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八九 國聯

這一點是李君威所沒有猜測到的,而李素也由此心裡做了準備。

可以說,阿普拉克辛提出的請求,亦是帝國的願望,雖然看起來是沙皇利用帝國維護其領土利益,但不管怎麼說,這也是對帝國有利的。況且,隨着大北方戰爭的主戰場越發向波羅的海沿岸靠近,帝國親自下場參戰的意願也越來越低,不然李君威也不會有了視察理藩院轄地的計劃。

李素卻多想了一步,認爲這與最近歐洲的外交界一股新思潮有關,這種思潮起源於英國,是在英國第一次光榮革命之後就出現了。那就是應該建立一個協調機制和部門,創造和平解決世界主要強國之間矛盾的機會,這種思潮被稱之爲強國協調或者世界協調。

它的起源主要是因爲帝國的快速崛起,憑藉國力和技術的優勢,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急速的擴張,在帝國建立之前,只是東方殖民地爭端,後來演變爲印度洋周邊殖民地爭端,但那個時候,與歐洲關係不大。

原因很簡單,那些殖民地雖然富饒可也實在是太遠了,而距離中國則比較近,歐洲是無論如何無法與中國競爭的。

但是從帝國二十年開始,裕王西征使得帝國得到西津這片黑海沿岸的土地,而緊隨其後就是蘇伊士運河計劃的推進,最後開通,導致的結果就是,不管歐洲人是否願意接受,一個事實已經是不可爭議的了,帝國既是一個全球性大國,也是一個歐洲國家了,歐洲不可避免的受其影響,歐洲事務也不可能拒絕帝國參與。

緊隨其後就是帝國的美洲戰略,實際取代了西班牙,獲得了整個美洲的霸權。

最早那段時間,歐洲有一種提議,那就是歐洲主要強國聯合起來,對抗東方中國的快速擴張,但這種歐洲聯合實際毫無可能。前帝國時代,曾經有過一次歐洲聯合,那就是建立了反華聯盟和派遣了歐洲聯合艦隊。

但問題在於,那不是各國政府之間的聯合,參與其中的唯一一個政府就是與帝國爭鬥最多的西班牙政府,而且西班牙政府也不參與,而是委託了新西班牙總督區和秘魯總督區兩個殖民政府參與的,而主導那次聯合的則是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尼德蘭聯省共和國也沒參與,除此之外還有丹麥和法國兩家東印度公司參與。

只要有利可圖,殖民公司之間自然有合作的基礎。可涉及到國家之間,那就全無這種可能呢,尤其是法國在路易十四時代,長期獨霸歐洲,根本不理會所謂的歐洲協調。

在不可避免的受到帝國影響之後,英國人率先提出了世界協調理念,即把中國也納入這個協調機制之中,大家通過談判來解決矛盾,尤其是殖民地的矛盾,只不過,這種世界協調理念被帝國與法國相繼拒絕了,奧地利等國沒有海外殖民地,對此興趣缺缺。

法國拒絕承認各國之間平等,那就沒有協調的必要了,而帝國不願意接受世界協調,主要是帝國決策層,尤其是皇室的拒絕,因爲在主導帝國海外戰略的裕王李君威眼裡,一些事物,不能協調談判。

比如北美大陸,這是李君威根據父親所傳授的後世知識,爲帝國千秋萬代計,所必須奪取的地方,北美大陸是殖民地,但卻是帝國勢在必得的殖民地,不允許與歐洲國家分享的殖民地。

如果接受世界協調機制,在北美大陸上殖民地的英國、法國和西班牙都要協調,協調來協調去,帝國在這裡的堅持就要公開,畢竟,除了穿越者,在十七世紀的末期,誰也不知道北美大陸如此重要,那樣的話,帝國本土也未必支持這一戰略。

而且協調就要消耗時間,在科學技術擴散,歐洲也在進步的情況下,拖延個一二十年,帝國就得不到北美,至少不能專享北美,別的不說,北美還有二十多萬英法殖民者這個老大難問題無法解決了,拖延二十年,就成了五六十萬人口,更沒法解決了。

因此,藉助大同盟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帝國順利的得到了北美、冰島、直布羅陀和馬耳他、巴拿馬等世界要地。雖說帝國並沒有達到別無所求的地步,但實際上帝國的擴張已經到了邊界線,很難更進一步。

