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

?

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

風聲呼嘯,馬蹄之聲清脆密集,再加上馬上騎士大聲吶喊呼嘯,兩隊騎兵帶着風聲,衝了過來。他們不去衝擊車陣的,而是快馬在車陣附近掠過,然後將手中弓箭火統紛紛打出去。

不過張軒這個時候早就有了準備。

昨天一夜。他都沒有怎麼睡覺,都是思考這個問題,此刻張軒的車陣就好像是一座移動的城池一樣。

首先走在前面的車輛,將車廂與馬匹掉過個來。從馬拉車,變成了馬推車,還有一些士卒在後面幫忙推,但似乎這樣對牲口來說,很不舒服。故而速度並不快。

而兩側的馬車將車廂擋板靠內的拆了下來,釘在在車把手之上,護住馬匹外側,並將繩索拉近,儘可能是護住馬匹,前後馬車之間,也有鐵鏈相連,鐵鏈之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布幔。弓箭射上去,很容易被掛住。

而後面的馬車,並列在一起,車與車之間,不留什麼縫隙,從後面看,幾乎就是一堵牆,而馬車之上,都有士卒,操作火炮者有之,投射標槍的人有之,甚至張軒還選擇出軍中僅有弓箭手,分別蹲在車頂上,隨時準備向外面射擊,而在車陣中間,並不大空間,秘密秘密站滿了人。

也幸好這裡是河南,一馬平川,也是臨潁城外,這裡早就被開墾出田地了,地面上唯有田埂之外,連塊大石頭都沒有。

騎兵帶着風聲從張軒車陣兩側略過,一時間弓矢如雨,火銃轟鳴,隨即車陣之中大炮也開始發言。無數聲音交織在一起。鎮守四面,最前面是張軒,與吳來慶,甚至可以說張軒擔心吳來慶所部的戰鬥力,故而親自督戰。不過說起來真正薄弱的地方,卻是兩側,故而曹宗瑜與鄧和分守兩側。而王進才鎮守最後。

張軒親眼看着無數人在火炮的轟鳴之下落馬,不過他們速度極快,隊形分得很散,很多攻擊都抓不住合適的角度紛紛落空。但是車陣之中卻是相當的密集,故而外面的騎兵非常之精明,他們纔不管準頭,只要來保證箭矢落在車陣之中就行了。

“奪奪。”秦猛架起盾牌當在張軒頭頂,擋住了奪命的箭矢,但是更多士卒卻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一時間陣中慘叫連連。不僅僅是人受傷,也有馬受傷,甚至某種意義上來說,外面的騎馬攻擊馬匹的要比人多,畢竟他們的任務不是別的,只是讓張軒的車陣停下來,而不是攻破。

“咦。”一匹拉車的騾子被擊中,雖然張軒之前做了預防,他將所有牲口的耳朵

全部刺聾了,也讓所有的牲口都帶上了眼罩,因爲他沒有時間將短時間之內,將這些牲口,訓練成在戰場嘈雜環境之內,能行動自如的戰馬。

只能用這個極端的辦法。

但是即便是這樣,這個極端的辦法,也不是多管用的,這些牲口耳朵聽不見,眼睛看不見之後,似乎對任何外界的刺激都分外的敏感,故而被擊中之後,就好像是瘋了一樣亂跳。

隨即有人一刀從牲口身上刺下去,直入心臟。這匹馬兒頓時倒地不起了。

而正在前進的左面猛地一側,本來是不規則正方形的車陣,一下子拉成平行四邊形了。所有鐵鏈拉緊,頓時整個車陣都走不了。

“停。”張軒大喊一聲,秦猛立即揮舞紅旗,讓所有的士卒都停下來。這邊立即換馬。

張軒心中暗自咬牙,知道自己有些想當然耳了,這樣的鏈鎖車陣,根本不適用,稍稍有一些打擊,就行動不便,這幾里路,也不知道能不能撐過去。

張軒一停,官軍騎兵也停下來了。只是繞着車陣轉圈而已。

張軒說道:“命令羅岱出擊。”

正前面兩輛馬車頓時拉開,露出兩馬並行的縫隙出來。羅岱首當其在,衝了出去。對他來說騎馬,這個憋屈的空間之中,難受極了。他帶着僅存的馬隊,硬生生衝進數千名騎兵之中。心中泛起張軒的話:“明日我讓你出擊的時候,你就不要回來了。去逃命吧,如果你能進入臨潁城之中,記住告訴羅玉嬌,讓她千萬千萬不要出來救我。記住。不許出來。”

