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

“都安排好了嗎?”馬士英伸開雙手,讓一個僕役給他整理衣服,鮮紅色的官府穿在他身上,很是端莊大氣。

“已經安排妥當了,大人請放心。”一箇中年人說道,他身上一身青衫,帶着一股讀書人的氣質。

馬士英整理好衣服,將官帽戴在頭上,說道:“文驄,這一次多虧了你。”

楊龍友,字文驄,是馬士英的妹夫,也是手下的得力謀士,從老家拉過來的班底。

“劉總兵,其實人還不錯,只是走錯了路。”楊龍友嘆息一聲,並沒有因爲馬士英的誇獎而高興。

“人必須爲自己所做的事情付出代價。”馬士英淡淡的說道。他擡起頭看看日頭,說道:“時候不早了,不要讓劉超等久了。”

“是。”衆人答應一聲,簇擁着馬士英出了大帳。

此刻數百士卒在馬士英的長子馬鸞的帶領之下,已經等候多時了。

馬鸞護衛着父親出了大營,不一會兒,就看到另一隊士卒遠遠的過來,爲首的卻是一個身穿蟒袍的男人。

或者說不是男人,是太監。

他就是盧九德。

盧九德與馬士英相互行禮。馬士英說道:“就請盧公公坐鎮大營,我去會一會劉超。”

“劉超賊子所言,多不可信,還請馬公小心,有盧某坐鎮,大營定然萬無一失。”盧九德說道。

“多謝了。”馬士英不敢有一絲失禮。

不管怎麼說,馬士英最依仗的軍隊,就是勇衛營,而勇衛營卻是在御馬監管理之下,如果就是東林口中,再正統不過的閹黨武裝。

盧九德雖然不是什麼有本事的太監,也漸漸有控制不住下面大將的感覺,但是面子之上還是要過得去的。

隨即盧九德留下來,黃得功一身甲冑帶着數百精騎跟到在馬士英的後面。

他們穿過數道營寨,終於來到了最裡面。

只見這裡有一道一丈多高的土牆,土牆之上還有無數士卒在巡邏。這就是所謂的長圍。

不得不說劉超老將,還是有一些本事的。

永城城不高,池不深,不過卻是劉超的老家,劉家在永城數百年,不知道多少人與劉超沾親帶故的。在劉超的統率之下,可謂衆志成城。馬士英總督數萬人馬,也攻之不下,傷亡不少。

這樣的傷亡之下,且不說軍中的士氣,單單說下面將領的意見,馬士英就不得不妥協。

只能改成長圍了。

雖然耗得人力物力多了,但是傷亡也下來了。

劉超猛攻數次,傷亡慘重,月餘圍城,劉超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不得不在楊友龍的勸說之下,出城投降。

而馬士英此次就是來受降。

不過受降如受敵,容不得絲毫大意,一不小心,就容易陰溝裡翻船。所以馬士英特別將黃得功帶上。

一旦有變,也讓黃得功來保護自己。

“開門。”士卒一聲長長的吆喝之聲,沉重的木門被緩緩的推開了。

數千士卒簇擁着馬士英緩緩的從長圍走到城下。

長圍到城下,不足裡餘距離。

但是黃沙遍佈,血火的痕跡到處都是,甚至偶爾有幾根白骨顯露出來,顯然有人打掃戰場不用心,僅僅就地掩埋了事,而且埋的太淺了,風沙一過,就吹出來了。

或許不是這一場戰事的遺留,卻不知道是何年月的白骨露出了地面。

“哎。”馬士英輕輕一嘆。暗道:“劉超也算是一員宿將,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卻不能用,反而落得如此下場,真是可嘆。”

吱吱呀呀的聲音遠遠的傳來,永城的城門開來,數百人簇擁着劉超走出了永城。

如果可以,劉超不想投降。

但是現在的局面,劉超很是明白,他已經堅持不住了。

五月之前,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這一戰從去年開始打,打到現在,馬士英固然消耗了鳳陽不少人力物力,劉超也將整個永城的糧食給消耗的乾乾淨淨的。

