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

淯水嘩嘩流淌着。

比起前些時日,水位有所上漲,水勢也更加湍急。

西岸空曠草地上,從宛城徵發而來的丁壯們剛剛伐完木頭,開始搭建高臺。

高臺之下,看熱鬧的人不少,多爲來自南陽的世家大族。

宛城劉氏、淯陽樂氏、葉縣宗氏、新野庾氏、順陽範氏……

這些家族根基在地方,但在宛城這種地區中心都有人做官,今日之會,他們也受邀參加,於是一個個都來了——沒接到邀請的,也硬擠了過來湊熱鬧。

辰時過後,北方響起了有節奏的鼓聲,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灰色的營壘之中,大門洞開,無數軍士排着整齊的隊列,自營門魚貫而出。

行至曠野中後,又在旗號的命令下,快速移動、靠攏。

正中間的大陣最先成型。

那是整整六千名鐵鎧武士,第一排執刀盾,隨後便是綿延不絕的長槍叢林。

持械肅立之時,紋絲不動,殺氣騰騰。

大陣左側也集結完畢了一個方陣,人數在五千上下,稍有喧譁、散亂。粗粗整完隊列之後,向前奔了數十步,比銀槍大陣凸出了不少,居於左前方。

大陣右側的三千人馬不如銀槍軍,但比前面那五千人好不少。

他們多數身披皮甲,手裡拿着黑漆漆的步槊,半數人腰間懸着步弓,在旗號金鼓的指引下,略略落後銀槍大陣數十步,居於右後方。

左前、正中、右後一萬四千人佈陣完畢後,又是數千人出營。

他們看起來最差,沒有統一的戰袍,和農夫無異,器械也非常老舊、簡陋,更是五花八門。

與前面三陣不同的是,他們拉着車馬出營,在最後方圍成一圈。

輜重車居外,人立於內,車上放着不少弩機,會射箭的人也手執步弓,左右張望。

看得出來,這批人的戰鬥力很差,故只能落於後方,依託輜重佈陣。

步兵佈陣的時候,兩千騎兵前出至兩翼,遠遠散開。待步兵大陣完成之後,他們才從馬背上下來,牽馬站立。

“這……”高臺之下,本打算看熱鬧的士人們頓覺菊花一緊,渾身起了雞皮疙瘩。

“這是什麼陣?”

“按兵書來說……”

“兵書上有此類陣,但似是而非。”

“我聽說過,早年陳公擺過此陣,曰‘偃月陣’。聽聞戰起來時,此陣會旋轉着打人,以攻伐敵軍大陣側翼爲主。”

“陣外圍那些站沒站相,坐沒坐相的是什麼人?”

“那是散隊,都是亡命徒,有今天沒明天的。在大陣側翼外圍遊走,見到敵騎衝來,拿着一杆槍就敢上去搏命。”

“這兵——有點兇啊。”

一開始還有人嘰嘰喳喳,交頭接耳,但隨着時間的延續,他們站着都覺得腿痠了,那幫人居然還是持械肅立着。

唔,也不盡然。

左前方的那個陣就有點喧譁,站得也沒之前那麼整齊了。

右後方三千人沒什麼喧譁之聲,但陣型也不如之前。

最絕的就是中間那六千人,披鎧執槍,像木偶一樣站到現在。

“嘚嘚”馬蹄聲響起。

數百騎自大陣後方繞出,在陣前橫行之後,慢慢停下。

一金甲大將越衆而出,手持馬鞭,意氣風發。

親將緊隨其後,團團圍護着。

不止一個人手裡牽着空馬,馬背上鞍具、武器齊全,不知道是換乘廝殺的戰馬,還是用來逃跑的。

大敗之際,單騎走免也是個技術活,多準備一些空馬是必須的。

金甲大將瞭望了一會,又策馬來到陣前,高舉馬鞭。

“殺!”中軍大陣六千將士齊聲吶喊。

震耳欲聾的聲浪瞬間傳到高臺這邊,所有人都面目肅然。

不管你以前看不看得起邵勳這個人,是否對他的家世有所詬病,又或者對他的野心有什麼不好的看法,這會面對實實在在的兵威時,可比史書上描寫的什麼“旌旗蔽日”震撼多了。

聽到的和看到的,總是不一樣的。

“殺!殺!殺!”其他大陣也次第高喊了起來。

一邊喊,一邊用矛杆有節奏地擊地,視覺、聽覺衝擊力都十分驚人。

就在這震耳欲聾的呼喊聲中,樑芬也出了大營,在軍將、幕僚、親兵的簇擁下,緩緩而前。

他定定地看了許久,然後嘆一聲氣,翻身下馬。

傅宣、閻鼎等人緊接着下馬。

傅宣還好,只是靜靜看着。

閻鼎卻面現蒼白,下馬之時差點一個趔趄。倒不是害怕,而是心情激盪,手腳微微有些不聽使喚。

他下意識看了眼身後。

萬餘大軍陸陸續續出營,在曠野中列陣。

公允地說,這些兵個人素質其實還行。

從關中——有些甚至是秦州、梁州——這麼一路趟過來的倖存者,鬼知道他們一路上幹了什麼事。

弱者已經被淘汰在路上了。

能到達沔北諸郡的,無一不是壯丁健婦。

此刻列陣的胡漢丁壯,更是整個沔北諸郡的精華,兇悍狠厲、野性十足,看起來也是一副敢打敢拼的模樣。

當然,他們也有弱點。

裝具太差了!

