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暗戰!

程頤立在雪幕中,任雪花撲在發燙的面頰。

透過州衙窗紙的剪影,他看見呂惠卿正用銀籤撥弄炭火,火苗驟然竄起,將牆上延安府輿圖照得透亮——那圖上洛水北岸標着三處硃紅密圈,與信中皇叔屯兵之處分毫不差。

“他故意掛錯輿圖。”

程頤呵出的白氣在冷空氣中凝成霜花。

呂惠卿將三班院舊部戍衛內廷的指令寫得含糊,既未點明人數,也未提及接應暗號。

那半截魚符雖與王府樣式相同,卻刻意缺了合符的凹槽——這分明是留着後手,既能向官家表忠,又可隨時與太后的勢力切割。

更夫的梆子聲穿透風雪,程頤數着梆子節奏,忽然想起《青苗法續例》殘卷旁壓着的鄜延路稅契。

呂惠卿任太原府知府,卻將延安府軍備佈防圖熟記於心,連種諤舊部改道河陰的機密都敢透露——此人怕是早已與西北軍頭暗通款曲,想要借勤王之名行攬權之實?

“三日內必有迴音?”程頤冷笑,靴底碾過積雪發出咯吱聲響。

王昭容一介女官,僅憑先帝金鐲如何調動皇城宿衛?

呂惠卿分明是要她敲響景雲鍾,逼太后提前發難,好讓自己的勤王大軍師出有名。

而那封給王昭容的密條,字跡未乾便倉促捲起,極可能是故意留下可篡改的破綻。

雪粒子打在臉上生疼,程頤解下滿是油泥的汗巾裹住凍僵的手指。

他終於明白呂惠卿爲何對皇城局勢問而不答——這位昔日的變法能臣,此刻正將官家的危局當作東山再起的籌碼。

既不願捲入太后對官家禁錮類似叛亂之舉,又要坐收勤王救駕的美名,待兩虎相爭時,再以西北軍威震懾朝堂。!

州衙內突然傳來瓷器碎裂聲,程頤透過窗縫瞥見呂惠卿將半片魚符拋入火盆。

跳動的火苗舔舐着鎏金紋路,映得他嘴角揚起的弧度格外刺眼。“呂吉甫,你要的是首相之位,還是……”

程頤攥緊腰間空無一物的玉佩掛繩,風雪卷着未出口的質問,消散在漫漫長夜裡。

最終程頤長長嘆息了一聲。

“多事之秋啊!”

那叛逆蘇允已經帶起來一個極爲不好的頭,如今蘇逆在西北得勢,若是一旦奪了長安成爲西北王,那麼天下間的野心家也將有樣學樣,借用手中掌握的權勢,以此擁權自重!

呵呵,尤其是呂惠卿這樣的人,恐怕他想要的更多呢!

程頤裹緊衣裳踏雪疾行,靴底與凍硬的石板碰撞出細碎聲響。

三更梆子過後的太原府城,店鋪門板緊閉,唯有醉漢的胡琴聲從巷尾飄來。

他攥着被雪水洇溼的密詔,指節叩響轉運使司朱漆門時,驚飛了檐角兩隻寒鴉。

“閣下是?這深更半夜……”

門吏舉着燈籠眯眼打量,瞥見對方蟒袍下襬結着冰碴,慌忙放行。

穿堂風捲着雪粒灌進廊道,程頤數着廊下三十六根廊柱,想起汴京皇宮的佈局——此刻官家是否正對着孤燈,等他的迴音?

