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

入夜,郭宋在書房仔細欣賞戶部印製的銀票,當然,這只是樣品,兌換體系還沒有啓動,這張銀票之所以能發行,關鍵在於造紙技術和特殊的金線縫製,另外還有特殊的符號,這是天竺人發明的數字,也就是今天的阿拉伯數字,已經在數十年前隨同佛學一起傳入唐朝,只是並不受唐朝重視。

郭宋不久前在雕版社中發現了這些數字,他便考慮將它們應用起來,這次銀票的編號,就是第一次應用。

當然,有矛就有盾,這種特殊紙張的存在,很快會引來其他造紙大戶的研發和模仿,民間也會有繡藝高超的人繡出更好的金線,這些都沒有關係,可以用立法來限制。

另外還需要用實名制,就像支票的轉讓需要備書一樣,銀票的轉讓也需要在背面加蓋印鑑背書,如果是假冒的銀票,很容易通過背書者追溯到造假者。

這時,門外傳來兒子郭錦城的聲音,“父親!”

郭宋點點頭,“進來!”

片刻,兒子郭錦城走了進來,跪下行禮道:“孩兒參見父親大人!”

“起來吧!”

郭宋對自己的長子確實很疼愛關心,他在報館裡做事,郭宋時刻關注兒子的動向,這半年兒子變化很大,長高一大截不用說了,他的身高已經超過郭薇薇,在家中僅次於自己了。

更重要的是,郭錦城長期和底層民衆打交道,使他深深瞭解民間疾苦,也不再像從前那樣內向,這些變化令郭宋着實深感欣慰。

郭宋取出兩份報紙,他已經疊好了民生欄目,他把報紙推到兒子面前笑問道:“這是本月十三日和十四日的報紙,上面的九種糧價完全一樣,一文錢都沒有變,是巧合,還是沒有去調查?”

郭錦城臉一紅道:“這是孩兒的一個疏漏,送去拼字的時候,拿錯了文稿,十三日的文稿用了兩次。”

“是你的責任嗎?你給我實話實說!”

郭錦城沉默片刻道:“其實是送稿人搞錯了,但他上有老,下有小,如果認定責任在他,他會丟掉這份差事,對他家裡影響很大,所以孩兒替他承擔起這份責任。”

郭宋點點頭,“你可以替他承擔一次責任,但不能一直替他承擔責任,我只是想知道,你有沒有查清楚,爲什麼會犯這個錯誤?以後怎麼避免再犯這種類似的錯誤?”

“原因確實是他大意了,兩份稿子的格式完全一樣,正好放在一起,他太匆忙,沒有仔細看,現在我們爲了防止發生同樣的錯誤,便在桌上專門放了一個紅色的木盒子,當天的稿子就放在木盒裡,不再讓送稿人自己在桌上找了,這是孩兒的建議,報館採納了。”

郭宋便不再提報紙之事,而是把銀票遞給兒子,“你再看看這個!”

郭錦城接過銀票看了看,他頓時有了興趣,問道:“這代表一百兩銀子?”

郭宋笑着解釋道:“這叫銀票,類似櫃坊的飛錢,由戶部製作,用特殊的紙張和金線防僞,如果戶部發行一萬兩白銀的銀票,庫房裡就必須有相應的一萬兩銀子,這座特殊的倉庫叫做兌換庫,但兌換庫中白銀或者錢實際上不是我們出的,是商人拿出來的,將來會兌換出去。

看似簡單,可銀票卻大大方便了商人,他們不用攜帶大量銀錢,只要帶一疊銀票便可以出遠門了,更重要是,解決了目前市場上銅錢不足的大問題。”

郭錦城想了想問道:“只有白銀嗎?沒有銅錢?孩兒覺得市場上除了銀角子外,真正的白銀很少見,主要還是銅錢,恐怕很多商人更需要是的錢票。”

郭宋點點頭,“銀票有,錢票也有,這只是一張樣本,以後還會有一貫,五貫這種小額的錢票,直接可以拿去酒樓喝酒吃飯,可以買東西,用到一定時候,朝廷把它們逐漸收回來,再發行新的錢票,但那是另外一件事,我現在說的大額銀票或者錢票。”

郭錦城摸摸後腦勺道:“孩兒還是不太理解,具體該怎麼做?”

