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厭炮厭勝?

上三江了,求個收藏、票票。嗯,寫到現在算是第一次張嘴吧,請朋友們支持支持。

感謝Jfce,xiaotang246,遊岸上的魚5,湖大水庫,irreversible等書友的打賞支持,祝朋友們工作順利,家庭幸福。

儘管朱永興從來沒說過轟天炮有什麼法術加持,但面對如此大的威力,如此好的效果,明軍衆將中知道陽門陣、陰×門陣的人卻幾乎都認爲這炮上有朱永興搞出來的法陣。

這是基於那個時代的認識,一些偶然的因素會被誇大,在流傳中越來越逼真,越來越玄乎。比如說火炮打不準,或者炸膛,其實很可能是炮手的心理作用,導致了發揮失常。當然,也可能有其他的原因,在當時沒有深入研究分析事故原因的條件下,便會被用神秘和巫咒來解釋。

明軍在營寨前勒步不前,線國安等人卻是心中欣喜,自認爲運用法陣得當,厭勝得法,終於止住了敵人進攻的勢頭。

而白文選的分析和判斷也有其一定的道理。轟天炮首重突然和震懾,清軍已經有備,效果也自然大打折扣。騎兵就算衝進了營寨,也不比野外馳騁自如,與數量衆多的清軍作戰,損失可能也不會小。另外還有休息人力馬力,還有法陣的厭勝,他做出暫緩攻擊的決定也不能不說是相當正確。

此時,朱永興已經率領着步兵在行進的路上。並不是他提前知道了這邊遇到的情況,而是覺得坐等白文選所部騎兵傳回來消息過於保守了。

既然通過審訊俘虜已經得到了前方的大概情況,他覺得抓緊時間纔是關鍵。清軍肯定不會想到所設的營寨會不堪一擊,明軍追擊的速度如此之快,難道不正是窮追而上,趁他們心神動搖,打他們個落花流水的時候?

而猛山克族寨主央和羅布率領的一千精壯,以及土司刀白龍率領的一千土兵也趕來助戰,更燃起了朱永興的熊熊鬥志。本來這兩族抽出了部分人馬負責沿途騷擾襲擊清軍,朱永興覺得他們已付出很多,所以並沒有令他們再派兵出戰。但明軍的勝利似乎已經不可阻擋,這兩支異族隊伍自然想錦上添花,從朱永興這裡得到更多的封賞。

在營寨中吃過飯又休息了小半個時辰,要不是朱永興擔心吃完就走會讓士兵得盲腸炎,連這點休息時間都會利用上。營寨中只留下五百步兵守衛,其餘人馬全部出動,包括張國用的幾百騎兵。又有不少的俘虜被補充進輔兵隊伍,步騎戰象的混合隊伍滾滾向前。

而此時第二批步兵也已經進入營寨,開始進餐,也就是說,步兵的脫節並不算嚴重,只有不到一個小時的間隔。況且這已經不是決定因素了,朱永興手中已經有了三千多步兵,昂然踏上了決戰之路。

勝利已經離之不遠,能夠取得這樣的戰果,原因很多。張勇和線國安的互相掣肘,對明軍行動和兵力的一系列誤判,對朱永興的輕視,不知道雲南雨季的厲害,以及朱永興搞出來的地道潛入和轟天炮,諸多因素累加起來,也就造成了清軍大敗的不可避免。

到現在的追擊階段,更因爲轟天炮的威力震撼,而使張勇計劃中的撤退變成了銜尾追殺。按照說,張勇三十里一營,不斷撤退的方案中規中矩,卻萬萬想不到明軍依靠着轟天炮能夠輕易拔寨,反倒變成了被明軍口口吃掉。

意外不斷的累加,最後就變成了不易動搖的勝勢,但線國安和張勇卻並沒意識到滅頂之災已經來臨。如果他們拋掉大部分輜重和全部傷病士兵,以少量甲兵督押着輔兵進行阻擋,其他人馬輕裝疾退的話,想必還能使不少的清軍逃出生天。

但不到真正絕望之時,誰又能下定壯士斷臂的決心。說到底,總是心底的那一絲僥倖害了他們,也害了清軍。

…………

法陣?朱永興乍聽到這個詞的時候,不由得一愣,難道自己穿越到的不僅是古代,還是帶有玄幻色彩的古代?

