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2章 空虛

第1352章 空虛

箭如雨下,火光映紅了半個夜空。

刀劈斧砍,屍體充塞了整座城寨。

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的古道上,一羣羣俘虜啼哭而走。

邵裕坐在樹下,就着火把微弱的燈光,一筆一畫繪製着地圖。

一路行來,城寨不少,但大部分都繞過了。

一開始繞得戰戰兢兢,擔心大軍過去後會被人截斷後路,因此他甚至還特地設計了一個伏擊戰術,打算趁機殲滅來抄截他們後路的賊兵,但在山裡等了整整兩天都沒等到。

後來反覆思考,再詢問玄菟土人,確認這些地方屢遭慕容氏劫掠,都被打怕了。

於是便不再管了,專心搜掠,及至目前爲止,軍中糧草尚支兩旬,竟然越打越多了。

他們甚至還幫高句麗人收割了一些莊稼,多爲糜子、黃豆、粟米之類,與北方很多地方大差不差,還能適應。

“前方就是木底城(今新賓木奇鎮)了,有沒有查探過?”聽到前方傳來動靜,邵裕頭都不擡,問道。

“大王,木底城似乎增兵了。”幢主劉九答道。

邵裕擡頭看了下他,問道:“侯莫陳呢?”

“還在木底城西。”

邵裕收起地圖,思索了下,道:“看清楚了?”

“清楚了。”劉九答道。

邵裕許久沒有說話。

其實他半途分了一次兵。

過高爾山城後,向東行了數十里,然後一分爲二,宇文部三千騎打着他的王旗,繼續向東,沿着小遼水(渾河)大肆燒殺搶掠,而他則帶着燕王府護軍、左飛龍衛、悉羅部輕騎約一萬一千人折向東南,進入南蘇水(蘇子河)流域,直奔木底城。

從玄菟、遼東二郡通向高句麗的道路其實非常複雜,大體上分南北兩道但兩道中又有分叉,邵裕現在走的便是北道中的南道,又稱“木底道”。

這是一座平地與山城相連的城池格局,即當道有城,在其北五里的山上還有一座山城,共同構成了木底城。

這高句麗人怎麼回事?明明王旗在北邊,卻不去北邊防禦,反而要在南邊增兵?是何道理?欺軟怕硬嗎?

不管他了,來就來,還怕了你不成?

想到這裡,他下達了命令:“明日揀選一部分未及送走的俘虜,押到城外,讓他們哭。”

“遵命。”劉九應道。

邵裕又看了他一眼,道:“若立下戰功,你便可獨領一營了。孤正是用人之際,唯纔是舉,不問出身。”

