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商屯

三月二十六日,庾彬帶着十餘賓客離開洛陽,南下荊州。

出平昌門後,陸陸續續有車輛彙集而來。

庾彬遣手下賓客去與他們交涉,自己沒出面,只騎着一匹黃驃馬,邊走邊看。

連年戰爭,靡費甚大。天子曾經打算在洛陽內城之外建羅城,即形成外城、內城、宮城三層城牆體系,如今看來,也因爲用度不足而進展緩慢。

不過這都是小事了。將來天下一統,有的是時間來修。

行路之時,庾彬也在觀察那些商徒帶過來的人,真的不少!

小一點的商徒帶了幾十家,大一點的帶了一二百家,一問都是自家奴婢。

再問哪來的奴婢,人家用清澈的目光看向你。

其他不談,那連續三年暴水的日子忘了嗎?

暴水忘了,大疫也忘了?疫病也是可以讓一個家庭陷入萬劫不復深淵的。

這時候收攏些奴婢很難嗎?奴婢生的孩子也還是奴婢,只要養得起,數量總體會越來越多。地方豪強、鉅商就是這麼來的,而今四處度田,很多人保不住這些奴婢和田產了,只能另尋出路。

從這個角度來說,請託而來的人未必就全是商人了,其實小土豪也很多。

他們其實也挺難的,更有些可悲。

世世代代爲僮僕奴婢,跟隨主家生活,服從主家命令,幾乎已經成本能。即便是大災之年收攏的新人,他們其實也接受這麼一套秩序,本能認爲這是理所當然的。

不過,或許也怪不了他們。

從漢末到現在,真不怎麼太平。即便是三國穩定下來那會,地方上也是盜賊多如牛毛,塢堡、土圍子、莊園更大的作用不是防朝廷,大部分時候是在防賊匪。

很多人嘲笑太康盛世,但那十年真的是漢末以來最穩定、賊匪最少、發展最快的十年了,只可惜隨着關中齊萬年之亂,一切歸於泡影,世道再度變亂。

能怪他們嗎?不。

給莊園主當奴婢莊客,好歹還能活下去,甚至能配個妻子,能傳宗接代。

要真正打破這個怪圈,只能出個雄才偉略之人,一統天下,重新奠定秩序。

有了真正安定的秩序,人們纔會發現自耕農比當莊客強,否則就是反過來的。

想到這裡,庾彬也有些自嘲,他真是發神經了,自家也是士族,且在往頂級豪門的路上發展,想這些作甚?遂安心看風景。

二十八日的時候,他們這支龐大的隊伍停在了伊闕口內。

他們遇到了又一批班師的雜胡兵馬,大概三千多人的樣子。

胡人看起來喜憂參半。

那些沒有帶馬出征的人得了賞賜,還活了下來,喜笑顏開。

帶馬出征,且同樣帶馬回來的人,同樣很高興,但如果馬死了,就沒那麼開心了。

另外還有死了親朋好友的人,則默不作聲,似乎蘊藏着不快。

總之很複雜,但這就是戰爭。

有些胡人甚至瞄準了在路邊搭帳篷休息的土豪僮僕,不過這些僮僕手裡有武器,並非一觸即潰之輩,早就防着他們了。

伊闕同時也是右驍騎衛一個軍府所在,他們出動了上千騎兵,人均長槍大槊,仔細盯着這幫雜胡,防備他們鬧事。

最終有驚無險。

雜胡不懂事,首領是懂事的。你有幾個腦袋夠砍啊,居然敢在洛陽附近鬧事?

庾彬看着雜胡遠去的背影,嘆道:“這是哪裡的雜胡?弄不好回去後要作亂。”

“應是北地郡匈奴一部。”有賓客答道。

“失敬,原來不是雜胡,而是正胡。”庾彬笑道。

賓客亦笑,道:“北地匈奴原本不少,後來被靳準兄弟分走一批,去了西邊。能剩下三五千帳都算多的了。金正也老使喚他們,這次又南征,我看沒多少人了。如果發動叛亂,結局可能慘不忍睹。金正可不是什麼仁慈之輩啊,這些年死在他手裡的胡人可不少。”

