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

“善,即刻着手火車的設計。”

“是!”

“報陛下,楚王於楚河城外大勝貴霜十萬大軍,海軍並無傷亡,向陛下報捷!”

“我兒英武,朕心甚慰。”劉備又看了看一旁的蒸汽機說道,“劉理……真理,此後蒸汽機便叫真理機!”

“是!”

真理機試驗成功後,格物院的匠郎便開始將它安裝在鐵車上,用槓桿帶動機車前進,但失敗了,很嚴重的失敗。

真理機做功第一段由蒸汽機頂起氣缸內的活塞很成功,可氣缸內進入冷水後活塞向下拉不動槓桿。匠郎們最初以爲是冷水不夠,於是加大了冷水管,不過毫無用處,甚至將槓桿另一頭的配重去掉都於事無補;又有匠郎以爲是蒸汽不夠熱,於是死命加熱鍋爐,但還是隻能令活塞上舉,更嚴重的是鍋爐太熱,爆了。

鍋爐一爆致使真理機四周的匠郎受了輕傷,一名燒鍋爐的勞力被嚴重燙傷,當天就死了。天子腳下皇宮邊上,大白天就有人死於非命,即便死的人不是國民還是讓一些守舊或者別有用心的官員找到了攻擊點。

這些人以董仲舒“諸不在孔子之術及六藝之科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話來勸說劉備(“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是董仲舒說的而是後人概述,董仲舒只是要抑制其他學派的發展沒有說消滅,而武帝之後兩漢時期也沒有嚴格遵守這個法則,漢宣帝就對喜愛儒術的太子漢元帝說過“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用德教,用周政乎?”),想讓劉備放棄格物院這種“墨家”技藝。

劉備喜愛發明沒有對大漢衆臣有影響,如今的學術派也不會出現非儒即錯的思維,尤其劉備還以格物院命名(出自《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擺明了讓儒術吸收。

只是世間所有事擺脫不了屁股決定腦袋,一些人覺得新鮮事物太多不利於家族以後掌控國家權勢,尤其是如今的科舉不只有學術還有各種時政、數學、發明創造等學科(科舉的科目是分開的,想要報考什麼部門就要專攻哪些部門,每個部門試卷都不相同,尤其是工部試卷還細分學科),這對只掌握經學定義的世家來說非常不友好。

“真理機事關國運,衆卿不可多言,但有掣肘者,朕必嚴懲不貸。”曙光就在眼前,劉備決不允許這些“腐儒”打斷大漢工業發展。

聽聞朝堂公卿反對格物院,劉備直面反駁,格物院的匠郎們知道現在是報效劉備知遇之恩的時候了,整個格物院所有人放下當前的活計全部開始研究真理機。

首先,葛玄解析了氣缸噴冷水做功的原理。他剛剛和華佗等醫匠研發了拔火罐技術,從中窺探了大氣壓的原理。

明白了氣缸的活塞爲什麼不下來,馬鈞很快想到了解決辦法,既然蒸汽能將活塞頂起來,它也能把活塞壓下來。最初試驗成功了,可氣缸內的蒸汽不能排出,做了幾次功後氣缸又爆了,這次匠郎有了準備沒人受傷。

很快匠郎想出了雙重氣缸的結構,大氣缸用於和槓桿連接,小氣缸則是蒸汽進入和排出通道。

雙重氣缸的發明立刻使得原本趴窩的真理機以10公里每小時左右的速度行進,而且可以輕鬆拉走十噸貨。

這個實用的真理機代表什麼意義從亂世中走來的衆卿都明白,以前強行軍才能達到的速度,如今可以在將士睡夢中達成,這對於國家穩定地方有着完全不同的意義。

那些“腐儒”沒想到打臉來的那麼快,那麼迅猛,許多官吏因此只能病退。

1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沒有達到了劉備心中的預期,格物院也沒讓劉備等多久。很快他們改進了槓桿、曲柄軸、齒輪等細節,精簡了配件易於生產,縮小了體型節約煤炭。

最終型真理機車做出來了,劉備讓人將真理機拉到雒陽外的鐵軌上,邊上還有四輪馬車、普通戰馬、原來的馬拉貨列車還有一匹大宛進貢的汗血寶馬。

“衆卿以爲何者可勝?”

張飛首先說道:“必然是汗血寶馬!”

關羽說道:“翼德之言甚合我心。”

劉備向車上的馬鈞問道:“德衡,此車是否安全?”

“請陛下放心!”

劉備那麼重視親自觀摩,還搞出比賽的噱頭,不但京城所有官吏都來到這裡,城中的百姓也將這裡圍了裡三層外三層。

“嗶!”隨着陳到一聲哨響,汗血寶馬一馬當先首先衝刺了出去。

哨子是格物院從原本的笛子中改進出來的,發明哨子的匠郎是個蹴鞠愛好者,當時他有一個同鄉也是同科的學子和他一樣愛好蹴鞠,兩人一同參加科考,匠郎名次還行加入了格物院。同鄉運氣比較差,沒有過線。同鄉沒有回家復讀重考而是加入了射御部,當了一名蹴鞠裁判。

劉備爲增強國民體質,設立了射御部,這部門專門舉辦大型體育比賽。科技分數不能達到國家官吏水平不要緊,射御部、少府國家工廠這些地方也會從每年的名落孫山榜單中挑選人才,當然也有劉禪(爲東洲做準備)和劉理(到身毒當官)的人。

同鄉當上裁判後覺得笛子的聲音不夠響,有許多時候球員都聽不到笛聲。他與老鄉匠郎研究了數月就把哨子發明出來了,這種哨子一經在賽場上出現便推廣到了全部賽事,甚至軍部還以它的原理製作了行軍專用哨令。

陳到哨聲落下,真理機以比人還慢的速度行進,人羣中嘆息聲越來越大,想來很多人相信劉備買了真理機贏。

“歐!歐!歐!”

很快真理機就證明了自己,還沒消失在人們視線之前,他就超越了以前的拉貨列車。

之後一個多小時,衆人和劉備一起在原地等待,直到真理機第一個回到原地。這下不用說,衆人也明白是誰贏了。

經過格物院整體改良的真理機能夠帶着數十噸貨物在速度上超過普通戰馬,只有汗血寶馬穩壓真理機一籌。只是汗血寶馬的耐力比不上真理機,跑了半個小時後騎士就停了下來,再以急速奔跑汗血寶馬就要死了。

第二百五十七章 孫紹的野望第三百九十七章 鄧芝出使西域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奮鬥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二百七十五章 議和第六十一章 曹操舉兵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一百二十四章 麴義奔劉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一百一十五章 拼音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一百零一章 重騎之鋒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遜之謀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安城破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吳郡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二百六十章 臥冰求鯉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二百九十三 消耗之計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一百九十六章 逍遙津之戰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吳郡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三百零五章 許都之襲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息薩珊之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
第二百五十七章 孫紹的野望第三百九十七章 鄧芝出使西域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奮鬥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二百七十五章 議和第六十一章 曹操舉兵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一百二十四章 麴義奔劉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一百一十五章 拼音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一百零一章 重騎之鋒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遜之謀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安城破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吳郡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二百六十章 臥冰求鯉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二百九十三 消耗之計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一百九十六章 逍遙津之戰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吳郡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三百零五章 許都之襲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息薩珊之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