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四 皇家的仁慈

李明勳剛進長春宮的屋,撲面而來的就是一股子熱氣,他扭轉了一下因爲騎馬而僵硬的脖子,發出愜意的感嘆,裡面溫暖如春,看着角落裡露出來的暖氣片,李明勳笑道:“手腳倒是快,這麼快就安裝好了。”

朱妤姝放下手中的活計,走上前爲李明勳拿掉披風,眼瞧着他仔細打量暖氣片,摸來摸去,不由得笑了:“有您這位皇帝的催促,他們如何不快,再者說,東西都是現成的,在永寧、青島和濟州用了好些年了,也就是咱們從南方來,跟個土包子似的沒有見識過。”

李明勳自然知道北方的天氣是如何寒冷的,也知道自己一家人居住在南方,很是害冷,便讓人在皇宮之中裝暖氣,實際上,這套東西在青島的時候也是用過的。李明勳接過茶杯,喝了一口,朱妤姝關切的問:“陛下不是該兩日前就回來麼,怎生耽擱了,是天津那邊不順麼?”

“天津那邊的建設倒是沒問題,入冬了,又開始修道路和港口設施,明年開春再擴建碼頭,很順利,只是回來的時候沒有直接回京,而是去了遵化一趟。”李明勳解釋道。

“遵化,去那裡幹什麼?”

李明勳笑了笑:“去看了看清廷給福臨修的皇陵,原以爲修了個七七八八,不曾也就是挖了地基罷了,昌瑞山下我都轉了,是個好風水,我已經着人繼續修,待修好了,你我便葬在那裡,呵呵,我李家不僅要奪了他滿清的江山,連他的龍脈也一併佔了,想想就是有意思。”

皇帝在位時候修皇陵,歷朝歷代都有,可這佔別人皇陵的事,也就李明勳一人能幹出來,朱妤姝倒是不在乎,也知道自己丈夫總有一些怪異的想法,不拘小節,又給他添了一杯茶,坐在那裡,又拿起了自己的活計,李明勳這才發現,不光是皇后朱妤姝,殿內的女官們也都人手拿着銅針,攬着毛線,正在那裡織毛衣呢,兩隻靈巧的手翻飛,毛衣也就一點一點的出現,李明勳瞧着稀奇,心裡更是稀奇,問道:“這織毛衣又是什麼時候的事?”

“前些日子成王妃來,見本宮在宮裡無事,獻寶似的教了本宮這織毛衣的機巧,毛線是京城自家的工坊出產的,怕是有十幾種顏色,本宮見成王妃的幾件織品,很是不錯,也就學來了,這才學了幾日,還沒學好呢。”見李明勳伸手來拿,朱妤姝有些不好意思的藏了起來。

李明勳只好拿了女官手裡的半成品打量,他還記得前世時,幼年時候,家家戶戶都織毛衣,而上學的時候,也有女生偷着織,但思來想去,也不覺得這是十七世紀該有的東西,於是問道:“成王妃又是從哪裡學來的這法式?”

朱妤姝呵呵一笑:“倒也不算全然學來的,成王妃聰慧的很,前些年不是跟着成王在永寧待了很多年麼,永寧地處北方,種不得棉花,百姓夏日穿葛衣麻布,冬日便着毛皮大衣,棉布都是從南方運去的,當地便以羊毛紡織爲主,一開始也只是制呢子和毛氈,後來,海參崴的婦人從洋夷妻女那裡學來的手編毛線,制毛襪、圍巾一類的技巧,成王妃覺得稀奇,與一衆婦人一道琢磨商議,先是用筷子試,久而久之,也就變成了這銅針來織,如今在永寧,普通人家的孩子,若是連織毛衣都不會,可不敢稱心靈手巧。”

“毛衣加呢子大衣,倒是少用許多棉花,不錯,不錯。”李明勳讚不絕口,但拿來朱妤姝手裡的半成品一比對,發現那根織好的袖子比自己的手臂短一截,但又比孩子的手臂長許多,頓時明白了過來:“這怕是給大舅哥織的吧。”

朱妤姝低下頭,說道:“聽說兄長他們已經在北來的路上了,他一個人孤苦無依,又要被拘押,我又如何能放心呢?只想着織幾件毛衣毛褲,做兩件棉衣送去........。”

