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

一陣煙霧升起,十支火槍同時開火,然後一排火槍手收槍後退,另一排火槍手前進端槍,開火射擊。五輪射擊完畢,王進寶及陣前傷兵已經全部撲倒在地。

“敗局已定,棄械投降者免死。”朱永興衝着山坡上殘存的清軍高聲叫道。

陳奕耀愣了一下,臉上浮起一絲複雜的神情,隨之高喝道:“殿下開恩,降者免死。”

“降者免死!降者免死!降者免死……”明軍或敲擊刀盾,或以槍桿擊地,發出整齊而響亮的喊聲,開始以威壓一切的氣勢列陣推進。

……

不是我能掐會算,是我熟知的慘痛歷史曾經這樣發生過;不是我得上天之示,能造震天動地之殺器,而是比你們多了幾百年的見識。朱永興立在山樑上,眺望着這片曾經美麗,但現在卻帶着悽豔的景色。

最後的三百多清軍在主將陣亡後,面對着氣勢高漲的優勢明軍,徹底喪失了鬥志,棄械投降。此役,清軍在峽谷遭襲死亡五百多,絕死攻山又戰死近一千,傷兵有三兩多,投降有三百多,兩千精銳全軍覆沒。

而明軍和猛山克族武裝儘管有地利優勢,陣亡也達到了四百多人,傷兵也有兩百多,兩千人馬差不多傷亡了三分之一。至於刀白龍率領的五百傣兵,被朱永興安排在峽谷頂伏擊清軍,幾乎沒有什麼死傷。但刀白龍的心裡卻並不輕鬆,朱永興把他和他的人馬安排到峽谷頂,看似愛護照顧,但也讓他產生了朱永興不信任他的感覺。

灰坡阻敵,峽谷伏擊,再加上刀白龍在峽谷頂上遠遠目睹的廝殺,以及那一連串震天動地的爆炸,讓他對朱永興有了極大的敬畏之心,對自己猶豫遲疑的決定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或許應該象猛山克族一樣,以全族之力爲殿下而戰。現在猛山克族族長已經是安南都統使,安南高平就相當於殿下所賞賜的藩屬之地。如果以後再立功勞,藩屬之地又何止高平,官職又何止一個都統使。雖然這個目標看似遙遠,但猛山克族能爲之流血戰鬥,也必然是看到了其中成功的希望。

都傳殿下得神靈相助,此番入滇所圖甚大,反覆觀察,殿下確有興王之霸之象,確有令人欽佩之極的神機妙算啊!刀白龍在十幾個護衛的陪同下從峽谷頂來到山樑之上,一路上走得很慢,但腦子卻在急速轉動,權衡着,分析着,最後終於下定了決心。

“陳將軍,你知吾爲何阻你去斬殺清將王進寶嗎?殺敵在前鼓舞軍心,一個把總這麼做無可厚非,可你是軍中主將啊!”離得不遠,刀白龍便聽見朱永興正在訓導陳奕耀。

“那是殿下愛護末將,末將心中豈有不知。”陳奕耀微微躬身,經此一戰,他對朱永興的態度又恭謹了很多。

“將軍有將軍的位置,士兵有士兵的位置,軍隊中要各司其職,指揮、作戰才能順暢。”朱永興指了指陳奕耀的將旗,繼續說道:“你的位置在那裡,而不是象個小兵似的衝上去掄刀砍人。身先士卒那是中下級中官應該做的,身爲主將便是要統籌全局,全面地指揮。一旦主將受傷或陣亡,你知道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嗎?軍心大亂,士氣低落,能打贏的仗恐怕也要被翻盤了。那個王進寶就是個例子,如果他是在後面督陣衝殺,戰鬥到現在也未必結束,那些殘餘的清軍能這麼痛快地繳械投降嗎,我軍的傷亡還要更大。”

