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 幽燕收官

朱滔在滹沱河被晉軍半渡而擊後,一路倉惶北上,兩天後,軍隊過了拒馬河,進入了幽州地界,朱滔心中驚惶稍安,此時已經是黃昏時分,他便下令軍隊就地駐營休息。

朱滔同時又令長子朱靈去五十里外的會昌縣尋找一些糧食。

朱滔出征,一般都是由長子留守幽州,但這一次他帶長子出征,主要因爲這場戰役是朱氏統一河北的戰爭,朱滔希望在這次戰役中,長子正式成爲自己的世子,爲成爲將來的河北之主奠定基礎。

怎奈實力不濟,被晉軍打得大敗。

其實朱滔並不是很在意幾萬軍隊的損失,軍隊數量可以慢慢恢復,幽州有的是金銀,朱滔並不擔心這個問題。

朱滔更擔心幽州城,他一路趕回來,卻沒有得到一點消息,着實令他心中萬分忐忑。

他希望幽州安然無恙,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但他也知道這不可能,李萬全軍隊已經全軍覆滅,幽州怎麼還可能安然無恙?

亥時不到,長子朱靈回來了,他和會昌縣令帶回來一百多車糧食和幾百頭肥豬,另外還帶回來一個讓朱滔震驚無比的消息,晉王郭宋親自率領六七萬大軍殺向幽州城去了。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朱滔顫抖着聲音問道。

會昌縣縣令戰戰兢兢道:“卑職是三天前聽一個從范陽縣過來的商人說的,他從范陽縣過來花了兩天時間,應該是五天前的事情。”

從范陽縣到幽州城大概要走一天時間,那郭宋大軍至少在四天前就已經兵臨幽州城下了。

一時間,朱滔心急如焚,在大帳內來回打轉,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軍師李伯常勸道:“王爺之前已經派探子去了,很快就會有消息回來,卑職覺得幽州城高大堅固,護城河寬闊,就連一般的雲梯攻城梯都沒辦法靠近,城池不是那麼容易攻破的,王爺不要太擔心了。”

朱滔嘆息道:“你不知道鐵火雷的厲害,當年我進攻太原,遭遇了鐵火雷爆炸,聲如巨雷,城牆炸爲齏粉,他們只要劃一艘小船,運一顆鐵火雷過去,就可以把城門炸開了,我真的懷疑幽州城已經陷落。”

“王爺不要胡思亂想,還是等確切消息吧!”

朱滔無奈,只得吩咐手下殺豬煮飯,好好犒勞士兵。

...........

三更時分,正在睡熟中李伯常被士兵叫醒了,他迷迷糊糊問道:“什麼事情?”

“王爺請軍師過去,好像發生什麼大事了。”

李伯常一驚,睡意全無,連忙穿上鞋問道:“具體發生了什麼大事?”

“不知道,王爺親兵只是說,探子回來了。”

李伯常立刻猜到了,一定是幽州之事。

他三兩下穿上鞋,披上一件外裳便匆匆趕去朱滔的大帳,一進大帳,只見朱滔像條死魚一樣癱倒在軟榻上,整個人都彷彿癡呆了。

他長子朱靈帶着哭腔道:“軍師,幽州城那邊傳來確切消息,前天晚上,幽州城已經被郭宋率軍攻克了,盧金鎖率殘軍向東撤退。”

“消息來源可靠嗎?”李伯常又問道。

朱靈點點頭,“我們探子遇到了盧金鎖手下的一名郎將和十幾名逃兵,聽說是郎將張勇背叛,半夜開城放敵軍入城。”

消息應該是可靠的,李伯常看了一眼朱滔,“王爺怎麼了?”

他話音剛落,朱滔頓時放聲痛哭,“我的基業啊!二十年的心血啊!統統完蛋了。”

李伯常上前勸道:“王爺,事已至此,確實也沒有辦法了,只要我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有將來沒有機會殺回來,王爺,現在不是難過的時候,郭宋不會放過我們,再不走就要全軍覆滅了。”

“走?”

朱滔擦去眼淚問道:“現在我還能去哪裡?”

“王爺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是掉頭南下,渡黃河去投靠洛陽天子,第二個選擇是去遼東,小王爺還在那裡呢!”

“如果南下,田悅能放過我嗎?”

李伯常搖搖頭,“我估計可能性不大。”

朱滔跳起來大喊道:“那就去遼東!”

