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擴軍整編

其實,火藥的產量還能提升的更高,限制就出現在原料上。

主要是硝石礦和硫磺礦的儲量都不大,而且質量不是特別好,不容易開採,出產的礦石產量提不起來,導致火藥產量受限,

而找到更加優質的礦脈,就需要看開礦局的工作進度了,兵工廠專門成立了開礦局,負責尋找礦山,開採兵工廠所需要的礦產資源,所有的礦場都歸屬他們管理。

如果能夠找到幾處質量不錯,儲藏量大,開採難度比較小的礦,相信這些問題就因熱二姐,火藥產量隨便就能翻倍。

當然,孔有德也知道,日本出產硫磺和硝石,等到局勢穩定,肯定是要去日本走一趟。

長州藩居然趕來主動惹他,不打回去豈不是太沒有面子,到時候少說得讓他們放點血才行,那個石見銀山,孔有德是很有興趣的。

除了火藥只玩,槍彈和炮彈,也都是彈藥局生產的,這方面倒沒有什麼秘密。、

因爲壓根就沒有什麼技術含量,這年頭的子彈又不是後世的有底火的子彈,只不過明軍用的球形的,天策軍弄得圓錐形的罷了,提高了精準度和殺傷力。

這種子彈,只需要在戰場上撿到,稍微懂一些的人就能複製出來,壓根沒有什麼需要保密的。

在兵工廠呆了大半天的時間,孔有德總算是視察完畢了,儘管兵工廠還存在諸多不足,但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發展,只要繼續保持下去,相信未來天策軍的武器,能夠得到源源不斷的提升。

孔有德也對兵工廠接下來的安排,做出了一些粗略的部署,至於接下來的管理事宜,將由畢懋康接手。

這老頭現在還在招遠,估計還要幾天才能到。

當時在膠州灣下船之後,看到這麼多百姓迎接孔有德,畢懋康就覺得很是稀奇,因爲天策軍再怎麼強大,名義上還是叛軍,百姓應該會很畏懼纔對,結果都來迎接,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孔有德跟他解釋了,是因爲天策軍施行土改,讓他們分到了田地,過上了好日,同時軍紀也非常良好,幾乎不存在擾民的情況,他們才這麼歡迎的。

畢懋康並不相信,他打算親自去看看,費要眼見爲實,並且打算多走訪走訪,順便去看看他的老相識宋統殷,孔有德拗不過他,就派了一隊士兵護送,只要是天策軍的地盤,他想去哪就去哪。

然後他就真的四處遊蕩,先是去了即墨,而後又去了膠州,又去了平度,還去了萊州城外,看看雙方的戰局。

據說他還跟範景文的談判使者聊了聊,聽說這老頭還發了脾氣,最後不歡而散,他才踏上了到登州的路,根據情報,前天還在萊州,今天估計纔到招遠。

等他回來之後,這兵工廠將由他來打理,接近萬人規模的工廠,一般人可是駕馭不住的,尤其是軍功相關的。

事實上,這也是明軍的武器總是出現粗製濫造的原因,一般的文官的對武器瞭解不多,下面的人糊弄他們他們都不知道,而且業務水平不行,

那些有技術,懂武器的,偏偏有沒有管理能力,只能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畢懋康算是個異數,對兩者都精通,偏偏在官場上受排擠,才便宜了孔有德。

現在的兵工廠,人手,資金,技術,經驗都有了,等到畢懋康這個管理者上任,相信兵工廠會發展的越來越好,新的火銃和火炮,將會源源不斷地被研製出來。

黃昏時分,在兵工廠呆了大半天的孔有德,心滿意足的回登州了。

回到登州城之後,孔有德便開始接下來的一件重大工作--軍制改革。

現在天策軍的戰鬥力,以及武器裝備水平,再沿用老一套的明軍編制,已經有些限制天策軍的戰鬥實力了,所以必須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了,以匹配目前天策軍的實力。

順帶着,藉助這次軍制改革的機會,孔有德也打算把擴軍這件事情一起做了,以迎戰不久之後就會抵達的關寧軍,還有其他軍隊組成的平叛大軍。

不過這軍制改革的工作量很大,而且牽涉的方面很多,第二天一早,孔有德就把各地的軍官召集了回來。

基本上百總以上級別的軍官,大部分都被招回了登州,除非一些特別重要的位置,比如圍困萊州城的部隊,就全部交由程希孔負責,他暫時就不來參加這次回憶了。

雖然大部分的軍官都到會了,但實際上這事跟百總級別的軍官關係不大,都是千總級別的軍官和孔有德一起商議。

至於那些百總和把總,他們基本上都是聽衆,搞清楚這次改革的具體事項,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能在改革之後的軍隊中,擔任什麼職位,能不能升官,偶爾也能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不過能不能被採納還得看是否合理。

