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士子韓愈

永樂坊文博客棧內,八名士子聚在房間,激烈地討論晉王府下面各個官員的後臺背景,這並不是無聊的事情,這其實關係到他們自身的一個重大選擇。

大唐科舉有一個傳統,就是士子來到京城後,都要通過各種關係,拜在某個高官門下,把自己視爲他的門生,遞交投名狀,希望高官將來能提攜自己。

這種風氣已經深入讀書人的骨髓,不是想禁止就可以禁止的,上位者一般也會睜隻眼閉之眼,隨它去。

就算一貫清正自律的潘遼也不能免俗,想法設法攀上顏真卿,把自己視爲顏真卿的門生。

這種遞交投名狀,不僅僅是爲了科舉,也是爲了將來的前途,大唐官員遍佈天下,指望吏部推薦,那是很幼稚的想法,機會本來就很少,吏部爲什麼推薦你,而不推薦高官打過招呼的人?

就算你在地方表現再優秀,而朝中無人也很難有出頭機會,吏部輕鬆一句,‘萬民所望,繼續留任’就能向上交代了。

何況對寒門子弟而言,還有一個名門望族的大山在前面橫着,名門望族子弟有家族內部運作,自己不用操心,到時間就上去,寒門子弟一切都要靠自己。

所以趁在京城科舉之時,選擇名臣高官遞交投名狀,就成了千千萬萬士子們必做的功課了。

高官們也喜歡這樣的投名狀,新科進士都是一張白紙,有利於自己培養,成爲自己的門生,得到自己的栽培,將來自己的子孫也能受到對方的回報。

士子遞交投名狀也有講究的,一般都會在科舉之前遞交,說不定錄取之時能幫自己說說話。

當然,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一是官員不知道你的真實水平,其次科舉很嚴格,考官都是封閉式閱卷,條子很難遞進去,萬一敗露了怎麼辦?幾乎沒有官員會爲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士子冒這種風險。

有的士子打算考上後再遞投名狀,這種考慮對士子來說也無可厚非,但可能誠意上就略顯不足了,官員們心裡就會不舒服,爲什麼考上了纔來找我,分明是要我幫忙纔來投靠,而不是仰慕我的人品學問纔來投靠,性質就有點變了。

還有一個更重要原因,考上後就是天子門生,你考上後才遞投名狀,哪個官員敢和天子爭奪門生?所以一般考上後就不會再收投名狀了。

投名狀必須要在考前遞交,這是慣例,很多官員都會收到一大疊投名狀,但也不會細看,一般要等到發榜後,官員們才仔細翻一翻,自己的投名狀中有沒有考中的士子?

沒有考中的,一把火燒掉,考中的就放好,等士子上門來感謝恩師提攜。

不過,也有不少自命清高的士子對這種投名狀不屑一顧,蕭臻業同學就是其中一員,他坐在自己的房間裡看書,對參與這種討論毫無興趣,其實是因爲他是名門世家子弟,不需要遞這種投名狀。

忽然,他的房間門轟地被推開了,好友謝長明衝了進來,“老蕭,陪我去遞投名狀!”

蕭臻業撇撇嘴道:“你可是江南謝家的子弟,當年的崔盧王謝,居然淪落到向人遞投名狀的地步?”

“說這些廢話做什麼,家族若能幫我,我還要去遞投名狀?整個南方士族,除了你們蕭家混得好一點,還有哪家混得不錯的?整個唐朝都是北方士族好不好。”

“蕭家也不行了,在長安連座宅子都沒有。”

“至少貞觀年間你們家族還有一位宰相吧!”

“那是多少年前的陳年舊事了。”

謝長明擺擺手,“我不跟你爭這些,我知道你性子清高,看不上我們這些鑽營巴結的小人,但作爲朋友,你陪我走一趟行不行?”

“那我告訴我,你想投誰?”

“想投左司馬杜佑!”

蕭臻業撇撇嘴,“還真會選,居然選吏部的頭子。”

“我是仰慕他的學識。”

“虛僞!我就是看不慣你們這些嘴上一套,背後一套的鑽營小人,居然要靠你們來治國,想想都悲哀。”

“你小子到底去不去?”

“走吧!就當我出門去散散心。”

........

兩人來到了杜佑的府門前,都有點呆住了,只見杜佑府門前排了長長的士子隊伍,足有兩三百人之多,一名管家模樣的男子坐在府門前的一張桌子後面收投名狀,然後每人回贈一隻製作精美的木製書籤。

“這些都是仰慕杜司馬學識的士子?”蕭臻業語帶譏諷地笑道、

“少說風涼話!”

