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籠絡衙官

張雲的斥候營是前天半夜裡出發,十支斥候隊分頭北上了,這才一天一夜的時間,就已經送來了情報?

“怎麼說?”郭宋關切地問道。

“目前他們已經出了甘州,進入肅州,在甘州地界內尚未發現任何敵蹤,不過祁連戍堡還是被沙陀軍佔領。”

郭宋自己也有豐富的經驗,不管薛延陀人也好,沙陀人也好,他們的主力探子一般會在大軍出發十天前潛入敵境刺探情報,如果在甘州還沒有發現敵軍探子,那就說明對方在短期內不會進攻甘州。

兩名士兵幫助郭宋脫去重甲,郭宋活動一下有些僵硬的關節,走到地圖旁,他的目光落在祁連戍上,祁連戍是位於肅州最南端的一座戍堡,靠近祁連山,原本是唐軍最北面的一座戍堡,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去年秋天,沙陀人進攻祁連戍堡,前都督王連恩率一萬軍隊趕去支援,最終傷亡慘重。

對郭宋而言,祁連戍堡還有另一層意義,那是祁連山秘密通道的起點,無論如何,祁連戍堡不能落在敵軍手中。

郭宋沉吟半晌道:“能和張雲他們聯繫上嗎?”

“可以!”

郭宋緩緩道:“我的意見就是兩點,第一,令張雲他們一定注意自身安全;第二,命他們嚴密關注祁連戍堡,敵軍的探子很可能是從祁連戍堡出來。”

“卑職記住了!”

姚錦猶豫一下道:“都督,卑職明天要率領士兵長途拉練,前往刪丹縣,卑職再繼續兼管斥候營就有點不太方便了,都督能否考慮一下?”

郭宋點點頭,“也好,那你做個移交,把斥候營交給張先生!”

姚錦暗暗鬆了口氣,行一禮匆匆去了。

這時,張謙逸走上來勸道:“都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都是爲了大唐,又何必在意那些細節?”

張謙逸指的是都督官衙的官員們,郭宋手下並非沒有人,都督官衙下面有三十多名文官呢!長史、司馬、判官、錄事參軍、六曹參軍、從事等等一應俱全,完全可以把它們利用起來。

事實上,從王連恩時代開始,都督官衙就基本上被架空了,王連恩的五名幕僚掌握了所有的權力,官衙成了虛設。

王連恩架空都督官衙是有原因的,其實也是制度上的一種制衡,都督官衙不僅聽從都督的命令,同時也要服從朝廷的指令,他們必須定期向兵部彙報甘州的情況,甚至彙報的內容連甘州都督也未必知道。

這一點不僅讓王連恩極爲不滿,郭宋心中也太不舒服,但現在郭宋手中確實無人可用,如果什麼事情都交給張謙逸,他也忙不過來。

張謙逸勸郭宋和都督官衙搞好關係,也是要吸取王連恩的教訓,要知道王連恩是向朝廷隱瞞了兵敗的消息,卻被都督軍衙的官員們捅到兵部,天子才緊急召回了王連恩。

郭宋也知道,要想扳倒王連恩,還得需要都督官衙的全力配合,其實他昨天就已經讓兵曹司插手組建新軍種之事了。

張謙逸又勸道:“都督,我們全力對付沙陀軍之時,還是應該儘量團結!”

“好吧!”

郭宋緩緩點頭,“你下午讓潘長史和劉司馬過來一趟。”

停一下,他又道:“把錄事參軍張裘安也一併找來。”

........

郭宋負手在大帳內來回踱步,很多事情他之前體會不到,尤其是地方大員和朝廷的關係,只有坐鎮一方後才能深刻體會到,以前他雖然坐鎮豐州,但豐州基本上被朝廷放棄了、忽視了,所以就算他在豐州做了出格的事情,朝廷一般也懶得過問。

但甘州卻是根正苗紅的大唐領地,養馬重地,地位十分重要,朝廷向來就很重視,在甘州建立了完善的官制體系,各種制度也很嚴密,比如他成立重甲步兵營和重弩營,就必須要經過兵部批准才能實施,還有成立斥候營和內務營也同樣需要兵部備案批准。

比武奪將的方案更是需要得到兵部批准後才能實施,否則,兵部根本就不承認這種非常規方式提拔的郎將。

事實上,安史之亂後,朝廷對各地武將的權力限制得越來越嚴,事事都要向朝廷申請批准,如果擅自行動就會被懲罰,重則調離,輕則扣糧扣錢。

儘管現在自己可以用戰事緊急爲理由推脫,但以後呢?

