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幕府

何倫匆匆來到了考城。

考城縣在國朝初年罷廢,第一次置濟陽國的時候復縣,但縣城都沒有,於是找地方匆匆築了一座新縣城,面積大大縮水,城周不過數裡,狹窄逼仄,真的沒法住多少人。

鎮軍將軍幕府遷來後,先佔據了城西南一處廢棄的莊園,作爲鎮軍將軍及太妃的居所及發號施令之處。

鎮軍將軍年紀小,還沒成婚,目前主要任務是學習。

至於幕府一應大小事務,全部奏予太妃知曉。太妃審閱後,會給出批覆,再發往各地執行。

這可能是此時天下最有權勢的女人了。

名義上掌握着九郡國(多了濟陽郡),有數十僚佐、十餘將官聽令,可驅使近兩萬軍隊。

如果算上東海國四郡,那真是不得了。

說難聽點,陳公的實力可能都不如裴妃。

不過,陳公是裴妃背後的男人。沒有陳公,裴妃也不可能得到兗州,從某種角度來說,裴妃就是陳公的“實力”。

當然,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沒有嗣王和太妃,陳公也沒法輕易操控兗州。

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風韻猶存的主母和年輕勇猛的家臣,嘿嘿,老何也難免私下裡腹誹。

莊園正在進行小規模的修繕,來自洛陽王府和廣成澤棠梨院的一批僕婢努力進行着灑掃。

管事的人還是裴十六。他正在府外甄別新買來的僕婢,打算擴充莊園人手。

見到何倫前來後,立刻遣人通稟,不一會兒便將何倫引了進去。

鎮軍將軍幕府長史趙穆、司馬鄧攸二人正在裴妃面前稟報嗣王的學業。

“嗣王在詩賦一道還欠些火候,太妃不妨令其出外游水玩水一番,領悟真意。”趙穆說道。

趙穆,汲郡人,字季子。司馬越鎮許昌時就投靠過來了,以“儀形中軌”著稱。

他又是玄學大家王弼的女婿,故很受看重。

簡而言之,趙穆長相就很符合士人審美,本人還是三國玄學大家王弼的女婿,“家學淵源”,所以被司馬越聘爲參軍,但主要任務是教導世子司馬毗——司馬毗還曾有過另外三位老師,即鄧攸、王承、阮瞻,教育資源吊炸天。

“何爲真意?”裴妃問道。

趙穆聽了,思索一番後,道:“爲人者,當體察內心,不拘於俗禮,追求適意和逍遙。”

“可有說道?”

“昔年吳郡張季鷹(張翰)任齊王東曹掾,一日見洛陽秋風乍起,突然思念故鄉之蓴羹鱸魚,便對人言‘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辭官回鄉。”趙穆說道:“此爲士人風骨、真意,據此而寫出的詩賦,方能流傳千古。”

“齊王冏秉政時,大行殺戮之事,不得人心,以至人人自危。張季鷹此言,莫不是爲回鄉避禍找了個由頭?”裴妃反問道。

趙穆語塞。

何倫在不遠處暗自偷笑。

他早就覺得這幫士人喜歡無病呻吟了,太妃真是說到他心坎裡了。

“太妃此言謬矣。”鄧攸說道:“人拘於世俗之中,固然需要操心庶務乃至生死,但真性情不可或缺。便是張壯武(張華)亦醉心於鶯鳴、魚遊,此爲自然之道,即摒棄一切道德束縛、繁文縟節,越名教而任自然也。嗣王若不好好學這些,如何與士人打交道?”

裴妃聽完,道:“伯道言之有理,妾眼界淺了。嗣王那邊,妾會叮囑的。”

說完,行了一禮。

趙穆、鄧攸回禮。

又說了一些音樂教習上的事情後,二人看了眼何倫,告辭離去。

裴妃思緒還沉浸在方纔那番話中。

越名教而任自然,不要受世俗間的道德、禮法束縛……

想着想着,心中竟然有些衝動。

不過她是理智的女人,很快就將這絲奢望壓下,請何倫坐下後又遣僕役,將幕府參軍鄒捷、劉蔚、冠軍夷、李興四人請來。

衆人到齊之後,得裴妃示意,何倫方道:“末將自文石津而還,粗粗築了一營壘。陳公看過之後,認爲營寨太過單薄,需築軍城。眼下築城人手是有,然乏錢糧,特請幕府撥付。”

“陳公亦在文石津?”裴妃問道。

“陳公親率精騎,於白馬圍殺匈奴賊子,追擊至文石津而還。”說到這事,何倫臉上浮現出敬佩之情,只聽他繪聲繪色地講道:“陳公親自衝殺,槊挑二人,威震匈奴。衆軍士見之士氣大振,將百餘匈奴殘兵屠戮一空。壯哉!當是時也,陳公躍馬河上,直如天神下凡,勇不可當。”

其他人聽了還沒什麼反應,裴妃落在桌案下的手已經悄然握緊。

早和他說過不要親身犯險了,就是不聽。

這些威風耍了有什麼意思?

