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2章 家傳絕學

進入八月之後,丞相王衍就不是經常上朝了。

大梁朝規定,五日一朝,但不是所有官員都有資格參加朝會。

每月初一、十五是大朝會,在京九品以上職官都要參加。

如果是正旦朝會,諸郡上計吏、勳官、散官、外藩國主及接受過冊封的部落酋長都要來。

丞相王衍自然是有資格參加每一次朝會的,但他身體衰朽不堪,精氣神也較爲萎靡,除了朔望大朝會外,已不再出席。

就連辦公的丞相府,也是三天兩頭稱病不在一一應是真病了,而不是裝病。

八月十四厭疾日,邵勳看望完父親後,便拉着燕王邵裕至沙海。

父子二人登上小船,至露華亭中小憩。

“虎頭,汴梁繁華否?”邵勳問道。

“怕是連洛陽都要稍遜一籌。”虎頭說道:“鄴城、長安、許昌、晉陽遠不及也。”

“是啊,人文薈萃、商旅輻輳,端地好繁華。”邵勳說道:“若有朝一日遠離洛汴,你可想念這自小長大之所在?”

虎頭沉默片刻道:“我只想念爺孃。”

這下輪到邵勳沉默了,心中念頭不斷翻轉,到最後只是輕撫虎頭寬厚的脊背,道:“你那一千王府護兵,操練得如何了?”

提到這個,虎頭來了興致,道:“未回汴梁前,兒早晚提點巡營,三日一小操,十日一大操,沒事就住到軍營裡。此千騎,皆已調教出來了。”

邵勳聽了很高興,道:“諸子之中,就數你練兵最勤、最有章法。只不過,阿爺聽聞你是把這一千王府護兵往具裝甲騎的路子上練的?”

“是,兒覺得具裝甲騎威武不凡。”虎頭說道。

“鐵鎧、馬甲可有短缺?若缺,可從汴梁武庫調撥。”邵勳問道:“廣成澤那邊有高頭大馬,阿爺再給你一批。

“好。”虎頭沒有客氣,直接應下了。

“聽聞幽州及草原有人聞你賢名,投奔而至。”邵勳又道:“確有勇力者,可收編入伍。王府護軍增至三千騎,短缺之器械阿爺幫你解決。冬月你就北上吧把部伍好好整頓一番,徵慕容之時,可是要上陣的。”

虎頭又應了一聲。

邵勳拍了拍他的肩膀,輕聲道:“阿爺不會虧待你的,不會虧待你的……”

話連續說了兩遍,彷彿在說服自己內心一般。

“妻子先留在汴梁吧。”邵勳說道:“今日你便可回王府,與妻兒多多相處。”

王妃糜氏六月生下一子,是虎頭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嫡長子。

算算時間,還是母親在世那會,一大家子在仙居殿會食前後懷上的。

將來虎頭去了遼東,糜氏肯定也要派遣大批子弟、莊客、部曲北上的。

琅琊王氏、東海糜氏、北平田氏及宇文氏,算是虎頭初期最倚重的四個家族了。

說完這些,邵勳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父子二人坐在亭中,一起看着波光瀲灩的湖面。

良久之後,一句問話聲響起:“虎頭,你怨我嗎?”

“阿爺,我自小最欽佩的就是你。你說什麼,我都聽。”看似回答了,又看似沒有回答。

又是一年的八月金秋。

邵勳帶着王景風、王惠風姐妹外出巡遊。

御輦中的氣氛比較沉悶,從來都是一副大大咧咧傻大妞模樣的王景風沒有給邵勳絲毫好臉色。

想起當年濯足時的百般恩愛,真是恍然一夢。

王景風沒有自己兒子一定要當太子的執念,但被髮配到遼地,依然讓她難得地發火了。

邵勳自知理虧只是一路陪伴,也不多說什麼。

“下輩子別讓我見到你。”王景風紅着眼睛說道。

邵勳苦笑道:“我死後也會想着你、念着你,不會讓你跑掉的。”

“你————無恥!”王景風抹了把眼淚,說道。

王惠風推了邵勳一把,讓他下車走走,然後坐到王景風身旁,嘆道:“實封遼地,似禍實福。虎頭長得都和天子一般高壯了,又善得士心,很多人都傳言虎頭最類天子。你說太子若聽到了,心裡作何感想?便是開始念着兄弟之情,久而久之,保不齊爲奸人挑唆。”

說到這裡,她頓了頓,道:“多年前我與文君相交,情誼甚篤,虎頭與太子也過從甚密。這些年可能生分了些,不如少時那般親密了,但兄弟二人終究關係不差。”

“這會天子滿腹愧疚,有那麼一瞬,不敢直視你的眼睛。你當時在氣頭上沒注意,我卻看到了。事已至此,便該爲虎頭討個好地方。昌黎別想了,樂浪、帶方遠了些,玄菟殘破不堪,就只有遼東郡最合適。”

“聽天子所言,遼東郡本有十五萬胡夏百姓,襄平等地亦有世家大族,不過爲慕容皝遷至棘城,襄平遂空。戰後或可發還一些簪纓士族回遼東郡,幫虎頭撐撐場面。”

王景風聽到這裡,神色微微一愣,道:“遼東郡竟還有士族?”

