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二八 天皇

日本,京都,鹿谷。

這裡在平安時代就是天皇的莊園,那個時候,天皇出家後,都會在這裡隱居修行。因此,這裡的環境極爲雅緻,初冬的森林在微風的吹拂下發出沙沙之聲,宛若有女人在低語。

在河邊的,殘雪覆蓋着已經枯萎的草,向着南面傾斜,一直與低窪地的蘆葦蕩連接成一片,今日陽光明媚,河水反射出金色的光,正是打獵的好時候。

河邊,一頭鹿在喝水,不時擡頭,看向周圍,似乎嗅到了什麼危險,它緊張的向着一側的山谷看去,似乎看到一朵橘色火花亮起,這頭鹿緊張起來,擡頭嗅了嗅空氣,發出了一聲警惕性的低吼。

但緊接着,一聲尖銳的嘯音傳來,而在聽到這個聲音的時候,鹿已經摔倒在地,它那美麗的脖頸出現了拇指大小的孔洞,汩汩流血,而在死之前,這頭鹿也只是發出了一聲哀鳴........。

很快,樹林裡鑽出了一支小規模的騎兵隊,這些人都是戎裝打扮,身上掛着弓和箭,幾個騎兵上前,拿起提起鹿來,放在了最爲尊貴的那人面前,這是一個青年,看到鹿脖頸處的槍聲,微微點頭,說道:“看來是朕輸了。”

這位自己認輸的人就是日本現在的天皇,而在他喃喃自語之後,遠處奔來一騎,馬上那人正是當年隨使團出使帝國,且有帝國留學履歷的後藤信綱。

“信綱君,你說的沒錯,你確實可以在那麼遠的距離上打中這頭鹿,是朕輸了。”天皇微笑說道。

後藤信綱說道:“臣不敢受。”

“無妨,朕一言九鼎,會賜你一把與你身份匹配的刀。”天皇說道。

二人並騎前行,順着山谷向上有而去,山谷盡頭是一片草場,而在這裡,河水緩緩收窄,在草地之上,有霧氣升騰,竟然是有溫泉在。

而在這裡,氣溫也高了很多,初冬的陽光下,很是愜意舒適。

“信綱君,可否請朕吃鹿肉呢?”天皇問道。

後藤信綱笑着說道:“自然自然,臣的下屬之中有一人最會烤肉了,而這個時節的鹿肉也極爲肥美。臣這就讓他們把..........。”說到這裡、後藤信綱一臉吃驚的看向天皇:“陛下,您說什麼,吃肉?”

這也不是後藤信綱做姿態,而是天皇吃肉實在是有些過於震撼了,因爲從天武天皇開始,就下達了肉食禁令,以後,每代天皇都是如此,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日本,吃肉是違法的。

只不過,在倒幕戰爭後,日本開國,早就禮樂崩壞了,可天皇仍然是日本禮儀典範。

天皇微笑說:“你的槍可以在一百丈外射中一頭鹿,這簡直匪夷所思,那麼朕吃一塊鹿肉有何不可呢?”

後藤信綱仔細揣摩這句話,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他仍舊說道:“陛下,這當然可以。”

不多時,後藤信綱的屬下來了,有四個人,是專門侍奉他飲食的。後藤家族在日本算不上什麼豪富的大名,但也不窮,而有過留學帝國曆史的後藤信綱尤其對吃很講究。

在溪水旁,廚子們開始處理鹿肉,並且帶來了很多蔬菜,後藤信綱說:“陛下,一會我們要吃烤鹿肉和天婦羅。”

“好的,告訴廚子,如果他們肉做的好,那麼朕會解除禁肉令。”天皇微笑說道。

後藤信綱點頭,他知道,天皇有意解除禁令,剛纔說的一切,都只是藉口罷了。

“信綱君,再過兩日,朕就要會見那位來自中國的使者,他也會向朕遞交國書。而朕聽說,那位叫白樂的使者,是你在中國的同學,對嗎?”天皇品嚐着幹炸天婦羅,問道。

後藤信綱點點頭:“是的,可這不意味着臣可以影響他,他是一個很優秀也很自信的人。在學校的時候,他就是我們裡的佼佼者。”

“薩摩藩主說,順化會談,就毀於他手。”天皇說道。

後藤信綱調配着自己的蘸料,說道:“沒錯,臣早就告誡過他們,不要在順化鬧事,應該等三年後,紡織品配額會議在長崎舉辦的時候,再進行對抗。”

