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應對之策(下)

第1044章 應對之策(下)

“顏公家中陳設委實粗陋了些。”明暗不定的燭火中,司馬裒有些驚訝。

“奢則不孫,儉則固。”顏含一臉正色道:“異日太子登基,當以儉樸爲要。臣未聞上儉而下不豐,欲寡而下不給者。江左雖言中興,然內有權宦,外有國賊。洛陽父老翹首以盼,北地華夷引頸而望,殿下當慎之、誡之。”

司馬裒目瞪口呆。

怪不得東宮僚屬都不太喜歡顏含呢。他是太子,上門剛說一句話,還是好心,結果就引來這麼一通訓斥。不知道的,還以爲你是太子少傅呢。

不過“江左中興”以後,司馬氏確實更習慣“面刺寡人”了。顏含這麼說,他就只能生受着。

“顏公所言甚是。”司馬裒笑道:“今後國事多多仰仗顏公了。”

顏含面色沒有太多變化,轉而說起了正事:“入蜀之事,早該爲之了。邵賊欲南下江東,荊襄、合肥、廣陵三路難矣,其或自散關南下,入漢中,攻巴蜀。盡得蜀地後,再與南陽、新野之兵聯合,夾攻襄陽、江夏、江陵,荊州一去,湘州勢不能獨守。如此,江東危矣。”

司馬裒聽得有些緊張,連忙問道:“僞成——成國可能抵擋邵兵?況李賊亦是可恨,奪我魏興郡,以致其落入邵賊之手。”

梁州諸郡,除了爲氐成攻取的外,其餘都心向司馬氏。然荊北、樑東拉鋸多年,有些郡縣就挺不住了。

如魏興郡被成國拉攏,降之。一年後,郡人不服,內亂,殺太守歸晉。再一年,復亂,驅逐太守,歸樑。

新城郡被陶侃牢牢控制着,但更西邊的上庸郡就有點微妙了。

人家本來蠻忠心的,但就是看不到希望啊。雖然闢處山中,易守難攻,一般沒人料理他們,但時間長了,難免往襄陽輸送了許多財貨、丁壯,怨言叢生。

在魏興郡降樑之後,郡中不少父老起了別樣的心思,亦欲降之。

當地有流言,樑鎮西將軍金正的使者自魏興南下,鼓動他們殺郡吏以降。

再這麼搞下去,大晉朝的梁州可就沒多少郡縣了。

對於鼓動樑東三郡叛亂的氐成,建鄴上下頗多痛恨,司馬裒也不例外。

Wωω.TTκan.¢O

不過,顏含卻有不同的看法,只聽他說道:“殿下,此一時彼一時。交好李成,一者無需在樑、益二州屯駐重兵。二者可協力同心,王師於荊北抵禦邵賊,李成則可專心守禦漢中如此,三國鼎立之勢成矣。朝廷土斷、檢戶、練兵皆需時日,而今能不開戰就不開戰,五年之後,局勢或有大變。”

大晉朝現在是有益州的,治巴東郡。

此郡原屬梁州,晉惠帝太安二年、永興元年期間,因蜀中大亂,交通阻絕,梁州刺史無法管理南部諸郡,遂將巴、巴東、涪陵三郡轉屬益州,以更好地整合蜀地殘餘資源,與李氏對抗。

只不過,巴、涪陵、江陽等郡相繼失陷,最後只剩了個巴東。

目前該郡“文屬益州”,實際上歸荊州管轄,蓋因其“據荊楚之上游,爲巴蜀之喉吭”,控扼三峽之險,頂着蜀東門戶,算是當年夷陵之戰後吳蜀對峙的關鍵所在,故陶侃表毌丘奧爲益州刺史、監巴東諸軍事,鎮守此地。

如果成、晉兩國不能握手言和,那麼遲早要在巴東交手。畢竟當年夷陵之戰後,蜀國猶據有巴東,可遮掩門戶,今不在手,心實難安。

司馬裒聽顏含這麼說,心中贊同,於是追問道:“顏公以爲,事能成否?”

“事在人爲,總不能什麼都不做。”顏含嘆了口氣,道:“況邵樑攻楊難敵甚急,將圖漢中,李氏寧不急耶?此間或有機會。”

司馬裒大大地鬆了口氣,道:“是極。邵賊若不能克合肥、襄陽,必圖漢中、蜀地,再順流而下,效當年晉滅——呃,古人舊事。李氏若知機,當益兵漢中,修繕城防,免得爲邵賊所趁。”

“若世間之人都如此知機,那倒能減不少紛爭了。”顏含意味難明地說道:“老夫年前就會啓程。殿下在京中,當親賢者,遠小人,孝事父母,友愛兄弟。如此,則國安祚長。”

