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

宋朝鳳來到外堂,只見張延賞坐在一旁喝茶,宋朝鳳乾笑一聲道:“張相國有急事找我?”

南衙和北衙一向是井水不犯河水,若不是迫不得已,張延賞也不會來求宋朝鳳。

他起身拱拱手,“有件事比較急,還請朝翁幫忙處理一下。”

宋朝鳳請他坐下,笑眯眯道:“張相國客氣了,都是公事,直接說就是了。”

“是這樣,我得到消息,有十幾名官員要離開成都回長安,這件事影響比較大,希望朝鳳派人攔截一下,不要讓他們北去。”

宋朝鳳眉頭一皺道:“上次韋渙回長安的時候,太后不是說允許官員回鄉自由嗎?”

“朝翁有所不知,這一次是晉王府直接來成都挖人,帶走的都是各個署的精英官員,一下子走十七人,朝廷損失太大。”

“晉王府?”

宋朝鳳心中一個激靈,他忽然明白了,那份清單就是在警告自己,不要干涉晉王府的事情,他心念一轉,當即做出決定,和十幾名南衙小官被挖走相比,當然是自己的利益更加重要。

他喝了口茶,半晌道:“如果這十幾人是被晉王府的人綁架去長安,不用相國開口,我一定會安排軍隊攔截,但如果官員是自己願意去長安,我覺得相國最好不要用攔截這種辦法,昔日大禹治水,也知道堵不如疏,相國爲何不和他們談一談,把他們挽留下來,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相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拿出十足的誠意,我相信晉王府挖不走他們。”

張延賞心中十分惱火,若不是北衙掌握着財權,把各種稅賦收入都用在軍費支出上,朝廷財政怎麼會如此窘迫?連官員的俸祿都發不出來,若不是家中貧困之極,這些官員會走嗎?

張延賞其實是害怕這十七名官員離去引發羊羣效應,大批中低層官員都會跟着離去,所以他要解決這個難題,要借這次機會說服北衙及時把部分財稅撥給南衙。

“朝翁,我還聽說一件事,郭宋準備給朝廷官員每人每月兩貫錢的補貼,從這個月就開始了。”

“還有這種好事?”

宋朝鳳眼睛一亮,連忙問道:“不知這裡所指的朝廷官員包不包括北衙的朝官?”

“宋公公!”

張延賞忍無可忍,一拍桌子怒道:“郭宋是藩鎮,哪有讓藩鎮來給朝廷官員補貼的道理?關鍵是北衙要及時把財稅撥給我們,我們就有錢給官員支付俸祿,從今年一月到現在都沒有發過俸,官員們都快活不下去了,郭宋趁機來收買人心,來挖朝官,這怎麼能行?”

宋朝鳳眼皮一搭,冷冷道:“張相國,當初我們可是說好的,巴蜀的田稅戶稅歸北衙,巴蜀以外的田稅戶稅歸南衙,其他雜稅用來養軍隊,江南那邊富得流油,你們不去催繳田稅,反而盯着北衙碗裡這點殘羹剩飯,現在還把發不起俸祿的責任栽在我們頭上,是不是有點太過分?要不然我們去太后面前辯辯理,到底是誰在無理取鬧?”

張延賞忍住怒火道:“江南那點稅賦要支撐地方官府,還要養地方軍,馬燧和劉洽的數萬大軍隊也在這裡開支,最後能給朝廷多少?而且稅賦的大頭就是雜稅,光鹽稅就是戶稅的十倍,還有商稅、礦稅、茶酒稅、馬稅、架間稅,這些稅加起來不知是田稅戶稅的多少倍,朝翁,大家都希望朝廷能正常運轉,北衙不能做得太過份了。”

宋朝鳳呵呵冷笑一聲,“我不是早就說過了嗎?南衙北衙都是天子的大臣,非要搞得跟對頭似的,水火不容,有意思嗎?我還是上次的建議,如果張相國肯答應,我就說服北衙同僚,把商稅、茶酒稅、馬稅和架間稅移交給南衙,如何?”

宋朝鳳開出的條件可不低,南衙恢復七相制,其中四相由北衙推薦,這實際上就是全面控制朝廷了,二月時他提出這個條件,被張延賞一口回絕。

所謂我爲魚肉,人爲刀俎,南衙已經六個月沒有收入一文錢了,而太后那邊又態度含糊,總是一句話,你們自己商量着辦。

張延賞被逼得沒有辦法,再不妥協,朝廷就要崩潰了。

“好吧!我可以同意七相制,同意朝翁的方案。”

宋朝鳳尖笑兩聲,“這就對了嘛!都是爲了朝廷好,我們也沒有私心,那明天我們一早就去見太后?”

