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視察藍田

藍田縣距離長安不遠,他們次日天不亮出發,中午時分便抵達了藍田縣。

藍田縣令趙鈞是文吏出身,當年朱泚控制關中,他從小吏升爲奉先縣尉,郭宋清理關中官場時,發現他能力出衆,人品清廉,他便繼續得到重用,升爲雲陽縣縣令。

由於他把雲陽縣的商業搞得不錯,使雲陽縣成爲天下最大的牲畜交易中心,加上他很好地處理了郭萍之事,兩年前又平調爲藍田縣縣令,連續兩任都在京畿府任縣令,這就意味着下一任要直接升刺史了。

趙鈞聽說晉王和政事堂的相國們已經到了,連忙帶着縣丞、縣尉出城迎接,他事先已得到潘遼的通知,要他準備午飯,潘遼再三叮囑,不得鋪張浪費,這可比準備酒席還要難辦,趙鈞絞盡了腦汁,便準備了一些有特色的菜飯。

“卑職趙鈞參見殿下!參見各位相國!”

郭宋還記得他,自己大姐流落雲陽縣時,就是這位趙縣令斷的案,讓她們母女團圓,也讓自己找到了大姐,郭宋對他印象一直很好。

郭宋呵呵笑道:“趙縣令,我們都餓壞了,可有飯吃?”

“有!有!卑職準備了藍田縣的特色飯菜,請殿下和各位相國移步縣衙。”

趙鈞把衆人請到縣衙,縣衙內專門佈置了一間小院子,院子裡到處是碧蘿青蔓,綠意盎然,一株桃花開得正豔,清風拂面,令人心曠神怡。

院子裡還擺放了十幾把竹藤編制的圈椅,坐下來寬大舒服,幾名侍女上了茶,郭宋坐在一把寬大的圈椅上ꓹ 頗有點坐沙發的感覺,他喝了口茶ꓹ 水質清冽甘甜,煎茶格外清香順口。

“好水!”郭宋忍不住誇讚道。

他當然能喝出來,茶不是很出衆ꓹ 但這水很好。

衆相國也紛紛誇讚水好,趙鈞備受鼓舞ꓹ 連忙道:“這是今天清晨從山裡接來的泉水,其中一眼泉是被皎然大師發現的ꓹ 他讚不絕口ꓹ 我們都稱之爲皎泉,縣裡很多人都半夜去接水,還有人運水去長安賣,三更時分去採水,上午就能送到長安。”

郭宋頗爲心動,他給杜佑使個眼色,杜佑會意ꓹ 便笑道:“這就是趙縣令不對了,讓我們喝了這麼好的水ꓹ 以後我們在長安怎麼辦?我這老胳膊老腿的ꓹ 還得天天半夜往這裡跑?”

衆人紛紛共鳴ꓹ 趙鈞頓時會意ꓹ 立刻道:“以後朝廷的水都由藍田縣包了,縣裡每天上午都給朝廷送水。”

郭宋微微笑道:“多送一點ꓹ 我私人也想購買。”

“不殿下用買ꓹ 微臣再加送一份就是了。”

郭宋搖搖頭ꓹ “趙縣令給朝廷送水是公對公,可以不用買ꓹ 但私人不行,我就按照市價購買,不用特殊化,各位相國的家人喜歡,也可以買。”

杜佑連忙給趙鈞使個眼色,趙鈞立刻明白了,晉王殿下最恨公器私用,自己可不能犯了大忌,他連忙答應了。

獨孤立秋也接口道:“這口泉要派人去看守,百姓也可以用,但要保護起來,不準人隨意破壞污染,趙縣令明白我的意思嗎?”

薑還是老的辣,獨孤立秋見多識廣,他知道這種不花錢的東西很多人根本不愛惜,會在裡面洗澡、洗衣,甚至會隨地便溺,所以必須要嚴格管理起來。

趙鈞心知肚明,立刻躬身道:“卑職明白了!”

這時,侍女們送來午飯,衆人頓時喝彩,原來是竹筒飯,裡面有噴香的臘肉和清新可口的涼拌山野菜,這頓飯確實簡單,卻讓衆人胃口大開,讚不絕口。

.........

