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烈山神農

巴別塔之後麥西的後代南遷(現在的非洲);亞伏的後代遷到西北方(現在的歐洲);羲伯的兒子法勒留下來。軒轅同他的部落遷到東方長江、黃河流域開始了華夏文明。羲伯的另一個兒子約坍可能也在其中。

軒轅到了東方,和他一起來的三個大部落七十二個小部落。衆部落到達一個新的地方還不適應,所以多有疾病、時長食不果腹。那時時,五穀和雜草長在一起,藥物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糧食可以吃,哪些草藥可以治病,誰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獵過日子,天上的飛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獸越打越稀,人們就只好餓肚子。誰要生瘡害病,無醫無藥,不死也要脫層皮啊!老百姓的疾苦,烈山氏瞧在眼裡,疼在心頭。怎樣給百姓充飢?怎樣爲百姓治病?

烈山氏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第四天,他帶着部落的一批臣民,從家鄉隨州歷山出發,向西北大山走去。他們走哇,走哇,腿走腫了,腳起繭了,還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來到一個地方。只見高山一峰接一峰,峽谷一條連一條,山上長滿奇花異草,大老遠就聞到了香氣。

烈山他們正往前走,突然從峽谷竄出來一羣狼蟲虎豹,把他們團團圍住。烈山馬上讓臣民們揮舞神鞭,向野獸們打去。打走一批,又擁上來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獸都趕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條條一塊塊傷痕,後來變成了皮上的斑紋。這時,臣民們說這裡太險惡,勸烈山回去。烈山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的,我們怎麼能回去呢!”

他說着領頭進了峽谷,來到一座茫茫大山腳下。這山半截插在雲彩裡,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掛着瀑布,長着青苔,溜光水滑,看來沒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走的。臣民們又勸他算了吧,還是趁早回去。烈山搖搖頭:“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的,我們怎麼能回去呢!”

他站在一個小石山上,對着高山,上望望,下看看,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辦法。後來,人們就把他站的這座小山峰叫“望農亭”。然後,他看見幾只金絲猴,順着高懸的古藤和橫倒在崖腰的朽木,爬過來。烈山靈機一動,有了!他當下把臣民們喊來,叫他們砍木杆,割藤條,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層,從春天搭到夏天,從秋天搭到冬天,不管颳風下雨,還是飛雪結冰,從來不停工。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層,才搭到山頂。傳說,後來人們蓋樓房用的腳手架,就是學習烈山的辦法。

烈山帶着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頂了,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紅的、綠的、白的、黃的,各色各樣,密密叢叢。烈山喜歡極了,他叫臣民們防着狼蟲虎豹,他親自採摘花草,放到嘴裡嘗。爲了在這裡嘗百草,爲老百姓找吃的,找醫藥,烈山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幾排冷杉,當做城牆防野獸,在牆內蓋茅屋居住。後來,人們就把烈山住的地方叫“木城”。白天,他領着臣民到山上嘗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它詳細記載下來: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熱,哪些涼,哪些能充飢,哪些能醫病,都寫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裡一嘗,霎時天旋地轉,一頭栽倒。臣民們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經不會說話了,只好用最後一點力氣,指着面前一棵紅亮亮的靈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們慌忙把那紅靈芝放到嘴裡嚼嚼,喂到他嘴裡。神農吃了靈芝草,毒氣解了,頭不昏了,會說話了。從此,人們都說靈芝草能起死回生。

臣民們擔心他這樣嘗草,太危險了,都勸他還是下山回去。他又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的,我們怎麼能回去呢!”說罷,他又接着嘗百草。他嘗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嘗,還是用木杆搭架的辦法,攀登上去。一直嚐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這裡的山山嶺嶺。

他嚐出了麥、稻、穀子、高粱能充飢,就叫臣民把種子帶回去,讓黎民百姓種植,這就是後來的五穀。他嚐出了三百六十五種草藥,寫成《神農本草》衆部落都得到烈山氏的恩惠,所以推烈山做天下共主,稱神農(也叫炎帝)。

第一百九十八章呂洞賓第九十七章二世胡亥第四十四章準提道人收孔宣第一百章項羽(二)第一百九十章三藏被攝欲成婚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七十九章看管蟠桃園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五十九章白龍馬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一百九十章三藏被攝欲成婚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七十九章看管蟠桃園第一百二十五章使徒傳道(二)第一百二十四章使徒傳道第七十二章老子第十章巴別塔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二百零六章楊延昭第一百三十一章使徒傳道(八)第十九章婦好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二百一十二章丘處機第一百七十三章寶象國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一百九十九章六祖慧能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二百零五章楊繼業第三十一章伯邑考進貢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八十六章西門豹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六十五章東周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七十二章老子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一百七十章五莊觀(三)第四十八章大會萬仙陣(二)第四十二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二)第四十章魔家四將(三)第一百三十章使徒傳道(七)第二百一十六章張三丰第十六章少康復國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七十二章老子第八十五章商鞅變法第九十二章長平之戰(二)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二百二十八章文藝復興(二)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十一章烈山神農第一百八十一章猴王戰紅孩兒第一章錯失良機第八十八章合縱連橫(二)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師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一百零三章漢武帝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難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五十三章兵臨朝歌(二)第二百零五章朱熹第一百三十六章道教發展(二)第一百零五章漢武帝(三)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聖試禪心第一百九十八章呂洞賓第十四章五帝(二)第一百四十五章蘭陵王第一百八十五章悟空戰心魔第六十一章大衛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三)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馬憶心猿第一百三十二章異端滋生第七十章回花果山第五十六章王伯欽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九十一章長平之戰第九十二章長平之戰(二)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四十九章大會萬仙陣(三)第一章錯失良機第七十九章看管蟠桃園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八十章陳氏代齊第二十七章姜子牙下山(三)
第一百九十八章呂洞賓第九十七章二世胡亥第四十四章準提道人收孔宣第一百章項羽(二)第一百九十章三藏被攝欲成婚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七十九章看管蟠桃園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五十九章白龍馬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一百九十章三藏被攝欲成婚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七十九章看管蟠桃園第一百二十五章使徒傳道(二)第一百二十四章使徒傳道第七十二章老子第十章巴別塔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二百零六章楊延昭第一百三十一章使徒傳道(八)第十九章婦好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二百一十二章丘處機第一百七十三章寶象國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一百九十九章六祖慧能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二百零五章楊繼業第三十一章伯邑考進貢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八十六章西門豹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六十五章東周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七十二章老子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一百七十章五莊觀(三)第四十八章大會萬仙陣(二)第四十二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二)第四十章魔家四將(三)第一百三十章使徒傳道(七)第二百一十六章張三丰第十六章少康復國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七十二章老子第八十五章商鞅變法第九十二章長平之戰(二)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二百二十八章文藝復興(二)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十一章烈山神農第一百八十一章猴王戰紅孩兒第一章錯失良機第八十八章合縱連橫(二)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師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一百零三章漢武帝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難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五十三章兵臨朝歌(二)第二百零五章朱熹第一百三十六章道教發展(二)第一百零五章漢武帝(三)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聖試禪心第一百九十八章呂洞賓第十四章五帝(二)第一百四十五章蘭陵王第一百八十五章悟空戰心魔第六十一章大衛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三)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馬憶心猿第一百三十二章異端滋生第七十章回花果山第五十六章王伯欽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九十一章長平之戰第九十二章長平之戰(二)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四十九章大會萬仙陣(三)第一章錯失良機第七十九章看管蟠桃園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八十章陳氏代齊第二十七章姜子牙下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