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軍歌

感謝蒼白正義,hghgkfgd,笑帥※天下,心漂浮,sb2238等書友的打賞和支持,祝朋友們財源滾滾,心想事成。

晚上又有雷暴雨,清晨還是細雨霏霏,但朱永興已經沒有心情欣賞半城煙沙的景緻。

馬蹄聲噠噠,腳步聲雜沓,城中只留下了近千人守衛,四千明軍浩浩蕩蕩地踏上征程。這已經是能夠出動的全部兵力了,而且明軍中還有近半的俘虜兵。

徹底磨合還需要時間,但朱永興知道戰機稍瞬即逝,只要能夠勝利,那些俘虜兵應該就不會有異動。當然,行軍也是在磨合,時間不能夠被浪費。

“起歌!”朱永興衝着親衛隊長楊國驤輕輕點了點頭。

“起歌!”楊國驤縱馬在親衛的隊列中跑了一圈,大聲吼着:“一,二,三,開始!”

向前

向前!

我們的隊伍不可擋,

腳踏着華夏的大地,

揹負着中興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我們是不屈的男兒,

我們是國家的武裝,

從無畏懼,

絕不屈服,

英勇戰鬥,

要把韃虜蠻夷消滅乾淨,

大明的旗幟高高飄揚。

…………

起初只是幾個人,接着便是整個親衛隊,雖然唱的不是字正腔圓,但勝在氣勢雄渾。歌聲穿破了雨霧,感染了更多的明軍,在軍官的命令下,越來越多的士兵加入了軍歌唱和。

唱的很賣力,可唱的真不怎麼樣,南腔北調,各種口音,混雜在一起,令朱永興腹誹不已。但他的臉上卻還洋溢着讚賞的笑容,畢竟是剛剛教過,而且這也是一種磨合的手段,行軍唱歌還能振奮精神,緩解疲勞,益處多多啊!

馬寶神色複雜地回頭望了一眼不遠處的王旗,又把目光移注到身旁正在行進的隊伍當中。儘管手下都是陌生的兵將,只不過熟悉了大半天的時間,叫得上名字的也只是那些比較高級的將領,但他能感覺得到,士卒們的精氣神兒很足,一歌唱罷,吼得臉紅脖子粗,更是沒有了那種頹廢的狀態。

以小見大,這岷殿下還真是頗有手段。馬寶心中頗多感慨,能把數支殘軍這麼快地整合起來,與清軍作戰,並且戰而勝之,這豈是常人能做到的?宗室留守的身份是一方面,沒有魄力和令人擁戴的能力,怕也只能被供養起來的,卻得不到衆將的心服口服,更甭說發號施令了。

十幾輛被遮蓋得嚴嚴實實的大車跟在隊伍後面行進,車輪不時壓在路上鋪的樹枝和雜草上,發出清脆斷裂的聲音。即便如此,車輪還是不時被陷住,便是人喊馬嘶的一陣忙亂。

錢邦宸的腳上腿上,甚至臉上也濺滿了泥漿,但依然聲音洪亮,不時狂怒地破口大罵,指揮士兵們擡車推車。無論如何也要跟上隊伍,殿下親自設計出來的武器,那威力可不是一般的大。而且還容易製造,如果不能在這場戰鬥中得到發揮,那實在是令人遺憾。

對於朱永興的擡舉和提拔,錢邦宸感到十分的幸運。只是因爲他記性好,只要聽過一遍,便能把命令和指示一字不差地予以傳達。在高黎貢山的戰鬥中被朱永興所發現,等教授了錢邦宸一些簡單的測距技術,並且讓他把實驗的數據背下來之後,便從一個傳令兵被擢升爲了炮兵隊長。