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法國被打殘,要蟄伏休整,英國也終於與帝國關係正常化,迅速發展,荷蘭成爲了歐洲第一海軍,恢復了五十年前的榮光,同時希望在外交事務上更有建樹,西班牙更加衰落,美洲的海外殖民地越發獨立,必須依賴帝國才能完成統治,普魯士成爲王國,登上歐洲強國的舞臺。

可以說,在這個時候,各國都是能接受世界協調機制的,也都想盡可能的遠離戰爭,尤其是不能實際取得利益的戰爭。

除了大北方戰爭之外,李素現在面臨的最重要的課題就是是否加入這個世界協調機制。加入的理由很多,反正帝國該擴張的已經擴張了,日後無論是外交扯皮還是談判,避免帝國直接參戰都是有利的。

而不加入的理由則與現在形勢有關,早先是英國和荷蘭兩國倡導,在法國與奧地利停戰之後,三國穿上了一條褲子。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建立一個協調機制,一個協調的組織,日後這個組織裡,會不會變成三英戰呂布,帝國成了呂布的局面,甚至帝國與大半個歐洲對抗的局面。

李素曾經派人前往倫敦接觸過倡導世界協調的政治家,發現英法荷三國已經更進一步,提議建立一個世界聯邦,邀請世界上所有國家加入,以談判、協調的方式解決世界上存在的這一切爭端,而這種提議在帝國內部也很有市場,尤其是那些和平主義者中。

到了帝國四十二年的六月時候,這個組織已經在正式進行討論了,因爲烏克蘭聯邦建立的緣故,讓世界聯邦聽起來像是一個國家,於是改名爲全世界國家的聯盟,簡稱國聯。

而國聯之中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國家平等原則,當然所謂的國家平等實際是強國平等,但顯然英法荷三國都被認爲是有資格獲得平等地位的強國,這就是讓李素頭皮發麻的原則,在歐洲事務中,帝國可以合縱連橫,分化瓦解他們,可問題是,國聯是可以參與解決一切矛盾的組織,而在海外殖民地的競爭上,這些國家卻是會聯合起來和帝國爭鬥的。

反過來說,如果帝國不參與國聯,既失去了一個插手歐洲事務的名頭,在日後的海外殖民地競爭中,也會受到整個國聯的威脅。如果攪屎棍不放在糞坑裡,那怎麼攪屎呢?

所以,雖然帝國還未做出是否加入國聯的決定,但早早晚晚要跳進這個糞坑。

其實在國聯這個問題上,英法荷三國還是給了帝國面子的,比如國聯從去年開始,一直在籌備,就是不建立,雖然也有有識之士提出,可以先建立國聯,漸漸邀請其他國家加入。但在三國決策層都拒絕了,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三國都認爲,只有帝國加入,國聯纔是真的國聯,而只有帝國成爲創始國,日後纔好邀請其他國家加入。

三國領導層都擔心,讓帝國加入一個歐洲國家創立的國際組織,很有可能引發反彈,降低帝國加入的可能。

而三國也不斷從各個渠道向帝國傳遞善意,比如他們大規模宣傳當初帝國邀請各國簽訂《海洋法》《外交行爲準則》等世界性的法律文件行爲,表示這種高尚的行爲可以在國聯實現常態化之類的。

在去年,英荷兩國讚賞了帝國向第聶伯河派遣維和安全部隊後,在今年初,兩國也表示可以派遣小規模部隊前往維護和平,並且成立統一的司令部由帝國軍官擔任司令,指揮所有維和部隊,英國領事還貼心的提出,鑑於這支軍隊的特殊性,應該由一位正義的、高貴的人擔任指揮官,顯然,裕王之子李昭承是獨一無二的人選。

雖然三國的路走的很寬,但帝國仍然保持謹慎態度,在西津的兩位帝國親王都把這件事交由了申京方面討論,並且以此爲理由,搪塞各國。

火車站。

李素打着送行的名義,來到了裕王專列,車站來來往往的旅客聽說是裕王專列,擠破頭的往前鑽,有人甚至爬上了樹,一睹真容,李素進專列的時候,李君威正在和站長交代工作。

“七號倉庫裡的都是全都是我的,你該查查,該驗驗,但是有一樣,必須給我一樣不少的送烏城去,少一件都不行.......。”

站長連連點頭,裕王親自交代的東西,他是一點也不敢馬虎的。

眼見站長離開,李素問:“王叔,倉庫裡是什麼東西,需不需要我安排人用專列送?”

