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 停止線

李越跑到石城的時候終於停了下來,稍作喘息。

收攏水陸將士,不過萬餘人罷了。跑得太急,大部分人估計走散了。

這樣也好,他們中很多人本就是巴、巴西二郡子弟,自行回鄉可也。

石城曾是巴西郡寄治之地,至於爲何巴西官員跑來此地,當然是因爲李家兒郎打得晉朝蜀中官將潰不成軍了,沒辦法跑來此地。

石城三面孤絕,唯有南側臨大江,可供通行——大致位於今重慶忠縣石寶寨。

此等地形,陸上很難攻打,唯有江面是敞口,好在而今水師還算能戰,雖然他們的士氣也有點低落。

不過,今日水師卻走了一大批人,與他們一同離開的還有大量陸軍將士。

到了晚些時分,李越遣人點了下數,大概只剩五千餘陸師屯於石城了。就這還住不下,城裡塞了兩千人,南側一直到江邊,又橫七豎八躺了三千人。

夕陽落山之時,李越帶着殘存的數百親兵出城巡視,不由得潸然淚下。

住在城裡的兩千多人建制還算完整,器械也相對齊全,但城外這些人就很差了。

甲冑基本都丟了,而今只有先一步撤走的人遺留下來的器械,讓他們不至於手無寸鐵。

但士氣是真的低落,個個或蹲或躺,眼裡只有咕咕冒着熱氣的飯甑,除此之外彷彿沒什麼可以打動他們一樣。

見到李越前來巡視,也只稀稀拉拉站起來了一些人。其他人則在軍官的呵斥之下,才勉勉強強站起來。

這樣一次大撤退,對軍心士氣的損傷真的非常大,不好好整頓一番是沒法重返戰場的。

李越嘆了口氣,道:“將孤的戰馬殺了,給將士們充飢。”

親兵愣了愣,見李越沒有開玩笑,便應了下來。

李越掃了下四周,又說道:“此戰非君等之罪,孤排兵佈陣出了大錯,以至於此。朝廷問責起來,孤一力承擔,無涉爾等。”

頓了頓後,又道:“孤已飛報朝廷,要不了幾日,便有援軍抵達巴西。樑賊再囂張,也不敢在外無糧草、內無嚮導的情況下入蜀。局勢並未到危殆之時,今後我等當勠力同心,守衛巴西,將樑賊阻遏於巴東。”

“賊衆嗜殺成性,泯滅人性,若任其突入蜀地,爾等資財、家人不保,屆時悔之晚矣。”

“若拼死奮戰,將樑賊擋住,爾等家人便可安居樂業,朝廷也會給予賞賜。孰好孰壞,爾等當細細品之。”

說罷,用略帶希冀的眼神看向衆人。

有些人避開了他的目光,有些人低着頭,神思不屬,有些人仍看着飯甑,彷彿只關心飯什麼時候熟。

李越心中微怒。不過他也知道這時候不能發什麼脾氣,朝廷援軍還沒到呢,接下來還得靠他們來抵擋一二,不然怕是讓樑人一步突入蜀中,那就萬事休矣。

巡營完畢後,李越也沒什麼心氣了。當天夜裡,東邊有消息傳來:樑賊出南浦,奔襲壤塗,千餘守軍不遵號令,帶着狂奔而來的數百潰兵一起,往石城方向撤退——壤塗,位於今重慶萬州瀼渡鎮。

李越聽了一驚,不過沒表露出什麼,只在心中默默計算了下道途。

南浦至壤塗有五六十里,多山嶺,並不好走。

壤塗外的江面上有沙洲,曰“湖灘”,駐紮着數十艘水師艦船,至今並未報告有樑軍水師襲來。也就是說,即便樑軍追擊而至,也只能走陸路轉輸糧草,而這是有極限的。

而壤塗往西走約一百一十里,才能到他如今駐紮的石城。

不着急!

