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春日生機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衆【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疫病在中原肆虐了大半年,但因爲朝廷應對得當,將大量健康人羣轉移到安全地帶,先後建立了十五座大營,轉移了近三百萬人,整個中原地區十室九空,縣城、村莊都一片荒蕪。

雖然疫病傳播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但農業生產卻受到嚴重破壞,朝廷財政負擔巨大。

郭宋在去年十二月便做出決定,將濮陽大營的百萬百姓移民到河北,將楚州大營的近兩百萬百姓安頓在江淮各州縣。

但這樣一來,中原基本上都空了,剩下的人口不足原來的兩成,這些都是死也不願離開家鄉的百姓。

從二月開始,十萬大軍便在宋州和汴州進行軍屯,先用火燒掉野草,然後翻土播種,十萬大軍播種了兩百五十多萬畝小麥。

疫病並沒有消失,還有零星發生,主要在縣城內有傳播,而鄉村人口太少,疫病已經無法傳播。

宋州雖然是疫病最早爆發的地方,但疫病也消失得最快,這也是因爲戰爭爆發,百萬民衆已經先一步逃亡,以至於疫病發生時,整個宋州已經沒有什麼人口,除了宋城縣。

但宋城縣已被付之一炬,病死的人都已經被火化,整個宋州的人口只剩下不足兩萬人,主要集中北部的楚丘縣和單父縣,中部和南部完全是千里無雞鳴。

沒有了人口傳播的基礎,疫病也就暫時在宋州消失了,一望無際的原野上春意盎然,花木盛開,奼紫嫣紅,一羣羣鳥雀在天空飛翔,馬蹄聲由遠而近,一隊騎兵在官道上疾奔而來。

這是一支疫情稽查隊,以前是稽查軍紀,而現在主要稽查疫情防範情況。

前面出現了一排兩百餘頂大帳,那是一支農墾軍隊,大約有三千人左右,他們耕種了八萬畝土地。

爲首校尉大喊道:“去軍營內檢查!”

騎兵加快速度,不多時來到了軍營。

此時正好是午飯時間,士兵們都聚集在一起吃飯休息,稽查隊的到來,讓軍營主將陳平頗爲緊張,稽查極爲嚴格,二十項防疫措施只要有一項不合格,那就是稽查不通過,十天後還會來複查一次,如果還不合格,主將即刻免職。

有些規則很細,比如茅廁必須遠離軍營,周圍必須覆蓋足夠的石灰粉,士兵們上完茅廁要用石灰乳搓雙手,然後再洗乾淨。

再比如每一火士兵要配一隻行軍竈,配十斤煤球和五十隻引火球,這是爲了給士兵燒水喝,別小看這些細則,這都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因爲耕種時距離軍營有好幾裡,士兵們口渴,水葫沒有水了,士兵們又懶得回來喝水,便會偷懶直接在河裡灌滿水葫,有了行軍竈,就方便燒水了。

必須喝燒開的水,這是防疫第一條規定。

主將陳平跟隨稽查隊一條條檢查,包括隨機抽取五十名士兵,要求他們熟練背出二十條防疫措施。

這一條最讓將領害怕,雖然他們都嚴令士兵們記住,可如果一緊張,忘記了怎麼辦?

隨着最後的一名士兵結結巴巴背完了二十條規定,稽查校尉在通過一欄打了勾,陳平這才長長鬆了口氣。

半個時辰後,稽查結束。校尉對陳平道:“經仔細覈查,你們的各項防疫措施基本落實,沒有虛假,特給予通過!”

陳平鬆了口氣,連忙抱拳道:“多謝!多謝!我會加強薄弱處管理。”

他們確實有兩項沒有做好,都在隔離營內,隔離營由十座大帳組成,周圍有營柵,裡面配備了百個生活包,就是基本的生活用品。

但稽查士兵認爲隔離營柵的縫隙太大,病人可以從縫隙裡鑽出來,其次規定至少要二十座大營爲隔離營,他們少了十座大帳。

以上兩個不足之處,稽查隊給了警告,但還是算他們通過了。

稽查隊婉拒了他們的午飯邀請,紛紛翻身上馬,繼續向北疾奔而去........