這次商議的重點是,怎麼樣才能讓軍隊更加靈活的作戰,能夠發揮出更大的戰鬥力,並且爲以後的擴軍計劃,制定好操作機制,以便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快速而大量的完成擴軍工作。

事實上,這次軍制改革,也是孔有德加強集權的一種方式,儘管他是天策軍毋庸置疑的統帥,但必須的防着底下的將領生出別的心思,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年頭天下大亂,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孔有德就是要通過這次改革,讓所以人都明白,只有他孔有德,纔是天策軍真正的統治者,別人,都沒有這個資格。

整個會議持續了兩天的時間,大方向上的改革方案,都是孔有德提出來的,而後幾個千總進行了相關的討論,確定可行與否,而後在此基礎上調整。

經過兩天的討論,孔有德正式頒佈了天策軍改革方略,並且全軍照此施行。

這次軍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對整體的編制進行改變,從小到大,基本上都有變化。

原本天策軍採用的還是明軍的編制,最小的是伍,也就是一個五人小隊,而後兩個小隊爲一什,再網上依次是五十人的隊,一百人的協,五百人的哨,一千人的營,長遠看來,這種編制毛病還是很多的。

現在天策軍已經有了兩萬多人,卻只有十個營,而且各營的人數也有差別,少的如黎賢能的騎兵三營,只有一千二百多人,多的如程希孔的火銃一營,足足有接近三千人。

各個營基本上都是單一的兵種,戰術安排不方便不說,往往還需要其他兵種的配合,萬一友軍部隊沒有抵達,有些心動就沒辦法展開,導致作戰時候的安排提升了難度。

而且讓孔有德一個人指揮十個營,確實也有些力不從心,所以就需要在此基礎上設置更高一級的軍事單位,以方便他的痛下。

原本孔有德打算按照後世的辦法,在營上面設團的,但一想到整編之後,更高級的作戰單位必定包含數個營,人數估計的接近萬人,如果叫團的話,這又不是李雲龍的獨立團,一個團沒必要搞這麼多人,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從而將這個單位定爲師。

按照計劃,天策軍將整編爲六個師,其中五個野戰師,一個守備師,每個師下轄兩至四個營,人數在四千五百到九千之間。

除了師這個單位,其他的單位基本上也統統打亂了,現在最小的單位是什,原本最小的單位伍已經被去掉了,現在一個什仍舊是十名士兵,加上什長共十一人,差不多就相當於後世的班。

再往上一級是小隊,包含四個什,正副小隊長,以及一名通訊兵,一名醫療兵,兩個司號兵,共五十人。

再高一些就是中隊,一箇中隊包含三個小隊,加上正副中隊長,旗鼓手,還有一支小規模的偵察騎兵,差不多是一把八十人的規模,也會根據具體情況增減。

更高一級的大隊同樣包含三個中隊,一般搭配是一個步兵中隊,兩個火銃兵中隊,或者反過來。

作戰的時候,步兵手持長槍居中擺開陣型,兩側是火銃兵,或者是火銃兵居中,步兵手持長矛在外圍圍成一圈,新城緊密的陣型,到時候無論是面對敵人的近距離進攻,還是遠程打擊,亦或是騎兵衝鋒,都完全不虛。

除此之外,大隊還包含一支五十人的炮兵小隊,擁有四門火炮,提供了更爲強大的火力,孔有德相信,這樣編排完成後,等到士兵們對陣型熟悉了,一個大隊就能硬剛一千人的騎兵部隊,並且處於不敗之地。

當然,現階段只能裝備佛郎機,未來肯定要換裝新型的雲飛炮,這樣算下來,一個步兵大隊的總人數大約六百人。

大隊,就是天策軍中最小的可以獨立作戰的隊伍,一般情況下是五百步兵,裡面長槍兵和火銃兵對半,還有五十炮兵,五十名偵查騎兵,野戰之中遇上大部分情況,都能夠從容應。

再朝上便是營了,一個步兵營的配置包含三個普通的大隊,除了大隊所屬的炮兵和騎兵,營也有自己專屬的騎兵中隊和炮兵中隊,總人數差不多是兩千二百人。

也就是說,一個兩千人的步兵營,所有的配置都齊全了,步兵,火銃兵,炮兵,騎兵,偵察兵,軍樂隊,旗鼓手,傳令兵,司號兵,醫療兵等等,應有盡有。拉出去跟敵人騎兵集羣正面野戰都沒有任何問題。