“謝大王恩典。”劉九喜道。

******

閏七月十八,木底城外哭聲連天。

一羣羣的男女老幼被押上了陣前,撕心裂肺地哭喊着。

城內一開始毫無動靜。

侯莫陳參大手一揮,刀斧手上前,手起刀落,頃刻之間,百餘枚頭顱滾落而下。

城頭頓時大譁,無數人跑來跑去,似乎還有唾罵之聲雖然聽不懂他們在罵什麼。

邵裕站在一處高地上,面無表情地看着。

舍人郭時跟在身後,爲其牽馬執槊。

郭時見過邵勳,此時難免將父子二人拿來比較。在他看來,兩個人都挺狠的。

譬如眼前這般抓百姓來攻城,父子二人都做過。

區別在於今上會驅使百姓攻城,消耗守軍的氣力和箭矢,而燕王則換了一種玩法:當衆斬首,激守軍出城來戰。

老實說,郭時不覺得這種辦法有什麼效果,有些人的臉皮是真的厚,他們基本不太可能——呃,郭時瞪大眼睛,發現木底城城門大開,大批軍士魚貫而出,在城下列陣。

邵裕也神色一振,仔細觀察着出城的敵軍。

片刻之後,他放聲大笑。

甲冑不多,器械也不甚精良,與之前被他擊潰的一支部伍類似。

不過人數卻多了不少,似乎有四千餘衆。

邵裕眯着眼睛又看了一會,不,可能有五千,其中步卒四千餘、騎卒數百。

在這一刻,他無比感謝父親早早就逼着他們兄弟幾個學會點計敵兵人數,甚至不惜帶着他們登上大震關,一一考覈。

這些不起眼的小事,到如今慢慢都變成了他寶貴的財富。

上一次擊潰敵人靠的是騎軍勇猛,這一次的敵人比上次略強,需要換一個打法了。

思慮間,他的目光落在了木底城外的一座石橋上。

此橋橫跨南蘇水南北兩岸,應該是爲了便民所建,戰鬥的關鍵便着落在此處了。

他的呼吸漸漸有些粗重,手心也滲出了些許汗意。

在注意到其他人都看着他後,邵裕深吸一口氣,心中默唸:沒有人天生就會打仗,我從小學了那麼多,又練兵、治軍這麼多年,我不比別人差,現在只需證明自己。

“傳令……”他中氣十足地下達了命令。

隨着命令下達,各支營伍立刻開始了行動。

因爲樑軍多騎兵,故排在最前面的燕王府護軍稍稍向後退卻了一陣。

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操作。

郭時聽到了神色大變,在狹窄河谷地中撤退,十分擁擠,一個不好就亂了。

邵裕卻瞪了他一眼,道:“我與將士同吃同住多年,上下無疑,何懼哉?”