在濮陽隔離大營生活了一個月後,進入十二月份,上百萬難民開始陸續向河北和淄青地區遷徙,這也是郭宋反覆考慮後的決定,讓百姓融入各州,租種官田,免稅免租,然後動員河北軍隊和官府給他們造泥坯茅房。

這樣一來,官府只需要補貼難民一年的糧食,等他們有了收穫後,就不用再補貼了。

否則,還不知疫病什麼時候結束,也不知道朝廷需要補貼他們到什麼時候,朝廷承受不起這樣的財政壓力。

楚州的兩百萬難民也同樣安置在江淮,至於中原,只得等疫病徹底消失後再慢慢恢復了。

難民轉變爲移民,這是郭宋去年做出的最艱難、也是最重大的決定,東漢末年的黃巾軍起義,就是疫情無法控制,而朝廷財政最終被流民拖垮的結果。

三月的河北也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在德州平原縣的裡河鄉有一千五百戶中原移民,他們主要分佈在裡河鄉北部,這裡有三萬畝官田,都交給了移民耕種。

當地人剛開始很提防他們,生怕他們帶來疫病,但時間長了,發現他們並沒有疫病,便開始和他們接觸了,幫助他們修建了水車,疏通淤堵的灌溉水渠,幫他們修建房舍。

這天上午,德州長史王弘來到了裡河鄉,巡視裡河鄉的移民。

王弘年約三十五六歲,他是淮南道安撫使王侑的長子,原本是高唐縣令,後來棄官跟隨父親逃亡,滅了魏博軍後,郭宋便任命他爲德州長史,今年已是第四年,如果今年表現出色,他明年將升爲德州刺史。

今年表現出色,指的就是安置移民妥帖,這是河北各級官員最大的考覈,德州一共安置了六千戶百姓,三萬人左右,平原縣是安置大縣,安置了一半的移民,裡河就是其中最大的移民點。

陪同王弘巡視移民情況的官員是平原縣令周容,年約三十歲,進士出身,平原縣是著名的產糧大縣,土地肥沃,當年田承嗣手下在平原縣就有十幾座大莊園,佔據了全縣一半的耕地,魏博滅亡後,這些莊園被軍隊沒收,一部分還給了失地農民,另一部分無主農田移交給了地方官府,成爲官田。

正是因爲官田廣闊,所以纔有能力安置三千戶移民,按照每戶二十畝耕地計算,他們拿出了六萬畝官田租給移民家庭。

“長史,那邊就是一處移民村落!”縣令周容指着兩裡外的一座村莊道。

王弘見旁邊農田裡有幾名正在忙碌的老農,看起來年紀都不小了,他笑着走了過去,“幾位老丈,打擾了!”

幾名老者也是移民,他們認識周縣令,看見縣君居然陪同這名官員過來,估計官職不小,他們連忙作揖,“不敢!不敢!”

周容給他們介紹道:“這位是德州長史王使君,我們德州的移民就由王使君全權負責。”

幾名老農連忙再次行禮,隨從放下幾張小胡凳,王弘招呼衆人坐下說話。

“幾位老丈都是哪裡人?”王弘笑問道。

“我們都是汴州陳留縣人,其實我們裡河鄉移民都是陳留縣人。”

王弘點點頭又問道:“在平原縣還算習慣吧!”

“這裡其實和我們家鄉也差不多,氣候水土幾乎都一樣,能適應呢!就是很多習慣要改變了,比如不能喝生水,家家戶戶都要修建茅房,還要勤洗手。”

“這些習慣不光是你們要改,我們本地也要改,疫病都是通過水和糞便傳染,把這兩個相關的壞習慣改掉,就能防止疫病,要不然染病後幾天就死掉了,誰都不想啊!”

“使君說得對!”

“現在生活有什麼難處?”王弘又笑問道。

幾名老者對望一眼,一名老者吞吞吐吐道:“糧食都有,最大的難處就是沒錢,很多必需品買不了,心急吧!”

