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東周

歷經數代周幽王爲君。幽王極其寵愛褒姒在。褒姒生下兒子姬伯服後,周幽王對她更加寵愛。最終周幽王竟然廢黜王后申後(申國國君申侯之女,後來周幽王立她爲王后,故稱申後)和太子姬宜臼(申後所生,即周平王),而立褒姒爲王后,姬伯服爲太子。褒姒不愛笑,周幽王想出各種辦法讓她笑,但褒姒始終不笑。周幽王設置烽火臺和大鼓,有敵人來到就點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點燃烽火,諸侯都率兵趕來。諸侯到後卻發現沒有敵人,褒姒看到諸侯驚慌失措的樣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興,因此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不再相信,漸漸不肯應召而來。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國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點燃烽火召集諸侯援救,諸侯卻沒有前來援救。犬戎最終在驪山之下殺死周幽王,俘虜褒姒,西周滅亡。

姬宜臼即被廢隨與母親申後暗中逃到申國,投奔申侯。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2年),申侯因周幽王廢黜女兒申後、外孫姬宜臼之事而惱怒,於是聯合鄫國(河南方城)、西夷犬戎大舉進攻西周都城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不久,犬戎攻陷鎬京,在驪山之下殺死周幽王,擄走褒姒,取走周朝的全部財物離去。申、魯、許等諸侯國擁立姬宜臼繼位,是爲周平王。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68年),周平王爲躲避犬戎的侵襲,於是在秦國軍隊的護送下,將都城東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周平王任命鄭武公擔任司徒,讓他與晉文侯一同輔佐周王室。周平王在鄭武公、晉文侯的輔佐下,勉強支撐殘局。東遷之後的周朝,史稱東周。東周開始的這一年,便是春秋時期的開端。

周平王東遷時,因秦國國君秦襄公在犬戎攻打周朝時,作戰得力,立有大功,而且還派兵護送他遷都,於是提升秦襄公爲諸侯,賜封給他西戎攻佔的岐山以西土地(今陝西省鳳翔縣一帶),說:“西戎兇惡無道,掠奪我們岐、豐的土地,只要秦國能攻打併趕走西戎,如果秦國攻佔這些土地,那這些土地就歸秦國所有。”並與秦襄公盟誓。不久,秦國攻佔岐山以西地區,秦國從此開始發展起來。

由於大片故土喪失,周王朝僅僅擁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東不過滎陽,西不跨潼關,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圓只有六百餘里,地窄人寡,與方圓數千裡的大諸侯國相比,它只相當於一箇中等諸侯國而已。周王朝因此大大衰落。鄭、晉、齊、魯、燕、宋、楚等大國爲了爭奪土地、人口和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相互之間不斷進行兼併戰爭,形成諸侯爭霸的紛亂局面,中國歷史進入一個大變革的動盪時期。

周平王在位時期,相繼委任鄭武公、鄭莊公父子擔任周王室的卿士。後來由於鄭國實力雄厚,周平王對鄭莊公懷有戒心,不願朝政讓鄭莊公所操縱,便乘鄭國多事,鄭莊公沒有前來上任的機會,想撤掉他卿士的職務,並暗中將朝政分託給虢公。鄭莊公得知後,便埋怨周平王,馬上趕到洛邑(今河南洛陽),對周平王施加壓力。周平王再三賠禮,但鄭莊公仍然不依。周平王只好提出讓王子狐(姬狐)到鄭國作人質。不過此舉太有損周天子的顏面,於是羣臣提出相互交換人質的辦法,讓鄭莊公的兒子公子忽也來洛邑作人質,而王子狐去鄭國則用學習的名義。史稱周鄭交質。從這一史實可知;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已勢力衰微,周王名爲天子,實際上要看大諸侯的臉色行事。

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三子、齊襄公弟,其母爲衛國人。齊襄公時,國政混亂。管仲、召忽保護公子糾逃到了魯國,鮑叔牙保護小白逃到莒國。襄公十二年(前686),公孫無知殺齊襄公,自立爲君。次年,雍林人殺無知,並討論重立君主。高、國兩家事先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國。魯國聽說以後也發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回國,派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於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他爲國君,是爲桓公。

桓公被射中帶鉤,裝死迷惑管仲。躲在帳篷車裡日夜兼程趕回齊國,又有齊國貴族國、高兩氏支持,成爲國君,即位以後發兵攻擊魯國,在乾時(今桓臺)大戰,魯軍敗走。鮑叔牙給魯侯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魯人害怕,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爲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齊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聽從他的建議,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爲大夫,委以政事。

