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溫酒話別

郭宋沒有心思和他們虛禮,開門見山便問起採鹽的情況,鄯州倉庫的存鹽只能支撐兩個月,如果兩個月後,這裡的產量還跟不上,那麻煩就有點大了。

謝懷恩已經來了十幾天,他一直仔細地勘察白鹽池的情況,確定開採位置,爲下一步的大規模開採做好準備。

他對白鹽池的情況已經瞭如指掌,他躬身道:“啓稟殿下,卑職差不多已經準備好,決定十天後開始煮鹽,兩千名煮鹽士兵已經就緒,前三個月每月產鹽五萬石,三個月後能到十萬石,加上河湟青海湖的鹽場,每月產鹽二十萬石,能達到之前每月的產量。”

一石鹽的鹽稅是一貫錢,每月二十萬貫錢,一年兩百四十萬貫,可以支付二十萬軍隊的軍俸,然後加上葡萄酒的利潤,軍俸問題就能解決了。

不過郭宋也知道,在這裡採鹽,涉及人工、燃料、運輸之類,成本肯定比較高一點,每鬥鹽至少三十文錢,沒辦法,鹽價肯定要上漲到每鬥鹽一百三十文。

雖然比之前漲價了二十文,但比起其他地方每鬥幾百文的高價鹽,他賣給百姓的鹽價還是相當低廉,百姓應該能接受。

想到這,郭宋鬆了口氣又問道:“這座鹽湖能開採多久?”

謝懷恩嘆口氣道:“這座鹽湖比較小,最多支撐十年,北面還有幾座鹽湖,但在沙漠中,開採很難。”

“十年足夠了!”

郭宋笑道:“真正的產鹽還是要指望海鹽,我們不可能十年後連一片海都看不到。”

謝懷恩撓撓頭笑道:“殿下說得對,卑職眼光狹隘了。”

郭宋沉吟一下道:“我想你應該也知道,鄯州倉庫的存鹽量只能支撐兩個月,鹽稅關係到軍俸,你肩頭責任重大,有什麼困難就儘管提出來,我會全力安排。”

“回稟殿下,別的問題都不大,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倉庫,我和藍縣令商議,先借用縣城內的官倉,同時建造鹽倉,然後就是加快鹽的運輸流轉,卑職希望在船隻上能夠得到保障。”

郭宋當即道:“可以,我特批六百艘鹽船,分爲三隊,讓它們不間斷地在黃河上運輸。”

“如果是這樣,大問題基本上就解決了。”

..........

郭宋在鹽州呆了兩天,便直接從鹽州走蕭關返回長安,他這次沒有去豐州,實在是長安還有一大堆事情等着他處理,他沒有時間去,只能等下次再專門去一趟了。

時間在進入五月後,天氣便漸漸炎熱起來,成都這些天卻一直下雨,涼快雖然很涼快,但天色總是陰沉沉的,空氣溼度太大,整天衣服和房間都是溼漉漉的,非常難受。

成都的朝廷也和天氣一樣陰鬱沉悶,軍權和財政大權被宦官牢牢控制,北衙已經公開成立,涉及軍隊和錢糧批支的奏摺,都必須送去北衙,由宦官們批覆定奪,權力分配明確,南北衙這幾個月倒也相安無事。

但南衙的朝政卻十分枯燥無聊,更重要是看不到希望,俸祿也低微,百官們得過且過,大家都爭着去地方官府,就算當個縣令也比在朝廷中當個侍郎強。

加上連日陰雨,很多北方籍的大臣都開始懷念北方晴朗的天氣了,也更加懷念故鄉。

這天中午,成都望江酒樓的三樓,在一處靠窗的位子旁坐着兩名中年男子,兩人結五十歲左右,看起來都溫文爾雅,氣度不凡,這兩人自然不是普通人,一個是刑部尚書韋渙,長安名門韋氏家族的家主,另一個則是太常寺卿溫佶,太原名門溫氏家族的家主。

溫佶給韋渙斟滿一杯酒,好奇地問道:“那個案子就這麼結案了?”

韋渙嘆息一聲道:“不結案又能怎麼樣,宋朝鳳把店鋪接過去了,你還能去沒收他的店鋪?”

兩人在談論一樁荒誕的案子,成都西大街有家賣布的百年老字號,店主因爲父親去世,便關店去眉州去父親辦喪事,幾個月後回到成都,卻發現店鋪被隔壁茶樓霸佔了。

雙方爭吵,茶樓東主卻拿出的地契和房契,都清清楚楚顯示他家店鋪的範圍包括了布店,這樣就出現了兩個合法的地契和房契,雙方便開始打官司,這案子從縣衙一直鬧到刑部,驚動了刑部尚書韋渙。

“那到底是誰的店鋪?”

