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討要說法

書房內,太子李適正在奮筆疾書,批閱奏摺,他出門七八天,堆積了很多未處理的朝務,或許是在外奔波的緣故,他皮膚略顯黝黑。

郭宋上前躬身施一禮,“參見太子殿下!”

李適用筆指指旁邊一隻繡墩笑道:“郭使君稍坐片刻,我批完手中這份奏摺便好。”

郭宋在一旁坐下,一名宮女進來,在他身邊的小几上放了一盞茶。

書房裡很安靜,瀰漫着淡淡的檀香,只聽見李適寫字的沙沙聲,郭宋喝了口茶,又打量一下太子的書房。

他還是第一次來,書房非常寬大,至少有兩百個平方,四周靠牆擺放着書架,上面有書籍、圖冊,瓷器以及各種小擺設,正中間是一扇黑檀白玉屏風,上面繪製着山水。

這時,李適放下筆笑道:“不好意思,讓郭使君久等了。”

郭宋剛要起身行禮,李適連忙擺擺手,“就這樣坐着,我們隨意聊幾句。”

李適又道:“我們去年秋天和吐蕃達成了會盟,實際上就是聯手剿滅盤踞在河湟的吐谷渾,這十幾年吐谷渾連年進攻隴右,破壞生產,擄掠人口和財產,給隴右帶來巨大損失,我這次去鳳翔,也是去視察軍隊,鼓舞士氣,希望能在兩三年內徹底剿滅吐谷渾,除去隴右這個心腹大患。”

說到這,李適又問郭宋道:“你怎麼看?”

郭宋笑了笑道:“殿下在考我的呢!微臣當然也支持剿滅吐谷渾,重建河湟防線,但我們對吐蕃不要抱太多幻想,一旦吐谷渾被滅,我們必然會面對吐蕃東侵,所以建立一支精悍強大的軍隊才最重要,甚至超過會盟本身。”

李適點點頭,“你說得對,聖上考慮和吐蕃會盟,共同剿滅吐谷渾,其實也是爲了爭取時間,我們也推算過,滅了吐谷渾,吐蕃也需要休養生息,至少五到十年內他們不會出兵大唐,贏得這個時間,足以讓我們集中精力掃平內部的藩鎮割據。”

郭宋暗暗嘆息一聲,五到十年怎麼可能掃平藩鎮割據,終唐一朝都沒有能剿滅,五代十國不就是從藩鎮割據演化而來的嗎?

何況還有回紇人,他們完成了和吐蕃的爭奪,也開始將目光投向大唐了,沙陀軍應該開始活躍起來。

他沒有表態,保持了沉默。

李適看了他一眼,又問道:“最近我看到一份御史臺的彈劾書,說你貪污了價值十萬貫錢的戰利品黃金,說實話,我不太相信,你並不是看重錢財之人,但御史臺又信誓旦旦,說證據確鑿,我就有點糊塗了,我想聽聽你本人的解釋。”

郭宋冷笑一聲道:“不知御史臺信誓旦旦的確鑿證據,是指什麼?”

“他們證實了聚寶閣有你一半的份子,不否認吧!”

“微臣不否認!”

“問題就在這裡,從豐州運來的黃金器皿都送進了聚寶閣,大掌櫃和另一個東主也簽字承認了此事,你怎麼說?”

“然後呢?”

郭宋問道:“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御史臺怎麼說?”

李適搖搖頭,“接下來的事情報告裡沒有提及,只是證明了你把黃金送入了自己的店鋪。”

郭宋輕輕嘆息道:“殿下,這就是陷害微臣了,他們把聚寶閣大掌櫃的供詞掐頭去尾,把不利於微臣的一面保留下來,但真相卻隱瞞了,殿下是不是該追究御史臺的欺君之罪?”

“我要真相,你說吧!”

郭宋克制住心中的怒火道:“事情並沒有完,我把八千四百兩黃金交給聚寶閣,聚寶閣則拿出了十萬兩白銀,作爲收下這批黃金的價格,十萬兩白銀又運回了豐州,給了一千五百名守城陣亡士兵的家屬,每個陣亡士兵撫卹五十兩,大概還剩兩萬五千兩白銀,準備用來修建渡口,用來建學校,這件事纔算結束。

殿下,十萬兩白銀,沒有一文錢落入卑職的口袋,爲什麼御史臺不把事情查清楚,就急不可耐地構陷微臣,他們是在討好誰?”

李適臉色變了數變,半晌,他終於還是忍不住低聲問道:“郭使君和常相國有私怨嗎?”

