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特殊利益

緊急議事結束後,晉王府各級官府都開始緊急動員起來,增加人手,派專門軍隊協助,改善伙食,制定針對科舉的特殊規則,敞開物資供應,加強治安巡邏,軍隊也加強了剿匪,保護士子前來太原的沿途安全。

晉王官房內,潘遼和張謙逸兩人被郭宋請來,兩人心中略微忐忑地坐在火盆邊,郭宋則負手站在窗前不語。

良久,郭宋問道:“你們覺得我今天的講話有什麼地方不妥嗎?”

潘遼和張謙逸對望一眼,潘遼搖頭道:“卑職沒有發現。”

“那張司馬呢,你發現了其中的不妥嗎?”

“卑職說不清楚,只是覺得有點....有點令人耳目一新。”

“應該不叫耳目一新,而是叫標新立異。”

郭宋苦笑一下,“朝廷何嘗不想放開名額,給每個州幾十、上百個名額,但辦不到,因爲那會侵害到權貴士族的利益,朝廷都是被權貴和天下世家把持,地方則被地方世家把持,只要限制了名額,就算有科舉,普通讀書人也同樣沒有機會,科舉不過是塊遮羞布而已,但我扯掉了這塊遮羞布,實行真正的科舉,底層讀書人是歡喜了,但既得利益者卻未必支持,所以我的一番話,會讓很多人深感刺耳。”

潘遼和張謙逸這才明白主公的擔憂,潘遼勸道:“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殿下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

張謙逸也道:“相信有識之士會更加支持殿下,比如顏真卿、李泌都認可殿下。”

“道理是這樣,我或許會贏得道義,但現實中我會輸得很慘,兩位要明白一個事實,真正掌握話語權,掌握天下大勢走向的,不是廣大讀書人,而是各大世家,豪門權貴,要獲得他們的支持纔是關鍵。”

“殿下既然認識深刻,爲什麼又要.......”潘遼和張謙逸着實不解。

郭宋嘆了口氣,望着窗外道:“魚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也!”

潘遼終於有點懂了,他問道:“殿下召我們二人來,就是想解決兩者不可兼得的問題吧!”

郭宋點點頭,“今天的話不可外傳,只我三人知曉。”

兩人一起點頭,“殿下請說!”

郭宋沉吟一下道:“我考慮了一下,左右天下者都會有哪些勢力?皇族、世家、關隴貴族、朝廷高官,你們再繼續補充。”

“外戚也算吧!”張歉逸道。

“還有地方藩鎮。”潘遼也補充道。

郭宋點點頭,“其實還有一些天下大儒,他們也有號召力,你們都補充得對,正如潘長史所言,我不可能讓天下所有人都滿意,所以這些勢力中哪些我們可以得罪,哪些不能得罪,必須要分離出來。”

兩人這才明白郭宋的真正目的,公平正義的大旗要高舉,但一些特殊勢力的利益也要適當考慮,拉攏一片,打擊一片,這纔是個成熟上位者的思想。

張謙逸想了想道:“皇族外戚可以排除,皇族是我們敵人,外戚實際上依附皇族而生,藩鎮也是我們對手,這三者首先排除。”

潘遼也道:“朝廷高官其實也可以排除,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些高官現在看似光鮮,實際上只是過客,真正長久的,是世家和關隴貴族,至於大儒,他們就是讀書人的代表,殿下高舉公平正義之旗,本身就符合他們的利益。”

三人反覆商議,漸漸統一的思想,在各大勢力,他們應該牢牢抓住世家和關隴貴族這二者,籠絡他們,打擊其他勢力。”

........

在郭宋發佈高舉公平正義的宣言後的第三天,晉王府又派人趕赴天下各州府貼告示,太原將在四月舉行制科和武舉,歡迎天下高才者前來應試,考中者將給予重用,條件是曾經獲得鄉貢資格者,以及曾在朝廷軍隊、地方團練出任過校尉以上軍職者。

制科是和科舉平行的一種考試,一般是皇帝選拔特殊人才而舉行,武舉是當年武則天爲打破關隴貴族壟斷軍隊而舉行的武者科舉,郭子儀就是第一屆武舉的成績優異者。

而郭宋這次在三月科舉之後的四月,緊接着舉辦制科和武舉,表面是照顧特長生,在普通科舉士子看來,這和他們的利益不衝突,但聞弦而知雅意,天下各大世家和關隴貴族們立刻讀懂了舉辦制科和武舉的深意,參加條件就是爲他們量身打造。