羅岱心中泛起一絲感動。心中暗道:“我帶你走你不走,就不要怪我先走一步。不過這話,我還是會帶到。”

羅岱一出現在戰場之上,二話不說,左右開弓,箭如連珠,一連射翻十幾人,隨即將長弓放在馬鞍上面的掛鉤之上,反手拔刀,帶着呼嘯的風聲,衝向官軍騎兵之中。他來得突然,官軍措不及防之下,被他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羅岱帶着身後百人馬隊,好像是一把尖刀一樣,硬生生的將官軍馬隊絞得混亂不堪。

不過,這一仗,就打一個措手不及而已,等官軍反應過來,羅岱就吃不消了。

羅岱最後深深的看了張軒一眼,在這個角度,他已經看不見張軒的身影,唯一能看見的,就是秦猛高高舉起的令旗。他回過頭來,一拉繮繩,帶着士卒向東北方向衝了過去。

此刻張軒的位置,西北方向是金聲桓的大營,正

北方向是官軍的大隊騎兵,而南邊是正在趕來的官兵步卒,唯獨東方有些薄弱,而北方是臨潁城,到了臨潁城下能得到城中的幫助,再說羅岱還要報信,故而他選擇這個方向突擊。

乘着官軍騎兵被羅岱攪亂的時候,張軒這邊換好了馬匹再次前進。

不過,事有輕重緩急,官軍自然也不會弄不清楚什麼事情比較重要,他們纔不會將精力全部放在追擊羅岱身上,混亂很快就平息,分出一隊人馬去追羅岱,其他人再次翻身回來,圍攻張軒。

就在彼此對射之中,車陣還在緩緩的向北前進。

戰鬥並不算太激烈。

在張軒的眼中,似乎此刻彷彿在東非大草原一樣,張軒所部就好像是羊羣,簇擁在一起,由羊羣的領導下抵抗外面的狼羣。

而外面的騎兵,就好像是狼羣一樣,他們分佈很稀疏,但是時不時的有狼突入羊羣之中,殺死一隻羊。當然也有死在羊角之下的狼。

但是羊就是羊,狼就是狼。

步卒在面對騎兵的無力,讓張軒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在吶喊:“我一定要有自己的騎兵,大隊騎兵。”

正午時分,張軒數個時辰,只行進了三裡左右,從金聲桓的正南,轉移到了金聲桓營地東偏南的位置之上,此刻張軒已經能清晰的看見臨潁城的城牆,似乎能一口氣到城牆下,不過張軒卻知道這是一個錯覺,因爲有無數騎兵的注視之下,放棄車陣跑向城牆,與找死沒有什麼差別。

此刻無數騎兵忽然退卻。

張軒見狀,並不高興,反而心思一沉,果然,代替騎兵的正是大批步卒,步卒在張軒東面,北面,西面列陣,每一面都有數千人之多,將張軒道路堵得死死的。唯獨南面空蕩蕩的。乃是圍三缺一的故技。

張軒忽然有一種預感,他恐怕再也沒有機會,觸摸臨潁城牆了。

張軒深吸一口氣,將任何其他思想完全的摒棄,剩下的只有堅定的鬥志,以及緊握刀柄的手。事已如此,無須多想,只有死戰了。

“殺。”大批官軍步卒衝了過來,甚至有些輕便的虎蹲炮,佛郎機炮被擡了過來,在百步之外,與車陣對射,不過,這種情況,張軒這邊還是站便宜的,畢竟張軒當初就考慮過這樣的情況,故而車板相當的厚實,這種與臨潁炮相差不大的小炮,根本打不破,不過馬匹就不大行了。特別是兩側留下的空隙,布幔能掛住一部分箭矢,萬萬不能擋住炮彈。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四十章 瑣事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十七章 行軍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十三章 老營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七章 攻城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二章 授田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九章 初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五章 峽石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五十章 雜務第八章 攻城二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
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四十章 瑣事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十七章 行軍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十三章 老營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七章 攻城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二章 授田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九章 初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五章 峽石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五十章 雜務第八章 攻城二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