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母親教誨

快放暑假了,系裡通知開會。

陳悅第一次參加系務會議。學校所有系的辦公室都設在教學大樓,陳悅提前15分鐘來到了系辦公室。系裡大部分教師已到了,這些老師中多數都是教過陳悅的,陳悅逐一跟自己認識的老師打了招呼,與不認識的則點點頭叫老師好。陳悅正準備到王志超旁就坐,教陳悅《微機原理》的張老師拉住陳悅坐在他旁邊問長問短。

10分鐘內又陸續來了幾位,包括樑主任、葉念慈和韓博士。系辦公室是一房一廳的結構,裡面的小房間是系主任辦公室,樑主任腳步匆匆地走了進去。陳悅與張老師的聊天剛好告一段落,一見到葉念慈,他與張老師說聲不好意思,便趕緊站了起來跟葉念慈打招呼。

葉念慈高興地說:“好了,你也報到了,好好幹!”

陳悅微笑地看着葉念慈,恭恭敬敬地說:“謝謝葉老師的栽培!”

陳悅原來坐的椅子被其他老師佔用了,葉念慈和他找好了位置坐下來,兩人聊起了新單板機室的設備情況。

辦公室的面積不是很大,但能容納二十人在此開會。言老師和教務員坐在自己的辦公位置上,其他人員圍成一圈來坐。樑主任從自己的辦公室裡出來後見到已經沒有多餘的椅子,又從他的辦公室裡搬了一張出來,坐在言老師旁。

眼看就要開會了,陳悅奇怪的是,趙容怎麼還沒有來?難道她不知道今天要開會?

樑主任拍了一下手掌:“各位老師好!”大家都收到了他發出的會議開始信號,閒聊的人停止了聲音,站着的人也坐了下來,陳悅也正了正身,系辦公室頓時風清鴉靜。大家都望着微笑總是掛在臉上的樑主任,他說:“各位老師,下午好!我數了一下人數,除了趙容老師家裡有事請假回了家之外,都到齊了,我們現在開會。”

趙容家裡有事,回家了,還差兩天就放假了都等不及,一定是急事。陳悅思忖着。

樑主任首先介紹三位新報到的人員,從離他最近的開始,介紹到陳悅時,陳悅也站了起來向大家微微鞠躬,淺淺一笑。待陳悅坐下後,他右手邊的一位年長的老師轉過頭來小聲地跟陳悅說:“我還以爲你是藝術系的。”陳悅向他報以友好的一笑,低聲說道:“老師好!”

樑主任表揚了陳悅和王志超,報到才幾天已經爲實驗室做了大量的工作。樑主任的表揚,王志超喜形於色。陳悅還惦記着趙容的事,對於樑主任的表揚沒有太在意,他大學三年受到的表揚比較多,對錶揚已平常心了。

陳悅對趙容的惦記不是戀人的掛念,是他對自己喜愛和敬重的一位老師的牽掛,換成是葉念慈或樑主任等,他也會有這種繫念。這種對家人和自己喜愛之人的深厚情感,陳悅是從痛失父親後開始出現的。

樑主任佈置的工作很多很細,有放假前最後兩天要做好的工作,還有下學期開學初要做好的工作。工作內容分門別類,從理論課老師工作、班主任工作、實驗室工作到辦公室工作,逐一安排。樑主任工作的細緻,陳悅從他教自己班兩門課時已體會深刻。

見樑主任還沒講到與自己有關的工作內容,陳悅又分神了。他很快又想到了畢業設計時,有一次葉念慈從系裡給趙容帶了一封信,她看了一下就傷心地離開的情景。難道這封信和她家裡的事有關?陳悅的腦海中,在不斷地掃描着他與趙容相處時所看到的蛛絲馬跡、可能與她家裡的事有關聯的種種可能。

教務員給班主任分發了各班下學期的課表、然後是各人和各實驗室的課表,拿到單板機室課表的陳悅這纔回過神來。

樑主任開始佈置實驗室的工作,陳悅認真地記錄着單板機室的工作要求:一是做好新TP-801單板機、新直流穩壓電源和新錄音機的驗收工作,如有需要可以聯繫銷售公司的人員上門服務。樑主任詢問陳悅拿到聯繫電話沒有?陳悅說拿到了,並說這些設備他全部測試過了,完全正常。樑主任高興地說好。