轉運使張伯溫披着狐裘迎出,案頭茶盞騰起的熱氣在兩人之間凝成白霧。

“呂知州的勤王軍明日寅時開拔。”

張伯溫推過密報,硃砂批註在燭火下泛着腥紅,“河陰渡口已備百艘戰船。”

程頤的手指劃過“種諤舊部”四字,羊皮手套蹭落案上的印泥,在密詔空白處洇出團暗紅。

“張大人可知景雲鐘的規制?”程頤突然開口,“自英宗朝起,非社稷危亡不得敲響。王昭容若擅動……”

話音被窗外更鼓截斷,張伯溫摩挲着腰間玉帶,半晌方道:“某可修書給殿前司副都指揮使,只是……”

他的目光掃過程頤腰間空缺的玉佩,“軍中將令,終究要看虎符。”

卯時城門開啓,程頤帶着張伯溫的手書奔往曹太后舊部駐地。

官道上運糧車隊絡繹不絕,趕車的民夫裹着呂家軍的皁色頭巾。

他在澶州城郊被巡哨攔下,出示象牙腰牌時,瞥見對方刀柄纏着金線——正是信中提及的王府樣式。

“程先生要見姚將軍?”軍校將手書湊近火把,火光照亮他臉上的刀疤,“昨夜將軍突然暴病,已移交防務。”

程頤望着轅門內飄揚的“呂”字大旗,喉間泛起鐵鏽味。

身後心腹家丁突然拽住他衣袖:“先生,城門口貼了告示!”

褪色的黃紙在風中嘩嘩作響,通緝令上“私通西北逆黨”的罪名刺得人眼疼。

程頤摸向懷中密詔,油紙包已被雪水浸透,墨跡在“危若累卵”四字處暈開,像極了官家那日洇溼的筆跡。

街角茶棚傳來說書聲,講的正是“蘇允佔長安自立”的段子,聽客們拍着桌子叫好,震得樑上積雪簌簌而落。

程頤望着街角茶棚裡鬨笑的人羣,聽着“蘇允佔長安”的段子,突然攥緊腰間空蕩蕩的玉佩掛繩。

當年先帝賜玉時說“正叔如古之直臣”,可直臣此刻連宮門都進不得,空有滿腹《資治通鑑》,卻連一道詔書都送不進幹清宮。

百無一用是書生啊!

程頤忽而潸然淚下。

……

幹清宮西暖閣。

趙煦將凍僵的手指貼在鎏金手爐上。

銅爐內壁刻着的“熙寧”二字被摩挲得發亮,那是先帝親賜時的年號,此銅爐便是當年所鑄就,別的東西都被高太后換掉,但這銅爐卻是被趙煦留了下來。

窗外傳來宮人掃雪的簌簌聲,他望着炭盆裡將熄未熄的龍涎香,忽然抓起案頭《隆中對》抄本——泛黃的紙頁間,夾着程頤前些時候講筵時所書的“克己復禮”條幅。

“陛下,王昭容求見。”

當值太監的尖細嗓音刺破寂靜。

趙煦迅速將密詔塞進《資治通鑑》扉頁——那是三日前借抄佛經之名,由染坊小廝夾帶入宮的。

趙煦聞言眼神一亮。

這段時間他被禁錮,外人都難以會見,這王昭容乃是宮內人,按照輩分來說,趙煦要喚人奶奶,因爲這是英宗皇帝的妃子。

鎏金護甲劃過羊皮紙,“建寧呂惠卿願奉衣帶詔”幾字在燭火下泛着暗紅,像極了前日皇叔顥進獻的血燕。

王昭容腕間金鐲撞出輕響,跪稟時廣袖掃落案上《三國演義》。

趙煦盯着她鬢邊的白髮。

“景雲鐘的鍾錘已備妥?”