吃完午飯,衆人便啓程去看丹灞水道了,領路的是都水監令楊天華,他當初負責疏通了天寶渠,又重新疏浚了鄭國渠,治理了渭河水患,功勞卓著,朝廷成立後,他便被任命爲都水監令。

楊天華去年就帶人來考察了恢復丹灞水道的可行性,得出了可以恢復的結論,郭宋今天才會帶人來巡視。

“當年朝廷認爲山南道可以引丹水通漕至商州,自商巉山出石門,北抵藍田,因爲丹水源頭和灞水源頭相隔只有七裡,就一道分水嶺,分水嶺一側正好有一條峽谷,叫做大昌關,實際上只要把丹水和灞水都引到大昌關,一條運河就形成了。”

“楊監令,大昌關不是毀了嗎?”獨孤立秋道。

楊天華點點頭,“確實毀了,丹灞道疏通後沒有多久就發生了地震,大昌谷被亂石淹沒,有不少官員上書,認爲這是天意,要求天子不可逆天而行,中宗皇帝便放棄了重新疏通,但我們有鐵火雷,把大昌谷內的亂石炸鬆,把石頭運出來,水道就能重新疏通了。”

縣城向南山巒縱橫,林木幽深,遠處是巍巍青色的秦嶺,一路上鳥語花香,春天氣息盎然,

一行人沿着官道大約走了大半個時辰,終於來到了灞水源頭,這裡有一片佔地數百頃的湖水,叫做灞源湖,秦嶺無數條溪水流下,在這裡彙集成湖,然後向北流往長安,形成灞水,水質清澈湛藍,儼如一塊巨大的藍寶石鑲嵌在山巒之間。

湖水的西南方向有一條水渠,缺口被堵住了,這條水渠被雨水澆灌,形成一條長長的淺池塘,裡面長滿了水草和雜草,把這個水渠都完全覆蓋了,不仔細看還發現不了,再過幾年,這條水渠就會消失了。

“就是灞渠!”

楊天華指着廢棄的水渠道:“丹灞道分爲北段和南段,北段叫做灞渠,南段叫丹渠,灞渠長二十餘里,丹渠長二十三裡左右,加上大昌谷,整條丹灞水道長五十餘里。”

“等一等!”

郭宋打斷他的話,故作不解地問道:“兩地不是隻相隔七裡嗎?”

“殿下,相隔七裡是直線距離,實際上地形略有點北高南低,所以必須迂迴走彎,把地勢拉平,才能方便通船,當年動用了八萬民夫,耗時兩年才挖通了這兩條水渠,可惜沒多久就廢棄了。”

衆人這才明白,原來遠遠不止七裡,難怪要投入數十萬貫疏通。

“現在重新疏通,需要多少人力?”郭宋問道。

“殿下,疏通水渠容易,都是現成的,只要清除雜草,再加固河堤就行了,關鍵是大昌谷,疏通着實不易。”

郭宋當即道:“那就去大昌谷看看!”

衆人來到了十餘里外的大昌谷,這是一條長約十里的峽谷,中間有一段被亂石堵住了,儘管數十年時間,亂石上長滿了雜草和藤蔓,裡面生活着大量鼠蛇等小動物。

郭宋用馬鞭一指亂石堆問道:“這一段被堵塞的峽谷有多長?”

楊天華道:“啓稟殿下,大約有三四里長,如果是從前疏通,至少需要五萬人疏通三年,但現在有鐵火雷,卑職認爲只要三萬人,一年就可以疏通。”

“一年就行了嗎?”

郭宋有些驚訝問道:“按照卑職的經驗一年就足夠了,同時還要在峽谷的山崖上修建一條木棧道,方便拉縴。”

“如果修建棧道,是不是可以形成一條丹灞陸路?”旁邊潘遼問道。

“回稟潘相國,正是如此!”

郭宋還在考慮通船時間,他又問道:“剛纔你說一年就完工,是不是一年後,巴蜀的船隻就能直接駛到長安來?”

楊天華躊躇一下道:“只能說地圖上是可行的。”

郭宋一怔,頓時有些不悅道:“我說是實際通航!”

楊天華無奈解釋道:“殿下,通航還有很多條件,比如山谷水道狹窄,走不了千石大船,不過可以走槽船,這倒不是問題,主要是秋冬兩季水量不夠,最多隻能運到商洛縣,這是一個最大的難點。”

郭宋擺擺手道:“這個問題好解決,在商洛修建中轉倉庫,秋冬兩季運到商洛縣,然後等春夏兩季可以由槽船運到長安,除此之外,還有什麼難題,你今天一併說清楚。”

楊天華想了想道:“漢水轉丹水那段水運有些不便,但已經在施工走彎道了,上半年也可以完工,卑職還擔心三峽道內亂石很多,船隊比較危險,除非用大型鐵火雷炸掉江中的亂石,但聽說鐵火雷怕水,微臣也不知道行不行?”