郭宋取出一張紙,提筆在紙上寫下流程,並解釋道:“其實就和飛錢一樣,只是由戶部發行,所有櫃坊都通用,比如戶部發行一百萬兩白銀的銀票,交給各個櫃坊代辦。

一個客商想去廣州買一萬兩銀子的貨物,他就拿出一萬兩銀子向櫃坊購買一百張銀票,櫃坊把一萬兩白銀交到朝廷兌換庫中。

商人則帶着銀票去廣州,他拿到貨物後,對方可以用銀票去任意一個櫃坊兌換白銀,也可以用銀票繼續去蘇州購買絲綢,等這批銀票在櫃坊兌換了,負責最後兌換的櫃坊總店就會向朝廷兌換庫申請拿回一萬兩白銀。”

“會不會出現櫃坊覺得銀票有假,不肯兌換呢?”郭錦城問道。

郭宋搖搖頭,“我們的要求是,只要不是明顯造假,櫃坊都必須要兌換,然後由專門的稽查機構來查,問題出在哪裡?”

郭宋放下筆又笑道:“我在考慮將來讓內衛轉型爲稽查機構。”

郭錦城沉思片刻道:“這樣說起來,這種大額銀票或者錢票,朝廷並不需要準備銀子和銅錢,其實都是商人的錢,朝廷只是用信譽來做擔保,保證兌付,是這樣吧!”

“你說得很對,這其實就和飛錢一樣,只是用朝廷擔保,緩解大宗貨物交易的不便,之前幾家櫃坊準備聯合發行一種大家都承認的飛錢,被我否決了,這種事情只能由朝廷做,正好王侑在宣州發現了這種可以難以仿製的紙,才促使我下定決心。”

“父親需要孩兒做什麼?”

郭宋取出一篇文章遞給兒子笑道:“這是我的一篇關於銀票和錢票的文章,你拿去報館,印在後天的報紙上,另外,你告訴報館李執事,可能會要求報紙開闢一個關於錢票的專欄,希望他做好準備。”

.........

這天,《長安快報》和《天下信報》都同時刊登出一篇文章,題目叫做‘關於銀票和錢票的啓用’,這篇文章出來,立刻在長安的街頭巷尾引發熱議,尤其商人對此格外敏感,他們立刻意識到,這將是一件影響深遠的事件。

不過普通百姓對此卻沒有什麼感受,畢竟大額銀票和錢票與他們相距遙遠。

黃昏時分,西安門外大街各家的酒樓內賓客爆滿,生意興隆,幾乎所有食客都在討論銀票和錢票的事情,雖然當天報上同時刊登了泉州姚廣平遇刺身亡的消息,但沒有人關心。

幾天前報上也刊登了劉士寧被誅殺的消息,也只是讓大家感嘆虎父生犬子而已,對於朝廷地盤的擴大,大家都已經麻木了。

在明珠酒樓二樓靠窗處坐着兩名官員,一個是工部侍郎苗稷,另一個是戶部郎中杜嗣業,杜嗣業出任商州長史四年後,便調回朝廷出任戶部郎中,銀錢發行就是他的管轄範圍。

當然,鑄銀錢是由少府寺負責,但每年需要鑄多少錢,發行多少銀角子,發行多少白銀,則是戶部來決定。

苗稷和杜嗣業的父親杜宗武少年時曾是同窗好友,雖然杜宗武比苗稷大五歲,但不影響兩人的交情,兩人同年參加科舉,苗稷有父親的餘蔭,去了巴蜀爲官,杜宗武卻沒有出頭的機會。

但杜宗武的兒子杜嗣業卻很有魄力,他科舉落榜後,便帶領一批讀書人去河西投筆從戎,很快便脫穎而出,成爲郭宋的第二任記室參軍。

一晃十幾年過去,苗稷還是出任工部郎中,但比他小十歲的杜嗣業卻已是戶部郎中,而且苗稷官職已經到頂了,杜嗣業卻前途無量。

“賢侄爲什麼要反對錢票呢?我覺得這是好事,能大大促進商業的發展,你不知道從前從巴蜀運送幾千貫銅錢去長安都十分費力,現在用銀票或者錢票,朝廷規定無條件兌付,豈不是大大方便了商人?”

杜嗣業搖搖頭道:“我反對的不是大額錢票,而是文章後面說到的小額錢票,作爲銅錢的替代品,一貫兩貫之類,用來吃飯買東西,這種東西可以無限制印刷,如果有抵押金銀還行,就怕朝廷嚐到甜頭,開始大量印刷,這和以前發行當十錢的銅板有什麼區別?都是在剝削百姓的財富。”

“你的反對完全是寄託在一種將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上,這樣的反對沒有意義,我估計晉王和朝廷都不會接受!”

“這不是我一個人反對,今天中午報紙出來後,整個戶部都炸鍋了,大部分人都反對,包括我們尚書也反對!”

.........

