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動員

按照郭宋的計劃,首先組建民團後備軍,由九原、豐安兩縣百姓中,十七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男子組成,一些特殊的人物可以排除,比如縣裡的官員等等。

按照縣丞王遼提供的數據,大概能召集到三千八百餘名符合條件的男子。

裝備由軍隊提供,主要是皮甲、頭盔、長矛和戰刀,但他們主要的任務是搬運各種兵甲武器上城,如果形勢危急,他們也將投入戰鬥。

然後年輕婦女組成後勤隊,她們的任務主要是提供一日三餐的飯食以及照顧護理傷兵。

有士兵的全力相助以及滿城百姓的拼命搶收,男女老幼全部上陣,終於在第三天晚上將城外的麥子全部搶收完畢,這時,唐軍斥候用信鷹發來了最明確的情報,薛延陀大軍已殺到百里之外,約有兩萬餘人。

九原縣敲響了緊急警報。

四更時分,九原縣城門緊閉,五千五百名士兵已全部就位,枕戈以待,不過此時士兵都裹着毛毯靠在城牆上沉沉入睡,連日的搶收麥子已讓他們筋疲力盡,他們需要用沉睡來恢復體力。

城外的曠野裡,一百多個身影在悄悄的忙碌着,他們在撒佈蒺藜刺以及挖坑布刺,唐軍以及百姓已不再出城,把城外的風險留給了薛延陀人。

‘嗚——嗚——’城頭上的號角聲長長吹響。

東方天空已經泛起了魚肚白,九原縣城開始甦醒了,剛從收麥疲憊中稍稍恢復的軍民又一次碌起來。

一隊隊民夫用肩挑手扛,用毛驢馱運,將各種作戰物資送上城頭,一捆捆的箭矢,大量滾木礌石,九原縣南面數十里外有一座大青山,以盛產青石而出名,城牆以及百姓們的房屋大多是用大青山的青石修葺,在縣城的西南角就有一座青石廢料場,那些都是建城和修造房屋廢棄的石料,大多數十斤一塊,像一座小山似的堆放在一起。

現在這些青石廢料卻成了守城的最好武器,一輛輛牛車和騾車滿載着石塊向東西城頭送去。

城頭下面五六十斤的大石已堆積成山,民團士兵格外忙碌,樑武嘶啞着聲音大喊:“間距不要太大,穩一點,慢一點!”

東西兩側的甬道上,各站了兩百多名青壯民團,他們用傳遞的方式,將一塊塊大石搬運上城頭。

遠處,數十名婦女趕着驢車,將熱騰騰的早飯送來了。

士兵們站在城頭上,尤其西城頭是防禦重點,相對於民團青壯而言,作戰士兵則更需要保存體力。

目前九原縣一共有五千五百名唐軍士兵,加上青壯民團三千八百人,可投入戰爭的士兵也高達九千餘人,加上有城池爲依託,唐軍居高臨下,兩軍對壘,儘管人數比對方少一半,但並不落於下風。

從靈州帶來的三千士兵都是郭宋挑選的精銳將士,而且旅帥一級的將領,全部換成郭宋的心腹,也就是他從安西帶回來的七十五名士兵,他們都經歷過生與死的考驗,戰鬥意志更爲頑強。

而民團青壯則由靈州的豪門子弟擔任底層將領,如樑文、樑駒兒、郭亮、林暉等人,他們雖然大多武藝高強,但畢竟沒有經歷過實戰,不能把他們放在作戰第一線。

城頭上層層疊疊碼放着泥土袋,地上也墊着泥袋,雖然顯得有點髒亂,但城池的防禦能力卻提高很多。

在一處泥土堆前,郭宋和十幾名將領正在看一名士兵的發明創造。

“卑職昨晚就在想,如果能從泥土袋縫隙裡一矛刺出去,城牆外面的敵軍士兵措不及防,就會被一矛刺穿,令他們防不勝防。”

“可是縫隙太小,長矛刺進去不方便!”李樂在一旁道。

郭宋想了想笑道:“辦法可以有兩個,一個是泥土袋之間的縫隙拉大一點,這個辦法最簡單易行,另一個辦法則是中間塞一段木筒,把松樹中間掏空了就可以使用。”

