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門路

五月初三傍晚,卞盱與十餘隨從一起在中牟縣官渡驛投宿。

作爲水陸樞紐,官渡驛規制很大,據聞是用一個廢棄莊園改建的。

入驛站之前,卞盱看着這座青磚黑瓦的驛站,唏噓不已。

看得出來,原本的主人非常愛惜這個莊園。雖然不夠大,但真花了血本,但在戰爭爆發之後,還是無奈放棄了。

或許還有更慘的可能,莊園主一家都死了,畢竟滎陽曾是晉匈拉鋸之地。

感慨一番後,卞盱入了驛站,結果只剩兩個房間了,於是自己住一個,其他十幾人擠一個房間。

一切收拾完畢後,來到院中的棗樹下吃飯。

驛站是有飯廳的,但這會正被一羣飲宴之人佔據着,許是喝多了,聲音有些大,卞盱聽得一清二楚。

“道極往日只好弓馬槍棒,沒想到試通兩經,真是奇哉怪也。”有人大着舌頭說道。

“《左傳》、《禮記》不難的,小時候就讀了。”被稱爲“道極”的人笑道。

“聽聞試經用了新法?”又有人問道。

“不錯。”道極說道:“兩年前太學第一次試經,彼時我選的《左傳》,一共二十題,據說是天子欽定的試經之法,十題曰‘帖經’、十題曰‘墨義’,各答對六題即可爲‘弟子’。”

所謂“帖經”其實就是填空,即隨意摘取一段,讓你補完空缺的部分。

“墨義”則需要你闡述對某段原文的理解。

“不過此番試經,卻沒答對多少題就可補官的說法。”道極又說道:“其實要看朝廷選用多少官員,從答對最多的人開始,挨個往下選。此番太學一共選了十六人,算不得多。”

“這十六人無論答對多少題都可?”

“哪有那麼便宜的事?”道極笑道:“帖經、墨義最少也得答對六題。據我所知,第十六名是各答對了八題,但到他爲止了。”

“原來如此。”

“不過寥寥數十人試經,就選了十六個官。”

“十六個官位,文學掌故還好,縣博士、郡博士卻不太好。”

“道極,這廝看不起郡縣博士,你快揍他一頓。??”

“哈哈。荊氏郡望就在滎陽,離中牟不過數十里,可謂從容於家。道極這個中牟縣博士其實不錯,比出遠門好太多了。”

“君言甚是。”荊道極哈哈大笑,道:“當縣博士教授生徒,閒暇甚多,我已開始溫習《毛詩》,兩年後便試通三經。”

太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羣體。

初入學爲“門人”,兩年後試通一經爲“弟子”,再兩年試通二經,這個時候便可補官了。但即便出任官員了,他們還是太學生,當官滿兩年後可參加在職考試,試通三經。

不過非太學生卻沒這等好事,哪怕他已經當官了,也無法試經--準確地說,武學生也是可以試經的,但就目前而言,並非所有人都可以,需得天子首肯。

一幫人在裡面喝得紅光滿面,說得唾沫橫飛,卞盱在外頭聽得是驚訝無比。

他看得出來,在驛站吃酒的這幫人門第都不高,甚至大部分人都沒有門第,只是鄉間土豪罷了,唯有那位荊氏子弟可能是士族。

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學生可以做官?

這條門路理論上來說是存在的,曹魏時期就有了,但真正走通這條門路並以之爲進身之階的人少之又少。

邵樑王朝似乎不一樣了,不但一口氣授了十六個官位,看那意思還要形成定製?這就很“可怕”了。

形成定製、有了傳統,那就是一條正經門路。

每兩年試經一次,批量授官,久而久之,可就真的回不去了。

關鍵是一切看試經成績,減少了吏部官員的裁量權。如此一來,吏部尚書、尚書左右僕射的權力是變小了的,因爲一部分官員的選用已經不能由他們一言而決了。

以前是武學生,現在是太學生,變化是巨大的,以至於卞盱都快不認識這個脫胎於晉的邵樑王朝了--在出生於江南的卞盱看來變化極其巨大,可在北人眼裡,太學生當官這事很多年前就提起了,形成定製也是一步步推進的,處於溫水煮青蛙狀態的他們沒覺得變化有多劇烈,且太學生試經乃至當官始於曹魏,司馬晉因之,邵樑繼續發展有理有據,一點都不突兀。

這就是視角不同了。

卞盱愣愣想了許久,感覺太學生當官這事對世家大族有衝擊,但影響沒那麼大。

說實話,真比試經本事的話,士族子弟真不一定差,甚至可能更厲害,畢竟太學不是什麼人都收的,總得有點基礎學識才能進去,這是士族的優勢,尤其是那些文化傳家的。

樑帝一定能想到這個結果的吧?但他好像不太在乎?或者說他在乎的只是形成這麼一個規矩、一套制度?