李明勳道:“你就放心吧,雖說他脫罪不得,但有你我在,誰又感真的虐待他,這次北來,人人都是十人二十人擠一輛車,獨獨他一人佔了兩輛,一輛裝書,一輛乘坐,裡面有火爐,吃喝也與押送官一個竈,哪裡是戰犯,簡直就是貴賓待遇,上上下下都知道,但個個裝聾作啞,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你可別真以爲他和犯人似的。”

“那就好,那就好。”朱妤姝心中稍稍放心了。

李明勳點了點她手裡的毛衣,說道:“毛衣毛褲你儘管織,可棉衣外套用不着你費心,安全局那邊都安排好了,昌平城已經清理出來,裡面的房子修補得當了,戰犯需要的棉衣被褥和鞋具也是準備妥帖了,說是戰犯,但軍事化管理。

你不是沒去過軍營,也當是見過,軍中衣着統一,從頭到腳都是如此,所以,顯露在外的,你就別費心了,做了他也用不着,裡面的衣服什麼的,你願意做也就做吧。”

“那我和君華能去看看兄長麼?”朱妤姝小心問道,眼神裡全是渴望。

李明勳點頭:“過兩個月吧,待那邊安頓下來再去,不然他一來你就去了,到了昌平是這裡不滿意,那裡不順心,管理所那邊沒辦法開展工作了,到了管理所,戰犯就一視同仁了,你給他提水準,就是給三千多戰犯提水準,底下人沒法處理,過兩個月再安排吧,到時候悄悄去也就是了。”

李明勳也不願意多提這個話題,他既不想鐵面無私,也不想妻子壞了戰犯改造的要事,可這個度是非常難把握的,索性只能岔開話題:“如今內閣已經南遷南京了,怎麼成王妃還沒有走,老上宮裡轉悠,怕不是隻教你織毛衣的吧。”

朱妤姝笑了笑:“您以爲你這個皇上把首相一家列到宗室裡,是皇恩浩蕩了,豈不知人家成王妃可是擔心的很,她的大女兒今年也十五了,按帝國法律,明年也就成年,好容易到了年紀,卻成了宗室,擔心女兒家的婚姻由不得自己呀。”

李明勳聽了這話,搖搖頭:“不是怕兒女婚姻不由己,是怕聯姻和親之事吧。”

朱妤姝瞪了他一眼:“你心裡也是知道呀。”

李明勳也是有兩個女兒的,長女卻不過十歲,不到談婚論嫁的時候,可如今漢地已經光復,邊疆大行招撫藩屬之事,蒙古、女真和滿洲越來越多的歸附,其中還有人得了王爵,皇族貴女出嫁藩屬已經是一個不小的話題了,若真有聯姻的事,皇家的公主年幼,可不是要拿宗室女來用麼,可誠王一脈只有獨子,榮王之女都已經婚配,也就只有成王家的長女正當妙齡了。

“這事你是怎麼打算的?”見李明勳不願意說,朱妤姝問道。

李明勳笑了笑:“您跟阿海家的媳婦兒說,似滿清那等聯姻,國朝是絕對不許的,但也不忌諱皇族宗親,勳貴議員之女嫁於外族藩屬,但宗親勳貴之家若有願意與內藩聯姻的,皇家也能爲他們操辦一二,他們家的閨女,愛嫁給誰就嫁給誰,只要不違法就成。”

“陛下倒是開明。”朱妤姝笑吟吟的說道,她更開心自己的女兒不會成爲政治工具。

“開明不開明的另說,如今北京和申京都在辦學堂,理藩院那邊也擬定好的規矩,將來內藩的嫡子都要到京城求學,與宗親勳貴家的孩子一起讀書成長,在一起久了,也難免有姻親關係。可若是我真的和內藩的滿蒙女真聯姻,可不就有人把前明不和親的國策拿出來說事麼,我纔不惹那個麻煩。”李明勳倒是看開的很。

“陛下既是這個想法,臣妾也就這般回成王妃,讓她安心便是。”朱妤姝笑吟吟說道,正此時,一個女官走了進來,到皇后跟前嘀嘀咕咕說了兩句,李明勳本不想理會女人的事,但聽到安全局之類的事情,於是問道:“何文希又給你招惹什麼麻煩了?”