“當然布店是真的,他的地契是幾十年前的老地契,而茶樓的地契雖然也是老地契,但上面有修改的痕跡,官府留的底也修改了。”

“茶樓是什麼背景?”溫佶又問道。

韋渙冷笑一聲,“我剛纔不是說了嗎?”

“你是說宋朝鳳?”

韋渙點點頭,“這家茶樓店主有三個兒子,其中小兒子跟宋朝鳳改姓宋,給宋朝鳳當了義孫,是宋朝鳳的二十四孫之一。”

“原來如此!”

溫佶這才明白,原來是宋朝鳳的關係。

宋朝鳳有九內子,十八外子和二十四孫,九內子是他的九個心腹宦官,安插在北衙九司,十八外子是朝中十八名官員,被宋朝鳳派去各地爲官,或者安插在要害部門。

二十四孫是成都二十四家富商的子弟,權錢勾結,給宋朝鳳提供財富,其他幾個大宦官,像霍仙鳴、竇文場之類也有義子和幹孫,大同小異。

“那現在呢?”溫佶又問道。

“現在刑部插手這個案子,宋朝鳳索性就把茶樓買過去,茶樓隔壁的布店也歸他所有,他派了軍隊在旁邊坐鎮,誰敢動這座茶樓就殺誰,刑部也只能乾瞪眼沒有辦法。”

溫佶沉吟一下道:“我覺得關鍵還是成都縣,縣裡改了地契和房契,它們纔是罪魁禍首。”

韋渙鼻子裡哼了一聲,“縣令唐韶是宋朝鳳的十八外子之一,對他而言,一切不都是理所當然嗎?”

溫佶把酒杯往桌上重重一頓,“奸閹作亂,世道暗無天日!”

韋渙沉默片刻道:“這個案子只是小事一樁,可怕的不是案子本身,而是案子背後。”

“韋兄指的是什麼?”

韋渙長嘆一聲道:“堂堂的刑部尚書居然要管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你不覺得可悲嗎?”

溫佶沉默了,這是所有人都面臨的尷尬,朝廷竟然無事可做了,礦山、土地、房產、鹽鐵、徵稅等等,所有涉及財物的權力都被北衙攫取,軍隊也在北衙手中,南衙卻無所事事。

沒有財政支配權,南衙就像被拔掉翅膀的鳥一樣,苟延殘喘地活着,他這個太常卿更是閒得幾天都無事可做了。

這時,韋渙緩緩道:“過些天是我祖父的祭日,我打算回長安一趟。”

這些都是藉口,韋渙祖父的祭日年年都有,卻從未見他回去過,關鍵是杜佑居然被郭宋重用,被封爲晉王府左司馬,成爲天策樓知政之一,這個消息把韋渙刺激到了,他兄弟韋清是蒲州刺史,幾次寫信讓他回去,韋渙卻有點矯情,希望郭宋親自寫信給自己。

現在卻被杜佑搶先抓住了機會,韋渙後悔了,眼看各個高職都有了人選,他再不回去就沒有機會了。

溫佶當然心知肚明,他兒子溫邈是郭宋的記室參軍,同樣幾次寫信讓自己北上,他也有點猶豫,這一猶豫,機會就錯過了。

溫佶嘆口氣道:“聽說郭家幾個兄弟也要回長安給父親守墓,韋兄既然決定要走,最好趕緊走,再晚一點就難走了。”

韋渙嚇一跳,他還在等太后批假呢!看樣子不能等了,明天就出發。

“溫賢弟不回去看看嗎?”韋渙問道。

“我可能要回去,但不是現在,年底吧!正好回鄉祭祖。”

兩人基本上已經說破了,韋渙苦笑一聲道:“很多人都說,大唐的希望在長安,賢弟怎麼看?”

“這個不好說,晉王畢竟姓郭不姓李,如果說天下的希望在長安,我倒還贊同,大唐的希望......大唐皇室都快死絕了,哪裡還有希望?”說到最後,溫佶的嘴脣忍不住一陣哆嗦。

溫佶說得沒錯,大唐宗室幾乎被安祿山殺絕,涇源兵變後,朱泚又殺了一批,年初的三清殿宮變再殺了一批,現在皇室宗親除了召王李偲在嶺南外,成年男子都沒有了,只剩一羣年幼的孩童,他們幼小的身軀哪裡支撐得起大唐江山?