等聽完了傳令兵的報告,他才恍然大悟,不由得嗤笑道:“雞血、糞汁,還有什麼箕器掃帚,線國安的腦袋被驢踢了嗎?”

“殿下。”張國用臉色鄭重地在旁勸道:“此厭炮厭勝之法也,不只戰陣,鑄劍、鑄鐘、合至丹藥,亦忌裙釵污穢之厭。”

朱永興有些奇怪地看着張國用,半晌才無奈一笑,想了想,對傳令兵說道:“趙王之舉甚爲正確,漢軍中有鳥銃和火炮,營寨中敵軍亦爲不少,作戰當慎之。你且回去,告訴趙王,令士卒砍伐樹木,割取茅草,以作搭棚之用。還有,若是可能,做幾架簡易投石器。待我軍趕至,合力攻取。再告訴錢邦宸,先勘好炮兵陣地,比平常要向前推進二三十米。若是雨下,即刻在炮兵陣地上搭起遮雨茅棚,要長要寬,一定要保管好大炮和炮彈,勿被雨淋失效。”

傳令兵複述了一遍,施禮領命而去。張國用眨了眨眼睛,提醒道:“殿下欲搭棚作法乎,是否需香燭法器等物?”

朱永興翻了翻眼睛,輕輕搖頭,心說:還法器呢,真以爲我會學諸葛亮,披頭散髮地發瘋啊!對呀,老子這一頭短髮,想披散起來也沒辦法了。這傢伙,就沒看見這天色,聽不到遠方隆隆滾動的雷聲嗎?搭棚那是準備給轟天炮防雨的。

轟天炮和炮彈都有幾層油布包裹,朱永興還讓人準備了一些裝着生石灰的布袋作爲防潮的措施。不出意外的話,在有雨棚的情況下,轟天炮應該能夠繼續發射。但對於清軍來說,鳥銃和火炮的作用將會大打折扣吧,畢竟對於防潮,他們沒有什麼特別的辦法。

況且在雨季中,清軍的火器幾乎沒有發揮什麼作用。在撤退的時候,估計更沒想到會使用上這些火器。

把火炮擺出來,多半是在嚇唬人吧?朱永興這樣猜想着,但對漢軍的鳥銃還是有些喜歡。國產火器的精品,聽說因爲威力大而被禁止裝備綠營,只有三順王和吳三鬼這幾個鐵桿漢奸的部隊中才有。

至於鳥銃和目前明軍使用的火槍相比,孰優孰劣,朱永興還沒來得及仔細地比較研究。只是粗略地看過被繳獲的鳥銃,覺得鳥銃槍管長,但口徑要比火繩槍細一點,估計射程較遠,但威力可能稍小。

……

第98章 以南養北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3章 絕死一擊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72章 無題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9章 決戰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93章 三馬來會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203章 總攻(三)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33章 立威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7章 歡歌暢飲第90章 援助水西第32章 魚龍白服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92章 僞造,詭道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90章 援助水西第2章 鬥熊救美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83章 棄城之議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8章 緊急商議第130章 無題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5章 被誤導了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28章 雙層爆破第245章 天變第70章 正面決戰第80章 京師大亂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88章 大調整第8章 依城挫敵第36章 領悟第182章 無題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117章 斷臂?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91章 軍隊建設第39章 聖意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75章 恬然自樂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6章 柔情蜜意第69章 雨季之威楔子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73章 人心散第42章 北伐新策第30章 輕取永昌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50章 伏擊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93章 戰馬論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95章 無題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74章 貪心不足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39章 聖意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81章 襲擾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18章 破釜沉舟?
第98章 以南養北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3章 絕死一擊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72章 無題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9章 決戰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93章 三馬來會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203章 總攻(三)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33章 立威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7章 歡歌暢飲第90章 援助水西第32章 魚龍白服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92章 僞造,詭道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90章 援助水西第2章 鬥熊救美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83章 棄城之議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8章 緊急商議第130章 無題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5章 被誤導了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28章 雙層爆破第245章 天變第70章 正面決戰第80章 京師大亂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88章 大調整第8章 依城挫敵第36章 領悟第182章 無題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117章 斷臂?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91章 軍隊建設第39章 聖意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75章 恬然自樂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6章 柔情蜜意第69章 雨季之威楔子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73章 人心散第42章 北伐新策第30章 輕取永昌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50章 伏擊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93章 戰馬論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95章 無題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74章 貪心不足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39章 聖意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81章 襲擾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18章 破釜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