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新錢方案

長安東市的碼頭一大早便被清理乾淨了,所有的船隻都暫時離去,閒人的攤販不準入內,三千名士兵三步一哨,五步一崗,戒備十分森嚴。

遠處警戒線外圍站滿了圍觀的百姓,衆人議論紛紛,誰都不知道要發生什麼事情,這是某個大人物要來長安嗎?

郭宋帶着一衆官員已經在碼頭前等候了,他們是在等待從河北過來的船隊,在一個多月前,第一支從河北過來船隊抵達了長安,運來了三十萬石海鹽,那是朱滔的庫存海鹽,直接運回了長安。

而今天將迎來第二支鹽船隊,但它們運來的卻不是海鹽,而是幽州庫的一千萬兩白銀,一百五十萬兩黃金以及大量珠寶玉石,這些都是當年從長安和洛陽搶走的財富,時隔數十年,又重新運回長安。

在此之前,信都倉庫內的金銀財富已經用駱駝運送到太原,再從太原水運到長安,但信都的財富卻遠不能和幽州儲存的財富相比。

這次運輸金銀郭宋採用了移花接木之計,利用鹽船來運輸,具體做法是,先將金銀運送到拒馬河,而與此同時,一支從平州過來的鹽船隊也抵達了拒馬河,這支鹽船隊已經向魏國進行了備案。

就在拒馬河,兩支船隊交換了貨物,幽州船隊運鹽返回薊縣,而換成金銀的鹽船隊繼續南下,無驚無險地穿過了魏國控制地區,駛入黃河,直接駛向關中。

郭宋此時就在東市碼頭等候着這支鹽船隊的到來。

旁邊潘遼笑道:“殿下,我們之前提及擴大貨幣的新方案,我覺得可以正式推行了。”

潘遼說得貨幣新方案是指推出金銀錢,他們實際上早在河西時就試行過,但後來就停止了。

而停止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發行的金銀錢根本就沒有在市場上流通,全部被商人或者百姓收藏了,金銀錢變成了紀念幣,也是因爲當時推出的數量太少。

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他們的金銀儲備和銀礦產出不足以支撐大規模推行金銀錢。

現在他們金銀金銀儲備漸漸豐富,而且在關中和太原又開掘了幾個大銀坑,他們已經具備了再次發行金銀錢的時機。

郭宋點了點頭,“這件事事關重大,需謹慎考慮,不過長史可以安排一下,參事堂一起討論這件事,甚至可以推行署議。”

晉王府的署議就是朝會的變通手段,晉王府沒有朝會,但爲了調動百官積極性,郭宋從去年開始推行了署議,將一些重大事項的意見稿發到各署,徵求百官意見,最典型是改造漢長安城、修建西安門大街,開放未央宮三條,收集到了數百條意見。

這時,有人高聲道:“殿下,船隊好像來了!”

郭宋上前一步,向遠處水道望去,只見遠處出現了一個黑點,漸漸的,黑點越來越大,正是一支浩浩蕩蕩的鹽船隊,這支船隊由一艘八輪車船牽引,船上八名大漢踩踏着轉輪,船隻兩側安裝的八隻槳片車輪迅速轉動,驅動船隻前行。

當然,一艘車船不可能牽引一千艘鹽船,實際上,千艘鹽船抵達長安後便分成了十隊,一艘車船牽引百艘船,他們看到的正是第一隊。

在一片歡呼聲中,第一批鹽船隊緩緩靠岸,押船官王世勳上前躬身行禮,“卑職鹽鐵署署丞王世勳,參見晉王殿下!”

“王署丞辛苦了,一路順利吧?”

郭宋笑問道:“田悅沒有派人上船盤查?”

“回稟殿下,一路上非常順利,我們是鹽船,他們沒有興趣,恐怕後面的幽州貨船他們會有興趣。”

幽州貨船的事情郭宋知曉,他們傷九人,陣亡三人,郭宋已派使者去交涉、索賠,要求嚴懲兇手。

郭宋點點頭,回頭令道:“卸貨吧!”