李越“氣定神閒”地在石城又待了兩天,收攏了一千多潰兵,然後才“施施然”西行。

十五日夜,全軍抵達黃華浦——位於黃華水入江處,江中有沙洲名“黃華洲”,就是後世忠縣的皇華島。

十七日,抵達臨江縣(今重慶忠縣)。這個時候,李越再度收到消息:樑兵進至石城,只有寥寥數十人攀巖而上,一千守軍就直接棄城南下江浦,乘船遁走。

李越氣得差點暈倒。爾母婢!真就不願守一下?哪怕一下也好啊。

但事已至此,就連他自己都很慌,又怎麼怪得了別人?

當天夜裡,李越帶着數千敗兵過虎鬚灘,往西南方向疾走,兩日後抵達豐都山、漢豐都故城。

這個時候,成都急令傳至軍中:復退者,殺無赦!

李越遂召集水陸將士,合兵一萬三千餘——比前陣子還多了些——屯於此道家勝地,意圖決一死戰。

不過,他們並沒有等到樑軍,蓋因後者此時差不多也到極限了。

苻洪部在二十日前後抵達空無一人的臨江。

由於成國水師在江面上遊弋,水軍都督楊寶遣數十艘艦船與之戰,副督黃和力戰負傷,水師被迫撤退,避至石城附近河溪中,仰賴陸師保護。

所以,戰線基本停滯在這裡了。

再往前,隨身攜帶的糧草不夠,陸路轉運極爲漫長,消耗很大,再加上週圍民情不穩,遠近未附,無法就地籌糧,遂停兵至此,轉而安定後方。

現在邵慎最主要的工作當是搜捕沿途成國潰兵,招撫蠻夷洞主,使之不爲亂。

做完這一切後,他們還需要在合適的地方修建水師營寨,最好是像濡須塢那般水陸一體的,即既可以作爲陸軍營壘,又可以作爲水師港口,然後再大建倉城,想辦法囤積足夠三萬人一年作戰所需的各類物資。

這個不是拍腦袋憑空想的。

昔年劉秀滅蜀,共徵調了六萬人、戰馬五千餘匹,在荊門集結,前後歷時兩年。

劉備入蜀,則只有萬餘人,外加孫權支持他的數千兵馬,總數不超過一萬五千。

但劉備打的是政治仗,不能按照正常戰爭來看待,所以邵慎覺得三萬人是比較合適的滅成兵力——當然,他不知道桓溫桓大司馬只帶了七千餘荊州兵,就敢逆流而上攻滅成漢,老頭桓在急於進步的時候,賭性是十分驚人的。

二十一日,邵慎親自抵達臨江縣。

縣吏已經逃散一空,唯有地方土豪數人戰戰兢兢前來拜會,還不是什麼家主,而是族中子侄輩,顯然是來探聽風色的。

邵慎是知道輕重的,給前來拜會之人各賞布帛五十匹,溫言撫慰,令其各安生業,勿要驚慌。

數日後,這些土豪總計輸糧一萬斛、豬羊千口、酒百壇前來勞軍。

邵慎一一收下,併爲其表功。

******

就在邵慎抵達臨江縣的前夜,邵勳收到了巴東大捷的軍報,並在第二日朝會上公之於衆,羣臣皆賀。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看到了滅成的曙光。一時間暗流涌動,各自思慮着如何從中獲取好處。

家族百年大計,靠的就是這些細微間的工夫。

朝會罷散後,邵勳將庾亮留了下來。

“元規,蜀中偏遠,向來易自守而安。而今好不容易敲開了這個烏龜殼,一旦攻滅,須以重臣鎮之。”邵勳一邊說,一邊將手詔遞給庾亮。

庾亮伸手接過,粗粗一看,原來是嘉獎詔書。

苻洪官升一級,任從四品凌江將軍;

苻安官升一級,任正七品臨江令;

竇於真賜絹二百匹、生口百人;

上郡太守單智次子單吉授從七品副牙門將;

雕陰太守陸逐幹長子陸逐暢賜絹百匹、生口五十人;

……

詔書上羅列了數十人,大部分沒有官,但給了財物賞賜。

出戰軍士獲得的戰利品依照各部戰功分發,朝廷並不收取,另一人賜絹帛兩匹、白麻布一匹,戰死、病歿、傷殘將士各給五匹絹撫卹。

賞賜不算很豐厚,但對比漢魏晉三朝時常賴賬的行爲卻好很多了。

況且,真不給賞賜又怎麼了?難道各個君王都要給錢才能動彈嗎?