王惠風輕輕摟住王景風,道:“阿姐,晉末那會不下二十萬河北百姓入平州,亦有至平州諸郡當官後在當地開枝散葉的裴氏、皇甫氏、宋氏、石氏等中夏名族。只要陛下許可,讓他們輔佐虎頭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

王景風稍稍安靜了些。

但還是有些委屈,一輩子與世無爭,爲什麼連唯一的兒子也要遠赴他鄉?

王惠風緊緊摟着姐姐,道:“阿姐,你還有我,還有雅人,桑榆也會陪着你。虎頭便是去了遼東,也不是不可以回來看你呀,你就當他去平州做官了。陛下他————有情又無情,你現在提要求,只要不是特別過分,他都會應承的。他其實很害怕看到你難過的。”

“那他還敢做這種事?”王景風又難過了起來。

“唉。”王惠風輕嘆一聲,道:“沒有他,我們可能都已經死了,這個天下也不知道變成了什麼樣子。琅琊王氏亦不知會怎樣,而今總算家門還在,就是苦了那些跟虎頭去遼東的王氏子弟了。”

王景風亦嘆,旋又問道:“哪些人跟虎頭北上?”

那個男人是算準了琅琊王氏一定會派一部分子弟跟隨虎頭北上的。

糜氏作爲妻族,難道不要準備一部分子弟、部曲、錢財、書籍之類的北上?

這都是應有之意。

“還得父親拿主意。”王惠風說道:“他應該會很快安排好的。”

******

八月下旬,王衍在自宅辦了一場宴會,與會者多青徐士族,另有少許河北人。

八月二十五日,王衍入宮覲見。

邵勳聽完王衍的話後,很是爽快,道:“盡依夷甫所言。 ”

王衍的要求很簡單。

攻滅慕容氏後,以遼東郡爲燕王封國。

因爲襄平已被慕容皝毀掉,平郭城又太小,故需於遼東郡擇址營建都城及王宮。

又因遼東戶口不過十萬,太少了,故請爲燕王再納幾位夫人,具體人選王衍去說服、操辦。

琅琊王氏、東海糜氏、北平田氏以及其他幾位夫人母族都會派遣一部分族人、莊客、部曲、工匠,攜帶資財、農具、糧食、牲畜、車馬、書籍北上,朝廷需協調土地,供其安居。

將作監再爲遼東國打製可供一萬軍士武裝的器械,廣成苑發良馬萬匹,牛羊若干……

條件並不過分,有些甚至是邵勳已經答應的。

他唯一猶豫的就只是具體哪個郡爲封國罷了。

到了最後,還是心中有愧,決定把遼東郡封出去,這是平州五郡之中除昌黎郡外條件第二好的郡。不僅僅是氣候,更在於和青州只隔一道海峽,可用船隻來往,比走陸路方便多了。

“夷甫爲虎頭找了哪幾家女子?”邵勳問道。

王衍稍稍猶豫了下,道:“襄平李氏、安平牽氏……”

邵勳恍然,都是已經在中原敗落的家族。同時也不得不承認,王夷甫選人很有門道。

這個襄平李氏就很妙。

後漢時有河內太守李敏,遼東襄平人,回到家鄉後,公孫度以李敏郡中知名,欲用他。

李敏不從,浮海而出,不知所蹤。

公孫度大怒,令掘開李敏之父墳墓,焚燒屍體,並誅殺李敏宗黨。

當然,襄平李氏這麼大的家族不可能殺光,事實上公孫度連李敏的兒子李信都殺不了。

李信不知父親生死,想要居喪,卻懷疑父親還活着,於是不居喪也不娶妻,如此二十多年被人勸說“不孝莫大於無後”,遂娶妻生下一子李胤,然後又把妻子遣散,繼續居喪。

被李信遣散的妻子嫁給了牽招,生子牽嘉。

李胤官至晉司徒,三個兒子分任散騎侍郎、太僕、黃門侍郎,一女爲司馬炎後宮夫人。

李胤後人居於河北,但襄平宗黨仍在,且藉着李胤官至司徒、一女爲司馬炎嬪妃的有利時機,發展迅速。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家子都可稱得上士族,只是不知道現在如何了,有沒有被慕容皝、慕容仁大戰波及——按照最新消息,襄平李氏的莊客部曲很可能被遷往棘城了,但問題不大,戰後回遷就是了。

李、牽二家現在在河北,度田之中莊客部曲已然被放散不少,剩下的可能不多了,加起來不知道有沒有兩千家,走就走吧,問題不大。

李氏、牽氏之外,王衍另選了琅琊顏氏、蘭陵蕭氏、太原郭氏三家,顏氏、蕭氏文風不錯,可教化當地百姓,郭氏打仗的人才不少。

另外,燕王府還一堆人呢,大部分是青徐士族或土豪,另有少許豫州、司州士人。

這些人如果願意跟虎頭去遼東,他們的家人必然要跟着去。如果還能呼朋喚友搞到一批人,那就更可觀了。

邵勳心裡很清楚,內地需要度田,但邊塞需要豪族,蓋因兩者面對的環境完全不一樣。

王老登這麼一通折騰,邵勳心裡好受了很多,似乎沒那麼愧疚了。

同時也對世家大族的能量非常驚歎,虎頭每一個夫人身後,都意味着數以百計的莊客部曲,還是拖家帶口那種,他們甚至連生產資料都準備好了,還攜帶着生活用品、文化用品以及製作各種日用品的工匠。