郭宋帶着重官員閃到一邊,數百名力士上船,他們掀開油布,露出下面一隻只僞裝的鹽麻袋,把麻袋去除後,一隻只大木箱才露出來,力士將一隻只大木箱子挑上岸,很快便堆積如小山一般。

四周圍觀百姓出現一陣輕微騷動,這麼多大木箱,大家都意識到,這裡面一定裝的是各種寶物。

這時,數百輛牛車來到了碼頭,一隻只大箱子撞上牛車,這種牛車帶有車廂,後面門上帶鎖,專門用來運輸貴重物品。

目前晉王府的財物倉庫有三座,一座是大明宮原來的兩座內庫,現在改名爲右藏庫,一座是大明宮的左藏庫,還有一座便是晉王宮的寶庫,三座倉庫各有作用。

左臧庫主要是存放銅錢和銅錠,右臧庫最大,又叫是輕貨庫,存放綢緞、布匹、棉花、香料、名貴木材以及各種器物,包括瓷器、銅器、漆器、木器、錫器等等。

而晉王宮的寶庫則存放黃金白銀以及珠寶玉器等等貴重財物。

當然,這些都是官庫,並非郭宋自己私人庫藏,郭宋的私人庫藏在晉王內宮,是一座用大青石修建的秘庫,有三道鐵門。

除了這三座財物庫外,另外在城外還有糧草庫、軍器庫、鹽庫、生鐵庫、木材庫、油炭庫等等十幾座專業倉庫。

下午時分,在參事堂原廳內,由潘遼召集,七名參事開始討論推出金錢和銀錢的方案。

事實上,這個方案一個月前就交給衆人了,今天趁幽州金銀到來這個機會,大家坐下來商議方案的可行性。

郭宋也在座,這個方案他比較支持,畢竟他們南征北戰已經積累了巨大的金銀庫存量,這筆財富一直不使用也是一種浪費。

潘寧率先對衆人道:“方案大家都已經看過了,加上今天運來的黃金白銀,目前我們白銀庫存量是三千七百萬兩,黃金二百八十萬兩,當然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推向市場,方案定的是每年推出價值兩百萬貫錢的白銀和一百萬貫錢的黃金,也就是兩百萬兩白銀和十萬兩黃金。”

白虎堂司馬劉梓舉手問道:“請問潘長史,定這個金額的依據是什麼?”

郭宋也道:“潘長史,能不能先談談財稅平衡,這樣會更清楚一點。”

潘寧點點頭,不慌不忙道:“度支署給大家的年報大家都應該看到了,以前我們收支很平衡,收略略大於支,但最近連續三年,我們的稅賦收支缺口都在一百五十萬貫左右,大頭是新城改造和修建官舍,雖然修建西安門大街和官租房也花了不少錢,但這個可以從租金裡慢慢賺回來,就不算缺口了。

三年累計下來,我們負債共達四百五十萬貫,抵消以前年度積餘,實際欠債三百六十萬貫。

所以我們去年初拍賣了一次內庫寶貨,包括官窯瓷器、玉器等等,收入三百萬貫,加上一些抄沒收入,算是完全補上了這筆欠債。

然後是我們拿下了幽燕,得到了海鹽產量,大大降低了產鹽本錢,從這一塊我們每年就能增收兩百萬貫,但同樣,我們的支出也會增大,修路修橋是一個大頭,光是河西和北庭官道的拓寬、修繕,爲期十年,我們每年就要支出至少五十萬貫錢,另外官吏加俸也是一個大頭,每年也要增加百萬貫錢,還有些零星增加的開支,所以我們的財稅收支基本平衡,不會有多餘。”

說完這些,潘遼看了一眼衆人,見大家沒有疑義,便又繼續道:“大家就要問了,既然財稅收支平衡,那爲什麼要鑄造金銀錢?原因很簡單,我們要開始在滄州造海船,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爲我們將來收復南方做準備,這是一個原因。

其次,我們需要購買五到十萬頭雙峰駱駝,也是爲我們將來西擴做準備,已經和粟特商團達成了訂購合約,我們稅賦收支已經平衡,無法再額外支出,所以便需要動用金銀來錢籌集這筆錢。

如果大家對我以上闡述沒有異議,我們先進行第一次表決,要不要發行金銀錢?把這個原則定下來,再討論細節。”