其實,這也是趕鴨子上架,朱永興實在是缺人可用。抓到一個差不多點的,便先頂上使用。

但錢邦宸卻不是這麼想的,他急切地想立功,向朱永興證明自己的價值,並且坐穩炮兵隊長這個位置。這當然也是朱永興所希望的,有功利心,並不是毛病,不求上進,才令人失望。

而此時,功利心太強的慶陽王世子馬自德卻是有些悶悶不樂,因爲他被留在了朱永興身邊,也就是說,基本上沒有了上陣立功的機會。至於襲爵一事,朱永興也是絕口不提。

“老子英雄兒好漢,用武,你怎麼看這句話?”朱永興把馬自德的心理看得是八九不離十,偏偏還似笑非笑地開口問道。

馬自德想了想,說道:“回殿下,那也不能一概而論。遠的不說,近的就有延平郡王爲例,其父降清,卻不損他抗清之英名。”

這個例子好象有點反了,不過也能說明些問題。朱永興呵呵一笑,說道:“慶陽王忠勇爲國,死而後已。用武,你率兵千里來投,難道不是爲了稟承父志?卻是隻爲了區區襲爵一事?”

這個,馬自德臉上微微一紅,囁嚅道:“當然,當然是爲了稟承父志,中興大明。”

“襲爵有朝廷定製,本不是由你所立功勞的大小決定。”朱永興正色說道:“年輕人驟升高爵,可能會失去進取之心,沒有了平常心態,變得浮躁傲慢。吾倒是希望你能腳踏實地,一刀一槍地掙得自己的功業,把你留在吾身邊,也是希望你能多學點東西。不是自誇,吾當你的老師還是綽綽有餘的。”

“殿下能當吾師,末將萬分榮幸。”馬自德還是有些不服氣,嘴上敷衍道。

朱永興輕輕嘆了口氣,意興闌珊地說道:“戰後便讓你襲爵,國公啊,嘿嘿,以後你可以昂着頭走路了。”

馬自德聽出了朱永興話中的揶揄,垂頭不語,心中暗自叫苦,這下子可是得罪岷殿下了。得個空頭國公可謂是得不償失,又沒有了軍隊,自己以後不過是個吃閒飯的,這般年輕,情何以堪?

朱永興已經縱馬離開,和親衛隊長楊國驤說起了話,馬自德聽來,似乎在考較軍事戰術上的問題。

“功名只向馬上取,真乃英雄一丈夫。”朱永興的話不斷傳進馬自德的耳朵,“國驤,你不僅要把吾教的那些東西領悟透徹,有時間也與那些宿將多多交流,他們的經驗可都是用血和生命換來的。在戰陣上要多觀察,多琢磨,戰後要多請教詢問。等到日後出去獨自領軍,成百上千的人命在你手裡,那可就責任重大了。”

“殿下放心,我覺得火候不到,絕不出去獨自領軍。”楊國驤先是鄭重地保證,隨後呵呵一笑,狡黠地說道:“其實,我能給殿下當親衛隊長,已經覺得很好了。”

第61章 縝密分析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4章 封賞,臺灣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86章 疍家女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26章 提點第87章 接戰(二)第79章 雪中送炭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31章 段氏遺族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45章 大反攻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69章 譏諷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83章 北望第4章 攻城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6章 柔情蜜意第59章 無題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260章 追擊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36章 領悟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73章 人心散第154章 赴廣東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48章 急轉直下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52章 縴夫,規矩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86章 接戰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8章 緊急商議第28章 封官兒第42章 北伐新策第245章 天變第166章 無題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41章 自我否決第58章 新晉郡王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93章 戰馬論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21章 柔情蜜意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81章 書院第80章 京師大亂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25章 三鬼之謀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60章 追擊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
第61章 縝密分析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4章 封賞,臺灣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86章 疍家女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26章 提點第87章 接戰(二)第79章 雪中送炭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31章 段氏遺族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45章 大反攻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69章 譏諷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83章 北望第4章 攻城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6章 柔情蜜意第59章 無題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260章 追擊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36章 領悟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73章 人心散第154章 赴廣東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48章 急轉直下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52章 縴夫,規矩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86章 接戰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8章 緊急商議第28章 封官兒第42章 北伐新策第245章 天變第166章 無題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41章 自我否決第58章 新晉郡王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93章 戰馬論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21章 柔情蜜意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81章 書院第80章 京師大亂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25章 三鬼之謀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60章 追擊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