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視察雲州

郭宋來雲州視察,主要是瞭解思結部的情況,以及思結牧民進入雲州的情況,一旦思結部垮了,他必須要提防回紇人的重新崛起。

同來的隊伍有近四千人,包括三千騎兵和斥候將軍張雲率領的五百斥候軍。

雲州刺史李甸聽說王妃和世子都帶來,他連忙安排妻子陪同王妃。

雲州鎮守使正是當年跟隨郭宋一同去安西出使的副將李季,郭宋已經把他從豐州調來,出任雲州鎮守使,統率八千軍隊。

李季擅長屯田,在豐州他率軍屯田就做得很好,現在在雲州也繼續發揮他的優勢。

郭宋安頓好妻兒,他自己顧不上休息,便立刻接見了刺史李甸和鎮守使李季,聽取二人的彙報。

“啓稟殿下,上次卑職寫完信後,又陸續逃來了幾百戶思結牧民,到現在爲止,一共有一千八百戶思結牧民,大概九千人。”

“他們都是木溫策部落的牧民?”郭宋又問道。

李甸點點頭,“都是!”

李季又補充道:“卑職詢問了這次思結內亂的情況,有用的消息不是很多,思結可汗好像是寵愛一個小妾,小妾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非常喜愛,便決定讓這個小兒子來繼承自己的汗位,爲此他剝奪了兩個兄弟的繼承權,就在不久前的一次宴會上,他忽然暈倒,人事不醒,他的兩個兄弟和三個兒子都聲稱由自己繼承汗位,便打了起來,木溫策是第一個被擊敗的勢力,目前他下落不明,他的部落被衆人分掠,其中南面的一部分牧民逃到了雲州。”

“他想立爲可汗的這個小兒子有多大?”

“大概六歲左右。”

郭宋搖搖頭,老來得子後最大的問題就是頭腦發熱要立幼子爲帝,多少王朝都毀在這上面。

“木溫策的部落一共有多少人?”

李季和李甸對望一樣,一起搖搖頭道:“這個倒沒有問。”

“我們看看去!”

衆人簇擁着郭宋向城外走去。

........

雲中縣向東南方向一直到武周山腳都是大片平原,靠近縣城已經開墾屯田,種下了一千頃小麥,麥田一望無際,包圍着雲中縣。

向西卻是大片的草原,沿着紫河分佈,一座座穹帳坐落在紫河兩岸。

郭宋倒不急着去牧民區,而是先視察屯田,他彎腰抓起一把土,仔細看了看,又聞了聞,對李季道:“這邊土質好像沒有豐州好!”

李季笑道:“確實比豐州要查一點,豐州的土地是黑土,非常肥沃,開墾後就能直接種麥子,這邊至少還要養半年到一年,去年我們種了三百頃小麥,畝產只有兩百斤,比豐州少了三成。”

“是不是小年的緣故?”

李季搖搖頭,“不是因爲小年,就按照去年的畝產比較,說到底還是土壤肥力沒有豐州好。”

“這邊只能種一季吧?”郭宋又笑問道。

“只能種一季小麥,這一千多頃土地,大概能收成十七萬石麥子,我們自己食用是足夠了,還能和牧民換取牛羊。”

郭宋又回頭問李甸,“城中民衆的麥田有多少?“

“三四百頃吧!”

李旬感覺數字少了一點,又連忙補充道:“雲中縣人口太少,種地的只有三成,放牧還有三成,剩下的製陶、做生意什麼的,另外官田還有一百多頃,糧食基本能自給自足。”

郭宋點了點頭,“去看牧場吧!”

衆人紛紛上馬,掉頭向紫河方向奔去。

紫河兩岸是肥美的草原,方圓千里,是河東重要的草原,但晉軍的草原資源比較多,雲州的草原暫時沒有利用。

進入草原後,衆人放慢了速度,一邊走,李甸向郭宋彙報道:“我們考慮把一千餘戶牧民安置在紫河兩岸,事實上,他們的牛羊除了少量自己消耗外,大部分最終還是賣給官府,從這一點來說,我覺得還是應該歡迎少量的遊牧民族南下。”

郭宋沉吟一下道:“這一點我比較贊成,就像涼州和甘州官府,還有隴右官府,他們治下也有不少羌族牧民,這些牧民我們是支持的,但沙陀人和党項人,我們就要堅決消滅,李刺史覺得原因在哪裡?”