謝長明拿着投名狀向隊伍末尾走去,“既來之,則安之,遞完投名狀,咱們就喝酒去!”

隊伍最後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士子,長一張國字臉,目光明亮,看起來很正氣。

士子見謝長明過來,便笑道:“兩位兄長也是來遞投名狀?”

謝長明聽他言語間頗爲自謙,頓時有了幾分好感,笑道:“我是,他不是,老弟也是拜杜司馬的山門?”

士子點點頭,“少年時曾見過杜司馬一面,心中十分敬仰,希望能成爲他的門生。”

“那要考上才行,考不上,估計就無緣了。”

“只能說盡量努力,這次是李老相國當主考,兄長有沒有押一押策題?”

蕭臻業雖然鄙視遞投名狀,但對押題之類卻很有興趣,他湊上前道:“老弟覺得是主考官出題?”

“我研究過去年和前年的科舉試題,我覺得試題都緊扣時局,比如去年的策題是《關中之於天下》,正好是晉王發動了收復關中之戰,前年是攻打回紇,科舉策略就和邊塞有關,所以我判斷,應該是晉王出題,而且緊扣時局。”

謝長明和蕭臻業頓時有了興趣,謝長明笑問道:“請問賢弟貴姓,哪裡人?”

“在下韓愈,祖籍洛陽,不過我是從宣州過來,我去年參加了宣州的鄉貢,獲得了資格。”

“韓老弟原來在宣州,那就近了,我叫謝長明,常州人,那位是蕭臻業,越州人,咱們都是江南士子,那應該住得近纔對。”

韓愈道:“我住在永樂坊,兩位兄長呢?”

謝長明大笑,“果然是住在一起的,我們也住在永樂坊文博客棧,韓老弟呢?”

韓愈苦笑一聲道:“在下家境貧寒,只能住寺院,目前寄住在天音寺,我給寺院抄寫佛經,就免了食宿錢。”

謝長明十分豪爽,笑道:“等會兒一起去喝一杯,我請客,我們聊一聊押題。”

韓愈猶豫一下,便欣然道:“既然如此,小弟就卻之不恭了。”

遞交投名狀排隊雖長,但移動很快,投名狀其實就是一份履歷書,包括自己的信息和父祖的信息,還自己的抱負和對天下時局的見解,一般都是對摺放在信封內,信封上面寫着籍貫和名字,比如謝長明寫的就是常州謝長明。

不多時,謝長明和韓愈遞交了投名狀,各得一張書籤,書籤上有杜佑的簽名,兩人都很珍視,小心收了起來。

三人在附近找了一家小酒館,三人在一張小桌前坐了下來,今天是謝長明請客,他要了兩壺酒,點了五六個小菜,韓愈搶過酒壺給他們斟酒。

“來!爲我們相識長安,乾一杯。”

三人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謝長明笑道:“韓老弟去西安門大街玩過沒有,真的很不錯,不愧是天下第一繁華之地。”

韓愈撓撓頭,“過兩天打算去看看的,這些天一直在抄寫佛經,實在沒時間。”

蕭臻業笑道:“我們可以一起去,我們還要去一趟,想去未央宮看看,聽說普通百姓也可以進去參觀了。”

韓愈搖搖頭道:“好像未央宮封了,我聽寺院住持說的,未央宮作爲考官閱卷地,幾百名審卷官都進去了,戒備森嚴,不準人探視,要科舉結束後才重新開放。”

謝長明和蕭臻業對望一眼,兩人眼中都露出了失望之色,早知道他們應該早一點去的。

謝長明擺擺手,“算了,考完試再去吧!說不定我們能考上太學和國子學。”

蕭臻業卻一直牽掛押題之事,便問道:“韓老弟,你說今天的策題會是什麼?”

韓愈沉思片刻緩緩道:“我覺得有三種可能!”

謝長明和蕭臻業精神一振,齊聲道:“願聞其詳!”