“可以,可十七名朝官之事,也要拜託朝翁了。”

“這個......我只能說盡量阻攔,如果張相國想和郭宋翻臉,那我就直接派兵把他們全宰了。”

張延賞嚇了一跳,連忙擺手,“只是勸阻,不能殺人!”

“我明白了,我會通知漢中關隘,不讓他們過關就是了,但他們肯不肯回來,我就不能保證了。”

宋朝鳳話說得很活,該做的我會去做,但他們回不回來,就和我無關了。

“那就拜託朝翁了。”

張延賞心情沉重地走了,宋朝鳳已經逼張延賞妥協了,他怎麼可能再去得罪郭宋,損害自己的切身利益,何況這只是芝麻大的小事情。

沉思片刻,他吩咐當值宦官道:“去通知漢中各關隘,凡在職朝官,一律不得過關北上。”

什麼叫在職朝官,拿出魚符,證明自己朝官身份的人,才能叫在職朝官,如果已經辭職,拿不出魚符,或者隱匿身份,誰知道他是不是在職朝官?

這就叫搗漿糊,就像嚴禁在逃罪犯乘坐火車飛機一樣,聽起來光面堂皇,但實際上一點意義都沒有。

.........

劍門關,一隊牛車在狹窄的官道上緩緩而行,兩邊都是斷崖峭壁,直入雲霄,異常險要,這支隊伍正是十七名前往長安任職的官員,他們帶着主要家眷和隨身衣服細軟,其他僕婦之類都只能自己去長安,大件物品也只能找人託運去長安。

李維瑾一家坐在第四輛牛車上,他們除了一些破舊的隨身衣服外,別的都沒有了,值錢的都賣光了,連一根銅首飾都沒有。

不過他們有了三百兩銀子,一切都不用再擔心,李維瑾的病也好了,渾身充滿了生機,他十三歲的兒子李翰坐在窗前,興致勃勃地望着遠處的山巒,這裡山形太壯美,妻子楊氏和小妾阿春坐在另一邊窗戶前低聲說話,她們在憧憬未來的美好生活。

“夫君,我們的官舍是兩畝還是一畝半?”楊夫人問道。

“好像七品的官舍都是兩畝,都這樣說,在老長安城。”

楊氏嚇了一跳,“老長安城不是很破爛嗎?”

李維瑾呵呵一笑,“聽說完全變樣了,舊房子都全部拆除,修建成新房,太學也在那邊,風景如畫,據說長安人都很羨慕住老城的人。”

“是嗎?那真是令人期待啊!”

楊氏又道:“我給吳大娘和常大娘說過了,她們現在過得不好,願意繼續跟隨我們,我給她們一點錢,讓她們自己來長安,夫君,沒有問題吧!”

吳大娘和常大娘都是跟隨他們多年的僕婦,前段時間家中太窮,把她們辭退了,楊氏臨走前又去找她們,把她們重新僱回來。

“娘子決定好了,我沒有意見。”

正說着,張錦光騎馬過來,囑咐李維瑾道:“等會兒過關的時候,就說我們是香客,去長安慈恩寺上香還願的,記住了,我們可不是南唐朝廷職官,只是普通的商人,知道吧!”

張錦光剛剛得到消息,漢中和劍南的各種關隘都嚴禁在職官員過關北上,那很容易,他們換個身份就是了。

張錦光又把一塊證明身份的商牌遞給李維瑾,李維瑾點點頭笑道:“我們確實不是在職官員了。”

其實只要給足了守關將領好處,就基本上不會爲難他們了,也不會查什麼身份,只要他們不主動證明自己是在職官員,誰知道他們是做什麼的?

不多時,張錦光和守關將領交涉完成,五十兩白銀送入對方囊中,劍門關立刻開關門放行,根本就沒有人過來查問。

車隊浩浩蕩蕩駛過了劍門關.......

長安玉真宮,應採和收拾了一個細軟小包,換上黑色武士服,把長劍背在身後,她剛剛接到郭宋的密令,又要出發了。

徒弟淨玉也跟着換上了武士服,背上長劍,另一個徒弟淨月小心翼翼問道:“師父這次去江南,需要多少時間?”

“我也不知道,估計一兩個月吧!若住持找我,你就說我需要閉關三個月,一切事務和長老堂商議,你的任務就是給師父保守秘密。”

“徒兒記住了!”

應採和見天色已經黑盡,便對徒弟淨玉道:“馬匹在城外,我們出發吧!”