當天晚上,一萬六千燕軍飽餐一頓後便出發了,他們不敢去幽州城,而是向東面平州方向急行軍而去。

三天後,朱滔軍隊抵達盧龍城,盧金鎖哭着出來迎接,平州就是今天的唐山以東,這裡駐紮有一支三千人的軍隊,加上盧金鎖的一千餘殘軍,共有四千餘人,大軍匯合後,使朱滔的軍隊達到了兩萬人。

就在這時,探子傳來消息,晉王郭宋親率五萬大軍正向平州方向殺來。

朱滔大驚失色,他不敢再停留在平州,急率兩萬軍隊向遼東營州撤去,並令盧金鎖率五千軍隊守住榆關。

一天後,郭宋率領五萬大軍抵達了平州。

平州人口不多,由於這裡是通往遼東的咽喉之地,從隋朝時代開始,這裡便修建了大量軍事設施,另外,這裡還是幽燕地區最大的鐵礦所在地,燕軍的生鐵都是由這裡供應。

此時平州已經沒有朱滔的軍隊,郭宋率領大軍抵達盧龍縣,刺史張建、長史司馬麟以及縣令、縣丞等一班官員都出城向晉軍投降。

郭宋沒有爲難他們,好言安撫,令他們繼續出任本職,他隨即下令大軍在城外駐紮,自己率領三千士兵進了盧龍縣。

盧龍縣也是一座堅固的大城,城內人口只有三萬餘人,基本上都集中在南面,而城池北部都是倉庫、軍營等軍事設施,光大型軍營就有兩座,每座軍營至少能駐紮三萬人,軍營內修建了密密麻麻的營房。

看得出朱滔軍隊撤走很倉促,軍營內一片狼藉,軍營小倉庫內還有不少遺留的兵器糧草。

郭宋對軍營興趣不大,他隨即來到了倉庫。

“倉庫內還有多少糧草?”郭宋問道。

刺史張建連忙道:“回稟殿下,糧草不多,原本有十萬石糧食和八萬擔草料,但朱滔撤走時帶走了大半,現在只剩下兩萬石糧食和三萬擔草料?”

郭宋眉頭一皺,不解地問道:“他一共才兩萬軍隊,這麼多糧草他怎麼攜帶?”

“殿下有所不知,朱滔是用船運走北上的,用二十艘三千石的貨船滿載而走。”

“平州還有船?”郭宋驚訝了。

“原本是沒有的,但朱泚從揚州運來不少錢糧物資,二十艘三千石的海船就被燕王扣住了,在濡河口修建了碼頭,船隻就停在那裡。”

“現在呢?”郭宋追問道。

張建搖搖頭,“只剩下一些漁船,貨船都去遼東了,恐怕也不會再回來了。”

“那倉庫還有生鐵嗎?”

“生鐵之前就被運去了遼東,現在礦山停產,礦工都各自回家了,倉庫裡只剩下五十萬斤粗銅,準備送去幽州鑄錢。”

“那倉庫裡還有什麼?”

張建想了想道:“還有鹽,幽燕地區最大的鹽場也在平州,在南面沿海,有二十萬畝鹽田,濡河河口碼頭那邊還有十幾座鹽倉庫,據說有海鹽幾十萬石,卑職也是聽說,具體不歸我們管轄。”

郭宋忽然意識到,他們還是有點被動,對方居然能從海路過來,而自己卻無法從海路過去。

..........

在平盧縣郭宋只呆了一天,次日一早,他率領一萬騎兵前往榆關巡視。

榆關便是遼西走廊入口,北倚燕山,東臨大海,是一座用大青石修建的關城,扼斷了北上遼東之路,榆關修建在半山腰上,地勢較高,佔據了居高臨下的優勢。

不過郭宋暫時還沒有北上遼東的打算,遼東局勢非常複雜,不光是朱滔兩萬殘軍那麼簡單。

遼東還涉及到契丹、奚、新羅和渤海國四大勢力,尤其是契丹和新羅,契丹已經開始崛起,漸漸控制了奚人,它是朱滔最大的支持者。

還有就是新羅,唐朝勢力在安史之亂爆發不久就被新羅逐出朝鮮半島,雖然大同江以北名義上依舊是唐朝領土,但實際上已經被高句麗人和新羅人控制,只不過高句麗人沒有復國罷了。

渤海國的實力也很強大,它配合高句麗人牽制住契丹人的野心。

朱滔這次率兩萬軍隊北上遼東,無疑將成爲一條攪動遼東局勢的鮎魚,尤其和高句麗人的殘餘勢力和契丹人矛盾極深,利益衝突不斷,朱滔的遼東地盤和高句麗人也有利益衝突,朱滔背靠契丹,一定會成爲契丹人對付高句麗人和新羅人的打手。