“第一種可能是和太學有關,去年九月,太學正式開學,摒棄了傳統經文,全部改上各種專業課程,引發天下極大的議論,我估計今天的科舉會涉及這一塊,在策上的可能性較大;第二種可能是商業,今年商業發展迅猛,可能會涉及交通和商賈。”

“第三種呢?”蕭臻業問道。

韓愈喝了一口酒笑道:“第三種可能性就是河北,去年晉軍攻佔了洺州,在河北拿下一處根基之地,我估計今年要拿李武俊開刀了,那麼關於河北藩鎮的科舉題目會不會出現呢?”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秋後算帳(中)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擴軍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營州消息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獸之鬥(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春聞警訊第九百六十八章 終見太后第八百七十章 幽燕收官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六百八十三章 緊急議事第七百五十九章 市場調查第三百五十一章 崔府壽宴(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灞上新軍第二百二十六章 絕密信件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四百六十六章 退閣者死第九章 身份之謎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越州問稻第五百六十章 顏公到來第二百四十五章 血戰九原第六百五十四章 東遷太原(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壓力如山第一百五十一章 補償條件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忍無可忍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秋後算帳(上)第六百八十六章 失手被抓第一百九十一章 兩吐分裂第五百五十九章 甘州鐵礦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七百二十六章 共同敵人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連夜清剿第九百一十八章 絕望慘敗第九十二章 陰山遇狼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五章 玄虎賣柴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九百五十七章 逃脫之機第六百三十五章 無法迴避第三百八十四章 拜堂成親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瘟疫之災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密州之探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銀票衝擊第三章 修仙之術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洛陽異動第四百八十一章 再度發難第二百八十二章 淺灘伏擊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達成共識(上)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擺脫罪責第八百四十六章 挑起爭端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人相邀第九百六十六章 最大漏洞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襲江都第一百三十章 晉升子爵第九百四十八章 驕兵之計第七百零一章 渾河之戰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老將謝幕第二百八十二章 淺灘伏擊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接受條件第三百一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九百五十七章 逃脫之機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打草驚蛇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忠勇之將第七百八十四章 兩線出征第八百零三章 初步談判第一千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八十章 局勢撲朔第九百七十章 再見太后第七百一十五章 秘密置換第五百五十二章 考察高昌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城隍夜兵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三百六十章 拜見月老第二百二十四章 巡哨旅帥第七百三十一章 直言不諱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一百四十一章 水賊張燕第九百九十七章 小董爲餌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瑞兆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龍玉佩第七十九章 兩強相遇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三百九十三章 落第秀才第六百四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三百零二章 爭船風波第四百六十二章 最後選擇第三百零五章 中原消息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四百八十四章 連夜出京第七百七十八章 撤離巴蜀(下)第八百九十四章 挑起事端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嶺南風雲(上)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秋後算帳(中)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擴軍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營州消息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獸之鬥(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春聞警訊第九百六十八章 終見太后第八百七十章 幽燕收官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六百八十三章 緊急議事第七百五十九章 市場調查第三百五十一章 崔府壽宴(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灞上新軍第二百二十六章 絕密信件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四百六十六章 退閣者死第九章 身份之謎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越州問稻第五百六十章 顏公到來第二百四十五章 血戰九原第六百五十四章 東遷太原(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壓力如山第一百五十一章 補償條件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忍無可忍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秋後算帳(上)第六百八十六章 失手被抓第一百九十一章 兩吐分裂第五百五十九章 甘州鐵礦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七百二十六章 共同敵人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連夜清剿第九百一十八章 絕望慘敗第九十二章 陰山遇狼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五章 玄虎賣柴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九百五十七章 逃脫之機第六百三十五章 無法迴避第三百八十四章 拜堂成親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瘟疫之災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密州之探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銀票衝擊第三章 修仙之術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洛陽異動第四百八十一章 再度發難第二百八十二章 淺灘伏擊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達成共識(上)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擺脫罪責第八百四十六章 挑起爭端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人相邀第九百六十六章 最大漏洞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襲江都第一百三十章 晉升子爵第九百四十八章 驕兵之計第七百零一章 渾河之戰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老將謝幕第二百八十二章 淺灘伏擊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接受條件第三百一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九百五十七章 逃脫之機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打草驚蛇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忠勇之將第七百八十四章 兩線出征第八百零三章 初步談判第一千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八十章 局勢撲朔第九百七十章 再見太后第七百一十五章 秘密置換第五百五十二章 考察高昌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城隍夜兵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三百六十章 拜見月老第二百二十四章 巡哨旅帥第七百三十一章 直言不諱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一百四十一章 水賊張燕第九百九十七章 小董爲餌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瑞兆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龍玉佩第七十九章 兩強相遇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三百九十三章 落第秀才第六百四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三百零二章 爭船風波第四百六十二章 最後選擇第三百零五章 中原消息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四百八十四章 連夜出京第七百七十八章 撤離巴蜀(下)第八百九十四章 挑起事端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嶺南風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