“他哪裡給臣妾招惹麻煩,是臣妾有事求着他了,陛下回來晚了幾日,沒見那個陣仗,好傢伙,幾千人圍了崇福寺,若不是何文希動手快,怕是要出大事了。”朱妤姝想起那日的事還是心有餘悸的。

“什麼人這麼大膽,京城的軍管狀態剛結束就鬧事,怕不是有封建餘孽在後面作亂吧。”李明勳臉色變了,自己也就離開京城幾日,就出了這麼大的事,但他轉念一想又不對,問:“這與皇后何干,這種治安事件找京津治安廳,頂多讓安全局幫忙,又怎麼牽扯了皇后呢?”

“因爲鬧事的那羣人是太監。”朱妤姝只得說道。

原來隨着改朝換代,京城的上萬太監便沒了衣食着落,若說歷朝歷代,太監也不過是隨行就市換個主子就是了,但偏生帝國是個特例,帝國法律明文規定,除卻皇家,包括宗室在內,一律不得用閹人,便是皇家,也不得用二十歲以下的閹人。

這條法律的目的還是取締太監這種摧殘人肉體和精神的職業,如今李明勳的皇宮中只有幾十個太監,都是皇后陪嫁或收留的,無論南京還是北京,不論僞明還是滿清,兩大皇室的太監就再不取用一人,這直接讓京城的上萬太監失業了,這些太監一輩子就會侍奉人,可在帝國,根本無人敢用,實際上,法律只規定了皇家之外,不得以太監爲家中使喚,並不歧視其參與工商業,但帝國尚且處於嚴刑峻法的時間,任誰也不敢嘗試。

而崇福寺原本就是太監改造擴建的,明清的太監多有捐納,爲的就是將來在此養老,可一下來了幾千人,崇福寺也是承受不住,索性全部拒之門外,這才惹來數千太監圍攻崇福寺。

“何文希方纔讓人來說,他已經查明,太監們圍攻崇福寺並未傷人,只是向皇家示威,他抓了幾個領頭的,得知他們的目的還是讓宮中收納這些太監。”朱妤姝打量着李明勳的表情,小心說道。

李明勳笑了:“我這個皇帝就一個皇后兩個妃子,三個兒子兩個女兒,用得着幾千個太監侍奉麼,他們都來了,這些女官又改怎麼安置?不要,一個不要,着京津行政官署安置吧。”

“是。”朱妤姝應到,但李明勳見她眼睛眨了眨,連忙問:“皇后似是有意見?”

“臣妾倒是想用一用這些人。”朱妤姝道。

李明勳打趣道:“幾千人呢,總不能白養着他們吧,哎,不如這樣,朕也選秀一次,選幾十個嬪妃進來,他們也就有活兒了。”

“臣妾可沒說讓他們進宮侍奉。”朱妤姝也知道李明勳開玩笑,白了他一眼,問:“陛下可還記得前些日子臣妾讓人城內城外辦工坊的事?”

李明勳點點頭,記起來一些,京城初定,朱妤姝趁着元老和資深議員的家眷都在,拿了宮中一些錢來,又勸募了一些,在京城辦了七八家工坊,多是紡織、刺繡、製衣等女人能做的,爲的就是給京城的棄兒棄女一條活路。

且說京城現有滿清皇族出逃,後又大規模的清算,原有的官宦和權貴人家連根拔起,有些人逃亡了漠北,大部分發配邊疆,但被髮配的都是官宦及其直系親屬,而那些依附權貴的外室、無子女的妾室和婢女則被拋棄,逃亡的八旗有些連親孃老子和兒女都扔了,而被清算的人都以爲是要殺頭的,也趁亂安排家屬出逃,這些人都不敢承認自己是滿清權貴人家,但又沒有謀生之路,多流落街頭,乞討偷盜,而軍管會和京津行政官署雖然有賑濟措施,但也只給個溫飽,非長遠之計,這些流離失所中的壯丁壯婦,還能安排到城外務農,但拖家帶口的孤女和半大孩子無人能管,朱妤姝操辦的工坊的招收的就是這些人。

“皇后是想安排這些太監去繡花還是裁衣?”李明勳笑了。

“工坊裡的織機需要的是精細麻利的人,臣妾覺得太監倒也合適,而且,許多中老年太監在宮中做到管事,也是有管理經驗的,用他們管理那些鰥寡孤獨,棄兒棄女倒是比女官還要合適,陛下以爲如何?”朱妤姝問。