“好吧!我明天一早就走,希望我們長安再見。”

溫佶也舉起酒杯道:“祝兄長一路順風。”

“我們幹!”

兩人將酒一飲而盡,起身各自離去了。

第六百零七章 夜奪蕭關第九百章 政變清算第三百三十章 西市事件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四百八十二章 連橫合縱第三百五十六章 江夏買僕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精確穿插第四百七十六章 思路漸清第四百零五章 就職演說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一百四十章 押運重任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銀票疑雲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六百三十六章 困獸之滅第七百五十五章 親情難逾第九百零九章 緊急應對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四章 山中有秘第六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兩股勢力第五百二十三章 壓力如山第二百七十三章 冷氏求情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秋後算帳第八百三十三章 冰釋前嫌第一百四十九章 舊友相逢第六章 忍無可忍第九百九十八章 漁翁得利第九百七十三章 圍城打援(中)第八百七十一章 河北談判(上)第三百四十章 張家有妾第四百六十章 夢醒時分第三百四十四章 回心轉意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六百七十二章 欽王事件第五百二十三章 壓力如山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營州消息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父子交心第七百一十二章 無恥開口第一百七十七章 玉門遇襲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四百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第一百三十一章 府前刺殺第五百五十二章 考察高昌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藥鋪事件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烈火奪城第五十五章 求才若渴第九百五十八章 戰術初定第八百七十四章 郭張聯姻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一百三十五章 情報掮客第一千零六十章 白水圍剿第四百八十九章 運抵張掖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嶺南風雲(中)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襲船場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攏翠之屋第六百三十二章 馬場秋遊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登門座談第八百七十五章 心悅君兮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三百二十九章 碼頭懲戒第六十二章 粟特奴隸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第八百九十五章 巧舌辯解第八百三十五章 徹底認慫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料之中第九十五章 思結內亂第一千章 接踵而來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一百八十八章 正面激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府壽宴(二)第四百零八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八百零三章 初步談判第八百八十六章 鑑別竅門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二百一十九章 又見金盒第三百九十五章 兩股勢力第二百一十一章 召王夜宴第八百四十一章 千里追蹤(中)第七百九十八章 闖關過卡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動了疑心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意外來客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密知動向第一百三十七章 狙擊破局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八百四十二章 千里追蹤(下)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勞工市場第五百零六章 雍縣偶遇
第六百零七章 夜奪蕭關第九百章 政變清算第三百三十章 西市事件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四百八十二章 連橫合縱第三百五十六章 江夏買僕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精確穿插第四百七十六章 思路漸清第四百零五章 就職演說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一百四十章 押運重任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銀票疑雲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六百三十六章 困獸之滅第七百五十五章 親情難逾第九百零九章 緊急應對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四章 山中有秘第六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兩股勢力第五百二十三章 壓力如山第二百七十三章 冷氏求情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秋後算帳第八百三十三章 冰釋前嫌第一百四十九章 舊友相逢第六章 忍無可忍第九百九十八章 漁翁得利第九百七十三章 圍城打援(中)第八百七十一章 河北談判(上)第三百四十章 張家有妾第四百六十章 夢醒時分第三百四十四章 回心轉意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六百七十二章 欽王事件第五百二十三章 壓力如山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營州消息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父子交心第七百一十二章 無恥開口第一百七十七章 玉門遇襲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四百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第一百三十一章 府前刺殺第五百五十二章 考察高昌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藥鋪事件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烈火奪城第五十五章 求才若渴第九百五十八章 戰術初定第八百七十四章 郭張聯姻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一百三十五章 情報掮客第一千零六十章 白水圍剿第四百八十九章 運抵張掖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嶺南風雲(中)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襲船場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攏翠之屋第六百三十二章 馬場秋遊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登門座談第八百七十五章 心悅君兮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三百二十九章 碼頭懲戒第六十二章 粟特奴隸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第八百九十五章 巧舌辯解第八百三十五章 徹底認慫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料之中第九十五章 思結內亂第一千章 接踵而來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一百八十八章 正面激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府壽宴(二)第四百零八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八百零三章 初步談判第八百八十六章 鑑別竅門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二百一十九章 又見金盒第三百九十五章 兩股勢力第二百一十一章 召王夜宴第八百四十一章 千里追蹤(中)第七百九十八章 闖關過卡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動了疑心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意外來客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密知動向第一百三十七章 狙擊破局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八百四十二章 千里追蹤(下)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勞工市場第五百零六章 雍縣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