李甸想了想道:“在他們有領土訴求,想獨立建國,野心太大,侵略性太強。”

“差不多就是這些表現,但真正原因是沙陀和党項已經形成了核心統治階層,一旦有了統治者,就會有建國的訴求,歷史上,漢朝將內附匈奴安置在邊疆廣大地區,依舊讓他們保持着內部統治貴族,這就爲後來的五胡亂華留下了禍根。

還有北魏將草原六軍鎮造反的投降將士安置在隴右和河北,卻沒有把他們的首領革除,他們在中原叛亂後,形成北齊和北周,隋唐也是由他們的後人建立,六鎮的子孫也就是今天的關隴貴族,迄今還控制着大唐。

還有契丹、奚、高句麗、渤海國,太宗皇帝東征,滅了高句麗後,大量的遼東遊牧民族被安置在幽州、河北,最後引發了安史之亂和今天的河北藩鎮。”

今天郭宋心中感慨頗多,話也比較多,他緩一緩又對李甸道:“我的意思是說,對遊牧民族南下依附,不能妥協,更不能特殊優待,首先不允許他們內部出現統治階級,哪怕一點苗頭都不允許,讓他們成爲大唐子民,一樣納稅,其次還是要化整爲零,逐漸將他們同化。”

李甸苦笑道:“聽殿下這麼一說,卑職感覺壓力很大。”

郭宋呵呵一笑,“我說的這些都是需要上百年時間來完成,不可能一蹶而就,但要記住一個關鍵,來的必須是普通牧民,不能有思結貴族。”

“卑職明白了,就像縣城內那幫陶民一樣,把三戶領頭的陶民趕走後,現在縣城內的兩百戶陶民都服從官府管理,再也沒有人鬧事了。”

“就是這個意思,我最後總結一下,你們要時刻保持警惕,一旦發現有思結貴族混了進來,就要立刻剷除,不管他們的態度是多麼卑躬屈膝,都要幹掉,這是原則,爲此,你們需要在思結牧民中培養眼線,才能隨時掌握這些牧民的動向。”

“卑職記住了!”

郭宋又回頭問李季,“鎮守使記住了嗎?”

李季躬身道:“殿下教誨,卑職銘記於心,一個字不漏。”

........

衆人來到聚集的七八頂穹帳前,這裡住着一大家子,一個老人帶着三個兒子、兒媳和孫子孫女十幾口人逃來雲州。

老人沒有名字,大家都叫他吐朶爾,意思是最好的牧民,幾十年來,他每年都會來雲州賣羊,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

“是李刺史,還有鎮守使,歡迎歡迎!”老人帶着一大家子迎了上來。

李甸給他介紹郭宋,“這是晉王殿下,是我們的主公,從太原過來。”

吐朶爾老人連忙帶着一家人跪下,“小民叩見晉王殿下!”

郭宋笑道:“各位請起,起來吧!”

衆人紛紛起身,吐朶爾的長子仔細看了郭宋一眼,低聲對父親道:“就是他!”

郭宋聽得真切,笑問道:“你認識我?”

這名健壯的思結牧民鼓足勇氣道:“你就是當年的白狼勇士,我還記得!”

郭宋哈哈大笑,“沒錯,當年獵取白狼王的那個人就是我,我還參與了你們和阿布思的戰爭。”

白狼勇士的神話迄今還在思結各部落中流傳,聽說郭宋就是傳說中的勇士,衆人看郭宋的目光也由恐懼變成崇拜。

大家在一頂最大的穹帳內坐下,吐朶爾老人親自給郭宋煮了一碗奶茶,這是思結牧民招待客人的最高禮儀,由長者給客人煮茶。

郭宋接過碗,放在額頭上輕輕頂了一下,然後一飲而盡,衆人一起鼓掌起來。

郭宋熟悉思結部的禮儀,又是大家崇拜的英雄,大家的關係一下子融洽起來。

吐朶爾老人對郭宋道:“我們的部落實際上是被木溫策強佔,原來的老酋長一家都被殺了,我們部落一共有五百餘戶,只能算一個小部落,二十年前,思結部有三十幾個部落,現在都漸漸吞併成六個大部落,都是可汗的兄弟和幾個兒子佔領。”

郭宋又問道:“木溫策部落一共有多少人,被擊敗後,最後他們去向老丈知道嗎?”

