遊戲第九十六章 朝賀(上)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七十二章 歡喜與哀愁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一百六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集第三十七章 搞一下第三十九章 進兵方向第1037章 震驚!孩子們竟然第四十五章 女人男人第十章 黎陽第一百七十三章 襲擾與前進第940章 代理人第三十三章 開會第一百三十七章 年前日常(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醞釀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1035章 賭神(下)第五十二章 交接與賞賜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說個“斬”字嗎?第1042章 挑選第1087章 商屯第一百十七章 慕強第1125章 戶口與改變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原佈置第七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六十七章 靜觀其變第一百十七章 慕強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仍然忠於司空第901章 狹路第十六章 歸心第三十七章 平昌樓第1141章 小路第六十三章 主業第三十一章 起風第840章 城內城外第833章 前進!第1248章 自家事與別人家事第1163章 收尾第三十一章 讖謠第1006章 居延第一百二十一章 團建第三十二章 磨人第一百十一章 耕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兩人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一百零六章 歸降與合圍第四十七章 堅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1245章 精舍(下)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一百三十九章 滎陽第八十四章 一天第一百二十一章 出動!第827章 後方老登們(爲盟主提拉忒彌斯加更)第1158章 大廈將傾第一百九十二章 又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優選擇第三十四章 預設戰場第1131章 老羌第904章 亂戰(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私事與公事第1215章 各自調整
第981章 家事第810章 疫第1243章 老區第二百零一章 三地第七十六章 信號第二百零四章 四處活動的老登們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1066章 終極目標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隨我東山再起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中的戰鬥(下)第1016章 葛公(不是)第八十五章 風平浪靜(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自由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二百十章 檄文第六十二章 舉薦第二十七章 有100000000點點病第八十章 家人第一百零六章 洛陽保衛戰第一百十一章 露布飛捷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遊第四十五章 狂喜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口鍋誰敢背?第951章 高貴鄉公冤氣第十六章 汲桑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燕第一百四十五章 搶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路見聞(上)第八十三章 儀典第一百零五章 入宮第三十六章 搗巢(下)第943章 衆望所歸第1168章 奔喪第二十九章 對衝第七十二章 歡喜與哀愁第一百五十四章 兩人第864章 試點第一百五十三章 遊戲第九十六章 朝賀(上)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七十二章 歡喜與哀愁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一百六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集第三十七章 搞一下第三十九章 進兵方向第1037章 震驚!孩子們竟然第四十五章 女人男人第十章 黎陽第一百七十三章 襲擾與前進第940章 代理人第三十三章 開會第一百三十七章 年前日常(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醞釀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1035章 賭神(下)第五十二章 交接與賞賜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說個“斬”字嗎?第1042章 挑選第1087章 商屯第一百十七章 慕強第1125章 戶口與改變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原佈置第七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六十七章 靜觀其變第一百十七章 慕強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仍然忠於司空第901章 狹路第十六章 歸心第三十七章 平昌樓第1141章 小路第六十三章 主業第三十一章 起風第840章 城內城外第833章 前進!第1248章 自家事與別人家事第1163章 收尾第三十一章 讖謠第1006章 居延第一百二十一章 團建第三十二章 磨人第一百十一章 耕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兩人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一百零六章 歸降與合圍第四十七章 堅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1245章 精舍(下)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一百三十九章 滎陽第八十四章 一天第一百二十一章 出動!第827章 後方老登們(爲盟主提拉忒彌斯加更)第1158章 大廈將傾第一百九十二章 又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優選擇第三十四章 預設戰場第1131章 老羌第904章 亂戰(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私事與公事第1215章 各自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