想到這,郭宋着實有些無奈,他現在身處其位,才終於有點理解了,藩鎮之所以成爲藩鎮,並不一定完全是出於野心,很大程度上也是朝廷和地方的一種博弈結果。

午飯後,長史潘遼、司馬劉梓、錄事參軍張裘安,都督府的三大巨頭齊聚都督大帳,郭宋將一份連署控訴王連恩罪狀的彈劾書交給三人。

“所有校尉以上將領都簽字畫押了,我希望都督府的文官們也在下方簽字畫押,不能讓作惡者逃脫懲罰,否則七千將士死不瞑目。”

三人對望一眼,眼中都露出興奮之色,彈劾王連恩他們絕不牴觸,甚至還鼓掌歡迎,王連恩任都督兩年,整個都督官衙都被架空,一羣官員只能領半薪,養家餬口都十分艱難,這個仇他們可記着呢!

潘遼代表衆人率先表態,“都督的決定我們全力支持,人人都會簽署,正如都督所言,絕不讓做惡者逃脫懲罰。”

郭宋笑着點點頭,“召集大家過來,其實還有重要事情和各位商議,這次成立重甲步兵營和重弩營,另外還有之前成立的斥候營,再有就是爲了激勵士氣採取比武奪將,按規定都應該先報兵部備案批准後才能實施,但因爲形勢緊急,我們必須搶在沙陀人入侵之前完成,所以我們先做起來,但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忽視兵部,我的意思是說,事情雖然做了,但還是要向兵部上報備案,並把情況說清楚,這件事我就交給潘長史來完成了。”

潘遼連忙起身道:“卑職已經寫好了報告,只要都督批准,就可以發送給兵部了。”

按理,這些報告是不需要經都督批准的,但既然郭宋沒有效仿王連恩的打算,他們當然也要投桃報李,上報之前先讓郭宋過目。

郭宋心中着實有些不爽,這幫傢伙居然沒有告訴自己,就已經寫好準備上報了,如果自己不問,那他們是不是也不打算提起?

郭宋呵呵一笑,“好吧!給我看一看,然後連同這份彈劾書一併上報。”

“我們會在這兩天內完成,絕不耽誤!”

郭宋點點頭,又問司馬劉梓,“我想問一下,劉司馬手下有多少人?”

“目前有三名從事!”

郭宋想了想道:“目前斥候營已經成立,三百精銳士兵都是斥候,還缺少情報分析官員以及內部管理官員,我想知道,劉司馬能否接手斥候營?”

“這......”

劉梓有點爲難了,他知道斥候營一向都是都督直管,自己哪有資格管斥候營?

潘遼卻心領神會,笑道:“斥候營也和其他軍營一樣,一分爲二吧!情報比較緊急,一般都是直接上呈都督,但斥候營的補給、後勤就是劉司馬的事情了,郭都督,我說得沒錯吧!”

郭宋笑着點點頭,“斥候營和其他軍營一樣,也需要後勤管理,情報分析我另外招募文吏吧!關鍵是後勤這一塊,我希望劉司馬能夠管起來。”

劉梓這才明白,郭都督剛纔是在做做樣子呢,他就是說嘛!郭都督怎麼可能把情報這麼重要的權力交給自己,不過把斥候營的後勤管理這一塊交給自己,這比起於連恩寡恩薄情,已經不知好過多少倍了。

他連忙道:“卑職今天就安排人接管斥候營後勤。”

郭宋又對錄事參軍張裘安道:“軍務已經漸漸步入正軌,那麼戰備這一塊也要開始着手了,我發現張掖城缺乏大型防守武器,投石機、石砲之類,不知道能不能做出一批?”

張裘安連忙道:“考慮製造守城武器,恐怕沒有那麼多工匠,但據卑職所知,涼州的倉庫裡倒是有一批大型投石機,大約有四十架,看看都督能不能和涼州那邊商量,把這批投石機借過來。”

郭宋精神一振,“能確定嗎?”

張裘安微微笑道:“卑職以前就在涼州出任判官,親眼所見!”

“那我立刻修書給張光晟,之前我還替他運去一批兵甲,相信這個面子他應該能給我。”

大型守城武器有了眉目,郭宋又繼續道:“除了投石機外,還有別的守城武器需要準備,像滾木礌石,繩索,還要準備一批大鋼叉子,以及縱火的物資,乾透的枯枝稻草都是好東西,這次我從朝廷帶來五百桶高奴油,配合乾草,會成爲我們對付敵軍巢車的利器,所有物資都要煩請各位準備,如果人手不足,我可以調士兵協助。”

衆人一起躬身行禮,“謹遵都督之令!”

.........