司馬裒定定地想了許久。

他不傻,只是習慣性聽從別人意見罷了,好壞還是分辨得出的。

顏含的意見和王導差不多,雖然他們兩人不是很對付。

北伐只是說說而已,真正該做的是守禦。

守的時間越長,根本越穩。

“受教了。”司馬裒起身一禮,道。

顏含受了這一禮,臉上終於有了點欣慰之色。

太子雖然有很多讓他不滿意乃至憤怒的地方,但並非昏聵之人。今時今日,他已是最好的人選,沒辦法,相忍爲國吧。

******

顏含很快就出發了,都沒和家人一起過年。

而今年的正旦,建鄴也頗爲冷清。

元日那天,天子司馬睿與羣臣共飲,氣氛還算熱烈,算是稍稍凝聚了下人心,鼓舞了下士氣。

但數日後,他就又回宮中靜養了,只有王導、劉隗、刁協、卞壼、司馬羕等重臣入宮奏對時才能見到。一般性的事務,外朝就處理了,反正這個天下有沒有他似乎都行。

太興二年(329),立春之日。

王導、王悅父子一時興起,各自寫了一堆“宜春”帖子,然後張貼於各處,互相比較。

品評許久之後,王導倒揹着雙手,在院中漫步徜徉,道:“今晨便出門,想必消息已傳出去了吧?”

“還不夠。”王悅說道:“今只有十餘南渡士人耳。正月十五那天,兒約了吳地大族共宴,席間會談起北邊諸事。”

正如邵勳在建鄴有耳目一樣,人家在北地也有消息渠道。

廣成會議,堂而皇之地鼓動北地士族南下建莊園,凝聚北地人心,削減度田矛盾,並將其力量整合起來,減少南征的反對意見,這種事當然要好好利用一下。

從正月開始,各種聚會清談之中,就要廣泛傳播此事,儘可能讓更多的人知曉。

邵賊想凝聚人心,江東亦可藉此凝聚人心。

王導倒要看看,北人都要分食你們了,還有沒有人想不戰而降。

“如此一來,土斷、編戶、練兵的阻力也沒那麼大了。”王導說道:“國中便能安穩一些。”

“其實還有隱憂。”王悅輕聲說道。

王導知道他說的什麼意思,只道:“大郎過於憂心了。”

“琅琊王……”王悅道。

王導不答,只看着院中竹木,許久之後問道:“琅琊王成婚一年了吧,可有子嗣?”

“一妃四夫人,皆無所出。”王悅說道。

“無子嗣何以爲君?”王導搖頭道。

成婚一年,沒有子嗣不奇怪,一妃四夫人無人懷孕也勉強說得過去,畢竟才一年嘛。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可就惹人疑慮了啊,誰敢賭?

反觀太子司馬裒,正妃誕下一女,妾室生下一子,雖同樣子息艱難,終究還是有後的。

兩相一對比,琅琊王就算本事再強,沒有子嗣這一條就足夠讓他靠邊站了。

在這件事上諸葛道明怕是也措手不及,王導都有點同情他了。

不過,說完琅琊王司馬衝,王導又看向兒子,嘆息一聲。

王悅臉色黯然。

他是嫡長子,成婚多年,同樣沒有子嗣。

世家大族子弟,不知道爲何,子息艱難的比比皆是,以至於經常過繼。

他已經不再服散了。不過停散之後,身體每況愈下,稍有些風寒,便頭疼腦熱,臥牀不起,他可能已經沒法爲王家留後了,將來只能從弟弟那裡過繼一個奉祠香火。

見大郎那個樣子,王導便不再多說了,轉而道:“淮南、廬江之事,你怎麼看?”

王悅平復了下心情,道:“山彥林治蕪湖,開闢污萊,墾治良田,費神費力,怕是無力北上。縱有,也只是小股舟師罷了,恐難以驅走胡騎。”

“土斷、檢戶是正事,山彥林其實是對的。”王導說道:“邵賊想必也看到了這點,故遣胡騎南下,四處襲擾,攪亂人心。若山彥林沉不住氣,將安置流民的錢糧用於軍爭,大舉北上,卻墮了邵賊奸計。”

“西府還是有能戰之兵的。”王悅說道:“其以祖約降衆七千爲骨幹,另募流民、土人精壯數千,耕種之餘,多番操練,渡江北上之後,輔以水師或有所獲。”

“山彥林非莽撞之人。”王導說道:“其或會北上,但以安撫人心爲主,未必願意以短擊長攻鮮卑胡騎。如此也好,先堪堪穩住局面,安頓好百姓,操練好兵馬。無兵無糧,如何久持?”