郭宋冷笑一聲道:“我和常相之前素不相識,應該沒有什麼私怨,不過我可能得罪了他的親戚。”

“得罪親戚?”

李適愕然,“此話從何說起。”

“常相國的母親姓張,豐州人,豐州張家是一個地方豪強,九原縣縣尉就是張家人,但在去年給流民授田的時候,他卻在暗中做了手腳.......”

郭宋便將去年發生的事情詳細告訴了李適,最後道:“微臣也給足了張家面子,不再追究此事,但前提是縣尉張文龍必須離開豐州,不能成爲豐州的害羣之馬,應該就是這件事,我得罪了常相國。”

李適眼中閃過一絲怒色,“堂堂相國,如果連這種小事情都要報復,他就沒有資格再做相國了。”

他隨即對郭宋道:“這件事我知道了,相信我會替你主持公道,絕不會讓這種誣陷你的事情得逞!”

“多謝殿下!殿下還有別的事情詢問微臣嗎?”

“別的就沒什麼了,你們守土之功朝廷一定會表彰的,耐心等一等,這兩天也好好休息,過幾天就是述職,你也要好好準備一下。”

“微臣告辭了!”

郭宋行一禮,便退了出去,李適拿着彈劾郭宋的奏摺,陷入沉思之中。

沉思片刻,他把奏摺遞給一名宦官道:“把這份奏摺交給常相國,讓他秉公處理!”

........

郭宋從勤政殿出來,剛走下臺階,卻迎面見一名官員走來,兩人打了個照面,郭宋依稀覺得他有點眼熟,似乎在哪裡見過。

那名官員也愣了一下,又走了十幾步,郭宋忽然聽見後面有人喊他,“郭使君,請留步!”

郭宋回頭,正是剛纔那名官員,他遲疑一下問道:“在下豐州郭宋,閣下有點眼熟,我們見過嗎?”

官員走上前微微笑道:“趙府祝壽時,我見過郭使君一次,但郭使君應該沒有見過我。”

“但我覺得閣下有點眼熟。”

官員笑了起來,“那是因爲我女兒長得很像我,我便是薛濤的父親,薛勳。”

郭宋恍然大悟,他說怎麼眼熟,原來是薛濤的父親。

他連忙施禮,“晚輩無禮,請世叔見諒!”

“哪裡!應該是我向你行禮表示感謝,郭使君幫助了濤兒,解了我們一家人的燃眉之急,我們一家都對你充滿感激,使君什麼時候有空,來寒舍吃頓便飯。”

薛勳一臉誠懇地邀請郭宋。

“這個.......”

郭宋稍微猶豫一下,還是欣然答應了,“可以,由世叔安排。”

薛勳大喜,連忙道:“那就明天吧!明天傍晚,請郭使君來寒舍做客,地方郭使君知道的。”

“好的!我一定來。”

“那我們就說定了。”

薛勳向郭宋拱拱手,便快步進內殿,郭宋卻沒有想到,居然遇到了薛濤的父親,以他不平則鳴的性格,到現在還沒有被貶黜,也算是他的幸運了。

.........

常袞拿着太子李適轉給他的奏摺,着實一頭霧水,這份彈劾奏摺並不是自己遞給太子,而是由御史臺直接提交,太子過目後,應該是轉給聖上,由聖上定奪,就算不贊成,也應該駁回給御史臺,現在卻打回來讓自己秉公處理,這是什麼意思?

常袞負手在官房裡來回踱步,片刻,一名隨從匆匆進來稟報,“啓稟相國,卑職已查清楚,今天一早,太子殿下確實接見了郭宋。”

常袞倒吸了一口冷氣,顯然,太子在和郭宋交談後,才決定把這份奏摺交給自己,難道這份彈劾奏摺描述有誤?

他之前可是親自審過口供原稿,確認沒有問題,才讓陳倫把這份彈劾報告呈給太子殿下,現在居然被打回來了。

常袞有些不安,立刻令道:“去御史臺把監察御史陳倫找來見我!”

監察御史陳倫是常家門生,也是常袞安插在御史臺的心腹,上一次彈劾郭宋不了了之,彈劾報告就是出自陳倫之手。

這一次是張家提供了重要線索,常袞將線索提供給陳倫,讓他把事情查清楚,沒想到陳倫很快便拿出了報告。

不多時,監察御史陳倫匆匆趕到常袞的官房,常袞把報告往桌上一摔,陰沉着臉問道:“這份報告是怎麼回事,太子殿下直接打還給我,連個批覆都沒有,你是不是還有什麼事情瞞着我?”

陳倫半晌道:“太子殿下怎麼會知道哪裡不妥?”