庾彬笑而不語。

金正固然殘暴,但這麼一個殘暴之人,卻穩坐鎮西將軍寶座、開府長安多年,不覺得奇怪麼?那是天子信任啊,非常信任。

雍州世兵本有萬人,去年十月又許秦州設世兵五千,加起來一萬五千步騎,撥給田地,主要分佈在長安、天水附近。

有天水豪族、酋帥不滿田地被侵佔,金正直接殺奔過去,大肆打殺一通。人家告到天子面前,有用嗎?一點用沒有。

到了最後,還是刺史溫嶠忍着牙痛四處奔走,居中調和,才勉強壓了下去。

有人從中看到了金正的“跋扈”,庾彬只看到“聖眷”。

況且金正是真的很能打。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調集兵馬攻楊難敵,再敗之。

難敵請降,金正不許,姚弋仲也不許,兩人卯足了勁要幹他,實在被這廝噁心壞了。

到了這個月,聽聞金、姚二人復集兵三萬餘人攻楊難敵。仇池羌諸酋豪皆怨聲載道,有殺楊難敵請降的意思了,難敵走投無路,眼見着就要覆亡。

若除此賊,金正聖眷更隆矣。

******

在伊闕休息一晚後,這支人數高達六千的隊伍趕着大車小車,再度南下,一路經樑縣、襄城、南陽,於四月上旬抵達襄陽。

彼時邵勳正要率衆離開,班師回朝,聽聞庾彬抵達後,便在蔡洲見了一面。

“道協,若非你成婚甚早,朕都想讓你尚公主了。”春日暖陽之下,邵勳開玩笑道:“你所出方略,甚合朕意,此事準了。新來之六千人,可至華容、竟陵二縣商屯。所售之糧米,有多少要多少,朝廷以布帛採買,如何?”

“他們怕是求之不得。”庾彬回道。

屯墾之事,古來有之。

移民實邊的叫民屯,軍士種地的叫軍屯,商屯這個詞卻是第一回聽到,庾彬覺得很新鮮,也很貼切。

邵勳又看向在蔡洲島對岸生火做飯的那幫人,問道:“所攜糧食,可夠吃?”

“應撐不到秋收。況來得也有些晚了,還要清理田地、開闢污萊,今年只能種些雜糧,多半要買糧。”庾彬說道。

“這卻不好買。”邵勳搖頭道:“也罷。第一批商屯民戶,朕總要給些好處。童千斤!”

“末將在。”童千斤大聲應道。

“蔡洲還有多少糧?”

“還有三萬九千餘斛。”

“裝船運至楊口,送給商屯百姓。”

“遵命。”童千斤立刻前去傳令。

邵勳看向庾彬,道:“道協,你須得向他們講清楚。這三萬九千餘斛粟麥可以相送,但有一條,若有賊人至楊口或華容,可避入城塞之內,但不能跑。若能堅守到援軍抵達,朕另有賞賜。”

庾彬神色凝重地點了點頭。

這糧可不好拿啊。不過,你都來搞商屯了,這點風險總該預判到吧?

“《風土病》一書,甚爲緊要,可令諸屯屯主過來抄錄一份。”邵勳又道:“按照書上所教之法做下去,未必不會死人,但一定少死很多人。”

“臣遵命。”庾彬應道。

邵勳揹着手走來走去,似乎十分高興,樂於見到商屯之事蓬勃發展。

他之前曾打算忽悠一批商人去建莊園,如今看來,商屯更好。

生意就是生意,盈虧自負,比強迫別人去開發荒地強多了。

當然,就庾彬帶過來的這批人來看,土豪們應該也沒想在糧食買賣上賺什麼錢吧?

這種地方開荒,三年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也就是說,三年以後纔能有餘糧出售,才能開始賺錢,這還沒算中間死人的損失呢——肯定會有人死於開荒,無非多少罷了。

這些商屯屯主們起碼要在江夏、南郡堅持七八年以上,纔有可能回本。

這個買賣風險相當不小,若無回賜土地、評定門第等配套措施,怕是無人願來。

另外,北方度田的大背景不能忽視。

正因爲要度田,這些沒什麼背景的土豪們保不住自己趁亂得來的土地和人口,纔想着要來搏一搏。

沒有北方那頭的強烈擠壓,也不會有這些具有冒險精神的人南下,一切都是相輔相成的。

邵勳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商屯大業。

他願意支付對價,不僅僅是用三倍市價購買糧食,還可支付土地、官職以及屯主家族未來當官的可能性。

這些不是“錢”,但在屯主眼裡,這恐怕纔是真正的“錢”。

“蔡洲苑這邊,你看着經營吧。”邵勳指了指蔡洲島,說道:“蔡氏大宅定期灑掃,你可選取部分屋宇改做衙署、糧倉、武庫。”

“是。”

“不要飲生水。死水塘儘量填平。”邵勳拍了拍庾彬的肩膀,說道:“朕在島上住了一陣子,河面上風不小,夏天或沒那麼溼熱,你——好生保重自己。若有個三長兩短,朕如何向你姑姑交代?”