“你做好你的事,這種小事就不用管了。怎麼着,你不會真的是來送行的吧。”李君威問。

李素說:“是俄國總督阿普拉克辛的事,我昨日與他見了面,又多方詢問了,看樣子英法荷三國也有插手的意思,縱然他們有保全俄國,使之能與帝國爭鬥的想法,但做的倒也委婉,看那意思,還是想拉我們進國聯。”

李君威點點頭:“國聯這種國際組織,怎麼着也是要加入的,但你可別犯渾,這種事要申京來做主,你管住自己的嘴。嫖娼是個人行爲,結婚是怎麼着也要跟家裡說的。你明白了嗎?”

李素點點頭,這個道理他自然明白,現在他做的事和決定,都是短期的,即便是錯了,也不會影響大局,入不入國聯,關係着帝國在全世界的顏面,日後這個組織也必然成爲主要鬥爭的工具,顯然不是他能決定的。更何況,這不是入不入的問題,國聯如何操作,是個什麼形式,都要國內來決斷。

“我的意思問問,這一次在小烏克蘭的問題上,該怎麼對待三國呢?”

“你怎麼想?”

李素說:“我覺得咱們若派維和部隊進小烏克蘭,雖然能阻止奧斯曼帝國吞併,但不可避免與其產生嫌隙,若是捎帶上英法荷三國,似乎就有沙包替咱們分擔火力,倒是不錯。

也趁着這個機會,和這幾個西歐國家深入打打交道,日後進了國聯,類似的行動也不會少。”

“先同居試婚?”李君威問。

李素呵呵一笑:“王叔說的是,先在一塊試試,合不來就散,省的結了婚再離婚,多丟人啊。”

“那就這麼辦吧。”李君威說。

李素則是試探問道:“我準備讓昭承來主持這件事。”

李君威眯眼說道:“他纔多大?能主持這麼複雜的事務,事關軍隊和外國政府,還有外交關係,對他來說過於複雜了,不好,你另外安排人吧,讓他成爲其中一個就行。”

“我的意思是掛個名,日後怎麼說,也能在履歷裡寫一筆。”李素說。

李君威擺擺手:“沒有意義的名,要來有什麼用,他還年輕,正是有衝勁想做事的年齡,他讓他掛這個高的職差,他反而畏手畏腳,不好做事,不如安排點實際的事務讓他做。你不信你去問問,讓他自己選,他願意不願意掛這個名?”

“您這麼說,我就不這麼安排了,江閒雲出身禁衛,又有貴族身份在身,在海外工作過,熟悉外交事務,那就讓他來總辦。至於昭承,先不安排,去了看看他喜歡哪一塊,能幹什麼,再安排。除了這些,您還有什麼要吩咐的?”

李君威說:“別畏首畏尾的,也別限制小圈子,把普魯士、烏克蘭、俄國、瑞典和奧斯曼都整進來,既然試就大膽的試,大家一塊進來試。若是能借着這個會讓英法荷承認烏克蘭聯邦,那就再好不過了。”