王昭容聞言神色一驚。

更漏滴到第四聲時,趙煦屏退衆人,從紫檀匣底摸出半塊虎符。

青銅表面纏着的紅絲線已褪色,那是七歲時候先皇親手所繫。

王昭容膝頭那件名貴的紫貂披風,不經意間滑落,輕輕墜在冰冷的青磚地面上,帶起幾縷細微的絨毛,在昏黃的燭火下悠悠飄舞。

趙煦微微垂眸,目光牢牢鎖住王昭容鬢邊新添的白髮。

不過三日之前,他跟高太后請安時見到過王昭容,那白髮還只是在髮根處隱隱約約,像是春日裡剛冒頭的草芽。

可如今,竟如一夜寒霜過後的積雪,肆意地攀過了耳際。

他心下微微一嘆,面上卻不動聲色,將手中的鎏金手爐往案角緩緩推去。爐蓋上精雕細琢的狻猊獸首,在搖曳的燭火映照下,雙目仿若活了過來,瞳仁裡的兩點紅光,隨着火苗的明滅,忽閃忽滅,恰似他此刻起伏不定的心思。

“奶奶可知,景雲鍾一響,汴梁城要流多少血?”

他輕聲開口,聲音不高,卻仿若一道驚雷,在這靜謐的西暖閣裡轟然炸開。

一時間,閣內原本被刻意忽略的銅漏聲,此刻突然變得格外清晰,滴答滴答,聲聲有力,彷彿是命運的倒計時,重重地撞在青磚地面上,也撞在各自的心頭。

老宮人王昭容聽到這話,脖頸猛地一僵,像是被人突然抽去了脊樑骨。

她下意識地瑟縮了一下,腕間那隻累絲嵌寶的金鐲,隨着她的動作,重重地磕在茶盞沿上,發出一聲清越的脆響,在這寂靜的空間裡迴盪許久。

她眼角的餘光,不經意間瞥見御案邊緣露出半卷《隆中對》抄本,那熟悉的泛黃紙頁間,還夾着程頤所書的書法條幅。

剎那間,記憶如決堤的洪水,洶涌襲來。

先帝在世時,眼前這個孩子,總是乖巧地趴在經筵案前,小手緊緊握着狼毫,蘸着鮮豔的硃砂,一筆一劃地摹寫“鞠躬盡瘁”四字。

那時候,他專注得很,小小的身子前傾着,墨汁常常不小心蹭在袖口,卻渾然不覺,只一門心思沉浸在書寫之中。

“官家是說……”

她剛顫抖着開口,話還未說完,趙煦已屈起修長的手指,輕輕叩開《資治通鑑》那厚重的函套。

羊皮密詔順勢滑落,安靜地躺在案几之上,“建寧呂惠卿願奉衣帶詔”幾字,在昏黃的燭火下,泛着詭異的暗紅,恰似尚未凝固的血漬,散發着絲絲寒意。

“呂吉甫要的,不過是個勤王美名罷了。”趙煦微微眯起雙眼,眼神中透露出與年齡不符的銳利。

他伸出戴着鎏金護甲的手指,緩緩劃過“願奉”二字,指甲在柔韌的羊皮紙上壓出淺淺的痕跡。

“奶奶仔細瞧瞧這墨跡,”

他微微擡眸,目光落在王昭容臉上。

“這‘願奉’二字的墨跡,比‘衣帶詔’三字淺了三分不止,分明是後填上去的。”

話音剛落,他突然起身,身着團龍紋的靴底,重重地碾過地磚,發出沙沙的聲響。

案頭攤開的《三國演義》書頁輕輕顫動。

王昭容望着少年繞過御案的身影,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漣漪。

她留意到,趙煦玄色常服的下襬,沾着一塊醒目的墨漬,那想必是昨日他在批閱如山的奏章時,不小心打翻了徽墨所染。

她不禁暗自思忖,這孩子,平日裡看着不過是個少年,可處理起朝政來,竟如此勤勉,連這般細微之處都透着用心。

只是那些所謂朝政,不過是一些枝微細節,乃是高太后專心挑出來供官家消遣的小事而已!

“岑啓衡上月呈進的《禁軍佈防圖》,奶奶可還記得哪頁夾着梅片香?”