“那個使者很厲害嗎?”天皇問。

後藤信綱說;“他個人無論有多少智慧,都談不上厲害,更不可能與我們對抗。但問題是,薩摩藩主他們弄錯了一件事,以爲白樂只是一位出身平民的官員。

這確實是,但問題在於,他的命運早就隨着他的妹妹而改變,他的妹妹現在是中國英親王的王妃。有這一層背景,薩摩藩主他們安排的那些小花招,就統統沒用。”

“聽着像是一個難纏的人,但朕派去迎接的使者說,這位白樂使者爲人謙和,在歷任中國上使中都實數少見,對朕,對京都也極爲尊重。”天皇微笑說道。

在倒幕戰爭後,天皇對於帝國方面的態度還是很溫和的。倒幕戰爭前,天皇就是幕府手中的傀儡,但在倒幕戰爭後,天皇的地位連年提高,雖然還是沒有實權,但已經不用聽江戶城的那位將軍隨意使喚。

最重要的是,倒幕戰爭讓西南諸藩崛起,成爲了與幕府對立的力量,雖然在日本內戰期間,這一力量遭遇了挫敗,但卻更爲團結,在兩虎相爭的情況下,代表大義正統的天皇更加受到尊崇。

就以中國駐日使館來說,一開始在長崎,後來去往江戶,但在各方要求下,必須遷移到京都來,以表示對天皇的臣服。

“如果是那樣的話,那麼這位中國使者的到來,肯定是有所求,不然不會以如此低姿態進入京都。”後藤信綱非常肯定的說。

天皇問:“會是什麼呢,朕也一直疑惑,想要提前準備,卻無從着手。”

“不知道,陛下,但我認爲,這是陛下施展自己抱負的絕好機會。無論幕府還是西南的藩主大名,這一次還要匍匐在您的腳邊,聽從您的大令。而您只有抓住每一次機會,才能讓幕府和各藩奉還大政。”後藤信綱說道。

“你是如何確定這是一次機會呢,信綱君。”天皇問。

後藤信綱說道:“京都的中國使館,最近一個月非常忙碌,裡面的人進進出出,在收拾所有的建築。而臣還有一個朋友,是做傢俱生意的,據他說,中國使館訂購了很多的日式傢俱,其中一些明顯是用來佈置會議室的。

還有一個證據,使館與京都城外的一家小農場訂了半年的蔬菜和雞蛋。

顯然,白樂大使來了之後會有大動作。”

天皇聞言,微微點頭,雖然現在中國使館在京都,但實際上人人都知道,日本的權力核心依舊在江戶城。所以這裡的使館只是一個樣子,只有每年幾個重要的節日,中國大使纔會出現,其餘時間,幾乎都在江戶城的領事館辦公。

“可你知道,幕府將軍和諸大名,是不會輕易就範的。”天皇依舊有些擔心。

後藤信綱說:“不,他們會。中國人一旦有大動作,那就不是他們單獨可以承受的,他們就必須聯合起來,而只有在您的旗幟下,才能聯合。這才凸顯陛下的地位.........。而且........陛下,我們也會全力相助。”

後藤信綱說到最後,壓低了聲音,而天皇也知道,後藤信綱所說的我們,其實就是維新社。

“信綱君,你已經做的很多了,大日本帝國需要你這樣的忠臣,朕不希望你受到傷害。”天皇說道。

後藤信綱知道眼前這位天皇雖然渴望權力,渴望成爲真正的天皇,但他對幕府、對武士階層,還是充滿畏懼的。更重要的是,天皇很清楚,他的願望也不爲帝國方面所接受,帝國一直認爲分裂的日本是最好的日本。

“我只是在爲陛下,爲日本儘自己的責任罷了,與我相比,木戶先生,纔是真正的令人欽佩。”

“是啊,先生現在應該抵達歐洲了吧,真心的希望他一切順利。”

二人所說的木戶先生,自然就是創辦了維新社的木戶文生。那位曾經遊歷過半個中國的木戶先生,在一年前,與幕府使者一起,坐船前往歐洲,展開了第一次對歐訪問之旅。

“木戶先生的行程很順利,現在已經抵達了阿姆斯特丹,也就是荷蘭的一座大城市。訪問與考察已經正式開始了。”後藤信綱笑着說道。

天皇問:“他來書信了嗎?”