鎮將馬蔚道:“把樹幹掏空這個活不容易,估計一時半會兒也做不了那麼多,我倒有一個辦法,用兩片圓瓦上下一扣,中間就有一個圓孔了,而圓瓦還比較長,又堅固不怕壓,我看城內家家戶戶房頂上都有。”

郭宋大喜,這個辦法不錯,比自己想的辦法更便利可靠,他立刻對薛長壽道:“去找謝縣令,徵集一批圓瓦來。”

郭宋又下令獎賞這個發明矛刺孔的士兵十兩銀子,並記功一轉。

.........

就在唐軍積極防禦的同一時刻,兩萬薛延陀大軍也殺到了九原城二十里外,正如郭宋的猜測,朔方軍恢復到近三萬人,使薛延陀生出了忌憚,不敢再輕易南下。

這個時候,他們的目光便轉到了遠離靈州的豐州身上,雖然豐州大部分是荒蕪之地,但這裡畢竟有兩座縣城,有近一萬五千居民,年輕女子有四五千人,還有家家戶戶積累的財物。

雖然從前他們看不上豐州,但現在好東西已經撈不到了,豐州的肉雖少,但骨頭上的二兩肉也可以啃一啃,他們等不到明年春天,估計豐州的麥子已經成熟,薛延陀的兩萬擄掠大軍便出發了。

按照薛延陀人的慣例,主將必然是薛部落的貴族,而副將則是延陀部的貴族,這支薛延陀大軍也毫不例外地採用了慣例,主將叫薛察柯,副將則叫延陀漫山。

薛察柯年約三十歲,身材極爲高大雄壯,身高近兩米,使一根六十斤重的狼牙棒,號稱薛延陀第一勇士,官封萬夫長。

薛察柯性格比較暴烈,所以薛延陀大酋長又派了一個性格穩重的萬夫長給他當副將,延陀漫山遇事就比他冷靜得多。

“延陀將軍,我感覺有點不對頭!”

薛察柯用馬鞭一指兩邊的麥田道:“你看麥子已經收了,會不會對方知道我們殺來了?”

延陀漫山翻身下馬,在路邊一塊麥田裡找到一株麥穗,他仔細觀察片刻,對薛察柯道:“將軍說對了,對方很可能知道我們到來。”

“怎麼看出來?”

延陀漫山走上前把麥穗交給薛察柯,“麥子還沒有完全成熟,大概才九成熟,這裡的農民絕對不會做這種事,還有滿地的麥穗。”

他指着兩邊麥田道:“可見他們收割麥子是多麼倉促,應該是發現我們到來了。”

薛察柯冷冷哼了一聲,“我倒很感激他們替我把麥子都收割好了。”

就在這時,一名騎兵從前方疾奔而至,抱拳稟報道:“啓稟將軍,城頭髮現很多唐軍士兵,大約有幾千人。”

薛察柯一下子愣住了,他和延陀漫山面面相覷,“怎麼會,不是說豐州沒有什麼守軍嗎?”

延陀漫山也很吃驚,半晌道:“應該是唐軍剛剛纔增兵,靈州的兵力大增,豐州不可能再繼續不設防。”

“他們幾時增兵我不關心,但現在是我們麻煩了,明顯誤判了對手,我們沒有攜帶攻城武器,也沒有攜帶足夠的糧食,這一戰該怎麼打?”

薛察柯語氣中充滿了不滿和憤怒,顯然,薛延陀長老會那幫老傢伙誤判了形勢,他們只想把豐州的人口、財產和糧食擄掠到薛延陀部落,卻沒有想過唐軍已經在豐州增兵了。

延陀漫山嘆口氣道:“還是我們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

薛察柯極爲惱火道:“那現在怎麼辦?我們辛辛苦苦殺到這裡,就這樣回去?”

延陀漫山想了想道:“現在就回去也不現實,我建議還是先去看看,對方究竟有多強的實力?如果容易攻城,我們就攻打城池,如果攻城傷亡太大,那我們就撤軍回去!”