二是配合香江的銷售代理公司,做好世界銀行貸款購買的800ZC單板機及所有配套實驗裝置的驗收工作;三是葉教授繼續主持800ZC單板機教材的編寫工作,教《微機原理》的張老師和陳悅協助。樑主任跟陳悅強調,做好有關實驗程序和接口電路的驗證工作,保證實驗教材的科學性和嚴謹性。陳悅鄭重首肯。

樑主任問陳悅,800ZC單板機的驗收工作可能會佔用他幾天的放假時間,是否有問題?陳悅說沒有問題。他又關切地問道,對下學期單板機室的工作有沒有什麼問題?陳悅心裡感到很溫暖,說暫時沒有,有問題的話我再請教葉老師、張老師。樑主任滿意地點了點頭:好、好。

散會後,韓博士向陳悅走來:“原來留校的是你啊。”

見韓博士主動與自己打招呼,陳悅受寵若驚,神情有點拘謹:“韓博好!”

畢業設計期間,韓博士也和葉念慈一樣有時到單板機室來,陳悅認識他,也跟他打過幾次招呼。韓博士也認得陳悅,但沒有注意過他的名字。韓博士每次來實驗室總是一解決完學生的技術問題就匆匆地走了,連他自己組的學生都覺得和他有距離感。而葉念慈不同,解決完學生的問題後經常會與學生拉拉家常,特別是關心一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爲學生指點一下迷津。

“我前幾天才聽趙容說當時唯一報我課題的就是你。”韓博士爽朗地笑了,這是陳悅第一次見他笑,原來他笑起來也是很可愛的。

陳悅謙恭地說道:“是的。希望以後能跟您多多學習。”

韓博士很熱誠:“你不用謙虛的,希望以後我們有機會多多合作。”

韓博士是個聰明絕頂的人,對自己的人生有明確的規劃。他正在申請移民,考慮的是如果自己移民失敗的話,可能以後很多事情、尤其是他的科研要依附陳悅的單板機室,所以先跟陳悅打好關係。而此時的陳悅既沒有宏大志向,甚至連“人生規劃”這個詞他都沒有聽說過,他心裡唯一的願望是將工作做好,成爲一名好教師。

———

新的秋季學期開始了。

開學後不久,言老師打電話到五樓機房給王志超,通知他和陳悅到財務處去領工資。

陳悅和王志超興奮無比,一起到了財務處去領他們的第一次工資。大大出乎他們意料的是,領到的是6月半個月和7月的工資,差不多200元,兩人都欣喜若狂,笑逐顏開。

王志超笑容滿面地問出納:“學校爲什麼這樣好,多給我們半個月的工資?”

出納問:“你們是6月下旬報到的吧?”

陳悅和Z80的機器碼打交道多,練就了對數字記憶的超強能力,他打過一次的電話就能記住號碼,日期、商品單價等他也是隻要接觸過便難忘。他說:“是的,我們是6月29號報到的。”

出納笑了:“15號或之前報到可以拿一個月工資,15號之後報到半個月工資,這是政策。你們也太幸運了,如果你們遲兩天報到的話就少了這半個月工資了。”

陳悅和王志超都對出納說了一籮筐的謝謝。

兩人回到單板機室後,王志超的臉上還掛着笑容,剛一坐下就問道:“陳悅,你第一次拿工資準備怎麼用?”陳悅沒有認真想過這個問題,他潛意識裡母親撫育自己成人,工資當然是交給母親,然後跟讀書時一樣,母親再給錢他買飯票、菜票和零用。當時的飯堂是要先買飯票、菜票,再用它們去打飯的。飯票、菜票要分開買,是因爲買飯票需要使用糧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國內物質高度匱乏,國家在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時,必須對糧食進行宏觀控制、統一調劑。