幽州薊縣城南有一座佔地上千畝的大莊園,叫做盧氏山莊,這裡便是天下五望之一,范陽盧氏的祖宅,和所有千年大世家一樣,盧家也是開枝散葉,分成了七房,然後每房出一名德高望重的族人,組成盧氏宗族會,由宗族會中勢力最大的一派領袖擔任家主。

盧氏家主叫做盧景亮,他曾任中書舍人,因爲受族弟盧杞的牽連,而被貶爲朗州司馬,李希烈的軍隊攻佔朗州後,他便棄官返回河北盧氏祖宅,被宗族會一致選爲盧氏家主。

盧家雖然在朱滔的地盤上,但盧氏門生遍佈幽州各地,對於盧氏這種千年世家,朱滔也不敢輕易動他們,反而對盧氏禮遇有加,加上盧氏不反對門生給朱滔效力,雙方倒也相處融洽。

這也是世家的自保之術,他們不會毀自己的名聲,但也不會得罪強藩。

這天中午,一名三十五六歲的男子快步走進一間院子,他在門口道:“家主找我?”

“進來吧!”屋子裡傳來盧景亮的聲音。

男子走進了房間,這名身材高大的男子叫做盧綸,是現階段盧家名氣最大的詩人,十幾年前,纔剛剛二十出頭的盧綸便在詩壇大展才華,被譽爲大曆十大詩人,先後得到元載和王縉的賞識,先後成爲元載和王縉的座上高賓。

但同樣也因爲元載和王縉的倒臺,他受到牽連,險些入獄,好在替他說情的人多,沒有獲罪,他隨即四處遊歷,又幾次參加科舉,卻屢試不中,一直沒有出仕,一晃他已經三十五歲,國家混亂,前途渺茫,他也心灰意冷,返回盧氏教授學生,成爲盧氏家學中的首席教授。

盧綸是盧景亮的晚輩,旁邊還坐着他的叔父盧然,他躬身行一禮,“參見家主,參見三叔!”

盧景亮微微笑道:“應考準備得如何了?”

這次太原科舉,各大世家都十分重視,紛紛派出最優秀的子弟前去應考,盧家也不例外,將由盧綸帶領三名盧氏子弟和三名盧氏門生前去太原。

盧綸連忙道:“王管事十天前就去太原了,他已租下一座宅子,我們正在收拾行裝,三天後出發去太原。”

旁邊盧然道:“這次太原科舉不限門第,主張唯纔是舉,但天下大才仍在世家,實際上還是各大世家之間的比拼,我們盧家在官場人脈不足,但治學卻長於其他幾家,如果真是公平競爭,其實對我們盧家有利。”

盧綸搖搖頭,“三叔,現在不能過早樂觀,我們只是整體比較好,但如果只派最優秀的子弟,各大世家的競爭力依舊在伯仲之間。”

“賢侄說得對,我們確實不能過早樂觀!”

盧景亮開口接過了話題,他又對盧綸道:“這次把你找來,其實是商議另一件事,剛剛發生的一件事,我們得到消息,太原在四月份還會舉行一次制科,條件很苛刻,必須要得到兩次以上鄉貢,我們看了看,能得到兩次鄉貢,只有各大世家才能辦得到,我和你三叔一致認爲,這次制科實際上就是給天下各大世家量身打造,是郭宋籠絡世家的手段,以科舉求取道義,用制科平衡利益,郭宋這一着棋下得確實很高明。”

盧然也道:“四月份還有武舉,估計也是爲了籠絡關隴貴族。”

盧景亮注視着盧綸道:“賢侄,我記得你也是兩次鄉貢吧!”

盧綸猶豫一下道:“獲得兩次鄉貢的盧氏子弟應該不止我一人,還有好幾人,家主爲何不考慮他們?”