庾彬聞言心下一熱。這就是被當做自己人的感覺,他分外享受。

蔡洲苑他會好生經營,商屯那邊他也會主動關注,並想辦法動用庾家的力量,爲屯主們提供一定的便利和幫助。

姑夫的大業,不能出岔子。

邵勳沒注意小夥子心裡怎麼想的,他只看到童千斤快步走來,低聲稟報道:“陛下,巴東那邊打起來了。”

他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

李成的胃口還真是不小,選取的時機也非常恰當,李雄是有點本事的。

“給魏興郡傳令,選取精幹兵卒,伺機襲擾成國。”邵勳下令道。

第一百九十四章 人心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1253章 成果第三十章 口袋裡的老鼠第888章 四方消息第一百十三章 澗水第812章 借題發揮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陳郡第1188章 三線第1396章 互助第803章 意辛山第一百五十二章 私事與公事第1296章 生產製度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1358章 破城之策第1056章 西中東第二章 消化(下)第八十一章 慵懶的年節第987章 第一次朝賀(下)第六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流第819章 階梯第一百三十二章 堅持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1254章 書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草原、中原兵制第1328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245章 精舍(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深水區第一百十五章 目瞪口呆第九十三章 貢品與來使第969章 王政(上)第1200章 祖制第一百二十二章 沒有回頭路第二章 朝議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1361章 一分爲四第一百九十一章 軍鎮(上)第1141章 小路第941章 心態的轉變第1151章 大略第十四章 南北佈置(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設第1150章 出征與坐等第1039章 前路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1397章 送行第七十五章 新兵第一百十八章 運氣第871章 舊人第四十九章 涼州鴟苕第1278章 今人何必不如古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四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1085章 餘波第1090章 積壓事務第九十章 開誠佈公(下)第七十七章 交代第852章 分化(上)第七十七章 紀功碑第二十五章 奉帝“出巡”第1137章 忠勇之士太多了第811章 鴻篇鉅著第一百八十四章 脆弱第1232章 全“民”支持第三十六章 搗巢(下)第967章 新丞相第四十三章 來了,都來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決斷難做第九十四章 求援第二十二章 重臣們第1183章 變革第一百四十三章 故人離去第1390章 七月第1385章 打窩諸州都督、刺史(一)第一百零五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前後夾擊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二十六章 迂迴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896章 動員(下)第1275章 門路第971章 都尉與司馬第一百二十六章 湯池第824章 禮物第1393章 一起走下去第九十一章 官僚系統(下)第1012章 蕭關善後(下)第1334章 攻城之法第1366章 永久改變第1379章 回汴第一百九十三章 贖人諸州都督、刺史(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第956章 正旦迷夢第七十四章 影響
第一百九十四章 人心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1253章 成果第三十章 口袋裡的老鼠第888章 四方消息第一百十三章 澗水第812章 借題發揮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陳郡第1188章 三線第1396章 互助第803章 意辛山第一百五十二章 私事與公事第1296章 生產製度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1358章 破城之策第1056章 西中東第二章 消化(下)第八十一章 慵懶的年節第987章 第一次朝賀(下)第六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流第819章 階梯第一百三十二章 堅持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1254章 書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草原、中原兵制第1328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245章 精舍(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深水區第一百十五章 目瞪口呆第九十三章 貢品與來使第969章 王政(上)第1200章 祖制第一百二十二章 沒有回頭路第二章 朝議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1361章 一分爲四第一百九十一章 軍鎮(上)第1141章 小路第941章 心態的轉變第1151章 大略第十四章 南北佈置(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設第1150章 出征與坐等第1039章 前路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1397章 送行第七十五章 新兵第一百十八章 運氣第871章 舊人第四十九章 涼州鴟苕第1278章 今人何必不如古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四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1085章 餘波第1090章 積壓事務第九十章 開誠佈公(下)第七十七章 交代第852章 分化(上)第七十七章 紀功碑第二十五章 奉帝“出巡”第1137章 忠勇之士太多了第811章 鴻篇鉅著第一百八十四章 脆弱第1232章 全“民”支持第三十六章 搗巢(下)第967章 新丞相第四十三章 來了,都來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決斷難做第九十四章 求援第二十二章 重臣們第1183章 變革第一百四十三章 故人離去第1390章 七月第1385章 打窩諸州都督、刺史(一)第一百零五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前後夾擊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二十六章 迂迴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896章 動員(下)第1275章 門路第971章 都尉與司馬第一百二十六章 湯池第824章 禮物第1393章 一起走下去第九十一章 官僚系統(下)第1012章 蕭關善後(下)第1334章 攻城之法第1366章 永久改變第1379章 回汴第一百九十三章 贖人諸州都督、刺史(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第956章 正旦迷夢第七十四章 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