郭時心下稍安。

果然,正如邵裕所說,燕王府騎兵是他一手帶起來的,相互間十分信任,退卻之時,看到燕王仍站在山坡上後,心下大定,有條不紊地開始了行動。

走在最後面的一股人甚至還拋射出了一輪箭矢,落入正在向木底城方向奔去的高句麗百姓人羣之中,製造了大面積的殺傷。

高句麗人憤怒欲狂,加快腳步,追了上來。

騎兵畢竟四條腿,雖然道路狹窄,但終究還是散了開去,露出了在南蘇水北岸列陣的四千名左飛龍衛府兵部曲的身影。 他們高舉着長槍,齊齊大吼一聲“殺”,舉步而進。

高句麗人赤紅着眼睛,根本不管他們前面是什麼人,不管不顧地衝了上去。

密集的馬蹄聲響了起來,不過不是在北岸,而是南蘇水南岸。

在邵裕的目光中,精挑細選的左飛龍衛府兵三千餘人策馬疾行,沿着水南平緩的河谷地一路向東,越過了河對岸的燕王府騎兵,越過了自家部曲,越過了高句麗的大陣。

衝到離木底城不過百餘步的地方時,慢慢轉向,分批下馬。

石橋兩頭其實有部分軍士守禦,還臨時安放了鹿角高句麗人並沒有大意。

但左飛龍衛的將士們下馬後,齊刷刷抽出長劍、大斧、步弓,只一輪衝鋒,就擊潰了橋南的數十高句麗守兵,然後斬斷鹿角,涌上了石橋。

北岸還有百餘人,驚得目瞪口呆。

長劍奔涌而至,瞬間劈開了一條血路,百餘敵兵被衝得七零八落。

木底城頭的守軍驚慌失措,大呼小叫。

府兵們紛紛過橋,瞬間便過來了兩三百人。

木底城門再度大開,最後的守軍已經衝了出來,似乎想要挽救危局,城內隱有鼓聲,大抵是在聚兵。

沒辦法,他們不能讓這股府兵繞到己方主力側後,否則萬事皆休。

過橋的左飛龍衛將士越來越多。

一名背插認旗的隊主大吼一聲“隨我來”,便帶着數十人直衝城門,與迎面衝出來的高句麗守兵戰在一起。

長劍揮舞之下,血肉紛飛。隊主戰着戰着,便已被高句麗軍士淹沒,不見了身形。

後方又涌來百餘人,樑、麗雙方將士都沒了陣型,各自堵在城門口激戰。

麗兵瘋狂地衝擊着,樑兵雖只有百餘人,但就是死死釘在城門口,絕不後退半步。

另外一側,整整兩千四百名府兵列好了陣勢,從後方朝高句麗主力大陣發起了衝鋒。

麗兵遭前後夾擊,喧譁聲一片,再不復之前那股紅着眼睛猛衝猛打的勢頭,陣型前後脫節,亂作一團。

密集的馬蹄聲再起。

早就等候已久的悉羅部輕騎從戰場一側殺出,箭矢如雨點般落入麗兵大陣之中,將其最後一絲抵抗意志擊垮。

山坡之上,所有人都用歎服的目光看向邵裕。

邵裕面帶微笑,但緊握着的拳頭裡卻滿是汗水。

沒有人比他更緊張,沒有人比他更享受這一刻。

先激怒守軍,迫其出城來戰,再退後引誘,令其離城稍遠。關鍵時刻,騎馬步兵高速戰場機動,奔襲敵軍後方,動搖其陣腳,烏桓輕騎完成了擊潰敵人的最後一擊。

但他也知道,沒有左飛龍衛將士高超的戰鬥素養,他這個計劃不一定能順利執行下去。

光突破石橋,再封堵城內援軍——可能不多,但一定夠拼命——然後發起衝鋒這種事,換一支部隊來,未必能成功。

很多將領總是抱怨完美的計劃執行不下去,原因固然很多,但他手下的兵員素質不能勝任過於複雜的戰術,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他成功了,得益於父親苦心孤詣培育了多年的開國老兵。

高句麗人的軍陣如同崩潰的大堤一般,散了個七零八落。

正面的府兵部曲牆列而進,長槍刺殺不斷。

烏桓騎兵從側翼發起攻擊,不斷用箭矢收割人命。

燕王府騎兵也加入了戰場,他們用長槍大槊,勇猛地破入敵軍陣中,勇不可當。

兩千餘名府兵自背後掩殺,長劍揮舞之間,人頭紛紛落地。

這一仗打得十分“紮實”,出城的五千高句麗步騎幾乎無處可逃,四面八方都有樑兵,被殺得人仰馬翻。

最慘的大概是那五百騎兵了。

他們被佈置在大陣正中央,大概是關鍵時刻反衝擊用的,此時被裹挾在步兵人叢之中,進退不得,紛紛落馬……

再長的戰鬥總有盡頭。

在徹底擊潰高句麗五千主力後,樑軍步騎衝向木底城。

殘存的敵軍毫無鬥志,紛紛潰散。

騎兵率先入城,見人就砍,逢人便殺。

左飛龍衛則再分出一部分人手,前方五里外的山城趁虛襲取之。

這一天,對木底城的高句麗人來說,是血色的一天。

邵裕展現了和父親不同的一面,他幾乎沒有限制士兵的殺戮,給了他們充足的發泄良機。當太陽落山之際,整座木底城像被狂風暴雨摧殘過的小樹苗一樣,渺無生機。

隨着清脆的鉦聲響起,殺戮才告一段落。

殘存的木底城百姓被驅趕了出來,清理街道,掩埋屍體。

邵裕則令人清點物資,拷訊俘虜。

吃罷晚飯後,他得到了第一份審訊記錄:高句麗王親率四萬餘衆齊集南道,匯合慕容氏殘衆,意圖阻擋樑軍主力。

他不由得笑了起來。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將宇文部喚回來。”邵裕想了想後,又補充了一句:“聽聞從兄還在圍攻催陣堡山城(今鐵嶺東,又是一個高句麗越境修築的山城),不要打了,將兵都調過來,就說我這一路破了,賊勢空虛。”