另一名老者補充道:“其實也不是沒有錢,我們家家戶戶都有點錢,就是這邊不認,要老錢,不認新錢。”

王弘點點頭,“我明白了,這樣吧!我給朝廷建議一下,請朝廷給大家兌換成老錢,然後再想辦法給大家找點事情做,掙點錢添置日用品。”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接受條件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四十七章 有仇必報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階段勝利第九十章 摧毀後勤第二百三十六章 殺人滅口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九百五十六章 遭遇之戰第五百七十六章 遭遇敵探第三百七十三章 參觀園宅第二百九十一章 凶信傳來第八百七十二章 河北談判(下)第九百零六章 野豹歸隊第五百五十四章 中原異變第八百二十四章 漢中事件(上)第六百零七章 夜奪蕭關第七百二十八章 民間建議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欺君罔上第六百六十七章 離奇條件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平原困馬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爭來臨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高家之擇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六百三十四章 馳援雲州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全軍覆滅第五百四十三章 血戰庭州(上)第一千零八十章 動靜之間第六百四十三章 絳州抉擇第一百四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三百一十九章 潛入刺殺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五百七十三章 宦官干政第七百七十九章 河北來客第九百五十七章 逃脫之機第四百三十八章 軍俸問題第三百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下)第九百六十一章 預防措施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府壽宴(四)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開拓思路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新式窗戶第一百四十七章 往事不堪第四百二十章 反守爲攻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連夜行動第一百零六章 雁過留名第二十三章 武道大會(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怒辭供奉第六百九十六章 草原斥候第八百六十八章 攻佔幽州第八百二十五章 漢中事件(中)第七百二十八章 民間建議第一百一十八章 酒鋪底蘊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李唐絕嗣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藥鋪事件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開榜第二百七十二章 強換土地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布棋落子(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試探攻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情報掮客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遇困窘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激戰內庫(上)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三十七章 黑山羌部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連夜行動第一百五十一章 補償條件第一百八十七章 機會未失第九百二十八章 謀劃南撤第三百一十一章 薛父南調第八百五十八章 夜襲井東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星夜兼程第八十一章 城郊打獵第五百六十三章 團隊之夢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四百八十章 財富撤離第五百一十三章 銀箭警告第一千零三章 賞賜深意第九百七十三章 圍城打援(中)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粗糖推廣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坑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三十一章 武道大會(十一)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四百五十章 正面截擊第七百六十三章 江南求援第九百四十七章 螳螂在後第八百三十六章 江南子弟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八百四十五章 士子韓愈第一千零三十章 涇縣設餌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夜襲城頭第九十二章 陰山遇狼第一百三十六章 形勢嚴峻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接受條件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四十七章 有仇必報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階段勝利第九十章 摧毀後勤第二百三十六章 殺人滅口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九百五十六章 遭遇之戰第五百七十六章 遭遇敵探第三百七十三章 參觀園宅第二百九十一章 凶信傳來第八百七十二章 河北談判(下)第九百零六章 野豹歸隊第五百五十四章 中原異變第八百二十四章 漢中事件(上)第六百零七章 夜奪蕭關第七百二十八章 民間建議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欺君罔上第六百六十七章 離奇條件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平原困馬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爭來臨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高家之擇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六百三十四章 馳援雲州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全軍覆滅第五百四十三章 血戰庭州(上)第一千零八十章 動靜之間第六百四十三章 絳州抉擇第一百四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三百一十九章 潛入刺殺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五百七十三章 宦官干政第七百七十九章 河北來客第九百五十七章 逃脫之機第四百三十八章 軍俸問題第三百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下)第九百六十一章 預防措施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府壽宴(四)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開拓思路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新式窗戶第一百四十七章 往事不堪第四百二十章 反守爲攻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連夜行動第一百零六章 雁過留名第二十三章 武道大會(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怒辭供奉第六百九十六章 草原斥候第八百六十八章 攻佔幽州第八百二十五章 漢中事件(中)第七百二十八章 民間建議第一百一十八章 酒鋪底蘊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李唐絕嗣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藥鋪事件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開榜第二百七十二章 強換土地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布棋落子(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試探攻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情報掮客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遇困窘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激戰內庫(上)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三十七章 黑山羌部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連夜行動第一百五十一章 補償條件第一百八十七章 機會未失第九百二十八章 謀劃南撤第三百一十一章 薛父南調第八百五十八章 夜襲井東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星夜兼程第八十一章 城郊打獵第五百六十三章 團隊之夢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四百八十章 財富撤離第五百一十三章 銀箭警告第一千零三章 賞賜深意第九百七十三章 圍城打援(中)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粗糖推廣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坑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三十一章 武道大會(十一)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四百五十章 正面截擊第七百六十三章 江南求援第九百四十七章 螳螂在後第八百三十六章 江南子弟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八百四十五章 士子韓愈第一千零三十章 涇縣設餌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夜襲城頭第九十二章 陰山遇狼第一百三十六章 形勢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