趙煦的聲音,從王昭容身後悠悠傳來。王昭容下意識地伸出廣袖,輕輕掃過散落的書頁,指尖不自覺地停留在“青梅煮酒”那折上。

這書頁的紙角,已被她反覆摩挲得發毛,可見平日裡她對這一折是何等喜愛。

七年前,先帝靈前,正是眼前這個孩子,緊緊攥着她的衣角,小小的身軀微微顫抖,卻用那稚嫩卻堅定的嗓音,一字不漏地背完《出師表》。

那時候,他的嗓音還帶着幾分童音,可聲聲泣血,哭啞的嗓音在空曠寂靜的大殿裡不斷迴盪,仿若一把把利刃,刺痛着在場每一個人的心。

“官家想召見岑副統領?”王昭容緩緩轉身,正撞上少年眼底跳動的燭影。

那目光深邃而沉穩,哪裡像個年僅十六歲的少年,倒與先帝批閱邊報時的神情如出一轍,透着一股讓人敬畏的威嚴與睿智。

“明日巳時,慈寧宮該進新貢的蒙頂茶了。”

趙煦邊說着,邊伸手探入紫檀匣底,摸出那半塊虎符。

青銅質地的虎符,觸手生涼,在他掌心沁出絲絲冷意。

虎符的邊角處,還留着他幼時調皮啃咬的牙印,此刻在燭火下若隱若現。

他小心翼翼地將虎符塞進王昭容袖中,手指觸碰到老人掌心那層厚厚的薄繭,那是常年抄經磨礪出來的。

“勞奶奶向曹太后討個恩典,就說……”

他微微頓了頓,目光緩緩掃過案頭程頤所書的“克己復禮”條幅。一陣穿堂風悄然吹過,掀起條幅的紙角,露出背後密密麻麻的硃批。

仔細一看,竟是用硃砂畫的小旗,每個旗角都工整地標着禁軍將領的姓氏縮寫,顯然是經過精心謀劃的佈局。

更漏清脆地滴到第七聲時,王昭容緩緩擡起頭,望向重新落座的少年。

趙煦正專注地用鎮紙壓平那封密詔,他的指節因爲用力而微微泛白,顯示出他內心的緊張與凝重。

窗外,傳來宮人掃雪的竹帚聲,沙沙作響,混着遠處更夫敲打的梆子聲,在這寂靜寒冷的冬夜裡,交織成一張細密而無形的網。

王昭容忽然想起,先帝臨終前,緊緊攥着這孩子的手,目光中滿是期許與欣慰,說“煦兒有古賢君之風”。

彼時,她只當那是先帝對的疼愛之語,可此刻,望着眼前這個少年,她才真正明白,先帝的話,絕非虛言!

……

卯時三刻,岑啓衡踏着未散的晨霜入了幹清宮偏殿。

玄甲上的冰碴尚未化盡,卻在瞥見御案上半卷《禁軍馬步軍編敕》時,後頸驟然繃緊——正是半月前他親手呈遞的版本,邊角梅片香的痕跡還在。

“岑卿可知‘鳥盡弓藏’?”

趙煦摩挲着鎏金手爐,爐蓋縫隙滲出的熱氣模糊了少年眼底的寒芒。

“皇叔顥昨日將三衙軍器監劃歸王府直管,再過三日,殿前司的弓弩箭矢都要經慈壽宮覈驗。”

他屈指叩擊案頭,冊頁上硃筆圈注的營寨標識隨着震動微微發顫。

岑啓衡單膝跪地的膝蓋硌在青磚上,甲葉碰撞聲在殿內迴響。

餘光掃過御座旁立着的銅龜負碑,想起先帝大殮時,正是這少年踩着他的肩甲,將遺詔供於靈前。

“陛下明鑑,末將……”

“明鑑?”趙煦突然起身,皁羅袍角掃落案頭程頤的《大學義疏》。

“你姑丈在環慶路的酒坊,可是用的禁軍漕運文書?”

話音未落,紫檀匣“啪”地打開,半塊魚符在晨光中泛着冷光,“這魚符若與樞密院那半對不上,你說太后會信誰私結邊將?”