“當然知道,木溫策一共有九千多戶牧民,木溫策被其他幾個葉護擊敗後,一大半牧民被幾個葉護瓜分了,木溫策帶走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就是我們,南逃到雲州。”

“木溫策帶着牧民去哪裡了?”郭宋又繼續追問,這是關鍵了。

吐朶爾嘆了口氣,“當然是投奔回紇了,他和回紇的關係一向很密切,這次爭奪可汗金狼頭,回紇支持他上位,所以其他幾個兄弟叔父聯合起來先對付他。”

郭宋心中一沉,他最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這次思結內亂,回紇絕不會缺席。

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九百三十章 老友重逢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一百三十六章 形勢嚴峻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第二十一章 武道大會(一)第六百零五章 聞訊知敵第九百章 政變清算第五百九十四章 靈州來客第四百七十六章 思路漸清第一百三十九章 抓住要害第六百六十四章 勇奪洛關第十九章 重色輕友第九百九十三章 關注荊州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四十二章 斬盡殺絕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八百七十四章 郭張聯姻第七百八十九章 玉真宮主第一百六十二章 危機到來第八百二十九章 冰湖事件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計劃提前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九百二十六章 奔襲黎陽(上)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兩戰兩敗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六百零一章 靈州爭奪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七百一十三章 薛勳歸來第五百三十七章 沙州之戰(下)第八百五十四章 趙州之戰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一百零五章 人窮志短第十二章 君子報仇第七百五十五章 親情難逾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輿論之劍(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炮而紅第四百六十二章 最後選擇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泉州消息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二百九十三章 五月進京第六百九十六章 草原斥候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一千零三十章 涇縣設餌第七百四十章 困獸之鬥(下)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斬盡殺絕第八百二十六章 漢中事件(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再返成都第六十七章 段君訓女第二百零一章 生死之戰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報名選秀第五百六十九章 意外難民第五百五十三章 兵圍洛陽第一百四十九章 舊友相逢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金城之變第四十八章 血染紫霄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八百一十五章 晚來春急第九百零五章 異種棉桃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個方案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六百二十六章 爭取世家第三百二十九章 碼頭懲戒第一千零三十章 涇縣設餌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三章 修仙之術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崤函之變(下)第三十八章 微觀悟道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考場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見薛濤第九百零六章 野豹歸隊第八百五十章 提前接見第六百五十七章 探子落網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返回長安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四百五十七章 朝廷消息第四百五十六章 協商劃界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出征前夕第六百零一章 靈州爭奪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城門事件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太后詔書第三百九十六章 途聞警訊第二百一十八章 掛印去爵第五百零六章 雍縣偶遇第七百二十九章 官員大會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新羅學生第四百零六章 將軍抉擇第八百九十六章 掙命求生第六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城門事件第七百二十三章 奪取商州第七百九十七章 江南風緊第四百零二章 涼州名醫第六百九十二章 思結消息第五百六十一章 銅錢危機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出征前夕
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九百三十章 老友重逢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一百三十六章 形勢嚴峻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第二十一章 武道大會(一)第六百零五章 聞訊知敵第九百章 政變清算第五百九十四章 靈州來客第四百七十六章 思路漸清第一百三十九章 抓住要害第六百六十四章 勇奪洛關第十九章 重色輕友第九百九十三章 關注荊州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四十二章 斬盡殺絕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八百七十四章 郭張聯姻第七百八十九章 玉真宮主第一百六十二章 危機到來第八百二十九章 冰湖事件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計劃提前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九百二十六章 奔襲黎陽(上)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兩戰兩敗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六百零一章 靈州爭奪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七百一十三章 薛勳歸來第五百三十七章 沙州之戰(下)第八百五十四章 趙州之戰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一百零五章 人窮志短第十二章 君子報仇第七百五十五章 親情難逾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輿論之劍(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炮而紅第四百六十二章 最後選擇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泉州消息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二百九十三章 五月進京第六百九十六章 草原斥候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一千零三十章 涇縣設餌第七百四十章 困獸之鬥(下)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斬盡殺絕第八百二十六章 漢中事件(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再返成都第六十七章 段君訓女第二百零一章 生死之戰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報名選秀第五百六十九章 意外難民第五百五十三章 兵圍洛陽第一百四十九章 舊友相逢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金城之變第四十八章 血染紫霄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八百一十五章 晚來春急第九百零五章 異種棉桃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個方案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六百二十六章 爭取世家第三百二十九章 碼頭懲戒第一千零三十章 涇縣設餌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三章 修仙之術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崤函之變(下)第三十八章 微觀悟道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考場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見薛濤第九百零六章 野豹歸隊第八百五十章 提前接見第六百五十七章 探子落網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返回長安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四百五十七章 朝廷消息第四百五十六章 協商劃界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出征前夕第六百零一章 靈州爭奪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城門事件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太后詔書第三百九十六章 途聞警訊第二百一十八章 掛印去爵第五百零六章 雍縣偶遇第七百二十九章 官員大會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新羅學生第四百零六章 將軍抉擇第八百九十六章 掙命求生第六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城門事件第七百二十三章 奪取商州第七百九十七章 江南風緊第四百零二章 涼州名醫第六百九十二章 思結消息第五百六十一章 銅錢危機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出征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