一個需要主帥親自衝殺的軍政集團,有前途嗎?

“何將軍——”裴妃打斷了何倫的話,說道:“築城之事,聽陳公的。只是幕府並無錢糧,且稍安勿躁,待秋收後再行修築吧。”

“諾。”何倫很乾脆地應下了。

他感覺自己又找到了習慣的舒適區。

他還在爲東海王效力,周圍都是熟悉的人,幹着自己擅長的事。

他們東海人依然有着一塊地盤,權勢依舊。

特別是原本司徒衛隊一千名東海兵盡皆劃撥到他帳下,每日聽着鄉音,別提多親切了。

經歷動盪歲月之後,能有這樣的日子,何倫很知足。

他現在有很強烈的維護這個集體的衝動,誰來都不好使,老子和你拼了。

至於錢糧之事,他也理解。

幕府真的是一窮二白,若非江氏、蔡氏、阮氏、卞氏接濟了一些財貨,怕是連俸祿都發不出來。

好在祿田已經清理出來了,現在雖荒蕪着,但將來總有收穫,熬過這一陣就好了。

秋收之後,錢糧應能稍稍寬鬆一些,屆時再問刺史楊瑁要錢,文石軍城就修建起來了。

“匈奴遊騎還多麼?考城這邊,已經許久未曾見到了。”裴妃又問道。

有好幾千銀槍軍駐紮在附近,哪個匈奴吃飽了撐着過來啊!何倫心中暗哂,嘴上說道:“回太妃,鄄城、範縣、東阿一帶都出現過賊騎。諸縣但緊閉城門,待匈奴自退。”

裴妃默默點頭。

她理解男人了,他心中應該也很苦。本來勸諫質問的話,便不想說了。

她是女人,沒法上陣打仗,把男人服侍好就行了。

男人有時候也挺孩子氣的,需要哄,哄到他記不起其他女人……

“情形應比之前有所改觀了吧?”她隨口問道。

“已經好很多了。”何倫說道:“關鍵在於人心。司徒薨逝後,羣龍無首,士氣低落。往往賊軍未來,便自己嚇自己。天天有人喊着散夥,這還怎麼打仗?今嗣王坐鎮考城,太妃把控全局,幕府英掾皆在,故上下如臂使指,沒人輕易潰逃或獻城了。”

“辛苦何君了。”裴妃柔聲說道。

何倫、劉洽、滿衡、唐劍四人各領五千衆,分駐大河沿線,且耕且守,是邵勳定下的決策,通過她來發號施令。

其中,何倫駐文石津,在濮陽國東燕縣境內。對岸便是曹操所築之枋頭,位於汲郡朝歌縣境內,爲石勒所據,乃大河南北的重要渡口。

劉洽駐鹿鳴故城。

濮陽白馬縣附近有白馬山,西直鹿鳴故城。河上有津,曰白馬津。

而鹿鳴城乃戰國魏鹿邑,黃河在此拐了個彎,流向東北,水勢稍緩,利於渡河。

自戰國時代起,鹿鳴城便是重要渡口——此時城址仍在,顯然歷代皆有修繕,甚至一直到南北朝時仍然存在,元嘉北伐時王玄謨便奔此城。

白馬津對岸是魏郡黎陽縣,當地也有渡口,曰黎陽津,與白馬津是一回事,只不過一個在北岸,一個在南岸罷了。

白馬再東有濮陽縣。縣北黃河岸邊有濮陽津,自古爲津渡之要。

濮陽津對岸是頓丘縣。

滿衡率五千衆屯於濮陽津,這會正在被匈奴破壞的田地上搶種雜糧。

濮陽東面是兗州治所鄄城縣,縣北二十餘里有渡口,曰“靈津”。

唐劍所部五千人目前屯於廩丘,將來會移駐靈津。

從地圖上看來,這兩萬步軍防守的都是大河濮陽段的渡口。

四大渡口之間,其實還有不知名的小渡口。堵住這四處,並不能完全杜絕敵人渡河,只能說把最方便渡河的地方佔住,聊爲阻止罷了。

濮陽往東,可以說暫時被戰略性放棄了,只能委任給東平、濟北、泰山三郡國的世家大族,讓他們自己想辦法。

“再有兩月便要秋收了,匈奴或許會大舉南下。”談完了修城之事,裴妃又道:“諸位皆一時英才,還請盡心。”

“遵命。”衆人陸續應道。

裴妃臉上綻放出了動人的笑容,道:“古人求才,或旁求於夢卜,我謂曷若選之於言行?先夫任用君等,付以政柄,登於臺階,而爲人表率。妾悉從之焉。今政事繁劇,戰事頻繁,君等宜勉之。生死有命,富貴有憑,全靠爾等一言一行,誡之,勉之。”