1955年8月,國家開始對市鎮人口實行定量、憑票供應糧食。同年9月,全國通用糧票正式發行使用,油票、布票、肉票隨之出現。4年之後,地方上的各種票證已經增加到12種:糧票、肉票、食用油票、布票、棉絮票、雞蛋票、白糖票、魚票、糕點票、香菸票、肥皂票、鹼麪票等。1961年,我國憑票供應的商品一度達到156種,工業品中的68%、副食品中的90%都憑票供應。“十年內亂”期間,指令性計劃經濟登峰造極,國民經濟陷入谷底、瀕臨崩潰邊緣,期間頒發的票證更是多如牛毛。“票證時代”記錄着共和國面臨物資短缺的無奈,而小小的一方票證,則浸透着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幾十年間,無論票證如何種類繁多,糧票的崇高地位始終巋然不動,有“神州第一票”的雅號。事實上,糧票在某些時候甚至比錢還重要。在那些爲了糧票精打細算的年月裡,親友之間偶爾串個門,若主人留飯,什麼不帶都不要緊,糧票得帶上。關係再好,人情再濃,學問再高,也難以邁過糧票的坎。

1984年11月,深圳經濟特區(不含寶安縣)取消糧、油、豬肉票證,實行議價、敞開供應。1993年,被稱爲“中國第二貨幣”的糧票退出流通,實行了近40年的統銷制度也成爲歷史。糧票消失的背後,是我國農業生產力的大發展和糧食保障能力的快速提升。一張小小的糧票,它在無聲的歲月變遷之中,蘊藏着政治、經濟、歷史、文化、藝術的深廣內涵。

陳悅毫不含糊地說道:“交給我媽媽。”

王志超笑嘻嘻:“這麼孝順啊?!我呢,剛纔想好了,先買一大罐餅乾吃個夠。”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一盒餅乾能吃哭的年代已經過去,但仍然有些困難家庭還要爲溫飽問題發愁,王志超的家境大致如此。

陳悅笑了,覺得王志超的想法很有趣,也被他的說法饞得流口水,陳悅也很想這樣做。他問:“志超,你不用寄錢回家?”

王志超說:“我會存一些,等寒假回家時再帶給他們。”

下班回到家,陳媽媽和陳迪也是剛回家不久,正在廚房裡做晚飯。陳悅一見到母親和姐姐,就迫不及待地告訴她們自己發了工資,廚房逼仄同時難容三人,他就將母親輕拉了出來,馬上將自己領到的一個半月工資交給她。陳媽媽拿着陳悅的第一次工資頓時潸然淚下,她心中高興的不是這些錢,而是兒子的懂事。她在辦公室裡聽過有同事罵自己的兒子,天天在家裡蹭吃蹭喝,工資一分錢都不交給父母。她從來沒有和陳悅談論過他工資的事情,也沒想過他會怎麼做,陳悅這樣做她有點始料不及。

兩人在客廳的木沙發上坐下後,陳媽媽拭去眼淚,高興地問道:“怎麼會多了半個月工資?”

陳悅興奮地說:“媽媽,您忘記了,我是6月29號報到的,所以6月份有半個月工資。”

陳媽媽開心地說道:“這麼好啊,我們社會主義就是好,資本家是絕對不會這樣給工資的。”

陳迪從廚房裡走了出來,說:“我當時是15號前報到的,有一個月工資呢。你要是早點報到就更好了。”陳悅報以陳迪一笑。

陳媽媽笑道:“不要緊的,早報到遲報到都好,而且這也不是陳悅能決定的事情。”

陳迪點點頭說:“那也是。”說完,她又轉身回廚房了。

陳媽媽並沒有把錢收起來,而是放在茶几上,她對陳悅耳提面命:“你剛工作,留多點自己用。唐朝詩人王維先生有一句深情的詩: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表達了他對張九齡丞相的知遇之恩,我們要學習他這種感戴恩德的品格。有一句話講得好:教誨如春風,師恩深似海。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你最重要的是要好好地感謝一下你的老師,比如你經常提到的葉教授和趙老師,還有樑主任。對了,還有以前爲你理過發的班主任等等。我們除了要記住他們的恩情,還要有點實際表示。我讀書時我的老師就教過我們儒家經典《近思錄》中的一句話:學者不可不通世務。意思是:做學問的人不可以不通達人情世故。