【注:高奴油就是產於延安地區的石油,兩晉南北朝時期已經開始用於軍事。】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達成共識(上)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七百六十二章 韓滉之憂第五百六十四章 新人舊婦第八百二十七章 兩衙合議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合縱連橫(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補償條件第八百七十一章 河北談判(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五月進京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江都之變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激戰內庫(中)第八百九十五章 巧舌辯解第八百七十二章 河北談判(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籠絡衙官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八百三十九章 緊急事件第三百八十章 清虛求願第一百五十六章 絕密任務第三百五十三章 崔府壽宴(下)第二百三十章 不妙之訊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變前夕第二百四十四章 守城初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七百三十七章 須拿誠意第一百零四章 家有悍妻第五百一十五章 獨孤幽蘭第四百三十九章 機緣湊巧第四百四十四章 敦煌消息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淮河封鎖第八百一十三章 家有貴客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見薛濤第四十一章 軍機泄露第十六章 比武消息第七十六章 絕密戰術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五百四十一章 再度北伐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深宮密議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洛陽佈局(上)第九百九十三章 關注荊州第二百九十章 永豐新縣第二百零七章 天子病重第九百九十二章 連夜逃亡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五百七十五章 二月西征第七百零七章 勇追窮寇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三百三十四章 接受調查第二百六十三章 驅蝗大戰第四百零三章 神醫贖罪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籟樂坊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三百四十九章 套路太深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誘兵之計第一百九十九章 陷入包圍第七百七十四章 視察鹽州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廢帝第九百五十七章 逃脫之機第八十六章 騎射大賽(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接受調查第五百四十九章 伊吾談判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激戰內庫(上)第六百六十二章 兩線進攻第二百零五章 人狼之戰第五百三十章 休而不退第一百八十六章 試探攻城第五十四章 家有善鄰第二百章 回紇翻臉第三百零二章 爭船風波第九百四十七章 螳螂在後第八百一十五章 晚來春急第六百七十九章 智取武關(下)第五百零二章 慷慨赴義第一百一十章 三監三王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三百一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海外歸來第六十章 黑市覓刀(中)第七百四十三章 祭日宮變(下)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內務新軍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藥鋪事件第二章 道童郭宋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二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鍵試驗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見天子第八十二章 緊急事件第五百五十七章 乍聞喜訊第二百二十章 面臨選擇第四百五十八章 盧杞探病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隱刺暗伏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往江淮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泉州議事第九百零四章 東市轉型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達成共識(上)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七百六十二章 韓滉之憂第五百六十四章 新人舊婦第八百二十七章 兩衙合議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合縱連橫(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補償條件第八百七十一章 河北談判(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五月進京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江都之變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激戰內庫(中)第八百九十五章 巧舌辯解第八百七十二章 河北談判(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籠絡衙官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八百三十九章 緊急事件第三百八十章 清虛求願第一百五十六章 絕密任務第三百五十三章 崔府壽宴(下)第二百三十章 不妙之訊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變前夕第二百四十四章 守城初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七百三十七章 須拿誠意第一百零四章 家有悍妻第五百一十五章 獨孤幽蘭第四百三十九章 機緣湊巧第四百四十四章 敦煌消息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淮河封鎖第八百一十三章 家有貴客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見薛濤第四十一章 軍機泄露第十六章 比武消息第七十六章 絕密戰術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五百四十一章 再度北伐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深宮密議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洛陽佈局(上)第九百九十三章 關注荊州第二百九十章 永豐新縣第二百零七章 天子病重第九百九十二章 連夜逃亡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五百七十五章 二月西征第七百零七章 勇追窮寇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三百三十四章 接受調查第二百六十三章 驅蝗大戰第四百零三章 神醫贖罪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籟樂坊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三百四十九章 套路太深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誘兵之計第一百九十九章 陷入包圍第七百七十四章 視察鹽州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廢帝第九百五十七章 逃脫之機第八十六章 騎射大賽(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接受調查第五百四十九章 伊吾談判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激戰內庫(上)第六百六十二章 兩線進攻第二百零五章 人狼之戰第五百三十章 休而不退第一百八十六章 試探攻城第五十四章 家有善鄰第二百章 回紇翻臉第三百零二章 爭船風波第九百四十七章 螳螂在後第八百一十五章 晚來春急第六百七十九章 智取武關(下)第五百零二章 慷慨赴義第一百一十章 三監三王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三百一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海外歸來第六十章 黑市覓刀(中)第七百四十三章 祭日宮變(下)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內務新軍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藥鋪事件第二章 道童郭宋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二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鍵試驗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見天子第八十二章 緊急事件第五百五十七章 乍聞喜訊第二百二十章 面臨選擇第四百五十八章 盧杞探病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隱刺暗伏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往江淮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泉州議事第九百零四章 東市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