“郭宋進京了,今天上午太子殿下接見了他,你給我說實話,這份報告是不是有問題。”

聽說郭宋進京,陳倫臉一下子白了,半天才支支吾吾道:“要不卑職再去查查?”

“放屁!”

常袞大怒,“報告我已經給太子了,你才告訴我還要再查查,你給我說老實話,口供是不是有問題?快說!”

陳倫被逼無奈,只得低下頭道:“實際上,還有一份口供,和這個略有出入。”

“什麼出入?”

“是聚寶閣拿出了十萬兩銀子,對方運回了豐州,我估計銀子還是被郭宋貪墨了。”

常袞氣得眼前一陣發黑,他狠狠將報告甩在陳倫臉上,“你這個蠢貨要害死我,給我滾出去,滾出去!”

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圍之戰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布棋落子(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九百八十三章 道宮擴建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七百四十一章 祭日宮變(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二百八十五章 七成勝面第八百八十一章 秘密調查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阻止風險第九百一十九章 功高鎮主第四百一十章 張掖內應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二百四十四章 守城初戰第七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登門座談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七百零七章 勇追窮寇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喘息之機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兵圍洛陽(中)第四百五十三章 再回安西第四百零七章 猛子收穫第四百六十章 夢醒時分第四百九十七章 涇源兵變(上)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臨泉州(上)第九百九十四章 襄陽亂起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連夜清剿第三百一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的任命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銀票疑雲第一千二百一十零章 外圍之戰(上)第三十三章 武道大會(十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智取武關(上)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泉州之行(下)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重要突破第五百六十一章 銅錢危機第一千零七十章 布棋落子(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兵臨于闐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當街殺人第十四章 誤入密洞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監管漏洞第六百九十章 宦官禍國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全線封鎖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秋後算帳第六百四十五章 迎頭痛擊第七百七十四章 視察鹽州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禍起蕭牆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誅心之戰第八百三十四章 科舉名額第六百六十五章 關內收尾第三百零三章 元家生隙第六百六十七章 離奇條件第四百一十六章 初步進攻第四百七十二章 盧杞拜相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禁苑偷獵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發前夕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城門事件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一百七十二章 招攬手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軍心混亂第三百三十章 西市事件第九十二章 陰山遇狼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崤函之變(下)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千里送禮第八百四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七百二十八章 民間建議第八百一十八章 再度試探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狹路相逢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中原再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七百三十三章 徹底清算第一百八十二章 抵達龜茲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考場第三百五十七章 長安哀訊第六百四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四百五十章 正面截擊第二十五章 武道大會(五)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海州之甕第三百七十八章 魚龍燈會(下)第四百零一章 搶救病女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春江水暖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四路大軍第八百九十五章 巧舌辯解
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圍之戰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布棋落子(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九百八十三章 道宮擴建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七百四十一章 祭日宮變(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二百八十五章 七成勝面第八百八十一章 秘密調查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阻止風險第九百一十九章 功高鎮主第四百一十章 張掖內應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二百四十四章 守城初戰第七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登門座談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七百零七章 勇追窮寇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喘息之機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兵圍洛陽(中)第四百五十三章 再回安西第四百零七章 猛子收穫第四百六十章 夢醒時分第四百九十七章 涇源兵變(上)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臨泉州(上)第九百九十四章 襄陽亂起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連夜清剿第三百一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的任命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銀票疑雲第一千二百一十零章 外圍之戰(上)第三十三章 武道大會(十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智取武關(上)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泉州之行(下)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重要突破第五百六十一章 銅錢危機第一千零七十章 布棋落子(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兵臨于闐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當街殺人第十四章 誤入密洞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監管漏洞第六百九十章 宦官禍國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全線封鎖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秋後算帳第六百四十五章 迎頭痛擊第七百七十四章 視察鹽州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禍起蕭牆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誅心之戰第八百三十四章 科舉名額第六百六十五章 關內收尾第三百零三章 元家生隙第六百六十七章 離奇條件第四百一十六章 初步進攻第四百七十二章 盧杞拜相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禁苑偷獵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發前夕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城門事件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一百七十二章 招攬手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軍心混亂第三百三十章 西市事件第九十二章 陰山遇狼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崤函之變(下)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千里送禮第八百四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七百二十八章 民間建議第八百一十八章 再度試探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狹路相逢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中原再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七百三十三章 徹底清算第一百八十二章 抵達龜茲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考場第三百五十七章 長安哀訊第六百四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四百五十章 正面截擊第二十五章 武道大會(五)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海州之甕第三百七十八章 魚龍燈會(下)第四百零一章 搶救病女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春江水暖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四路大軍第八百九十五章 巧舌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