樑芬好歹佔着宛城武庫,附近也有規模龐大的冶鐵工坊,日夜打製軍械,但他手下這些人依然是一副寒酸樣,不知道他的裝備都去哪裡了。

裝具差之外,還可以看得出這支部隊操練時間不長。

其實可以理解,畢竟平時要忙農活,哪有那麼多時間訓練?而老樑還要給平定杜弢之亂的宛城、襄陽、湘州乃至王敦的部隊提供糧草,涌入的關西流民又每年都有,需要花費大量錢糧安置。

最關鍵的是,他得不到南陽士族的支持,錢糧籌措困難。

說到底,他沒有建立起脫產募兵部隊。

邵勳也在遠遠看着,看到最後,哂然一笑。

萬把人鬧哄哄亂了許久,才粗粗整隊完畢,此非善戰之軍。

說好聽點,這些人還是璞玉,需要進一步雕琢。

他很快下了馬,步行而前。

樑芬頓了一會,也相向步行。

雙方的隨從都留在後面,靜靜看着。

“陳公。”

“樑公。”

行完禮後,邵勳看了一眼樑芬,笑道:“一別經年,樑公風采依舊。”

“不如陳公遠甚。”樑芬說道:“兩萬虎狼之師,陣列於野。如此威勢,惜來錯了地方。”

“樑公之意,此兵應列於平陽城下?”邵勳問道。

“若不能殺敵安民,要此兵何用?”

“河陽三城、枋頭南北,若無此兵環立,怕是十年也築不成,洛陽更不知破了幾回。”

樑芬嘆了口氣。

他知道,耍嘴皮子怕是耍不過面前這人。不是口才不行,而是對方說的都是事實,而他又不屑於狡辯,不喜歡胡攪蠻纏。

他漫步來到了淯水之畔,看着滾滾南下的河水,問道:“君耀兵而來,到底是爲何意?擒我問罪?還是迫我辭任?”

“樑公願意辭任嗎?”

樑芬看着淯水對岸新起的屋宇,良久後才道:“固不願也。”

“天子已降旨。”邵勳提醒道。

樑芬扭頭看了他一眼,懶得廢話。

“樑公對天下大勢有何看法?”邵勳揭過了這個問題,問道。

“朝無正人,宗王逞威,禍亂天下,虛耗元氣,而今已是岌岌可危。”

“樑公出鎮宛城、持節巨鎮,憑此山川重險、舟車要衝之地,可曾爲朝廷分憂?”

“收攏流民,分以田地,給以資糧,練以成軍,可算分憂?”

邵勳搖了搖頭,道:“我聞臣之奉君也,當效其奔走,竭其忠貞。樑公閉境練兵,拒捍天使,凌迫父老,可不像是爲君分憂的樣子。”

“我老矣。若晚生二十年,或可親提斧鉞,奮戈北上,拔匈奴之地,置之中華。”樑芬嘆了口氣,道。

說完,他又看了看邵勳,道:“陳公無需譏刺老夫。有些事,可欺人,無法欺心。君伐匈奴,於國於民有大利焉,可讚一聲‘真英雄’,老夫亦很佩服。但擁兵自重,擅殺方伯,欺辱君上,圖謀不軌,卻也不假吧?”

邵勳負手而立,聽到“圖謀不軌”四字時一點波瀾都沒起,反而笑了起來。

可樑芬卻不配合他,沒有問他爲何發笑。

“樑公,天下鼎沸至此,雖高門大戶亦不得免。可知以前走錯了路,不該有所改變嗎?”邵勳問道。

樑芬沉默不語。

“就說關中之事。”邵勳又道:“自齊萬年之亂以來,有幾天太平日子?數萬家流民洶涌入南陽,誰之過?”

樑芬嘆息不已。

“這天下,該變了!”邵勳說道。

“憑誰?”樑芬問道。

“憑我!”邵勳看着他,當仁不讓地說道:“就憑衣冠南渡之時,我敢提兵北上,遮馬堤、枋頭兩戰,將匈奴殺了個人仰馬翻。接下來,我還要下青州、伐河北、克幷州、入關中。借用樑公方纔那句話‘拔匈奴之地,置之中華’,如何?”