更漏聲裡,岑啓衡盯着少年腰間露出的錦絛——那是先帝特賜的織金狻猊紋,與御案上《紹聖新修令》封皮的火漆印如出一轍。

“太后已允諾,事成後擢末將爲樞密院副使。”他喉結滾動,鐵甲下的後背已滲出冷汗。

“樞密副使?”趙煦突然笑出聲,抓起案頭《韓魏公別錄》甩在地上,書頁嘩啦散開,“當年狄青的功勞,可比你的功勞高得多!”

他蹲在岑啓衡面前,輕聲道:“你若肯護駕,朕封你三代蔭補,賜金書鐵券——但要敢踏出幹清宮半步……”

話音戛然而止,窗外傳來宮人搬運茶盞的聲響。

岑啓衡望着少年眼中翻涌的暗潮,恍惚似乎見到了那個殺伐果斷的先帝。

魚符的涼意透過袖口滲進掌心。

“末將……唯陛下馬首是瞻。”

叩首時,額頭重重撞在青磚上,驚飛了樑間一隻宿雀。

第396章 羅網!第287章 鹽戰(一)第251章 突襲!突襲!(3k)第423章 無理辯三分!第266章 籌謀一場大仗!第254章 計中計!(又是3k!)第428章 種家將妙計安天下!第414章 暗戰!第337章 蟲豸不足以謀!第271章 燙手山芋!(3k)第179章 會元第88章 你知道臨江樓給了多少?第301章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5k哈!)第271章 燙手山芋!(3k)第313章 先生何以教我!(4k哈)第312章 《有的人》!第271章 燙手山芋!(3k)第107章 離經叛道第325章 鋪路!(4k)第448章 大明 大宋 大遼,新的三國鼎立!第341章 蘇門六子!(4k哈)第344章 發展壯大!(54k哈)第309章 新世界的大門!第136章 學進去了!第240章 擂鼓聚將!第98章 巧舌如簧張清荷!第187章 入駐南衙!第236章 強軍的種子在茁壯成長!第429章 潼關有變!第46章 張狗子的震撼第272章 一步登天!!第91章 籌謀!第270章 請滅西夏!(嘿嘿,還有一小章!)第156章 汴京三害(嘿嘿,沒想到吧,還有一章,哈哈)第19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293章 規模浩大的政鬥!(54k)第47章 村長一家的震撼第231章 猛男蘇允!第198章 心胸狹隘蘇通判!第77章 年紀大點會照顧人第456章 北伐西京,南征東京!第278章 靜塞軍!靜塞軍!第198章 心胸狹隘蘇通判!第234章 路雖遠,行之必至!(6k)第125章 無心插柳!第332章 蘇居正謀國甚遠矣!第207章 這如何了得?第67章 月下追蘇郎!第138章 蘇允的野心第343章 蘇學會!第312章 《有的人》!第229章 用心良苦!第354章 風雨欲來!第212章 無憂洞第41章 靜極思動第427章 潼關!第359章 西北望!第15章 魚湯真好喝!第401章 奪權!第406章 山林之中的搏殺!第237章 若是為了前途,我不會來!(先來一章)第10章 七巧玲瓏心!第429章 潼關有變!第189章 驅虎吞狼!第392章 刮目相看!第417章 佈局!第364章 準備略地!第157章 解試!(5k哈)第296章 國戰!國戰!(44k)第301章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5k哈!)第185章 下馬威!(5K今日日萬!)第12章 婉拒第153章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今天9k哈)第187章 入駐南衙!第329章 將敵人搞得少少的!第41章 靜極思動第243章 局!!(5K哈)第361章 石破天驚!第177章 草臺班子搭建起來了!第373章 耕者有其田!第385章 趙諸葛乃是大宋擎天白玉柱!(6k哈,哈哈,有意思)第338章 如魚得水與身在煉獄!第171章 《太學呂先生批蘇氏錄》(4k)第383章 拿下延安府!第97章 樓要塌了!第35章 請客!第271章 燙手山芋!(3k)第334章 困窘的國庫!第104章 這姑娘很是嚇人!第379章 驅虎吞狼之計!(哈哈,有意思!)第274章 願為相公效死!(3k)第202章 公私分明!第189章 驅虎吞狼!第32章 一專多能第405章 故佈疑陣!消磨士氣!第252章 大勝!大勝!(又是3k!)第359章 西北望!第34章 徹底火爆!第381章 迅雷不及掩耳!(今日9k哈)第213章 陽謀
