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勝利的標誌

“哦!”線國安象是愣了一下,把目光投注到張勇臉上,等着他繼續解說。

“僞宗室出緬入滇,大張旗鼓於騰衝,又在高黎貢山阻擋我軍一月有餘,聲名已經傳出,他的目的也算基本達到,怎肯冒險再與我軍決戰?”張勇抿了抿嘴角,帶着一絲輕篾,也不知是對朱永興,還是對線國安,“但僞宗室顯然還存着着許幻想,如果我軍就此退兵,他便更可大肆宣揚戰勝我軍。所以,暫駐於騰衝不動,以觀風色。”

“張都督是說我軍到了騰衝,也只是得到一座空城,僞宗室帶着僞明殘軍早就逃跑了?”線國安眨了眨眼睛,似乎聽明白了張勇的分析,只是想了片刻,他又搖了搖頭,說道:“即便如此,我軍還是要開到騰衝,然後方能撤兵而回。”

張勇輕輕嘆了口氣,無奈地點了點頭,說道:“線提督所言極是,我軍必須要佔領騰衝,方算圓滿。”

騰衝是一座邊外小城,如果沒有大明的宗室留守在,便根本算不上什麼戰略目標,也沒有什麼價值。但對於清軍來說,不佔領這裡,便宣告了此次軍事行動的失敗。

哪怕是佔領了一座空城,這支由甘陝綠營和漢軍混合的部隊也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班師回去了。抓不到大明宗室,自然可以說是朱永興和南明殘軍畏於清軍兵威,逃竄邊外,不得深追。

可要是現在退兵,張勇和線國安便很可能遭到昆明的處罰。險阻已破,路程不遠,僞明宗室又尚在騰衝,根本沒有充分的理由讓昆明相信退兵是必要的事情。也就是說,明軍的不斷棄險而退,逼得張勇和線國安不得不前進,前進,再前進。

若是隻有一支清軍,可能情況會好些,欺上瞞下的招數誰不會呢?可偏偏是分屬兩支,張勇和線國安又是面合心不合,誰也不想留下什麼畏敵不前、虛報欺瞞的把柄,以便日後讓對方反咬一口。

困難是很大,比如雨季、道路運輸、傷病等等,但從昆明傳來的命令可以看出,昆明並不認爲這是不能克服的。而且,命令中還說到擒殺或逼迫僞明宗室倉惶而逃,對在雲南實施剿撫結合的政策非常重要,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安定雲南。

不言而喻,清軍的這次軍事行動已經蒙上了濃重的政治色彩,如果放任蠱惑人心的僞明宗室繼續呆在騰衝,將造成極爲惡劣的影響,無形之中也就給張勇和線國安堵死了中途退兵的選擇。

這極有可能是昆明的滿洲將領的想法,張勇對此心中不滿,覺得滿洲將領把僞明宗室的作用誇大了,而且不體恤前線將士的困難。但他沒有膽量違抗命令,更相信自己的判斷。那就是僞明殘軍只是施展陰謀詭計,迫使其退兵,然後便會以騰衝未失作爲宣傳勝利的藉口。好吧,只能到騰衝打個轉兒,住上幾天便退兵了。這樣便堵住了所有人的嘴,不管是昆明那邊的,還是僞明這邊的。

線國安呢,與張勇的想法差不多,他也知道現在退兵是無論如何不行的。不光是來自昆明的壓力,還有張勇這個傢伙在盯着,不能授人以柄。既然已經把勝利的目標降低到了佔領騰衝、趕跑僞宗室,儘管路上難走一些,可也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務。收復騰衝,僞明宗室倉惶竄於邊外,嗯,這樣也算是立了不小的功勞。

兩個名將計議已定,難得地取得了統一意見,並且做出了一個看似很巧妙的決定。既然僞明軍隊肯定不會死守騰衝,僞明宗室也基本達到目的,更不會以身犯險,那全軍前行去佔領一座空城,就有些小題大做,空耗力量了。派出一部精銳去騰衝打個轉兒,在城中駐上兩天,不是一樣達到了目的。