這人的心思可真深沉,手段是真的多。

五月初六,卞盱所乘的船隻已過偃師縣,洛陽遙遙在望。

正午時分,爲避讓漕船,縴夫們將這條滿載鐵器、白瓷及旅人的船隻拉進了旁邊一個陂池內。

卞盱站在船頭,看着近在咫尺的岸邊,那裡好像是軍府地界。

遠方的驛道盡頭,一支隊伍出現了身形。

彷彿平地一聲雷般,村莊、城寨一下子活了起來。

正在井邊磨鐮刀的少年蹭得一下就躥了出去。

正在田間摘菜的婦人正了正衣襟,着急忙慌地洗了把手,然後捋了捋秀髮,小麥色的臉上竟然浮現出一絲動人的紅暈。

老翁揹着一捆柴,定定站在路邊,看向遠方。

老嫗從雞舍中走出,手搭涼棚,瞪大渾濁的雙眼,仔細辨別着出征大半年的兒子。

“終於回來了。”有人大聲笑道:“千金龍驤府的人三天前就回來了。”

軍府堡寨外的集市上,商徒們笑呵呵地,走到驢車旁邊,將較爲貴重的商品取了出來,擺在攤位上。

他們剛從千金府轉戰至屍鄉,就是爲了賺取班師歸來的府兵將士們手裡的錢財。

當然,不僅僅賣貨,府兵手裡往往還藏着不少好東西,急着出手換成錢,正是壓價的好時候。

卞盱的目光則被依着軍府城牆搭起的一座學堂所吸引。

學堂不大,也就不到二十名孩童在讀書,此刻微微有些騷動,紛紛東張西望。

卞盱對別的沒興趣,只爲這所私學驚歎。

世家大族是有自己的私學的,一般都是本族子弟在教,學生也是宗族成員,花費其實不小。

校舍、教具、束脩等等,其中最貴的便是教具。

今人看來粗製濫造的麻紙,那會貴到天上去了,便是士族子弟都不一定家家用得起。

甚至直到晉末,紙張價格下降了不少,仍然十分昂貴,官府大量使用竹簡、木牘就可見一斑--曹魏年間偶爾用黃麻紙書寫聖旨,可見其稀罕程度。

卞盱見過家裡收藏的一部史記,耗費竹簡數千,幾乎可以當傳家寶。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漢魏時便是商人、土豪家庭都不一定讀得起或有門路讀得到書,晉時情況有所改善,因爲紙張價格比曹魏年間有

所下降,但同樣不樂觀。

如今是邵樑王朝開平六年了,麻紙的價格一降再降,使用竹簡、木牘的人越來越少,質地更好的藤紙開始嶄露頭角……

或許,正是這樣的改變,讓讀書花費大減,以至於連軍府都能辦學堂了。

就是不知道樑人怎麼解決書籍問題的,總不能靠手抄吧?那樣永遠不可能讓更多的人讀上書。

“嘩啦啦”一陣聲響,驚醒了正在思考中的卞盱。

他擡頭望去,卻見那二十名孩童跑出了學堂,大呼小叫着奔向了驛道,去見自己的父兄。

一個軍府好像有一千多家府兵?結果就這麼點孩童來上學。

除了花錢太多、家裡少個人幹活之外,讀書沒用可能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

天下真需要那麼多讀書人嗎?未必。

讀書識字、會寫公文的士人子弟已經足夠填充官位了,甚至還有大量富餘以至於能填充一部分縣吏,只不過有的人可能不願意。

莊園塢堡遍地的情況下,也不需要那麼多會寫字算賬的商徒。

百姓不傻,只讀幾年書是沒用的,讀十幾

年、二三十年纔有用,但也不一定有門路。如果最後還是在家種地,那就太可笑了。

門路是關鍵。

簡單來說,你得用這些會讀寫算賬的人,你得讓他們嚐到甜頭。

士族培養一個沒用的讀書人無所謂,這錢花了也就花了,承擔得起,但普通百姓呢?

府兵應該還算比較富裕的--卞盱扭頭看了看驛道上滿載各色財貨的馬車--但養一個“閒人”對他們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更別說還要提供筆墨紙硯,如果到頭來一點用沒有,自然沒人來讀書,即便已經建起了學堂。