郭宋目前還沒有精力顧及遼東,他只要守住平州,防止朱滔再次南下幽燕,這次東征就算成功了。

第七百零三章 成人之美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密州之探第二百零一章 生死之戰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捅刀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初見疑點第一千一十二章 晉陵阻擊第七百五十一章 長安舊城第一千零八章 軍相激辯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防不勝防第三百五十三章 崔府壽宴(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最後戰備第六十一章 黑市覓刀(下)第五百零八章 主戰出兵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紫河秘谷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必道歉第九百八十三章 道宮擴建第三十六章 張掖遇匪第八百五十九章 易州急信第六百五十四章 東遷太原(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偷襲定胡第二百二十七章 丫鬟春桃第七百二十二章 重回長安(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思路漸清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致命誘餌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勞工市場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朱泚得子第四百零五章 就職演說第八十六章 騎射大賽(下)第八百四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四百七十六章 思路漸清第六十一章 黑市覓刀(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無米之炊第八百三十四章 科舉名額第六百六十六章 運輸不足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出城第六百六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五百六十章 顏公到來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朱泚歸西第四百五十七章 朝廷消息第七百九十六章 從容謀劃第五百五十三章 兵圍洛陽第三百六十七章 聖臨軍營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六百六十八章 副使泄密第七百零五章 攻佔王城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秋後算帳(中)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兩戰兩敗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籟樂坊第一千一十二章 晉陵阻擊第二百三十九章 郭家之悔第一百一十四章 險鑄大錯第七百五十七章 周家君玉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布棋落子(三)第八十五章 騎射大賽(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嶺南風雲(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二月西征第四百八十九章 運抵張掖第九章 身份之謎第七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第五百九十四章 靈州來客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月夜截擊第六百二十一章 會獵太原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強勢談判第二百六十九章 顏相提案第二百零五章 人狼之戰第五百二十四章 麥子熟了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一千零四十章 抽絲剝繭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海外歸來第八百四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良競爭第八百一十一章 相位之機第四百二十七章 夢醒時分第一百零三章 清虛新觀第六百九十三章 視察雲州第六百三十四章 馳援雲州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八百四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攻陷歷城第七百一十七章 枕戈待擊第九十三章 李氏皇商第六百二十章 深入敵內第六百八十章 拒絕還價第六百六十七章 離奇條件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一百一十三章 上門售皮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四百七十章 以暗對暗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雨夜夜襲第五百九十五章 離間之計第三百四十五章 抓住機會
第七百零三章 成人之美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密州之探第二百零一章 生死之戰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捅刀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初見疑點第一千一十二章 晉陵阻擊第七百五十一章 長安舊城第一千零八章 軍相激辯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防不勝防第三百五十三章 崔府壽宴(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最後戰備第六十一章 黑市覓刀(下)第五百零八章 主戰出兵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紫河秘谷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必道歉第九百八十三章 道宮擴建第三十六章 張掖遇匪第八百五十九章 易州急信第六百五十四章 東遷太原(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偷襲定胡第二百二十七章 丫鬟春桃第七百二十二章 重回長安(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思路漸清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致命誘餌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勞工市場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朱泚得子第四百零五章 就職演說第八十六章 騎射大賽(下)第八百四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四百七十六章 思路漸清第六十一章 黑市覓刀(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無米之炊第八百三十四章 科舉名額第六百六十六章 運輸不足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出城第六百六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五百六十章 顏公到來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朱泚歸西第四百五十七章 朝廷消息第七百九十六章 從容謀劃第五百五十三章 兵圍洛陽第三百六十七章 聖臨軍營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六百六十八章 副使泄密第七百零五章 攻佔王城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秋後算帳(中)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兩戰兩敗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籟樂坊第一千一十二章 晉陵阻擊第二百三十九章 郭家之悔第一百一十四章 險鑄大錯第七百五十七章 周家君玉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布棋落子(三)第八十五章 騎射大賽(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嶺南風雲(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二月西征第四百八十九章 運抵張掖第九章 身份之謎第七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第五百九十四章 靈州來客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月夜截擊第六百二十一章 會獵太原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強勢談判第二百六十九章 顏相提案第二百零五章 人狼之戰第五百二十四章 麥子熟了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一千零四十章 抽絲剝繭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海外歸來第八百四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良競爭第八百一十一章 相位之機第四百二十七章 夢醒時分第一百零三章 清虛新觀第六百九十三章 視察雲州第六百三十四章 馳援雲州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八百四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攻陷歷城第七百一十七章 枕戈待擊第九十三章 李氏皇商第六百二十章 深入敵內第六百八十章 拒絕還價第六百六十七章 離奇條件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一百一十三章 上門售皮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四百七十章 以暗對暗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雨夜夜襲第五百九十五章 離間之計第三百四十五章 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