兩人一縱身跳上高牆,兩人的身影一閃便消失在黑暗之中。

第一百四十七章 往事不堪第一百一十章 三監三王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計前嫌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三百一十四章 子午驚魂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六百二十三章 軍心混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酒眉壽第一千零二十章 計中之計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二十九章 武道大會(九)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擴軍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錢氏進京第八百七十二章 河北談判(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軍神病逝第五百六十五章 天策外衛第七十一章 五五規則第三百九十五章 兩股勢力第三百七十六章 魚龍燈會(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患又起第二百二十二章 醍醐灌頂第二十八章 武道大會(八)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略差火候第三百零五章 中原消息第十二章 君子報仇第八百二十四章 漢中事件(上)第八十六章 騎射大賽(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又見金盒第六百九十五章 北征決定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的任命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壓迫撤軍第九百一十章 背信棄約第一千零一章 探查病情第二百五十章 視察廢城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一十四章 冬狩前奏第九十二章 陰山遇狼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第六百八十八章 長安空虛第八百六十九章 安穩民心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六十九章 痛失良才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郵夜驚第四百八十二章 連橫合縱第一百八十四章 春聞警訊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九百三十七章 漳河海港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視察藍田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患又起第四百五十四章 故地重遊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布棋落子(六)第九十六章 婉拒拉攏第五百九十六章 棉花節日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六百零五章 聞訊知敵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七十四章 黃河酒樓第五百二十六章 搶麥之戰(下)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四百二十六章 夜奪酒泉第一百一十五章 甘雨現身第三百七十一章 微服私訪(上)第一千一百章 唐州商會第九百零一章 財富置換第二百一十一章 召王夜宴第四百四十六章 沙州吐蕃第七百一十九章 獵城行動第三百四十章 張家有妾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五百六十四章 新人舊婦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料敵在先第四十二章 斬盡殺絕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瘟疫之災第六百五十章 深宮驚變(上)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九百五十五章 除弊革新第七百七十章 短兵相接第四百零八章 軟硬兼施第八百七十二章 河北談判(下)第三百零六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九十五章 折中之策第三百三十六章 以毒攻毒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神秘對手第三十章 武道大會(十)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網開一面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秋後算帳第八百八十二章 銀船過境第五百一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二百三十二章 緣來如風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開拓思路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一百二十五章 以毒製毒第八百七十五章 心悅君兮
第一百四十七章 往事不堪第一百一十章 三監三王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計前嫌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三百一十四章 子午驚魂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六百二十三章 軍心混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酒眉壽第一千零二十章 計中之計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二十九章 武道大會(九)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擴軍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錢氏進京第八百七十二章 河北談判(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軍神病逝第五百六十五章 天策外衛第七十一章 五五規則第三百九十五章 兩股勢力第三百七十六章 魚龍燈會(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患又起第二百二十二章 醍醐灌頂第二十八章 武道大會(八)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略差火候第三百零五章 中原消息第十二章 君子報仇第八百二十四章 漢中事件(上)第八十六章 騎射大賽(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又見金盒第六百九十五章 北征決定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的任命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壓迫撤軍第九百一十章 背信棄約第一千零一章 探查病情第二百五十章 視察廢城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一十四章 冬狩前奏第九十二章 陰山遇狼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第六百八十八章 長安空虛第八百六十九章 安穩民心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六十九章 痛失良才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郵夜驚第四百八十二章 連橫合縱第一百八十四章 春聞警訊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九百三十七章 漳河海港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視察藍田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患又起第四百五十四章 故地重遊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布棋落子(六)第九十六章 婉拒拉攏第五百九十六章 棉花節日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六百零五章 聞訊知敵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七十四章 黃河酒樓第五百二十六章 搶麥之戰(下)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四百二十六章 夜奪酒泉第一百一十五章 甘雨現身第三百七十一章 微服私訪(上)第一千一百章 唐州商會第九百零一章 財富置換第二百一十一章 召王夜宴第四百四十六章 沙州吐蕃第七百一十九章 獵城行動第三百四十章 張家有妾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五百六十四章 新人舊婦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料敵在先第四十二章 斬盡殺絕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瘟疫之災第六百五十章 深宮驚變(上)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九百五十五章 除弊革新第七百七十章 短兵相接第四百零八章 軟硬兼施第八百七十二章 河北談判(下)第三百零六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九十五章 折中之策第三百三十六章 以毒攻毒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神秘對手第三十章 武道大會(十)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網開一面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秋後算帳第八百八十二章 銀船過境第五百一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二百三十二章 緣來如風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開拓思路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一百二十五章 以毒製毒第八百七十五章 心悅君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