庾亮對此沒有意見,看完後又封好,呈於御案之上。

邵勳讓宮人取走交給侍中,發往臺閣,然後看了眼忐忑不安的庾亮,突然笑了,道:“元規,你我什麼交情,何須如此?說說吧,若滅成需要哪些準備?”

“資糧。”在這件事上,庾亮和邵慎不謀而合。

在水軍無法取得優勢的情況下,只能在前線囤積足夠的資糧,準備充分之後再行發兵。

“資糧非一朝一夕之事。”庾亮又道:“邸閣、武庫營建需要時日,有些道路恐也要修繕一番。在此期間,朝廷也不能什麼事都不做。”

邵勳一聽就十分高興,亮子大略上其實一直沒問題。

他從來就能看得到問題所在,知道哪裡存在隱患需要解決,這個目光是相當不錯的。但他性子太急躁,爲人有些飄,容易好大喜功,最終把事情搞得一塌糊塗。

看得到問題,卻沒有正確的手段來解決問題,亮子也是奇人一個。

這廝當個謀士綽綽有餘,但讓他上手實操就不一定了。

“卿以爲當做何事?”邵勳問道。

庾亮整理了下思路,道:“臣以爲當聯絡蜀中大族。”

“成國亦有土客之爭。昔年李特率天水、略陽、扶風、始平、武都、陰平六郡官民十餘萬口南下,掃平諸郡,奄有蜀地。多年以來,成國公卿將相多爲六郡新人,蜀中舊族甚少。往昔其畏懼六郡子弟,故不敢反。今時則不同往日,陛下若善待蜀中舊族,授予官職,則其相率來投矣。”

邵勳聽完,不置可否。

庾亮愕然,難道我說錯了?

邵勳起身,走到庾亮身後,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元規,你大略上是對的。但若這麼直接招撫,多半無用。”

庾亮先是不解,但突然之間靈光乍現,道:“臣知矣。”

“你知道什麼?”邵勳好奇道。

“陛下可令燕王與蜀中大族聯姻,如此則——”

“元規!”邵勳無奈地嘆了口氣,道:“你這招也沒錯,但貿然這麼用只會害了心向朝廷的蜀中豪族。你當這是南渡士人呢?”

說完,鐵砂掌重重拍了庾亮肩膀一下,道:“便如伐涼州之戰,非得兵近成都、全蜀震動之時,才能這麼做。蜀中豪族確實對李氏不滿,但他們真願意那麼利索地歸順朕嗎?好好想一想。吳蜀舊族的心思,你到現在還不懂。”