“這個可以和火器局商議,讓他們研製出不懼水的鐵火雷。”

郭宋臉色稍稍和緩道:“我會和火器局打個招呼,你自己和他們商議。”

“卑職遵令!然後就是徵集民夫和調撥錢糧之事。”

郭宋明白了他的意思,楊天華只是都水監令,很多大事必須由政事堂來決定,他便對潘遼和杜佑道:“這件事你們政事堂好好協商一下,把細則拿出來,儘快開工!”

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雙管齊下第一千零二章 駕臨劉府第九百七十四章 圍城打援(下)第五百九十一章 恩威兼施第四百零四章 抵達甘州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門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迎頭痛擊第一百二十九章 刺殺權宦第五百四十三章 血戰庭州(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神秘對手第四百零四章 抵達甘州第三百章 曲江小遊(中)第七百一十四章 冬狩前奏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心有不平第七百五十五章 親情難逾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六百三十七章 紙上談兵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零三章 火燒安靜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下)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嶺南風雲(中)第三百五十五章 乘船出川第四百八十二章 連橫合縱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九百八十九章 再次選相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六百九十四章 白登述史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六百三十五章 無法迴避第七十二章 人情難挽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迎頭痛擊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三百八十七章 新婿回門第五百五十八章 研製不易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七百五十四章 豆腐郭萍第七百七十章 短兵相接第六百零六章 難以應對第八百一十一章 相位之機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戰第八百零五章 全家出遊第二百三十八章 靈州上任第三百六十一章 面見新君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深宮密議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四十九章 道士下山第七百七十八章 撤離巴蜀(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冷氏求情第二十五章 武道大會(五)第七十二章 人情難挽第六百九十章 宦官禍國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幕後元兇第七百一十七章 枕戈待擊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八百三十章 患得患失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八百八十一章 秘密調查第一百四十七章 往事不堪第八百零八章 晚節不保(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第八百三十六章 江南子弟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兌換事件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七百六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雨夜夜襲第六百三十八章 蔣幹盜書第八百七十四章 郭張聯姻第二百六十三章 驅蝗大戰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幕後元兇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五百五十二章 考察高昌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布棋落子(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顏相提案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應試之舉第七十三章 弓局首戰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七十三章 弓局首戰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二章 道童郭宋第六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泉州小憩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石千浪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八百九十一章 各自爲陣第八百四十七章 趙魏之戰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七百四十五章 春汛預警第三百八十九章 視察莊園(上)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神秘對手第三百三十五章 利令智昏第九百九十章 關鍵一票第五百零二章 慷慨赴義
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雙管齊下第一千零二章 駕臨劉府第九百七十四章 圍城打援(下)第五百九十一章 恩威兼施第四百零四章 抵達甘州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門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迎頭痛擊第一百二十九章 刺殺權宦第五百四十三章 血戰庭州(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神秘對手第四百零四章 抵達甘州第三百章 曲江小遊(中)第七百一十四章 冬狩前奏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心有不平第七百五十五章 親情難逾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六百三十七章 紙上談兵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零三章 火燒安靜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下)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嶺南風雲(中)第三百五十五章 乘船出川第四百八十二章 連橫合縱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九百八十九章 再次選相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六百九十四章 白登述史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六百三十五章 無法迴避第七十二章 人情難挽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迎頭痛擊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三百八十七章 新婿回門第五百五十八章 研製不易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七百五十四章 豆腐郭萍第七百七十章 短兵相接第六百零六章 難以應對第八百一十一章 相位之機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戰第八百零五章 全家出遊第二百三十八章 靈州上任第三百六十一章 面見新君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深宮密議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四十九章 道士下山第七百七十八章 撤離巴蜀(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冷氏求情第二十五章 武道大會(五)第七十二章 人情難挽第六百九十章 宦官禍國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幕後元兇第七百一十七章 枕戈待擊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八百三十章 患得患失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八百八十一章 秘密調查第一百四十七章 往事不堪第八百零八章 晚節不保(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第八百三十六章 江南子弟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兌換事件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七百六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雨夜夜襲第六百三十八章 蔣幹盜書第八百七十四章 郭張聯姻第二百六十三章 驅蝗大戰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幕後元兇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五百五十二章 考察高昌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布棋落子(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顏相提案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應試之舉第七十三章 弓局首戰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七十三章 弓局首戰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二章 道童郭宋第六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泉州小憩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石千浪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八百九十一章 各自爲陣第八百四十七章 趙魏之戰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七百四十五章 春汛預警第三百八十九章 視察莊園(上)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神秘對手第三百三十五章 利令智昏第九百九十章 關鍵一票第五百零二章 慷慨赴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