信使很快離去。

邵裕經冷風一吹,才感覺方纔渾身都溼透了,不過心情卻好得無以復加。

第1292章 陪伴第1436章 歸附第1174章 敲定第1020章 渡河第一百六十章 穩定與返回第957章 西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遊戲第954章 結算(下)第1064章 幕後第九十九章 辦公第四十一章 結交與重整第四十五章 靳準在哪?第1254章 書第1141章 小路第1322章 孤立的據點第1099章 兩難選擇第1294章 黃沙第八十七章 相忍爲國第822章 程府第869章 學生們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一百章 硤石第一百六十二章 前後夾擊第1078章 末日降臨第三十五章 君目前*第九十三章 諂媚第六十四章 擺駕河內第一百九十七章 堵截(下)第1411章 戰鬥力與賜名第四章 長史與司馬第四十七章 話療與出路第一百二十二章 試探第九十三章 諂媚第1254章 書第1011章 蕭關善後(上)第1061章 合理戰術: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議與分化第一百二十七章 屯田第1277章 辯論第七十六章 信號第一百五十八章 到中樞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記憶第一百六十八章 進軍神速(上)第一百十二章 捐資助糧第四十四章 入見第一百七十七章 你好可憐第五十一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1022章 風格迥異的對手第1051章 邵皇帝的江山(爲盟主折翼文加更)第1154章 深淺第1093章 監察御史第1425章 河東第1315章 調動(下)第八十二章 試探準備第1292章 陪伴第1374章 祭祖第1154章 深淺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變第一百十八章 事已至此第1234章 心氣第一百七十六章 中常侍第1436章 歸附第1237章 喪第1062章 陛下可走華容道,也可徑下赤壁第1306章 相遇第870章 商路第八十九章 天淵池第十二章 無題第1367章 海天盛筵第二十三章 早有預謀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隨我東山再起第1146章 我軍敗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險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1150章 出征與坐等第五十四章 凌犯紀綱!第927章 南下與接見(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幹!第1319章 遼海西南第三十三章 宿命第八十八章 洛陽城裡無好人第1208章 籬笆城(上)第1048章 登,金幣拿來第1230章 搶時間(下)第845章 制度第814章 風起第一百五十九章 舉薦第1184章 服從第1160章 終局(上)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866章 館驛第1226章 喜劇與悲劇第1211章 還有高手第一百十七章 慕強第1399章 清明(下)第1305章 三人第四十五章 女人男人第九十章 變天第一百零九章 借錢第1090章 積壓事務
第1292章 陪伴第1436章 歸附第1174章 敲定第1020章 渡河第一百六十章 穩定與返回第957章 西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遊戲第954章 結算(下)第1064章 幕後第九十九章 辦公第四十一章 結交與重整第四十五章 靳準在哪?第1254章 書第1141章 小路第1322章 孤立的據點第1099章 兩難選擇第1294章 黃沙第八十七章 相忍爲國第822章 程府第869章 學生們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一百章 硤石第一百六十二章 前後夾擊第1078章 末日降臨第三十五章 君目前*第九十三章 諂媚第六十四章 擺駕河內第一百九十七章 堵截(下)第1411章 戰鬥力與賜名第四章 長史與司馬第四十七章 話療與出路第一百二十二章 試探第九十三章 諂媚第1254章 書第1011章 蕭關善後(上)第1061章 合理戰術: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議與分化第一百二十七章 屯田第1277章 辯論第七十六章 信號第一百五十八章 到中樞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記憶第一百六十八章 進軍神速(上)第一百十二章 捐資助糧第四十四章 入見第一百七十七章 你好可憐第五十一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1022章 風格迥異的對手第1051章 邵皇帝的江山(爲盟主折翼文加更)第1154章 深淺第1093章 監察御史第1425章 河東第1315章 調動(下)第八十二章 試探準備第1292章 陪伴第1374章 祭祖第1154章 深淺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變第一百十八章 事已至此第1234章 心氣第一百七十六章 中常侍第1436章 歸附第1237章 喪第1062章 陛下可走華容道,也可徑下赤壁第1306章 相遇第870章 商路第八十九章 天淵池第十二章 無題第1367章 海天盛筵第二十三章 早有預謀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隨我東山再起第1146章 我軍敗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險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1150章 出征與坐等第五十四章 凌犯紀綱!第927章 南下與接見(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幹!第1319章 遼海西南第三十三章 宿命第八十八章 洛陽城裡無好人第1208章 籬笆城(上)第1048章 登,金幣拿來第1230章 搶時間(下)第845章 制度第814章 風起第一百五十九章 舉薦第1184章 服從第1160章 終局(上)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866章 館驛第1226章 喜劇與悲劇第1211章 還有高手第一百十七章 慕強第1399章 清明(下)第1305章 三人第四十五章 女人男人第九十章 變天第一百零九章 借錢第1090章 積壓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