《紅樓夢》中有幅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們身處這個人情社會,一定要懂點人情世故。爲人處世,是一輩子的學問,我們老祖宗留下了許多處世寶典,例如:《菜根譚》、《小窗幽記》、《圍爐夜話》等等。特別是明朝還初道人的《菜根譚》,它是一部論述修身處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被譽爲‘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毛**對《菜根譚》也推崇備至,據說毛**一直將《菜根譚》帶在身邊,即使在紅軍長征那段最艱難的歲月裡。《菜根譚》雖然講的是人生哲學,但它的文字優美、意韻悠長,那句經典的‘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就出自這本書。你現在工作了,一定要好好讀讀這本書。當然《小窗幽記》、《圍爐夜話》也要看,你自己靈活安排。希望通過讀這些經典,你能找到自己人生的金鑰匙。”

數學家陳景潤先生的軼事有一段時間是陳媽媽辦公室裡的熱門話題,她也講過給陳悅姐弟聽,三人還針對當時的熱詞“書呆子”進行了一番討論。陳悅就讀廣院的三年,陳媽媽曾幾度覺得他已陷入書呆子的邊緣,立即提醒他既要讀好書,也要學會生活。這三年間,陳悅從不向她亂要錢和多要錢,頭髮也是找同學幫他理的。陳媽媽最擔心的是兒子吝嗇,其次才擔心他不諳世事、不懂人情世故。陳媽媽覺得,年少無知、少不更事可以教,但慳吝小氣則是本性難移。陳媽媽單位就有一兩個吝嗇之人,成爲大傢俬下的取笑對象,她最怕兒子會如此。

陳媽媽知道所有勸人善、導人好的教條一般都比較單調枯燥、毫無甘味,難收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她在教育陳悅姐弟時喜歡引經據典。陳悅一直很佩服母親用典如同田間撿穗、海灘拾貝,他希望自己也能接近母親的修爲。“媽媽,好的,這三本好書我一定好好拜讀。”陳悅說。出身於教師家庭的緣故,陳悅比其他同學更多地耳聞目染教師的辛勤和付出,更加懂得尊敬老師,母親提醒他要感謝老師的話正說到他的心坎上,賡即他又說:“趙老師好辦,我隨時感謝她都方便,上學期末我也叫過她了,不過她沒空。但其他老師我現在還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他們?”

陳媽媽鼓勵道:“你可以想想辦法。總之,我們要做個知恩圖報、有情有義的人。”

陳悅開玩笑地說:“好,我回到學校後就大喊葉老師、趙老師,我要請你們吃飯。”

陳媽媽和在廚房裡的陳迪都笑了。

陳迪走出廚房,說:“同事間相互請一下或者送個小禮物增進感情真的很重要,我也是媽媽教的。”

陳悅深以爲然,說:“放心吧,媽媽、姐姐,我會處理好的。”

陳媽媽若有所思地說:“對於葉老師這些是你長輩的老師,你要選擇恰當的時機,一定不要太刻意,或許你的努力工作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報答吧。”

“對啊。”陳悅覺得母親的話很有道理。

“我先去廚房看看。”陳媽媽從沙發上站了起來,走進廚房,陳迪也跟了進去。

陳悅看着茶几上自己的工資,知道母親的經濟壓力已得到緩解,生活會逐漸好轉。他又想到了王志超“買一大罐餅乾吃個夠”的說法,自己長這麼大了,也從來沒有痛快吃過一罐餅乾,母親和姐姐也是,我要買一大罐餅乾來孝敬她們,還要請她們出去吃飯,我首先最應該感謝的是相親相愛的家人……

陳媽媽從廚房裡出來,又在沙發上坐下,看着發呆的陳悅說:“你剛畢業時我已經跟你講過,我們做事不要怕吃苦,做人也不要怕吃虧。吃苦是福,吃虧也是福。”