“末將明白了。”陳奕耀剛纔也是想在勝敗已分的情況下陣斬敵將,在朱永興面前奪個彩頭,豈有不明白朱永興話中的意思。

當然,這也是一種習慣性、傳統性的思維,並不是陳奕耀不知道主將應該幹什麼。在古代,大將們往往都有與敵方將領直接交手,以分勝負的習慣,似乎鬥智之餘,單挑一把,親斬敵人主將於馬下,這樣的成就感會更強。

朱永興點了點頭,語氣變得低沉,“我軍陣亡將士的姓名要統計清楚,爲國捐軀的勇士當永世享受後代的香火祭祀,應該有供奉的牌位可以犧身。傷兵也要好生照料醫治,記錄下來,日後敘功。吾想以後不要單純以斬首記功,至於詳細的章程,容吾細思。”

“殿下如此體恤將士,令人感佩,末將這就去辦。”陳奕耀躬身施禮,鎧甲鏗鏘作響,轉身去遠。

在封建軍隊中,普通士兵的生命如同草芥,是作爲消耗品使用的,是爲了用生命替長官掙前程的。死了殘了也沒有多少撫卹,領軍將領自然很快把他們忘掉,然後想辦法把空額補充上。當然,在任何軍隊中士兵其實都是消耗品,但在朱永興心中,卻絕不願意讓這些士兵就此湮沒,無聲無息。

朱永興曾聽過這麼一句話:中國士兵是最不值得的士兵。中國民族並不是個健忘的民族,可是他們真的健忘了許多許多東西,這是他在後世耳聞目睹的。從現在做起,儘自己所能,讓那些爲國捐軀的烈士們能有一塊安息之地,這是犧牲在民族反侵略戰爭中的軍人應享受的榮譽和尊嚴。

“殿下宅心仁厚,連陣亡士兵也牽記在心。”刀白龍見陳奕耀走了,方纔上前施禮。

“舉頭三尺有神明,這是永遠不能遺忘的犧牲和付出。誰遺忘,誰無恥;誰遺忘,誰犯罪。”朱永興伸出手,虛扶了一下,鄭重地說道:“英魂不朽,萬古長存。吾日後要爲他們建陵園,並立一座高聳的豐碑,把他們的名字記錄下來,讓他們永遠受到後人的膜拜和尊崇。”

刀白龍用力點了點頭表示贊同,朱永興的這番言語更堅定了他的決心。這麼一位心思縝密,體恤下屬的尊貴宗室,不刻薄寡恩,不漠視生命,且宅心仁厚,確實是值得投效的對象。

“刀土官,你那裡沒有什麼損傷吧?”朱永興很隨便地問道,算是一個小小的關心。

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112章 兵潰第85章 無題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29章 破城第1章 北愁南喜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9章 景東會師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93章 戰馬論第4章 封賞,臺灣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112章 兵潰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69章 譏諷第92章 僞造,詭道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2章 高平莫氏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89章 勝利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2章 高平莫氏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30章 輕取永昌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188章 大調整第130章 無題第2章 鬥熊救美第92章 舉棋不定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01章 夜談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86章 輕視,放鬆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45章 大包圍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47章 大戰(一)第39章 兵臨大理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9章 決戰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73章 人心散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26章 無題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83章 北望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楔子第155章 無題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67章 排除萬難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73章 人心散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
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112章 兵潰第85章 無題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29章 破城第1章 北愁南喜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9章 景東會師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93章 戰馬論第4章 封賞,臺灣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112章 兵潰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69章 譏諷第92章 僞造,詭道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2章 高平莫氏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89章 勝利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2章 高平莫氏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30章 輕取永昌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188章 大調整第130章 無題第2章 鬥熊救美第92章 舉棋不定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01章 夜談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86章 輕視,放鬆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45章 大包圍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47章 大戰(一)第39章 兵臨大理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9章 決戰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73章 人心散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26章 無題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83章 北望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楔子第155章 無題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67章 排除萬難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73章 人心散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