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三百三十章 西市事件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戰局不利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見天子第九百零八章 碎葉來信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四百一十五章 最後戰備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稍晚一步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下)第八百二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九百四十八章 驕兵之計第四百七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八百九十六章 掙命求生第三百三十五章 利令智昏第九百零四章 東市轉型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忠勇之將第六百九十章 宦官禍國第四百七十三章 京城童謠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瑞兆第七百六十六章 江都風雲第三百九十三章 落第秀才第八百九十章 活字租賃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必道歉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炮而紅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打草驚蛇第三百三十一章 倦鳥歸京第七百三十一章 直言不諱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八百四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安置之爭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戰第九百零八章 碎葉來信第三百六十三章 嫁妝之憂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視察莊園(上)第九百一十八章 絕望慘敗第五百四十三章 血戰庭州(上)第六百九十六章 草原斥候第九百七十章 再見太后第四百三十四章 葛胡疑雲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山古道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肯回鄉第一百八十二章 抵達龜茲第八百二十八章 提前安排第五十二章 靈州城外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嶺南風雲(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無所獲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秋後算帳(下)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刺殺大案第六百四十四章 裴氏家主第二百五十三章 洛陽船匠第二百零二章 智取銀山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利令智昏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個方案第四百八十八章 曉以利害第六百四十七章 橫掃河東第三百一十三章 宛北平匪第九百九十章 關鍵一票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籠絡衙官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六百二十六章 爭取世家第九百七十章 再見太后第七百三十三章 徹底清算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宋州之變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戰局不利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來客第二百九十五章 善意提醒第二十九章 武道大會(九)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六百六十四章 勇奪洛關第二百三十八章 靈州上任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跨江出兵第四百章 夜剿悍匪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異國斥候第二百二十七章 丫鬟春桃第八百八十章 局勢撲朔第一百三十一章 府前刺殺第五百零八章 主戰出兵第一千零五章 韓滉進京(下)第一千一百章 唐州商會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難民大營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六百七十七章 施壓加倍第七百九十六章 從容謀劃第四百三十九章 機緣湊巧第七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擺脫罪責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下)
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三百三十章 西市事件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戰局不利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見天子第九百零八章 碎葉來信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四百一十五章 最後戰備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稍晚一步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下)第八百二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九百四十八章 驕兵之計第四百七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八百九十六章 掙命求生第三百三十五章 利令智昏第九百零四章 東市轉型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忠勇之將第六百九十章 宦官禍國第四百七十三章 京城童謠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瑞兆第七百六十六章 江都風雲第三百九十三章 落第秀才第八百九十章 活字租賃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必道歉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炮而紅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打草驚蛇第三百三十一章 倦鳥歸京第七百三十一章 直言不諱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八百四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安置之爭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戰第九百零八章 碎葉來信第三百六十三章 嫁妝之憂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視察莊園(上)第九百一十八章 絕望慘敗第五百四十三章 血戰庭州(上)第六百九十六章 草原斥候第九百七十章 再見太后第四百三十四章 葛胡疑雲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山古道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肯回鄉第一百八十二章 抵達龜茲第八百二十八章 提前安排第五十二章 靈州城外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嶺南風雲(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無所獲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秋後算帳(下)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刺殺大案第六百四十四章 裴氏家主第二百五十三章 洛陽船匠第二百零二章 智取銀山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利令智昏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個方案第四百八十八章 曉以利害第六百四十七章 橫掃河東第三百一十三章 宛北平匪第九百九十章 關鍵一票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籠絡衙官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六百二十六章 爭取世家第九百七十章 再見太后第七百三十三章 徹底清算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宋州之變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戰局不利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來客第二百九十五章 善意提醒第二十九章 武道大會(九)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六百六十四章 勇奪洛關第二百三十八章 靈州上任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跨江出兵第四百章 夜剿悍匪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異國斥候第二百二十七章 丫鬟春桃第八百八十章 局勢撲朔第一百三十一章 府前刺殺第五百零八章 主戰出兵第一千零五章 韓滉進京(下)第一千一百章 唐州商會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難民大營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六百七十七章 施壓加倍第七百九十六章 從容謀劃第四百三十九章 機緣湊巧第七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擺脫罪責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