“媽媽,我明白。”陳悅回過神來,應道。

陳媽媽又說:“你的錢,我幫你存點起來,積少成多。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以後你也會有家庭的,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特別是有了小孩,到處要用錢。”

陳悅從未獨立生活過,也從來沒有過管錢的興趣,他笑道:“媽媽,我的工資您最重要是拿來用,有剩的再說。總之錢的事情太複雜了,我搞不明白,聽您的安排。”

陳媽媽笑笑。對看書的問題她還有滿腹話說,又諄諄教導:“我還想提醒你的是,一本書就是一個心靈的朋友。工作肯定是比讀書勞累的,人一疲鈍就很容易少看書了,特別是我們教師,更容易以每天都接觸教材爲藉口而少看書。你還記得我教過你姐弟倆清代詩人蕭掄謂先生的《讀書有所見作》嗎?”

陳悅點點頭:“媽媽,我記得。”

“好。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在我們家你爸爸也有一句‘名言’:一天不看書,就跟一個星期不洗澡一樣難受。”陳媽媽笑道,“我讀書的時候我的老師給我們講過:當年清兵起意入關,據說是因爲一首描寫江南風光的詩詞,當時我覺得很震撼,也是我從此喜歡古詩詞的原因之一。你們姐弟從小開始,我和你爸爸一直都希望你們能夠喜歡古詩詞,當然也包括近代的好詩詞,而你卻喜歡畫畫,我們也沒有強求你。古詩詞的文化價值你已經懂得了,不管你現在是否喜歡,希望你偶爾也能看一點,那怕一次只是看一、兩首,唐代詩人賈島先生有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他一生都在困頓中度過,卻把自己整個人生、所有的心血都傾注在詩歌之中。我相信有些詩詞會一下子打動你心靈的,當你看到愛不釋手的詩詞時,你就應該將它背誦下來。”

陳悅不時地點點頭,很用心地在聆聽母親講的每一句話。

陳媽媽說:“讀書患不多。我們看看魯迅先生就會明白一個道理:一個優秀的人,要多讀書,讀各種書,然後雜取百家,融會貫通,方能達到思想的深廣度。古人講,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不管什麼書,你每天都要堅持看,時間可長可短,即使是囫圇吞棗,貴在堅持。”

魯迅先生的藏書被完整保存下來的有一萬四千多冊,其中涉及文學、金石學、考古學、科學史、文字學、哲學、美學、民俗學、心理學、歷史學。除中文外,藏書中還有日文164種,德文和英文151種,俄文86種。

陳悅又點頭應諾。

陳媽媽說:“你爸爸是個書迷,他有多愛好書你是知道的。我剛認識你爸爸的時候,他已買了很多書,我也因此而受益,能讀到不少的書。可惜十年內亂期間這些書都被收走了,唉……”她一時講不下去了,停頓了一會,“我們不講傷心的事。你小時候,你爸爸跟你們講過南宋詩人尤袤先生的一句話:飢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意:禦寒);孤寂而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意:解悶)。你爸爸說尤袤是真正的書癡、藏書家,一生抄錄的圖書達3000餘卷。我想說的是,你工作了,要向你爸爸學習,看到好的書要捨得花錢買。我怕你像讀書這三年那樣太懂事了,不肯花錢買書已形成了習慣,現在我們家的條件好了,不應該在讀書上縮手縮腳。每次表姐夫來廣州看我們,我都讓他代我們問候你的姑媽。你也聽表姐夫講過,你的姑媽現在跟他們一起住,她就兩個愛好,一是抽水煙,一是跟你爸爸一樣喜歡買書看。姑媽抽水煙你不能學,她嫁到吳川后,那裡的男男女女都抽水煙,已成了一種習俗,她跟隨當地人的習慣無可厚非、很正常。表姐夫說他給姑媽的錢,她幾乎都用來買書了,這也讓他們全家人有機會看了不少的書。上次表姐夫來說,姑媽最近喜歡看香江的武俠小說,買了很多,她也叫表姐夫帶幾本給你……”