“是電報,陛下。”後藤信綱說。

天皇嘆息一聲:“真不知道還有多少離奇的事情是朕所不懂的呢?”

後藤信綱道:“木戶先生讓我轉告您一句話,他認爲,這次訪歐,是日本的勝利。”

天皇眼睛一亮,這話其實很容易明白,所謂是日本的勝利,其實就是對他這位天皇有利。

與以往幕府派遣使團出使帝國申京不同,這一次訪問歐洲,是因爲英國、荷蘭和西班牙相繼派遣了使者到了江戶,希望與日本重開貿易。當然,日本與這幾個國家的貿易早就重開了,那是在日本內戰期間,幕府察覺帝國支持西南各藩武器,就想要從歐洲買到火器。

但問題在於,貿易一直被限制,歐洲各國想要全面的貿易。

就在幕府遲疑的時候,西南各藩找上門,尤其是薩摩藩和長州藩這兩個對外貿易頻繁,工商業發達的藩國,紛紛要求與歐洲各國貿易。

幕府見狀,爲了拉攏歐洲各國,也只能做同樣的事,而很快,各國就想和日本建交,幕府很想代表日本,因此派遣了使團。

只不過這一次不同,使團乘坐的是一艘從中國採購的遠洋郵輪作爲外交船,這艘外交船上有四百多人,卻只有二十多名官員,其餘的絕大部分都是幕府派遣的年輕人,既有旗本武士裡的佼佼者,也有德川家族各支各脈的年輕人。

這些人肩負考察歐洲政治的目的,想要找一條適合幕府的,一統日本的道路。但幕府錯就錯在,選擇了木戶文生這個有着海外旅行經驗的人作爲副使。

外交船從江戶出發,先抵達申京,然後沿着中國沿海一路西進,沿途經過了許多中國的城市,見識了帝國的繁華,又進入了歐洲,看到了歐洲的勃勃生機,對日本幕府的統治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懷疑。

這些井底之蛙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的越多,對維新社的思想就越認同,木戶文生所說的對日本有利,就是因爲清楚的察覺到了這一點。

天皇顯然也是一個井底之蛙,不然怎麼會連電報是什麼都不知道呢,他問道:“這樣真的有用嗎,那麼多人前往歐洲,那些歐羅巴的蠻夷,能有什麼讓我們借鑑的呢?”

後藤信綱說道:“這很難說,陛下,但是有兩點是肯定的,其一,歐洲各國一直爲上國所忌憚,這足夠說明他們是有長處的。其二,讓年輕人們出去見識一下也非常好,現在很多人認爲,日本比之上國落後,是因爲被上國各種限制。但上國對歐洲各國也有限制,人家的發展卻比我們好。年輕人們弄懂了這一點,就會在自身找原因。

而原因何在呢?”

天皇問:“原因何在?”

“臣也不知道,但臣等皆是知道,現在的日本是武家控制的,有問題,自然是武家的問題,與陛下您何干?而如果武家有問題,就要解決武家,可正如人不可能斬下自己的頭顱,武家如何對付自己的呢?

那麼就需要有人站出來對付武家,而除了陛下您,誰有這個資質呢,誰又有這魄力呢?”後藤信綱說。

天皇臉色微變,不想再繼續討論下去,於是說:“信綱君,你說的沒錯,但究竟如何,還是要看木戶先生帶回來什麼成果吧。”

天皇接觸過維新社的人裡,後藤信綱和木戶文生最爲重要,但二人風格完全不同,或許是因爲年紀的原因,木戶文生更爲穩妥,而後藤信綱更爲激進,每每都會把話題往暴力的方面引,而這恰恰是無兵可用的天皇所不能接受的。