至於師,基本就是營的放大版,孔有德計劃整編出三個步兵師,每個步兵師下轄四個步兵營,也就是九千人左右的規模,三個步兵師一共兩萬七千人。

三個師的番號,分別是三到五師,師長分別是程希孔,崔永平,白雲龍,三人都是現階段的營千總,對於這樣的安排,衆人都是沒有任何異議的。

程希孔可以說是天策軍中,資格最老的,當初吳橋騎兵的時候就三個千總,步營千總孫龍跑了,死活不知,騎兵千總李應元跟着他老頭李九成一起,在沙河慘敗,戰死沙場,剩下的就是程希孔這個火器營千總。

對於他的任命,就算是再高傲的將領,也說不出半點不是。

崔永平的資格也不差,當時營嘯過後,活着的步兵把總就只有他崔永平一個,而後攻城的時候也有不小得功勞,截至目前雖然沒有特別突出的貢獻,但也沒有什麼過錯,資歷和軍功都足夠,由步兵二營提拔到四師師長,衆人都是服氣的。

再說白雲龍,也算是個老資格了,吳橋起兵的時候,他和孟有才是孔有德的親兵小隊長,算起來很平常。

但後來孔有德爲了提升自己對軍隊的支配權,防止李九成和李應元奪權,放他們兩個出去招兵,他們從縣衙大牢和衛所兵俘虜中弄到了足夠的兵,成爲了把總,拿下登州之後,第一輪擴軍的時候成爲千總。

當然,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他後來的戰功,也是不可小覷的,當時攻略整個登州府的時候,孔有德率領主力走東線,迎戰原登州總兵吳安邦的兩萬多兵馬,而白雲龍則帶着兩千五百人,走西線進攻。