李素想了想,這是一個好建議,總比帝國單打獨鬥的好,水攪渾了,纔好摸魚。

章一五五 小人物的悲哀章四三六 換了人間章二 冬眠毒蛇——日本章一一六 實力的差距章一六六 攻佔赫圖阿拉章三五七 計劃閒談幾句章六五 及時雨李明勳章九一 即可宣戰章四二一 別做傻事章一二三 發行公債章一 程璧章二十 無恥的讀書人章八九 以鐵換鐵章三二 護送章二八四 大進軍章一零四 強強對決章二八 對澳支持章八二 停戰談判章三七 颶風計劃章一七六 機會章七九 外交行動章九十 有限的損失章二一六 戰勝章七二 安化公主章四四二 用人章二八六 大失敗章四零六 興大案章一三三 合作章三六 廣而告之章二八二 平衡章四五五 勘界定邊章三六 八百萬銀子章二二四 百人百態章二一五 季姬擊雞記章九三 元老院分家章一二六 分而治之《里斯本條約》章四六一 風雨欲來章九一 呼倫貝爾章五零三 運河的‘意向合同’章五八 榨取朝鮮的價值章一零七 轉向,戰列線決戰章八一 意圖章一一零 欲擒故縱章四八四 達成一致章三九五 條款章十九 佔領聖胡安 下章十二 總督楚尼斯章六 開局章一一六 無間道章三四 虎尾瓏社的未來章四三 政治遊戲章二零四 戰爭陰雲章五五 金幣的碰撞章十七 裝備與訓練章三三七 暗鬥章三八 沙俄政變章四二四 最後的歲月 下章三九 學習章二十四章二九 榮耀堡的意義章四八二 蘇伊士運河章六七 危險的話題章九八 巨大收益章一三二 誠意章二五 最後要做的事章一七五 自家祖墳自己刨 下章二八二 平衡章三三零 上鉤章二一九 三皇之戰 右翼章一九零 落子埃及章一九一 終究錯過章十三 派遣艦隊 下章五零三 運河的‘意向合同’章二四 收爲己用 下章九三 遊歷章二七 嫁衣章一一三 難以置信章六八 鯨魚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二四 倒黴的漢軍旗章二三三 黃教使團章三二 組建騎兵章二三九 解決章五零四 蘇伊士運河傳銷化章六五 變天第一九八 英雄的落寞章五六 家臣章三四七 頭大的麻煩事章十五 意外頻發章九零 不得不戰的理由章一七二 藩政章十一 暗潮涌動章四二 處置鄭芝龍章九四 前往歐洲的貿易章三五 施壓之策章三五 遷界禁海章一九四 赦免忠嗣團章兩百 意圖
章一五五 小人物的悲哀章四三六 換了人間章二 冬眠毒蛇——日本章一一六 實力的差距章一六六 攻佔赫圖阿拉章三五七 計劃閒談幾句章六五 及時雨李明勳章九一 即可宣戰章四二一 別做傻事章一二三 發行公債章一 程璧章二十 無恥的讀書人章八九 以鐵換鐵章三二 護送章二八四 大進軍章一零四 強強對決章二八 對澳支持章八二 停戰談判章三七 颶風計劃章一七六 機會章七九 外交行動章九十 有限的損失章二一六 戰勝章七二 安化公主章四四二 用人章二八六 大失敗章四零六 興大案章一三三 合作章三六 廣而告之章二八二 平衡章四五五 勘界定邊章三六 八百萬銀子章二二四 百人百態章二一五 季姬擊雞記章九三 元老院分家章一二六 分而治之《里斯本條約》章四六一 風雨欲來章九一 呼倫貝爾章五零三 運河的‘意向合同’章五八 榨取朝鮮的價值章一零七 轉向,戰列線決戰章八一 意圖章一一零 欲擒故縱章四八四 達成一致章三九五 條款章十九 佔領聖胡安 下章十二 總督楚尼斯章六 開局章一一六 無間道章三四 虎尾瓏社的未來章四三 政治遊戲章二零四 戰爭陰雲章五五 金幣的碰撞章十七 裝備與訓練章三三七 暗鬥章三八 沙俄政變章四二四 最後的歲月 下章三九 學習章二十四章二九 榮耀堡的意義章四八二 蘇伊士運河章六七 危險的話題章九八 巨大收益章一三二 誠意章二五 最後要做的事章一七五 自家祖墳自己刨 下章二八二 平衡章三三零 上鉤章二一九 三皇之戰 右翼章一九零 落子埃及章一九一 終究錯過章十三 派遣艦隊 下章五零三 運河的‘意向合同’章二四 收爲己用 下章九三 遊歷章二七 嫁衣章一一三 難以置信章六八 鯨魚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二四 倒黴的漢軍旗章二三三 黃教使團章三二 組建騎兵章二三九 解決章五零四 蘇伊士運河傳銷化章六五 變天第一九八 英雄的落寞章五六 家臣章三四七 頭大的麻煩事章十五 意外頻發章九零 不得不戰的理由章一七二 藩政章十一 暗潮涌動章四二 處置鄭芝龍章九四 前往歐洲的貿易章三五 施壓之策章三五 遷界禁海章一九四 赦免忠嗣團章兩百 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