衆人心中一凜,紛紛應是。

裴妃說完後,便揮手讓衆人散去。

院中頓時清淨了下來。

裴妃一個人站在那裡,成熟美豔,又威嚴莊重,讓人不敢多看。

何倫暗歎,嗣王還是別出來秉政了,與太妃一比,真是得扔啊。

第1126章 籌建與成果第四十九章 涼州鴟苕第一百六十九章 敗勢難止第823章 朝賀第六十章 談妥第952章 着急的人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準備的人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爲盟主吾命維新加更)第934章 入城(上)第985章 行爲藝術(下)第1241章 去國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設第二百零六章 善後與二羊第二十三章 早有預謀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歸正(上)第1008章 君魯肅耶?張昭耶?第1448章 一天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西晉爵位制度第一百十二章 捐資助糧第二百零七章 機會給到你了(暫缺)第一章 縣令第四章 長史與司馬第1034章 賭神(上)第五章 程府宴第一百二十三章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942章 談心第八十章 家人第979章 就職演說(爲盟主清風伴雲月朗星稀加更)第四十二章 真正的目標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權第四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899章 決意第986章 第一次朝賀(上)第六章 裴氏第六十一章 “負面新聞”第七十八章 圍攻第1059章 苦果第903章 亂戰(上)第1160章 終局(上)第一百零一章 突入、聲勢第1236章 毒蟲第821章 哭秦庭?第835章 勝利!第一百零二章 夜戰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857章 白登臺(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出動!第987章 第一次朝賀(下)第877章 與時俱進第1355章 平頂第1035章 賭神(下)第970章 王政(下)第1417章 並非無因第101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921章 三個方向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四十八章 送禮第860章 離去第850章 失敗者第一百十六章 來人第十一章 成果彙報第976章 勉爲其難第919章 辦法(下)第1422章 感悟第1022章 風格迥異的對手第1178章 軍鎮第1048章 登,金幣拿來第1232章 全“民”支持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一百十八章 分工第六十章 關中閒子第八章 同化之法第1251章 海路第二百十章 檄文第二百零六章 善後與二羊第1111章 收復第1045章 準備、消化第二百零九章 舊人第1392章 沒了(爲盟主真的還想再佛五百年加第一百零六章 杜尹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零六章 洛陽保衛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張方第1257章 行田(下)第一百零八章 信第1085章 餘波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1056章 西中東第1329章 大進軍(上)第七章 雙管齊下第1303章 九月第五十章 走(爲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1393章 一起走下去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七十章 韓陵山第1125章 戶口與改變
第1126章 籌建與成果第四十九章 涼州鴟苕第一百六十九章 敗勢難止第823章 朝賀第六十章 談妥第952章 着急的人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準備的人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爲盟主吾命維新加更)第934章 入城(上)第985章 行爲藝術(下)第1241章 去國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設第二百零六章 善後與二羊第二十三章 早有預謀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歸正(上)第1008章 君魯肅耶?張昭耶?第1448章 一天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西晉爵位制度第一百十二章 捐資助糧第二百零七章 機會給到你了(暫缺)第一章 縣令第四章 長史與司馬第1034章 賭神(上)第五章 程府宴第一百二十三章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942章 談心第八十章 家人第979章 就職演說(爲盟主清風伴雲月朗星稀加更)第四十二章 真正的目標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權第四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899章 決意第986章 第一次朝賀(上)第六章 裴氏第六十一章 “負面新聞”第七十八章 圍攻第1059章 苦果第903章 亂戰(上)第1160章 終局(上)第一百零一章 突入、聲勢第1236章 毒蟲第821章 哭秦庭?第835章 勝利!第一百零二章 夜戰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857章 白登臺(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出動!第987章 第一次朝賀(下)第877章 與時俱進第1355章 平頂第1035章 賭神(下)第970章 王政(下)第1417章 並非無因第101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921章 三個方向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四十八章 送禮第860章 離去第850章 失敗者第一百十六章 來人第十一章 成果彙報第976章 勉爲其難第919章 辦法(下)第1422章 感悟第1022章 風格迥異的對手第1178章 軍鎮第1048章 登,金幣拿來第1232章 全“民”支持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一百十八章 分工第六十章 關中閒子第八章 同化之法第1251章 海路第二百十章 檄文第二百零六章 善後與二羊第1111章 收復第1045章 準備、消化第二百零九章 舊人第1392章 沒了(爲盟主真的還想再佛五百年加第一百零六章 杜尹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零六章 洛陽保衛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張方第1257章 行田(下)第一百零八章 信第1085章 餘波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1056章 西中東第1329章 大進軍(上)第七章 雙管齊下第1303章 九月第五十章 走(爲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1393章 一起走下去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七十章 韓陵山第1125章 戶口與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