大明朝廷固然不行了,但是劉超想以區區一縣之力,對鳳陽總督府的力量,還有些太不自量力了。

特別是馬士英傳播流言,說劉超已經與他商議好了投降之事,並還傳出幾分“密”信,說只要提袁時中的腦袋來降,馬士英既往不咎。

袁時中本來將信將疑,但是在馬士英鍥而不捨的努力之下,袁時中終於相信了。而且袁時中所部弱於馬士英麾下將士。

只能退守夏邑。

隨即馬士英用長圍隔斷永城內外聯繫。

再打下去,永城縣的人恐怕要餓死完了。劉超不得不投降,即便他對馬士英並不是太相信,因爲他沒有別的路了。

“罪將拜見馬公,罪臣對抗天兵,死罪死罪。”劉超來到馬士英馬前,立即跪倒在地上,將頭重重的埋下來,說道。

馬士英翻身下馬,攙扶起劉超,說道:“劉老將軍,一時走錯了路,迷途知返就好,而今闖賊猖獗,正是用人之際,還請劉老將軍振作精神,再立新功,還將功折罪。”

劉超心中猛地鬆一口氣,暗道:“果然如此。”

說實在的,劉超覺得自己必死無疑,故而本沒有投降之意,但是楊龍友就是用這個理由勸說他的,他才投降。

無他,能活誰想死,再則永城是他的家鄉,一死的話,死得就不是一個人,而是很多很多人。

“多謝馬大人寬宏。”劉超立即說道:“在下在家中已經備了一分薄禮,還請大人笑納。”

說是薄禮,但是按官場規矩來說,絕對不薄。

“好說,好說。”馬士英微微一笑道。他微微低頭,看見劉超身上掛着的長刀,說道:“劉將軍來見我,還需要帶刀嗎?”

“當然不需要,是末將失禮了。”劉超問言,二話不說將長刀解下來,遞給身後的人。

“如此,我們就進城吧。”馬士英在馬鸞的護衛之下,越過劉超所部就要進城。

“劉大人。”黃得功忽然說道。

劉超猛地一回頭,說道:“黃大人有事?”

黃得功裂開大嘴,呵呵一笑,說道:“得罪了。”

劉超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見黃得功猛地將一根鐵鞭,從馬鞍之上,抽了出來,這鐵鞭類似於鐗一樣的兵器,而不是軟鞭。

重重一鐵鞭砸在劉超的頭上。

黃得功的鐵鞭豈是那麼好吃的,鐵鞭,鐗這樣的兵器,分量都很重,但是不長,一般來說都是用來破甲的。

黃得功一鞭,就是穿上盔甲,一下子也能要人性命。此刻一鞭砸在劉超的頭上,劉超花白的頭髮,頓時沒了一半,連喊疼都沒有來得及,就地倒下。

“督師有令,劉超所部殺無赦。”黃得功大聲高呼。

黃得功的部下,早已準備好了頓時衝了過去。將城外的劉超親兵個圍上。

馬鑾麾下有一支馬隊,一猛地衝了過去,搶佔了城門。黃得功的部下隨即殺了進去。永城之中,頓時喊殺之聲驚天動地。哭喊之聲也隨之而起。

縱然黃得功的軍紀比較好,那也是相對其他官軍而言,強也強的有限,而且作戰之時,更是無法約束。

馬士英站在城外。聽着這喊殺之聲,越來越響。心中暗道:“永城這一塊硬骨頭,總算是啃下來了。剩下的事情該怎麼辦,我卻要好好思量一番了。”

北京那邊督促進軍,但是馬士英卻明白自己有幾斤幾兩,且不說身爲鳳陽總督的護陵大任,註定他不敢久離鳳陽。馬士英希望時刻而止,功也立了,骨頭也啃了,是時候退兵了。

奈何上面是崇禎。

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八章 立威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五章 取士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三章 奪麥第五十章 平城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三章 搶飯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三章 奪麥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十八章 紮營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七章 軸承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二十章 風起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
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八章 立威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五章 取士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三章 奪麥第五十章 平城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三章 搶飯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三章 奪麥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十八章 紮營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七章 軸承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二十章 風起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