這種事情,在中古貴族消亡後的時代,大抵很難見到了。

虎頭終於被動用了一次邵氏家傳絕學,甚好。

第1205章 逐漸分流的兩撥人第二百零五章 控制力第921章 三個方向第824章 禮物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第853章 分化(下)第1343章 未曾設想的打法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第四十一章 結交與重整第1373章 鄉宴第四十二章 真正的目標第903章 亂戰(上)第1394章 倆兒第859章 節日第1419章 分不清第三十五章 動員第一百三十五章 攻守之勢第三十五章 後悔來了第876章 各自攤牌第二十六章 幕府人選第一百四十八章 鬥而不破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一百五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1323章 不同境遇第1012章 蕭關善後(下)第十五章 濯足第一百二十章 兵馬動,糧草行第1352章 空虛第996章 壽春第八十五章 風平浪靜(上)第879章 無奈的轉變第一百十三章 撫理第862章 衝擊波第四十八章 服從性測試第1270章 輯文第三十九章 言和第一百零五章 入宮第865章 打不過就加入(爲盟主齊王月加更)第一百零四章 後方(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一百零九章 牽羊出降第1233章 門路第828章 偏師第一百十章 圍魏救趙(上)第928章 南下與接見(下)第944章 祖、王第886章 改制(下)第1245章 精舍(下)第1132章 當世庾公第1089章 家事與政治第三十章 口袋裡的老鼠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國第970章 王政(下)第1291章 新年一號文件第838章 微妙的變化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二十八章 打前站第五十七章 高調入城第966章 表率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南陽王(下)第1097章 都水監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五十六章 居家與工作(上)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九十五章 政績第一百八十一章 援軍四發第六十九章 招徠第二十八章 打前站第六十三章 望日第一百五十七章 賣官第1175章 行萬里路(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善後安排第一百十七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三十一章 殿議第一百十三章 送糧第854章 貴種第十三章 無題第988章 十五第一章 縣令第1188章 三線第1039章 前路第一百三十三章 深夜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七十八章 汴梁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一百零七章 寬厚第1243章 老區第1216章 王與周第1365章 夫妻、父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祐第十七章 戰爭季(下)第913章 翅膀硬了第一百三十章 斬將與撤軍第三十章 塑造第1060章 阻遏第1300章 朝會第1161章 終局(下)第1207章 嚴防死守第八十五章 風平浪靜(上)
第1205章 逐漸分流的兩撥人第二百零五章 控制力第921章 三個方向第824章 禮物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第853章 分化(下)第1343章 未曾設想的打法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第四十一章 結交與重整第1373章 鄉宴第四十二章 真正的目標第903章 亂戰(上)第1394章 倆兒第859章 節日第1419章 分不清第三十五章 動員第一百三十五章 攻守之勢第三十五章 後悔來了第876章 各自攤牌第二十六章 幕府人選第一百四十八章 鬥而不破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一百五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1323章 不同境遇第1012章 蕭關善後(下)第十五章 濯足第一百二十章 兵馬動,糧草行第1352章 空虛第996章 壽春第八十五章 風平浪靜(上)第879章 無奈的轉變第一百十三章 撫理第862章 衝擊波第四十八章 服從性測試第1270章 輯文第三十九章 言和第一百零五章 入宮第865章 打不過就加入(爲盟主齊王月加更)第一百零四章 後方(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一百零九章 牽羊出降第1233章 門路第828章 偏師第一百十章 圍魏救趙(上)第928章 南下與接見(下)第944章 祖、王第886章 改制(下)第1245章 精舍(下)第1132章 當世庾公第1089章 家事與政治第三十章 口袋裡的老鼠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國第970章 王政(下)第1291章 新年一號文件第838章 微妙的變化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二十八章 打前站第五十七章 高調入城第966章 表率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南陽王(下)第1097章 都水監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五十六章 居家與工作(上)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九十五章 政績第一百八十一章 援軍四發第六十九章 招徠第二十八章 打前站第六十三章 望日第一百五十七章 賣官第1175章 行萬里路(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善後安排第一百十七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三十一章 殿議第一百十三章 送糧第854章 貴種第十三章 無題第988章 十五第一章 縣令第1188章 三線第1039章 前路第一百三十三章 深夜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七十八章 汴梁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一百零七章 寬厚第1243章 老區第1216章 王與周第1365章 夫妻、父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祐第十七章 戰爭季(下)第913章 翅膀硬了第一百三十章 斬將與撤軍第三十章 塑造第1060章 阻遏第1300章 朝會第1161章 終局(下)第1207章 嚴防死守第八十五章 風平浪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