庾亮默然良久。

他好像有些明白了。陛下壓根沒指望蜀中大族納頭便拜,只要他們在關鍵時中立,兩不相幫,就心滿意足了。

按照這個思路來想,確實有可能做得到,蓋因蜀中舊族有過背棄壓在他們頭上的外來軍政集團之事。

這個地方的人相當封閉,打得過就割據自立,打不過就投降繼續過日子,只要你保證他們的利益。

陛下真是看透了這些人。

第一百三十章 斬將與撤軍第957章 西事第980章 冊封第1181章 賣命的門路第1042章 挑選第一百十六章 來人第1003章 來都來了,就別走了第四十三章 興廢在此一舉第901章 狹路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橋第九十三章 諂媚第1028章 樣板第二十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1207章 嚴防死守第六十九章 招徠第1001章 戰和之策第995章 老人古代屠城第1357章 耗嗎?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二十八章 農官兵田,阡陌相連第一百三十章 特權階級第七十五章 變幻第二章 朝議第六十七章 河渚第895章 動員(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鄴第1318章 慕容兄弟古代屠城第1252章 視察第1421章 靠攏第1076章 一如既往第一百五十三章 進步的機會第811章 鴻篇鉅著第1120章 豪族化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831章 伏發第四十五章 勢力(下)第1131章 老羌第二百十二章 註解第五章 弒君第1144章 “雙向奔赴”第一百五十九章 舉薦第1347章 押解第一百六十八章 波浪第八十三章 水與旱(下)第八十五章 分兵第1069章 賭得起!第1070章 哪裡最爲緊要?第1169章 門路第1317章 教導與察訪第1252章 視察第1412章 三分第1377章 表率(爲盟主黎明的山頂洞人加更)第八章 兩京第819章 階梯第一百零七章 富婆通訊錄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變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五十八章 鬼啊!(給盟主蓋世之平凡加更)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法第一十一章 人選第1147章 斷後與潰退第1059章 苦果第1092章 差遣第1315章 調動(下)第1277章 辯論第二十六章 但隨我行第1320章 “地中海”第883章 融合第七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都可以談第一百章 硤石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北對進(下)第901章 狹路第1446章 龜幣第一百零五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七章 庶務第1176章 行萬里路(下)第一百十一章 耕戰第四十九章 檢驗第1031章 土斷與商(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年前日常(下)第二十六章 讖緯第1387章 風化第1021章 斛兵塘第1400章 會客第十七章 鬼話第1225章 宣城第1414章 告狀第一百零二章 景福園第七十五章 偶遇第818章 支持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十章 契機第七十七章 事了拂衣去第1399章 清明(下)第一百十二章 誰能阻我?第六十九章 雙向奔赴(爲盟主美酒甘薯我都愛加更)
第一百三十章 斬將與撤軍第957章 西事第980章 冊封第1181章 賣命的門路第1042章 挑選第一百十六章 來人第1003章 來都來了,就別走了第四十三章 興廢在此一舉第901章 狹路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橋第九十三章 諂媚第1028章 樣板第二十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1207章 嚴防死守第六十九章 招徠第1001章 戰和之策第995章 老人古代屠城第1357章 耗嗎?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二十八章 農官兵田,阡陌相連第一百三十章 特權階級第七十五章 變幻第二章 朝議第六十七章 河渚第895章 動員(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鄴第1318章 慕容兄弟古代屠城第1252章 視察第1421章 靠攏第1076章 一如既往第一百五十三章 進步的機會第811章 鴻篇鉅著第1120章 豪族化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831章 伏發第四十五章 勢力(下)第1131章 老羌第二百十二章 註解第五章 弒君第1144章 “雙向奔赴”第一百五十九章 舉薦第1347章 押解第一百六十八章 波浪第八十三章 水與旱(下)第八十五章 分兵第1069章 賭得起!第1070章 哪裡最爲緊要?第1169章 門路第1317章 教導與察訪第1252章 視察第1412章 三分第1377章 表率(爲盟主黎明的山頂洞人加更)第八章 兩京第819章 階梯第一百零七章 富婆通訊錄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變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五十八章 鬼啊!(給盟主蓋世之平凡加更)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法第一十一章 人選第1147章 斷後與潰退第1059章 苦果第1092章 差遣第1315章 調動(下)第1277章 辯論第二十六章 但隨我行第1320章 “地中海”第883章 融合第七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都可以談第一百章 硤石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北對進(下)第901章 狹路第1446章 龜幣第一百零五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七章 庶務第1176章 行萬里路(下)第一百十一章 耕戰第四十九章 檢驗第1031章 土斷與商(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年前日常(下)第二十六章 讖緯第1387章 風化第1021章 斛兵塘第1400章 會客第十七章 鬼話第1225章 宣城第1414章 告狀第一百零二章 景福園第七十五章 偶遇第818章 支持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十章 契機第七十七章 事了拂衣去第1399章 清明(下)第一百十二章 誰能阻我?第六十九章 雙向奔赴(爲盟主美酒甘薯我都愛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