樑芬的神色先是有些恍惚,繼而有些黯然。

方今天下,還在力抗匈奴的,沒幾個人了。

而其中成效最顯著、戰果最大的,就是眼前這個人了。

他說他要“拔匈奴之地,置之中華”,樑芬無法反駁。

“隨我去對岸走走。”樑芬長嘆一聲,突然說道。

第一百六十章 出發第1217章 變天第一百十三章 捉生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955章 亮子第1083章 魚腹第1435章 劫難第889章 動態第九十二章 入京述職第三十五章 後悔來了第1024章 無疾而終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865章 打不過就加入(爲盟主齊王月加更)第823章 朝賀第二章 行路(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990章 面見(上)第1143章 面面俱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河北第1230章 搶時間(下)第四十章 二手準備第911章 分而治之第1319章 遼海西南第921章 三個方向第858章 白登山(下)(爲盟主穀神通加更)第二十八章 大漢第1102章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1391章 閒居第1141章 小路第一百三十九章 滎陽第1135章 新衙門開張劉裕滅南燕之戰第十八章 相國第十章 危中有機第816章 邊防第二十六章 迂迴第1378章 舊時代的標誌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三十一章 佯攻第二百零四章 四處活動的老登們第六十章 談妥第961章 新官上任(下)第1114章 自謀後路第一百二十章 分贓第1021章 斛兵塘第二十二章 決勝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十五章 授旗第952章 着急的人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三十八章 慰問第850章 失敗者第1006章 居延第1086章 彙報與策略第八十三章 戰略方向第1162章 獅子大開口第六十九章 雙向奔赴(爲盟主美酒甘薯我都愛加更)第五十二章 交接與賞賜第1070章 哪裡最爲緊要?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二十四章 遭遇戰第十三章 無題第九章 火併第1317章 教導與察訪第二十四章 老登行(上)第1308章 回家(上)第五十章 走(爲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1422章 感悟第1010章 一月戰爭第1319章 遼海西南第一百三十五章 招攬第九十六章 目標:大陽(加更求月票)第983章 祖氏第二百零六章 善後與二羊第869章 學生們第1170章 表兄弟第三章 先下一城(爲盟主盲眼狙擊手加更)劉裕滅南燕之戰第1299章 目的第五章 學生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第980章 冊封第853章 分化(下)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1043章 應對之策(上)第1125章 戶口與改變第1381章 新差事(下)第840章 城內城外第十五章 授旗第一百二十八章 站隊第1318章 慕容兄弟第1390章 七月第1383章 提前準備第1370章 努力的太子第1083章 魚腹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875章 爭論第二十八章 偶然與必然第十六章 汲桑第1115章 失能
第一百六十章 出發第1217章 變天第一百十三章 捉生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955章 亮子第1083章 魚腹第1435章 劫難第889章 動態第九十二章 入京述職第三十五章 後悔來了第1024章 無疾而終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865章 打不過就加入(爲盟主齊王月加更)第823章 朝賀第二章 行路(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990章 面見(上)第1143章 面面俱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河北第1230章 搶時間(下)第四十章 二手準備第911章 分而治之第1319章 遼海西南第921章 三個方向第858章 白登山(下)(爲盟主穀神通加更)第二十八章 大漢第1102章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1391章 閒居第1141章 小路第一百三十九章 滎陽第1135章 新衙門開張劉裕滅南燕之戰第十八章 相國第十章 危中有機第816章 邊防第二十六章 迂迴第1378章 舊時代的標誌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三十一章 佯攻第二百零四章 四處活動的老登們第六十章 談妥第961章 新官上任(下)第1114章 自謀後路第一百二十章 分贓第1021章 斛兵塘第二十二章 決勝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十五章 授旗第952章 着急的人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三十八章 慰問第850章 失敗者第1006章 居延第1086章 彙報與策略第八十三章 戰略方向第1162章 獅子大開口第六十九章 雙向奔赴(爲盟主美酒甘薯我都愛加更)第五十二章 交接與賞賜第1070章 哪裡最爲緊要?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二十四章 遭遇戰第十三章 無題第九章 火併第1317章 教導與察訪第二十四章 老登行(上)第1308章 回家(上)第五十章 走(爲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1422章 感悟第1010章 一月戰爭第1319章 遼海西南第一百三十五章 招攬第九十六章 目標:大陽(加更求月票)第983章 祖氏第二百零六章 善後與二羊第869章 學生們第1170章 表兄弟第三章 先下一城(爲盟主盲眼狙擊手加更)劉裕滅南燕之戰第1299章 目的第五章 學生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第980章 冊封第853章 分化(下)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1043章 應對之策(上)第1125章 戶口與改變第1381章 新差事(下)第840章 城內城外第十五章 授旗第一百二十八章 站隊第1318章 慕容兄弟第1390章 七月第1383章 提前準備第1370章 努力的太子第1083章 魚腹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875章 爭論第二十八章 偶然與必然第十六章 汲桑第1115章 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