當然,做出這個決定也是根據現實的情況。清軍在外作戰已經一個多月,各種不利因素加在一起,傷病者衆多,輔兵和民伕也有很多逃跑的,路又難行,全軍緩慢推進實在是令人頭痛的事情。

雖然多半是去騰衝打個轉兒,但這也是戰功啊,張勇和線國安誰也不想落下,便只能共同出兵。最後的結果便是甘陝綠營和漢軍各出三千精銳,並帶上七天左右的糧食,象徵性地去佔領騰衝。而清軍的大隊則在固東停下腳步休整,爲了以防萬一,張勇和線國安又派出了兩支人馬,一部清軍兩千人前出至馬站,保證前鋒的退路,並能儘快地支援作戰;另一部清軍也是兩千餘人,向東面的曲石搜剿,與馬站形成突出的兩點,互爲犄角之勢。

其實,這六千前鋒再加上四千前出的援軍,已經是清軍的一多半主力了。留在固東的清軍戰兵只剩下了三千多,另外就是數千的傷病,上萬的輔兵和民伕。這樣一算,從清軍攻打灰坡到現在,連戰死到傷病,已經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而且清軍士兵的體力都損耗很大,說是疲兵也不爲過,確實應該停下來好好休整一番。

張勇和線國安的佈置也算是煞費苦心,既結合了目前軍隊的疲弊,又能達到佔領騰衝的目的。他們的猜想也有理有據,唯獨忽略了一點,也是他們絕想不到的。那就是朱永興並不是真的大明宗室,他的想法和思路與當時的所有人都不同,豈能以常理揣度?

換上任何一個真的皇室宗親,首先考慮的便是自己的安危,即便能做出一些鼓舞人心之舉,也絕不會有朱永興那樣的眼光和緊迫感,更不會有他那樣的勇敢和賭徒精神。

正如張勇所說,朱永興的目的已經基本達到。作爲一個宗室子弟,他已經表現得很好,折騰得也夠兇,即便南撤邊外,也不會有損他的名聲,甚至能保護他安全地到達邊外休整,正是大多數明軍文臣武將所希望的。畢竟這樣一個代表朝廷的宗室留守,是目前大明中興的希望所在,是大傢伙的希望寄託。

但朱永興卻覺得還不夠,還欠缺那麼點實質性的功績。明軍以逸待勞,又有騰衝古城在手,趁着清軍疲弊,不戰而退實在是可惜。

……

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13章 窮追第81章 書院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83章 棄城之議第83章 水西之變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99章 軍歌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39章 兵臨大理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18章 緊急商議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6章 柔情蜜意第51章 戰後佈局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34章 石屏擾襲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29章 破城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53章 鋒指廣州楔子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67章 排除萬難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11章 祖上榮光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24章 授課第59章 無題第65章 佈署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95章 請兵助戰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11章 杭州,西湖第81章 書院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97章 唯一生路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71章 慘烈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99章 軍歌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22章 水利部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22章 水利部第182章 無題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22章 水利部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38章 三師相會第58章 新晉郡王第38章 三師相會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5章 寨子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271章 阻擊
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13章 窮追第81章 書院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83章 棄城之議第83章 水西之變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99章 軍歌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39章 兵臨大理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18章 緊急商議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6章 柔情蜜意第51章 戰後佈局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34章 石屏擾襲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29章 破城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53章 鋒指廣州楔子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67章 排除萬難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11章 祖上榮光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24章 授課第59章 無題第65章 佈署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95章 請兵助戰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11章 杭州,西湖第81章 書院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97章 唯一生路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71章 慘烈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99章 軍歌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22章 水利部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22章 水利部第182章 無題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22章 水利部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38章 三師相會第58章 新晉郡王第38章 三師相會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5章 寨子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271章 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