王悅瞭然。

蕪湖現在算是山遐的“老巢”了。

那地方他去過一次,地域廣闊,但渺無人煙。

境內森林湖沼一處連着一處,彷彿無窮無盡般。自春秋時就開發了,可至今成果寥寥,人口也很少。

朝廷僑置譙國於蕪湖縣,不是沒有原因的,這就是一個沒人要的地方罷了。

年前,山遐上書,請於蕪湖僑置淮南郡壽春縣,以安置去年遷走的淮南百姓,朝廷許之。

也就是到了這會,蕪湖才迎來了巨大的機遇。

一萬多戶百姓涌入,分作二十餘鄉,各自墾荒,全靠宣城、丹陽等郡接濟,可謂難矣。

至少要到明年秋收之後,蕪湖才能勉強自給。

至於爲征戰提供資糧,還得再等。

“先過完這個年吧。”王導拍了拍兒子瘦削的肩膀,輕聲道:“去陪陪你母親。”

王悅走後,王導繼續在院中思索。

良久之後,他決定趁着年節閒暇,多寫些信,發往江東大族,向他們詳述邵賊南下後的利弊,堅定其抵抗的決心。

邵賊從未將你等放在眼裡,今更要分食爾等資財、田地、人丁,以安撫其部衆,何去何從,宜細思之——這便是今年宣傳的重點。

第1314章 調動(上)第1135章 新衙門開張第1335章 意志的比拼第1439章 僱傭軍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變第1236章 毒蟲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國第805章 汾水(上)第1115章 失能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1271章 道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幹!第1276章 你們先議一議第1032章 土斷與商(下)第1242章 在途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828章 偏師第1131章 老羌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1044章 應對之策(下)第一百零九章 軍議第1057章 襄樊第1418章 上進通道第1275章 門路第九十八章 他好會啊!第866章 館驛第1364章 船海(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故人離去第908章 阻截第一百十四章 無能爲力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1322章 孤立的據點第一百零二章 景福園第1339章 躲躲藏藏第六十七章 河渚第1005章 言盡於此第二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區域第五十九章 關中與平陽第1351章 先搶爲敬第一百零六章 暴躁的籠中鳥第二百十章 檄文第一百二十一章 文石津第1348章 國防義務(月票加更6)第819章 階梯第907章 奔襲第913章 翅膀硬了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園的海棠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五十四章 親迎第三十三章 宿命第1204章 鹹集第一百七十六章 憶苦思甜第917章 上郡第二十二章 等第八十一章 慵懶的年節第八十一章 最後時刻(下)第四十章 上強度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軍神速(下)第1274章 方法論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1323章 不同境遇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八十八章 會見第1352章 空虛第七十七章 紀功碑第1317章 教導與察訪第八十九章 天淵池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1174章 敲定第1392章 沒了(爲盟主真的還想再佛五百年加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變第1171章 姨甥第三十六章 搗巢(下)第917章 上郡第八十八章 洛陽城裡無好人第十二章 義務第876章 各自攤牌第一百七十章 新戰術第1404章 見聞第一百三十五章 醞釀第十九章 平陽拾遺(下)第1286章 最後階段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中的戰鬥(上)第1115章 失能第1345章 雪崩第一十二章 爭第1153章 試探第六十七章 北上(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成第1393章 一起走下去第1126章 籌建與成果第806章 汾水(下)第六十三章 主業第1162章 獅子大開口第1342章 一點誠意沒有第1090章 積壓事務第四十七章 北上聯絡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記憶
第1314章 調動(上)第1135章 新衙門開張第1335章 意志的比拼第1439章 僱傭軍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變第1236章 毒蟲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國第805章 汾水(上)第1115章 失能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1271章 道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幹!第1276章 你們先議一議第1032章 土斷與商(下)第1242章 在途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828章 偏師第1131章 老羌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1044章 應對之策(下)第一百零九章 軍議第1057章 襄樊第1418章 上進通道第1275章 門路第九十八章 他好會啊!第866章 館驛第1364章 船海(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故人離去第908章 阻截第一百十四章 無能爲力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1322章 孤立的據點第一百零二章 景福園第1339章 躲躲藏藏第六十七章 河渚第1005章 言盡於此第二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區域第五十九章 關中與平陽第1351章 先搶爲敬第一百零六章 暴躁的籠中鳥第二百十章 檄文第一百二十一章 文石津第1348章 國防義務(月票加更6)第819章 階梯第907章 奔襲第913章 翅膀硬了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園的海棠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五十四章 親迎第三十三章 宿命第1204章 鹹集第一百七十六章 憶苦思甜第917章 上郡第二十二章 等第八十一章 慵懶的年節第八十一章 最後時刻(下)第四十章 上強度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軍神速(下)第1274章 方法論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1323章 不同境遇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八十八章 會見第1352章 空虛第七十七章 紀功碑第1317章 教導與察訪第八十九章 天淵池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1174章 敲定第1392章 沒了(爲盟主真的還想再佛五百年加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變第1171章 姨甥第三十六章 搗巢(下)第917章 上郡第八十八章 洛陽城裡無好人第十二章 義務第876章 各自攤牌第一百七十章 新戰術第1404章 見聞第一百三十五章 醞釀第十九章 平陽拾遺(下)第1286章 最後階段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中的戰鬥(上)第1115章 失能第1345章 雪崩第一十二章 爭第1153章 試探第六十七章 北上(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成第1393章 一起走下去第1126章 籌建與成果第806章 汾水(下)第六十三章 主業第1162章 獅子大開口第1342章 一點誠意沒有第1090章 積壓事務第四十七章 北上聯絡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