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七十五章鬼谷子第七十八章悟空戰哪吒第二十一章帝王辛自毀江山第四十章魔家四將(三)第七十八章悟空戰哪吒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濟和尚第一百零八章大鬧蟠桃宴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馬憶心猿第五十六章王伯欽第八十一章三國分晉第八十一章三國分晉第十九章婦好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壓五行山第二百二十八章文藝復興(二)第五十九章白龍馬第七十章回花果山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廣孝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二百零四章太宗執政第一百零八章花果山大戰第一百三十七中隆中對第十一章烈山神農第二十四章哪吒鬧東海(二)第九十二章長平之戰(二)第五十三章兵臨朝歌(二)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三十張棄朝歌渭水垂釣第三十六章子牙爲相第四章盤古第一百九十三章終到靈山第二百二十四章宗教改革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二百二十八章文藝復興(二)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雞嶺第四十七章大會萬仙陣第四十三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三)第一百七十一章三打白骨精第一百五十二章太宗遊地府第二十七章姜子牙下山(三)第二百零六章楊延昭第十六章少康復國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莊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第二百零五章朱熹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二十三章哪吒鬧東海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藝復興第一百零六章雜記第一百零九章大聖戰小聖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二百一十五章馬可·波羅第一百四十三章司馬懿(三)第七十四章孔子第一百八十八章扇滅火焰山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第四十六章齊聚誅仙陣(二)第六十一章大衛第一百零七章耶穌傳道第一百六十一章收熊怪袈裟回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二百零四章太宗執政第一百四十三章菩提達摩(二)第一百六十一章收熊怪袈裟回第九十二章長平之戰(二)第二百零四章太宗執政第一百八十四章真假美猴王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藝復興第一百六十八章五莊觀第第一百三十九章關羽第四十三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三)第一百零九章大聖戰小聖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一百六十章禪院失袈裟第二十一章帝王辛自毀江山第十三章五帝第一百七十三章寶象國第二百二十八章文藝復興(二)第一百零一章看管蟠桃園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一百三十七中隆中對第一百零九章大聖戰小聖第一百三十章使徒傳道(七)第二百零六章楊延昭第八十四章孫臏與龐涓(二)第一百六十八章五莊觀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二)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二百零五章楊繼業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一百五十三章劉全進瓜第一百三十一章使徒傳道(八)第三十六章子牙爲相第二十六章姜子牙下山(二)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穌受難
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七十五章鬼谷子第七十八章悟空戰哪吒第二十一章帝王辛自毀江山第四十章魔家四將(三)第七十八章悟空戰哪吒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濟和尚第一百零八章大鬧蟠桃宴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馬憶心猿第五十六章王伯欽第八十一章三國分晉第八十一章三國分晉第十九章婦好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壓五行山第二百二十八章文藝復興(二)第五十九章白龍馬第七十章回花果山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廣孝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二百零四章太宗執政第一百零八章花果山大戰第一百三十七中隆中對第十一章烈山神農第二十四章哪吒鬧東海(二)第九十二章長平之戰(二)第五十三章兵臨朝歌(二)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三十張棄朝歌渭水垂釣第三十六章子牙爲相第四章盤古第一百九十三章終到靈山第二百二十四章宗教改革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二百二十八章文藝復興(二)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雞嶺第四十七章大會萬仙陣第四十三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三)第一百七十一章三打白骨精第一百五十二章太宗遊地府第二十七章姜子牙下山(三)第二百零六章楊延昭第十六章少康復國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莊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第二百零五章朱熹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二十三章哪吒鬧東海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藝復興第一百零六章雜記第一百零九章大聖戰小聖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二百一十五章馬可·波羅第一百四十三章司馬懿(三)第七十四章孔子第一百八十八章扇滅火焰山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第四十六章齊聚誅仙陣(二)第六十一章大衛第一百零七章耶穌傳道第一百六十一章收熊怪袈裟回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二百零四章太宗執政第一百四十三章菩提達摩(二)第一百六十一章收熊怪袈裟回第九十二章長平之戰(二)第二百零四章太宗執政第一百八十四章真假美猴王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藝復興第一百六十八章五莊觀第第一百三十九章關羽第四十三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三)第一百零九章大聖戰小聖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一百六十章禪院失袈裟第二十一章帝王辛自毀江山第十三章五帝第一百七十三章寶象國第二百二十八章文藝復興(二)第一百零一章看管蟠桃園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一百三十七中隆中對第一百零九章大聖戰小聖第一百三十章使徒傳道(七)第二百零六章楊延昭第八十四章孫臏與龐涓(二)第一百六十八章五莊觀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二)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二百零五章楊繼業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一百五十三章劉全進瓜第一百三十一章使徒傳道(八)第三十六章子牙爲相第二十六章姜子牙下山(二)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穌受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