粵西有些地方的人抽水煙筒,就像粵東的功夫茶一樣,影響深遠,成爲一道奇特的人文景觀。粵西這些地方盛行抽水煙筒,據說除了勞作之餘提神醒腦、消除疲勞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粵西山嶺多,溼氣重,蚊蟲多,易染瘴癧,吸菸可以驅趕蚊蟲,預防瘴疫。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吸菸危害性的認識提高,粵西抽水煙筒的人也在減少。

陳悅讀過以孝著稱、思想家曾子即曾參先生跪着聆聽母親教誨的典故,他讀大學後,曾以這個故事來勉勵自己,對於母親的教導他基本上是字字入耳,句句入心。

———

開學還不到一個月,陳悅的驚喜又接踵而來了。

言老師打電話通知陳悅到人事處去領回大學三年的學費時,他心花怒放,迭聲道謝言老師。陳悅畢業前班裡通知的是到中專、職中和中小學工作退回學費的,當時班裡一位同學爲了退回學費決定去做教師時,他也堅定了到旅遊職中任教的念頭。此時,他萬萬沒想到自己也會有這種待遇。

陳悅來到人事處時,樑冬正在辦理領回學費的手續,他是中文系畢業的,和陳悅同時留校。樑冬的專業兩年制,他比陳悅遲一年入學和陳悅同一年畢業。他們兩人讀書時並不認識,6月底在人事處報到時初識。

陳悅和樑冬一見面就相視而笑了,都說我們真有緣,一到人事處又碰上了。樑冬做了經濟系的秘書,他們互留了辦公地址和電話,兩人一起拿着人事處簽章的單據到了財務處領錢。

陳悅三年的學費是420元,拿到錢後,他還難以抑制自己興奮的心情,馬上找了個電話打給母親。陳媽媽也喜出望外,她快要上課了,說晚上回家再慢慢聊。

回到家,陳悅喜上眉梢地將錢交給了母親:“雖然我不是真正的公費大學生,但現在這樣總比自費的好,特別是對我們家裡來說。”

三年讀書期間,陳悅雖然很孝順母親,有時也難免惹母親生氣,有幾次陳媽媽氣頭之上說了:我們不是富有人家還要供你上大學,你都不聽話。她此時想起自己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心裡有點難過。陳媽媽沒有意料到她的無心之舉,對陳悅產生了積極影響,給予了他鞭策,提醒了他要囊螢映雪、砥礪前行。

“能讀大學就好,交點學費不要緊的。讀書是人生最好的投資。”陳媽媽笑着說,她又重提我們現在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要多帶點錢,要學會做人、感謝老師的話。

陳悅誠懇地說:“媽媽,這個錢您一定要全部收下,不然我就枉讀孔孟之書了。”

陳迪打趣地說:“中學時我讀書比陳悅還好,早知道能退回學費,我也讀廣州學院了。”

陳媽媽笑道:“你當時不幫我撐起這個家,你想我早點去找你爸爸啊。”驀地她黯自神傷了。

陳迪笑着安慰母親:“媽媽,我開玩笑的,您別見怪!其實,爲家裡做任何事情我都是心甘情願的。”陳媽媽的臉上浮現出了欣慰之色。

陳迪從小開始,母親對她的教育一直不用大多數家庭、尤其是貧窮人家的規則標準,而是注重品性多於女紅。陳悅出生時,母親曾自我告誡:自己是個知識女性,是名教師,不能重男輕女。然而陳悅打小體弱多病,母親便漸漸忘記了自己的初心。陳悅從小就看得出母親對自己的偏心,而父親則不偏不倚很公平。隨着陳悅姐弟開始讀書,母親偏心的問題纔有所改善,當然要一碗水端平已不可能,母親對陳悅的偏心已成爲習慣。父親在的時候,陳迪有時會忍不住說母親偏心,自從父親離世後,陳迪口頭上再也不會如此頂撞母親了。