章八四 廣州的尾聲章一二一 多管齊下章三四 皇家的仁慈章三八五 兩面下注章十二 戰略調整章九 進擊的巡航艦章八四 鏵式犁章五八 蒸汽機技術的擴散章二十四章一七九 父親的煩惱章一零七 呵呵,男人!章一三一 侄子與兒子章八十 勤王章五八 仙霞關章一四二 登聞鼓章二五 最後要做的事章七一 開拓元勳制度章一 新生章一二八 別了,殖民者們章四九一 理想國度章六一 海軍造艦章程章十一 夜襲章六九 林慶業章三六 江南之行章四六八 父親的提點章四 接舷戰章三十 北洋要塞 海洋島章三零二 殖民章六四 滑稽的考試章六八 北伐江南章八二 把丁魁楚安排的明明白白章一零七 轉向,戰列線決戰章一二零 兩難章三八七 謀斷章九三 明爭暗鬥章三六四 安排章二零八 光復江南章七一 失利章四二六 實情章一八八 暗潮章二八 移民政策章一七六 送行章三五九 查克拉章七十 班特里灣章四八零 海外事務部章二二一 三皇之戰 決戰章四十 困局章四六五 宣戰章三九七 禮儀章三四 悲慘往事章三二 誘敵章一五七 亂點章一五九 帝王心術 下章六 勾心鬥角章一六五 大決戰章四六四 何爲親情章一二二 談判章一一零 加勒比海盜章五一 徹底失望章八四 井底之蛙的反抗章三三一 就是針對小日本章三五 施壓之策章四零四 會費章五十 豬肉裡的政治學章三八 山東本地義軍章四一六 奔馬的夢想章二零四 戰爭陰雲章八二 停戰談判章二六 頂風作戰章一六一 宣傳章九七 豬與金礦章十四 高徒章六 軍制章一四六 噶爾丹的幸與不幸章一零七 需要的賞賜章三八三 不虧章四 破襲章一四九 真實身份章三三七 益州地區章一六九 生存空間章一 新生章三三零 上鉤章二八 鬥智章四六 登萊軍管會章三二 護送章一九一 租界問題章一二二 殖民時代章十一 釀酒章四六 登萊軍管會章四三七 復冰章四二二 最後的歲月 中章三六三 自由或戰爭章二八 對澳支持章十二 戰略調整章六五 新的挑戰章四二三 謊言章十七 秘魯總督區的海軍章九六 馬來章一二七 別了,東印度公司章九二 空想家
章八四 廣州的尾聲章一二一 多管齊下章三四 皇家的仁慈章三八五 兩面下注章十二 戰略調整章九 進擊的巡航艦章八四 鏵式犁章五八 蒸汽機技術的擴散章二十四章一七九 父親的煩惱章一零七 呵呵,男人!章一三一 侄子與兒子章八十 勤王章五八 仙霞關章一四二 登聞鼓章二五 最後要做的事章七一 開拓元勳制度章一 新生章一二八 別了,殖民者們章四九一 理想國度章六一 海軍造艦章程章十一 夜襲章六九 林慶業章三六 江南之行章四六八 父親的提點章四 接舷戰章三十 北洋要塞 海洋島章三零二 殖民章六四 滑稽的考試章六八 北伐江南章八二 把丁魁楚安排的明明白白章一零七 轉向,戰列線決戰章一二零 兩難章三八七 謀斷章九三 明爭暗鬥章三六四 安排章二零八 光復江南章七一 失利章四二六 實情章一八八 暗潮章二八 移民政策章一七六 送行章三五九 查克拉章七十 班特里灣章四八零 海外事務部章二二一 三皇之戰 決戰章四十 困局章四六五 宣戰章三九七 禮儀章三四 悲慘往事章三二 誘敵章一五七 亂點章一五九 帝王心術 下章六 勾心鬥角章一六五 大決戰章四六四 何爲親情章一二二 談判章一一零 加勒比海盜章五一 徹底失望章八四 井底之蛙的反抗章三三一 就是針對小日本章三五 施壓之策章四零四 會費章五十 豬肉裡的政治學章三八 山東本地義軍章四一六 奔馬的夢想章二零四 戰爭陰雲章八二 停戰談判章二六 頂風作戰章一六一 宣傳章九七 豬與金礦章十四 高徒章六 軍制章一四六 噶爾丹的幸與不幸章一零七 需要的賞賜章三八三 不虧章四 破襲章一四九 真實身份章三三七 益州地區章一六九 生存空間章一 新生章三三零 上鉤章二八 鬥智章四六 登萊軍管會章三二 護送章一九一 租界問題章一二二 殖民時代章十一 釀酒章四六 登萊軍管會章四三七 復冰章四二二 最後的歲月 中章三六三 自由或戰爭章二八 對澳支持章十二 戰略調整章六五 新的挑戰章四二三 謊言章十七 秘魯總督區的海軍章九六 馬來章一二七 別了,東印度公司章九二 空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