或許,這便是千餘戶府兵只有二十個孩童上學的主要原因。

卞盱突然間似乎想通了一些問題。

軍府學堂、縣學、郡學、太學、國子學,環環相扣。

太學和國子學給非士族讀書人提供門路,讓他們看到讀書做官的希望,自然而然讓官學、私學興起。

但這還是不太夠啊,你還得給他們找門路,即便做不了官,那就去縣鄉當吏員,當不了吏員,也要提供其他生計,還得比種田賺得多很多才行。

不然的話,這錢真就白花了。

但不管怎樣,卞盱還是看到了積極的一面。

邵勳廣設府兵,慢慢安定下來後,天底下的讀書人數量是在逐年增加的。

而他也在小心翼翼地觀察着,慢慢調整大政方針,加以引導,以達成他的目的。

北地風物確實不太一樣。

第八十八章 洛陽城裡無好人第1231章 最終選擇第一百五十七章 別了,洛陽第八十九章 開誠佈公(上)第1208章 籬笆城(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頭第1104章 閒篇第一百五十六章 居家與工作(上)第1200章 祖制第1174章 敲定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九十六章 朝賀(上)第1388章 指路第1177章 宗室與家底第1394章 倆兒第五十章 走(爲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四十四章 入見第795章 官員第1013章 降人與賣命之人第一百二十章 分贓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1342章 一點誠意沒有第六十三章 主業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878章 私聊第一百十四章 大虎第一百二十八章 站隊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一百十二章 誰能阻我?第一百三十三章 深夜第八十九章 開誠佈公(上)第七十三章 說客第1108章 山城(上)簡單介紹下上一章的標題吧第1185章 追獵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一百零六章 歸降與合圍第1164章 海棠園第九十二章 司空最後的下落第三十一章 道途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881章 力真第一百四十六章 傳統之人第1271章 道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勢已去第1441章 迫降第989章 岔路第一百五十五章 寶藏第三十一章 佯攻第一百五十三章 部署第八十三章 儀典第二百零五章 控制力第923章 躍進西岸第七十六章 歸去第一百六十六章 落幕第1347章 押解第876章 各自攤牌第三十章 口袋裡的老鼠第893章 財政(下)第四十七章 堅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四十七章 北上聯絡第九十四章 和平?休戰罷了!第1060章 阻遏第1255章 給我捲起來!第三章 潘園第三十章 塑造第1274章 方法論第1044章 應對之策(下)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六十七章 河渚第1202章 壓力測試第九十六章 朝賀(上)第1092章 差遣第831章 伏發第八十章 家人第九十三章 諂媚第五十三章 籠絡第一百十章 派別第1095章 平城行(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失勢與方伯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1335章 意志的比拼第五章 巡河(上)第1402章 練手(下)第四十九章 破局的希望第1160章 終局(上)第六十一章 滎陽第1207章 嚴防死守第869章 學生們第九十一章 會議(爲盟主柿子很香加更)第二十四章 遭遇戰第1364章 船海(下)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遊第1439章 僱傭軍第1261章 又是隨心所欲第六十二章 餘韻第六十七章 北上(下)第四十六章 撤兵
第八十八章 洛陽城裡無好人第1231章 最終選擇第一百五十七章 別了,洛陽第八十九章 開誠佈公(上)第1208章 籬笆城(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頭第1104章 閒篇第一百五十六章 居家與工作(上)第1200章 祖制第1174章 敲定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九十六章 朝賀(上)第1388章 指路第1177章 宗室與家底第1394章 倆兒第五十章 走(爲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四十四章 入見第795章 官員第1013章 降人與賣命之人第一百二十章 分贓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1342章 一點誠意沒有第六十三章 主業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878章 私聊第一百十四章 大虎第一百二十八章 站隊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一百十二章 誰能阻我?第一百三十三章 深夜第八十九章 開誠佈公(上)第七十三章 說客第1108章 山城(上)簡單介紹下上一章的標題吧第1185章 追獵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一百零六章 歸降與合圍第1164章 海棠園第九十二章 司空最後的下落第三十一章 道途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881章 力真第一百四十六章 傳統之人第1271章 道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勢已去第1441章 迫降第989章 岔路第一百五十五章 寶藏第三十一章 佯攻第一百五十三章 部署第八十三章 儀典第二百零五章 控制力第923章 躍進西岸第七十六章 歸去第一百六十六章 落幕第1347章 押解第876章 各自攤牌第三十章 口袋裡的老鼠第893章 財政(下)第四十七章 堅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四十七章 北上聯絡第九十四章 和平?休戰罷了!第1060章 阻遏第1255章 給我捲起來!第三章 潘園第三十章 塑造第1274章 方法論第1044章 應對之策(下)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六十七章 河渚第1202章 壓力測試第九十六章 朝賀(上)第1092章 差遣第831章 伏發第八十章 家人第九十三章 諂媚第五十三章 籠絡第一百十章 派別第1095章 平城行(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失勢與方伯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1335章 意志的比拼第五章 巡河(上)第1402章 練手(下)第四十九章 破局的希望第1160章 終局(上)第六十一章 滎陽第1207章 嚴防死守第869章 學生們第九十一章 會議(爲盟主柿子很香加更)第二十四章 遭遇戰第1364章 船海(下)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遊第1439章 僱傭軍第1261章 又是隨心所欲第六十二章 餘韻第六十七章 北上(下)第四十六章 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