陳迪的話令陳悅的心隱隱作痛,他心裡很感激姐姐爲家裡作出的犧牲。他知道姐姐的理想是讀華南師範學院或者廣州師範學院,她的中考成績優異,爲了這個家她才無奈地報讀了中師。陳悅想起了一直以來母親對自己的偏心,知道自己虧欠姐姐的很多。隨後更強烈的憂傷向他襲來,他又爲自己中學時沒有好好讀書辜負了母親和姐姐的親愛而自責起來……

31 量產曙光12 張茵下廚43 秋風送爽35 拜訪周家27 趙容出國22 雪中送炭27 趙容出國13 今又重陽37 畢業設計二4 留校工作40 二度共事23 趙容喜訊39 覆水難收13 今又重陽45 牽手麓湖三43 秋風送爽49 羊負春栽15 油角彎彎45 牽手麓湖三9 三顧陳家27 趙容出國36 張凡之需21 明媚週日9 三顧陳家31 量產曙光27 趙容出國42 同學情深45 牽手麓湖三11 牽手麓湖14 張茵期許25 蝦仔餅16 春節聚會41 世事如棋38 天平外力36 張凡之需1 畢業設計13 今又重陽8 週末工程師24 趙容造訪17 母親狠心36 張凡之需22 雪中送炭3 未雨綢繆19 晴天霹靂40 二度共事26 少遊煩惱19 晴天霹靂35 拜訪周家6 北園小聚9 三顧陳家40 二度共事44 一片漆黑3 未雨綢繆34 寒假勤工40 二度共事24 趙容造訪29 搬家慶祝8 週末工程師4 留校工作41 世事如棋23 趙容喜訊47 除夕花街4 留校工作18 少遊喜悅4 留校工作7 一見鍾情45 牽手麓湖三20 牽手麓湖二42 同學情深20 牽手麓湖二13 今又重陽34 寒假勤工14 張茵期許32 東歐劇變16 春節聚會13 今又重陽30 奉子成婚14 張茵期許5 母親教誨37 畢業設計二48 周父指點11 牽手麓湖31 量產曙光35 拜訪周家48 周父指點29 搬家慶祝46 君子一回17 母親狠心33 颱風影響35 拜訪周家27 趙容出國19 晴天霹靂28 處變不驚45 牽手麓湖三11 牽手麓湖28 處變不驚19 晴天霹靂48 周父指點44 一片漆黑
31 量產曙光12 張茵下廚43 秋風送爽35 拜訪周家27 趙容出國22 雪中送炭27 趙容出國13 今又重陽37 畢業設計二4 留校工作40 二度共事23 趙容喜訊39 覆水難收13 今又重陽45 牽手麓湖三43 秋風送爽49 羊負春栽15 油角彎彎45 牽手麓湖三9 三顧陳家27 趙容出國36 張凡之需21 明媚週日9 三顧陳家31 量產曙光27 趙容出國42 同學情深45 牽手麓湖三11 牽手麓湖14 張茵期許25 蝦仔餅16 春節聚會41 世事如棋38 天平外力36 張凡之需1 畢業設計13 今又重陽8 週末工程師24 趙容造訪17 母親狠心36 張凡之需22 雪中送炭3 未雨綢繆19 晴天霹靂40 二度共事26 少遊煩惱19 晴天霹靂35 拜訪周家6 北園小聚9 三顧陳家40 二度共事44 一片漆黑3 未雨綢繆34 寒假勤工40 二度共事24 趙容造訪29 搬家慶祝8 週末工程師4 留校工作41 世事如棋23 趙容喜訊47 除夕花街4 留校工作18 少遊喜悅4 留校工作7 一見鍾情45 牽手麓湖三20 牽手麓湖二42 同學情深20 牽手麓湖二13 今又重陽34 寒假勤工14 張茵期許32 東歐劇變16 春節聚會13 今又重陽30 奉子成婚14 張茵期許5 母親教誨37 畢業設計二48 周父指點11 牽手麓湖31 量產曙光35 拜訪周家48 周父指點29 搬家慶祝46 君子一回17 母親狠心33 颱風影響35 拜訪周家27 趙容出國19 晴天霹靂28 處變不驚45 牽手麓湖三11 牽手麓湖28 處變不驚19 晴天霹靂48 周父指點44 一片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