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

聯合海軍在峴港外海一舉擊敗了南阮水師主力後,追着逃竄敵船,馬不停蹄又向峴港殺來。一番激戰後,聯軍攻佔了峴港的北部屏障漢島,艦隊開進入港水道,轟擊沿岸的五行山、福祥山炮臺。

峴港灣呈馬蹄形,口朝東北。南北長近十五公里,東西寬約十一公里,水深多在十米以上。灣口北有漢島爲屏障,沿岸有五行山、福祥山作掩護,形勢十分險要。峴港不僅易守難攻,而且臨近順化,地理位置也極爲重要。

其實,殲滅南阮水師主力便已經基本達到了目的,峴港內停泊的艦船已經不能對南海艦隊,或者鄭家水師構成威脅。但爲了達到政治和經濟目的,聯軍還是做出了氣勢洶洶的攻擊態勢。

兩日後,還沒等順化的南阮政權作出決定,聯合海軍已經派出上百艘戰船北上日麗海門。一場並不算太激烈的海戰之後,駐防日麗海門的一支南阮水師幾乎全軍覆沒。

在鄭阮的長期戰爭中,南阮依靠地勢建立了兩條主要的堡壘線,橫亙在山海間的幾英哩平地中。第一道防線是長育壘(在今廣平省豐祿縣,城牆位於爭江之南,從大海至叢山,綿延達十一公里。第二道防線則是長德壘,其中位於日麗的城壘長達三千餘丈,依海而建。

第二次鄭阮戰爭時,鄭氏曾突破阮氏的第一道防線,屯兵日麗海口,並發動了一場兩棲突擊。企圖迂迴阮氏的城防工事。但在日麗海戰中鄭氏不敵阮氏,慘敗而回。

先是攻擊峴港。威逼南阮的政治首都順化;再攻擊日麗海門,做出與鄭氏聯合,欲破壘南下的動作。朱永興與參謀部的意圖便是借勢而動,利用目前鄭阮的敵對,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

當然,朱永興希望鄭阮的對峙能夠持續更長的時間,這更有利於混水摸魚,兩邊得利。所以。這次對南阮水師的打擊,事前並沒有通知鄭氏。

但南阮卻不會這麼想,最有實力的水師被重創,日麗海門正遭炮擊,明軍水師還有殺入峴港、犁庭掃穴的動向。鄭軍再展開攻勢的話,與明軍水陸夾擊,形勢危矣。

安南全境都瀕臨大海。南阮的地形更是細窄的一長條,喪失了水師,便可謂是處處漏洞,防不勝防。

南海艦隊再加上鄭家水師,堪稱當時亞洲最強的海軍。而南阮水師屢遭打擊後,殘餘的艦隻。現在連南海艦隊也無法抵擋。當南阮派出求和使者後,在朱永興看來,戰爭便已經落下了帷幕。

稱霸北部灣的目的達到了,能從南阮手中勒索多少,都可以算是意外的收穫。到目前爲止。聯合海軍已經俘獲了大小船隻近百艘,繳獲大小火炮數百門。雖然自身也有損失。但這個代價與取得的勝利相比,卻是完全值得的。

“哦,鄭氏也派出了使者,希望我們能踐約,兩家聯手,共擊南阮?”朱永興沉吟了一下,問道:“除了要求踐約,他們還有別的條件嗎?”

“鄭氏願意承擔我軍行動所需的軍餉糧草。”易成有些鄙視地搖了搖頭,他對朱永興的心思是相當瞭解,如果鄭氏開出了非常優厚的條件,朱永興並不是沒有改變計劃的可能,但現在鄭氏的條件顯然不能讓朱永興感到滿意。

“只是軍餉糧草——”果不其然,朱永興輕輕搖着頭,露出了不滿的神情,停頓了一下,擺手道:“把鄭氏的條件改一改,再透露給南阮。哪邊給的多,咱們就傾向於哪邊。”

如果南阮不識時務,即便現在時機還不是很成熟,朱永興也會與鄭氏聯手,打破鄭阮對峙的平衡,讓鄭阮兩家拼個你死我活。這樣的話,鄭氏的戰略重心便集中於南部,爲明軍日後再度攻掠安南提供機會。

“南阮應該會答應咱們的條件。”易成猜測着說道:“兩百萬兩銀子,他們絕對能拿得出來。”

“也不是那麼簡單。”朱永興摸着下巴冷笑道:“恐怕會讓廣南國上下都怨聲載道,嗯,這也對咱們有利。”

南阮與北鄭的長期戰爭,使得廣南國的賦稅一再增加,已經達到了五成到六成,民衆可謂是苦不堪言。而南阮的俸祿制度,又使官員迅速墮入腐敗深淵。

與黎朝朝廷不同,南阮官員的俸祿直接來源於人民。阮主將若干的民戶分封某一官員,這部分民戶專門向該官員提供收入。換言之,即有相當部分的南阮居民並非直接向阮主納稅,而是接受官員的按需索取。阮主又讓官員向他納稅,如此一來,同時供養着兩個主人的民戶負擔更爲沉重。

不但如此,南阮賣官鬻爵的風氣堪稱驚人。官員上任之前,需花費大筆金錢購買委任狀、官印,及進貢上級、阮主。而用金錢買得官位的下級官吏,受封的民戶收入可能還不及自己必須繳納的稅金。因而在南阮體制中爲官,兩袖清風近乎不可能。

若說是阮主自掏腰包,朱永興肯定不會相信,倒不是不相信阮主沒有這份財力,而是斷定阮主捨不得,肯定會把負擔轉嫁到下面的官吏身上。而官吏呢,又會令分封給自己的民衆承擔這筆費用。

自阮主到各級官吏,都公開地將人民視爲任意剝削對象,這是毫無疑問的。而當人民的承受限度接近臨界點,就意味着阮氏政權大限將至。

朱永興早已經把安南視爲囊中之物,越腐敗,越有混亂的苗頭,對他來說才最有利。這次行動從表面上來看是稱霸北部灣,掃除有威脅的敵人,並且勒索財物。而從更深的層面考慮,則又是吞併整個安南的大戰略的一部分。

再從開發湄公省等海外之地來看,此一戰頗有些“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意味。南阮被重創,則真臘必不敢輕舉妄動,連北鄭也會繼續稱臣,不敢起異心。無論是贏得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還是繼續攫取海外之地,這一場勝利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第88章 毒蘑第199章 接戰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72章 攻守結合第83章 棄城之議第96章 各有安排第94章 相疑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46章 火箭列裝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104章 報應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26章 無題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91章 川滇呼應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3章 召見羣將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楔子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54章 赴廣東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3章 安沛入甕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24章 烽起石屏第52章 縴夫,規矩第79章 雪中送炭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95章 無題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93章 戰馬論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2章 高平莫氏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84章 搶灘登陸第6章 暹羅來使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72章 攻守結合第75章 恬然自樂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38章 三師相會第86章 復臺建議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15章 正妃虛懸第210章 戰局,焦點
第88章 毒蘑第199章 接戰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72章 攻守結合第83章 棄城之議第96章 各有安排第94章 相疑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46章 火箭列裝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104章 報應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26章 無題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91章 川滇呼應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3章 召見羣將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楔子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54章 赴廣東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3章 安沛入甕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24章 烽起石屏第52章 縴夫,規矩第79章 雪中送炭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95章 無題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93章 戰馬論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2章 高平莫氏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84章 搶灘登陸第6章 暹羅來使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72章 攻守結合第75章 恬然自樂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38章 三師相會第86章 復臺建議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15章 正妃虛懸第210章 戰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