薛察柯也知道這是比較好的建議,他只得點點頭,“那就這樣決定吧!先看一看再說。”

第四百三十九章 機緣湊巧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攜之恩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風險太大第九百九十四章 襄陽亂起第七百八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獸之鬥(中)第九百二十三章 搜尋敵酋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三百一十三章 宛北平匪第四百九十二章 遠方噩耗第七百二十七章 獨孤之擇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銀票疑雲第六百三十四章 馳援雲州第八百二十章 事與願違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七百二十五章 京兆杜氏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二百四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七十七章 撤離巴蜀(上)第八百五十八章 夜襲井東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消除籌碼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五百五十四章 中原異變第六百九十六章 草原斥候第九百八十三章 道宮擴建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圍之戰第六百七十七章 施壓加倍第五百五十八章 研製不易第七百九十章 師資難覓第六十章 黑市覓刀(中)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三百五十三章 崔府壽宴(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關心則亂第四百六十五章 趕盡殺絕第七百零三章 成人之美第八百二十九章 冰湖事件第一百七十二章 招攬手下第六百四十二章 共同對敵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半夜訪客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失有得第二十四章 武道大會(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視察莊園(上)第五百九十一章 恩威兼施第一百六十四章 怒辭供奉第九百四十八章 驕兵之計第五百五十六章 薛勳夜訪第六百二十六章 爭取世家第二百八十四章 血戰豐城第三十六章 張掖遇匪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大魚上鉤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刺殺大案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寵信漸淡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八百八十二章 銀船過境第一百五十一章 補償條件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八百零五章 全家出遊第二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四百七十章 以暗對暗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敵酋授首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越州問稻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家有嚴母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襲糧軍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九百六十三章 半途劫人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安置之爭第六百四十三章 絳州抉擇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監管漏洞第六百七十五章 扼住路頸第四百一十一章 內務新軍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二百章 回紇翻臉第八百四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五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一千零三十章 涇縣設餌第五百一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五百九十八章 突破之人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一千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六百三十五章 無法迴避第七百五十七章 周家君玉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臨泉州(上)第七百二十一章 重回長安(上)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崤函之變(下)第八百九十四章 挑起事端
第四百三十九章 機緣湊巧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攜之恩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風險太大第九百九十四章 襄陽亂起第七百八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獸之鬥(中)第九百二十三章 搜尋敵酋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三百一十三章 宛北平匪第四百九十二章 遠方噩耗第七百二十七章 獨孤之擇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銀票疑雲第六百三十四章 馳援雲州第八百二十章 事與願違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七百二十五章 京兆杜氏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二百四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七十七章 撤離巴蜀(上)第八百五十八章 夜襲井東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消除籌碼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五百五十四章 中原異變第六百九十六章 草原斥候第九百八十三章 道宮擴建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圍之戰第六百七十七章 施壓加倍第五百五十八章 研製不易第七百九十章 師資難覓第六十章 黑市覓刀(中)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三百五十三章 崔府壽宴(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關心則亂第四百六十五章 趕盡殺絕第七百零三章 成人之美第八百二十九章 冰湖事件第一百七十二章 招攬手下第六百四十二章 共同對敵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半夜訪客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失有得第二十四章 武道大會(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視察莊園(上)第五百九十一章 恩威兼施第一百六十四章 怒辭供奉第九百四十八章 驕兵之計第五百五十六章 薛勳夜訪第六百二十六章 爭取世家第二百八十四章 血戰豐城第三十六章 張掖遇匪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大魚上鉤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刺殺大案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寵信漸淡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八百八十二章 銀船過境第一百五十一章 補償條件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八百零五章 全家出遊第二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四百七十章 以暗對暗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敵酋授首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越州問稻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家有嚴母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襲糧軍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九百六十三章 半途劫人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安置之爭第六百四十三章 絳州抉擇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監管漏洞第六百七十五章 扼住路頸第四百一十一章 內務新軍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二百章 回紇翻臉第八百四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五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一千零三十章 涇縣設餌第五百一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五百九十八章 突破之人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一千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六百三十五章 無法迴避第七百五十七章 周家君玉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臨泉州(上)第七百二十一章 重回長安(上)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崤函之變(下)第八百九十四章 挑起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