盧景亮淡淡道:“這次制科可不是科舉那麼簡單,它是郭宋給天下世家入局的一次機會,盧家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如果我不是家主,我就去了,我們考慮再三,還是你去最合適,郭宋絕不會讓你從九品官做起,你要好好珍惜這次機會。”

盧綸怦然心動,沉寂已久的仕途種子又開始在他心中萌發,他緩緩點頭,“好吧!我去參加制科考試。”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再查線索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第九百八十九章 再次選相第七十八章 對陣郭家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返回長安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從選擇第三百零五章 中原消息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七百八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第四百九十三章 莊園垂釣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門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江城混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橫塞邊城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戰局誤判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五章 玄虎賣柴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刺殺大案第六百八十六章 失手被抓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關鍵一步第四百五十三章 再回安西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布棋落子(六)第八百七十章 幽燕收官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圍之戰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秋收季節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阻止風險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五百一十九章 春雷真人第四百二十二章 粟特鉅商第六百八十章 拒絕還價第三百七十六章 魚龍燈會(上)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登門座談第三百九十五章 兩股勢力第九百三十七章 漳河海港第四百四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三百四十五章 抓住機會第九百七十六章 兩個空缺第七百四十七章 淮北無魚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以儆效尤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海州之甕第四百三十三章 備用之策第二百七十六章 千里送禮第八百七十二章 河北談判(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血戰豐城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布棋落子(二)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攻陷歷城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封來客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烈火奪城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騎虎難下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六百九十四章 白登述史第九百二十六章 奔襲黎陽(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麥子熟了第一百零六章 雁過留名第一千一百章 唐州商會第六百三十六章 困獸之滅第三百一十九章 潛入刺殺第八百六十章 倉惶北撤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意外來客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七百二十章 激戰玄武第二百七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六百四十五章 迎頭痛擊第七百八十四章 兩線出征第二百一十二章 趙府壽宴(一)第八百六十九章 安穩民心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禍起蕭牆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國都失陷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國都失陷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八百零一章 圍魏救趙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深宮密議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第六百四十三章 絳州抉擇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洛陽佈局(中)第八百二十六章 漢中事件(下)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越州問稻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白居不易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巡視江左第四百七十三章 京城童謠第四百零一章 搶救病女第二十六章 武道大會(六)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三百零八章 低級報復第五百六十八章 葛胡消息第九百二十六章 奔襲黎陽(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爭來臨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終獲突破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六百七十八章 智取武關(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第一千零四十章 抽絲剝繭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再查線索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第九百八十九章 再次選相第七十八章 對陣郭家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返回長安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從選擇第三百零五章 中原消息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七百八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第四百九十三章 莊園垂釣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門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江城混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橫塞邊城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戰局誤判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五章 玄虎賣柴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刺殺大案第六百八十六章 失手被抓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關鍵一步第四百五十三章 再回安西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布棋落子(六)第八百七十章 幽燕收官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圍之戰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秋收季節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阻止風險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五百一十九章 春雷真人第四百二十二章 粟特鉅商第六百八十章 拒絕還價第三百七十六章 魚龍燈會(上)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登門座談第三百九十五章 兩股勢力第九百三十七章 漳河海港第四百四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三百四十五章 抓住機會第九百七十六章 兩個空缺第七百四十七章 淮北無魚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以儆效尤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海州之甕第四百三十三章 備用之策第二百七十六章 千里送禮第八百七十二章 河北談判(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血戰豐城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布棋落子(二)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攻陷歷城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封來客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烈火奪城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騎虎難下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六百九十四章 白登述史第九百二十六章 奔襲黎陽(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麥子熟了第一百零六章 雁過留名第一千一百章 唐州商會第六百三十六章 困獸之滅第三百一十九章 潛入刺殺第八百六十章 倉惶北撤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意外來客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七百二十章 激戰玄武第二百七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六百四十五章 迎頭痛擊第七百八十四章 兩線出征第二百一十二章 趙府壽宴(一)第八百六十九章 安穩民心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禍起蕭牆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國都失陷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國都失陷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八百零一章 圍魏救趙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深宮密議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第六百四十三章 絳州抉擇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洛陽佈局(中)第八百二十六章 漢中事件(下)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越州問稻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白居不易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巡視江左第四百七十三章 京城童謠第四百零一章 搶救病女第二十六章 武道大會(六)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三百零八章 低級報復第五百六十八章 葛胡消息第九百二十六章 奔襲黎陽(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爭來臨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終獲突破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六百七十八章 智取武關(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第一千零四十章 抽絲剝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