第396章 羅網!第287章 鹽戰(一)第251章 突襲!突襲!(3k)第423章 無理辯三分!第266章 籌謀一場大仗!第254章 計中計!(又是3k!)第428章 種家將妙計安天下!第414章 暗戰!第337章 蟲豸不足以謀!第271章 燙手山芋!(3k)第179章 會元第88章 你知道臨江樓給了多少?第301章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5k哈!)第271章 燙手山芋!(3k)第313章 先生何以教我!(4k哈)第312章 《有的人》!第271章 燙手山芋!(3k)第107章 離經叛道第325章 鋪路!(4k)第448章 大明 大宋 大遼,新的三國鼎立!第341章 蘇門六子!(4k哈)第344章 發展壯大!(54k哈)第309章 新世界的大門!第136章 學進去了!第240章 擂鼓聚將!第98章 巧舌如簧張清荷!第187章 入駐南衙!第236章 強軍的種子在茁壯成長!第429章 潼關有變!第46章 張狗子的震撼第272章 一步登天!!第91章 籌謀!第270章 請滅西夏!(嘿嘿,還有一小章!)第156章 汴京三害(嘿嘿,沒想到吧,還有一章,哈哈)第19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293章 規模浩大的政鬥!(54k)第47章 村長一家的震撼第231章 猛男蘇允!第198章 心胸狹隘蘇通判!第77章 年紀大點會照顧人第456章 北伐西京,南征東京!第278章 靜塞軍!靜塞軍!第198章 心胸狹隘蘇通判!第234章 路雖遠,行之必至!(6k)第125章 無心插柳!第332章 蘇居正謀國甚遠矣!第207章 這如何了得?第67章 月下追蘇郎!第138章 蘇允的野心第343章 蘇學會!第312章 《有的人》!第229章 用心良苦!第354章 風雨欲來!第212章 無憂洞第41章 靜極思動第427章 潼關!第359章 西北望!第15章 魚湯真好喝!第401章 奪權!第406章 山林之中的搏殺!第237章 若是為了前途,我不會來!(先來一章)第10章 七巧玲瓏心!第429章 潼關有變!第189章 驅虎吞狼!第392章 刮目相看!第417章 佈局!第364章 準備略地!第157章 解試!(5k哈)第296章 國戰!國戰!(44k)第301章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5k哈!)第185章 下馬威!(5K今日日萬!)第12章 婉拒第153章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今天9k哈)第187章 入駐南衙!第329章 將敵人搞得少少的!第41章 靜極思動第243章 局!!(5K哈)第361章 石破天驚!第177章 草臺班子搭建起來了!第373章 耕者有其田!第385章 趙諸葛乃是大宋擎天白玉柱!(6k哈,哈哈,有意思)第338章 如魚得水與身在煉獄!第171章 《太學呂先生批蘇氏錄》(4k)第383章 拿下延安府!第97章 樓要塌了!第35章 請客!第271章 燙手山芋!(3k)第334章 困窘的國庫!第104章 這姑娘很是嚇人!第379章 驅虎吞狼之計!(哈哈,有意思!)第274章 願為相公效死!(3k)第202章 公私分明!第189章 驅虎吞狼!第32章 一專多能第405章 故佈疑陣!消磨士氣!第252章 大勝!大勝!(又是3k!)第359章 西北望!第34章 徹底火爆!第381章 迅雷不及掩耳!(今日9k哈)第213章 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