而後他們除了在萊陽吃了點韃子的小虧,其他時間都是勢如破竹,不斷地攻城略地,連下棲霞,萊陽,即墨,鰲山衛,大嵩衛,海陽所等地接連被拿下。

招遠之戰的時候,白雲龍率軍進駐青州,收攬李九成的殘部,抵擋薊門總兵鄧玘和天津總兵王洪的圍攻,堅守到招遠之戰結束。

後來蘇銳率援軍抵達,他們又一同攻陷膠州,高密,諸城,安東衛,昌邑等地,將整個萊州府和青州府的一部分地盤,納入天策軍的統治範圍。

這份功勞擺出來,沒人質疑這個安排,白雲龍的功勞當得起這個第五師師長。

除了第三到第五這三個步兵師,第一師則是炮兵師,暫時只下轄兩個炮兵營,以及兩個運輸大隊,總人數五千三百人,師長則是由原先的炮兵一營千總蘇凱風擔任。

第405章 文官武將雲集第164章 你他孃的真是個人才第295章 再次攻城第697章 千里躍進伏牛山第569章 想錢想瘋了?第九十二章 大戰結束第412章 成功的游擊戰術第251章 聞所未聞的軍隊第403章 倔強的徐爾鬥第九十九章 抵達萊州第五十九章 知縣要獻城第879章 閱兵結束第745章 南征開始第693章 衍聖公第三章 適應新身份第722章 如狼似虎的朝鮮僕從軍第250章 戰局反轉第294章 守城戰真簡單第112章 堅固的登州城第819章 阿巴泰的背叛第七十章 炮戰第845章 機遇和挑戰第361章 判決第222章 剿撫之爭(4000字大章)第266章 巧合?第806章 戰果第五章 糧草是個問題第117章 大戰前夕第804章 多鐸授首第723章 主公,別來無恙!第654章 馬世龍第128章 李九成對張燾第655章 六百頭豬第715章 結束第四十八章 孫元化的煩惱第715章 結束第426章 有仇報仇,有怨報怨第625章 一上一下第845章 機遇和挑戰第730章 兩戰皆勝第210章 炮戰第四章 拔營啓程第379章 李九成全軍覆沒第496章 暫時安全了第800章 賭徒心態第704章 誤會?第868章 包圍圈第七十七章 火器狂人孫元化第791章 青年才俊祖澤潤第690章 要動手了第282章 前鋒抵達第884章 納土納島大海戰第313章 白天睡什麼覺第403章 倔強的徐爾鬥第778章 回程,戰爭再起第765章 利益交換第822章 前鋒炮戰第479章 知恥而後勇第463章 歷史的慣性第612章 我褲子都脫了第七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147章 船呢?第608章 狂傲自大的關寧軍第四十九章 打土豪,不分田地第660章 四面受敵第201章 戰船開建第881章 決戰開始第633章 朝鮮國王要御駕親征第440章 雪上加霜第606章 戲耍吳三桂第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第825章 擲彈兵,前進第531章 大農場計劃第121章 慈不掌兵第十三章 真的是鼠疫第610章 活捉祖寬第305章 固守待援第119章 明軍居然這麼弱?第295章 再次攻城第671章 必然和偶然第285章 四面合圍第138章 努爾哈赤就是李成樑家的一條狗第774章 馬尼拉第267章 煙臺第479章 知恥而後勇第806章 戰果第130章 商議破城(第二更,還是求訂閱)第一章 重獲新生第九章 暴怒的吳橋知縣第898章 崇禎要和談(新書隆武大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781章 栽在自己人手上第378章 險峻的牙山第856章 提前兩個月完成任務第424章 震驚的衆人第九十四章 費心費力的王道純第576章 這個仇一定要報第749章 我們的援軍來了第739章 疑兵之計第634章 廣鹿島,皮島第867章 輪番上陣
第405章 文官武將雲集第164章 你他孃的真是個人才第295章 再次攻城第697章 千里躍進伏牛山第569章 想錢想瘋了?第九十二章 大戰結束第412章 成功的游擊戰術第251章 聞所未聞的軍隊第403章 倔強的徐爾鬥第九十九章 抵達萊州第五十九章 知縣要獻城第879章 閱兵結束第745章 南征開始第693章 衍聖公第三章 適應新身份第722章 如狼似虎的朝鮮僕從軍第250章 戰局反轉第294章 守城戰真簡單第112章 堅固的登州城第819章 阿巴泰的背叛第七十章 炮戰第845章 機遇和挑戰第361章 判決第222章 剿撫之爭(4000字大章)第266章 巧合?第806章 戰果第五章 糧草是個問題第117章 大戰前夕第804章 多鐸授首第723章 主公,別來無恙!第654章 馬世龍第128章 李九成對張燾第655章 六百頭豬第715章 結束第四十八章 孫元化的煩惱第715章 結束第426章 有仇報仇,有怨報怨第625章 一上一下第845章 機遇和挑戰第730章 兩戰皆勝第210章 炮戰第四章 拔營啓程第379章 李九成全軍覆沒第496章 暫時安全了第800章 賭徒心態第704章 誤會?第868章 包圍圈第七十七章 火器狂人孫元化第791章 青年才俊祖澤潤第690章 要動手了第282章 前鋒抵達第884章 納土納島大海戰第313章 白天睡什麼覺第403章 倔強的徐爾鬥第778章 回程,戰爭再起第765章 利益交換第822章 前鋒炮戰第479章 知恥而後勇第463章 歷史的慣性第612章 我褲子都脫了第七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147章 船呢?第608章 狂傲自大的關寧軍第四十九章 打土豪,不分田地第660章 四面受敵第201章 戰船開建第881章 決戰開始第633章 朝鮮國王要御駕親征第440章 雪上加霜第606章 戲耍吳三桂第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第825章 擲彈兵,前進第531章 大農場計劃第121章 慈不掌兵第十三章 真的是鼠疫第610章 活捉祖寬第305章 固守待援第119章 明軍居然這麼弱?第295章 再次攻城第671章 必然和偶然第285章 四面合圍第138章 努爾哈赤就是李成樑家的一條狗第774章 馬尼拉第267章 煙臺第479章 知恥而後勇第806章 戰果第130章 商議破城(第二更,還是求訂閱)第一章 重獲新生第九章 暴怒的吳橋知縣第898章 崇禎要和談(新書隆武大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781章 栽在自己人手上第378章 險峻的牙山第856章 提前兩個月完成任務第424章 震驚的衆人第九十四章 費心費力的王道純第576章 這個仇一定要報第749章 我們的援軍來了第739章 疑兵之計第634章 廣鹿島,皮島第867章 輪番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