第五十九章 黑市覓刀(上)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七百一十三章 薛勳歸來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四百一十五章 最後戰備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一百三十五章 情報掮客第一百八十四章 春聞警訊第三百零一章 曲江小遊(下)第九百五十一章 奇襲劍閣(下)第六百一十五章 延州火油第六百六十六章 運輸不足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四十八章 血染紫霄第七百三十五章 藏身之處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儋羅大島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六百六十章 關內攻勢(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七十一章 五五規則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二百一十一章 召王夜宴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二百零九章 老薑彌辣第一百零一章 同官夜客第六百八十章 拒絕還價第一千零二章 駕臨劉府第八百零六章 早秋遊街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七百八十五章 強奪滏口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三百三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二百五十二章 靈州來客第四百七十三章 京城童謠第九百九十三章 關注荊州第八十章 郭家奇兵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幕後元兇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寵信漸淡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瘟疫之災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星夜兼程第八百二十六章 漢中事件(下)第八百七十五章 心悅君兮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七百九十章 師資難覓第五章 玄虎賣柴第二百三十八章 靈州上任第四百六十五章 趕盡殺絕第九百六十八章 終見太后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六十七章 聖臨軍營第七百二十五章 京兆杜氏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精確穿插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九百九十五章 渾水摸魚第五百九十四章 靈州來客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五百八十二章 冒險一擊第八百九十九章 假戲成真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刺殺大案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嶺南風雲(上)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挖掘線索第七百五十四章 豆腐郭萍第三百零二章 爭船風波第四百章 夜剿悍匪第六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蕭關滅蝗第二十二章 武道大會(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圍之戰第六百九十四章 白登述史第四十一章 軍機泄露第四百八十章 財富撤離第三百六十章 拜見月老第七百九十八章 闖關過卡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瘟疫之災第九百二十一章 元城嫁衣(上)第八百五十二章 送上門來第二百七十一章 奮勇搶地第五百三十二章 安西軍情第八百三十八章 迂迴調查第三百八十二章 迎親前夕第六百一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一百九十六章 行蹤暴露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欺君罔上第五百七十三章 宦官干政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泉州之行(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霸王之戟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七百八十五章 強奪滏口第七百九十八章 闖關過卡第八百一十三章 家有貴客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權暗鬥第五百五十七章 乍聞喜訊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李唐絕嗣第九百零八章 碎葉來信第七十八章 對陣郭家第六百二十一章 會獵太原
第五十九章 黑市覓刀(上)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七百一十三章 薛勳歸來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四百一十五章 最後戰備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一百三十五章 情報掮客第一百八十四章 春聞警訊第三百零一章 曲江小遊(下)第九百五十一章 奇襲劍閣(下)第六百一十五章 延州火油第六百六十六章 運輸不足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四十八章 血染紫霄第七百三十五章 藏身之處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儋羅大島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六百六十章 關內攻勢(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七十一章 五五規則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二百一十一章 召王夜宴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二百零九章 老薑彌辣第一百零一章 同官夜客第六百八十章 拒絕還價第一千零二章 駕臨劉府第八百零六章 早秋遊街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七百八十五章 強奪滏口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三百三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二百五十二章 靈州來客第四百七十三章 京城童謠第九百九十三章 關注荊州第八十章 郭家奇兵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幕後元兇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寵信漸淡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瘟疫之災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星夜兼程第八百二十六章 漢中事件(下)第八百七十五章 心悅君兮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七百九十章 師資難覓第五章 玄虎賣柴第二百三十八章 靈州上任第四百六十五章 趕盡殺絕第九百六十八章 終見太后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六十七章 聖臨軍營第七百二十五章 京兆杜氏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精確穿插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九百九十五章 渾水摸魚第五百九十四章 靈州來客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五百八十二章 冒險一擊第八百九十九章 假戲成真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刺殺大案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嶺南風雲(上)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挖掘線索第七百五十四章 豆腐郭萍第三百零二章 爭船風波第四百章 夜剿悍匪第六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蕭關滅蝗第二十二章 武道大會(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圍之戰第六百九十四章 白登述史第四十一章 軍機泄露第四百八十章 財富撤離第三百六十章 拜見月老第七百九十八章 闖關過卡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瘟疫之災第九百二十一章 元城嫁衣(上)第八百五十二章 送上門來第二百七十一章 奮勇搶地第五百三十二章 安西軍情第八百三十八章 迂迴調查第三百八十二章 迎親前夕第六百一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一百九十六章 行蹤暴露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欺君罔上第五百七十三章 宦官干政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泉州之行(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霸王之戟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七百八十五章 強奪滏口第七百九十八章 闖關過卡第八百一十三章 家有貴客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權暗鬥第五百五十七章 乍聞喜訊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李唐絕嗣第九百零八章 碎葉來信第七十八章 對陣郭家第六百二十一章 會獵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