“皇后覺得合適,去做就是了,不合適再說,反正入冬了,城外的官莊要整備,你告訴他們,做不好就扔城外刨土去。”李明勳道。

章四五六 失控章八二 把丁魁楚安排的明明白白章一五七 條件章四零一 道義的力量章四百 頭克汗章三七 四省會剿章一二九 膠州的繁榮章十五 和平震懾行動章三零八章 貝都因人章五零九 討厭就是討厭章三三 千里追擊章四一 銀行章一九一 裁軍良策章七五 滿清的應對——殖民者聯盟章二一四 決戰所在章三七四 新課題章一二零 朱三太子章一零五 陰謀章二六一 戰爭結束了一半章二十 君度的風流章二六 黨爭章一五一 騰籠換鳥章六七 危險的話題章一六三 演講章一一九 順利接敵章一二六 分而治之章一九五 小人物的手段章四五 廣東生變章一零五 航線章二七一 普魯士方面章七六 解憂章三七 救國良方 上章二 原因章二七八 日本孤兒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三九一 奴隸章一一四 尾聲章十七 同歸於盡章一五一 騰籠換鳥章七一 鐵甲機動艦隊章四四九 爲了裕王的健康和帥章四二 希望本非如此章三三 營地大戰章兩百 意圖章九八 關原之戰 下章一一二 急轉直下章二一 亂起章三五一 各方利益章二七 崇明海賊章一四四 棘手的問題章八一 誤會章四一四 會學習的蜜蜂章三七一 國聯總部章四三五 老人的智慧章八六 中國人豎起大拇指章五 結盟法國 隨時背叛章二零一 態度章二五 最後要做的事章九零 不得不戰的理由章三一 選擇章四五四 鹹魚命運章四九 以勢壓人章九 進擊的巡航艦章四八 太子的教育章二二零 三皇之戰 態勢章四三三 瓜分克裡米亞汗國章二三七 說白了,還是錢章一一七 德魯伊特爾的應對章八九 一勞永逸章三七一 反抗《里斯本條約》章九一 兒子論與閨女論章二二零 終案與體面章二八 碎敵軍膽章二一七 秘密接洽章一零九 哈密章一零六 心安即可章一九六 三思而行章一五四 投效章二一八 錯亂章七六 自費移民章十 虎尾瓏社章四二六 實情章一一六 交易章一八一 有識之士章一九一 租界問題章四零一 夫人們章五百 猶太復國主義章四百 做選擇章三四 偶遇鄭森章五八 潛流章三八零 以殺止殺章五 瀕死章一六一 一瞥章三四六 曼城鐵路章二二二 三皇之戰 優勢章四一二 黑夜中的刀章六一 海軍造艦章程章三三四 識時務章十九 橫生枝節的鄭成功
章四五六 失控章八二 把丁魁楚安排的明明白白章一五七 條件章四零一 道義的力量章四百 頭克汗章三七 四省會剿章一二九 膠州的繁榮章十五 和平震懾行動章三零八章 貝都因人章五零九 討厭就是討厭章三三 千里追擊章四一 銀行章一九一 裁軍良策章七五 滿清的應對——殖民者聯盟章二一四 決戰所在章三七四 新課題章一二零 朱三太子章一零五 陰謀章二六一 戰爭結束了一半章二十 君度的風流章二六 黨爭章一五一 騰籠換鳥章六七 危險的話題章一六三 演講章一一九 順利接敵章一二六 分而治之章一九五 小人物的手段章四五 廣東生變章一零五 航線章二七一 普魯士方面章七六 解憂章三七 救國良方 上章二 原因章二七八 日本孤兒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三九一 奴隸章一一四 尾聲章十七 同歸於盡章一五一 騰籠換鳥章七一 鐵甲機動艦隊章四四九 爲了裕王的健康和帥章四二 希望本非如此章三三 營地大戰章兩百 意圖章九八 關原之戰 下章一一二 急轉直下章二一 亂起章三五一 各方利益章二七 崇明海賊章一四四 棘手的問題章八一 誤會章四一四 會學習的蜜蜂章三七一 國聯總部章四三五 老人的智慧章八六 中國人豎起大拇指章五 結盟法國 隨時背叛章二零一 態度章二五 最後要做的事章九零 不得不戰的理由章三一 選擇章四五四 鹹魚命運章四九 以勢壓人章九 進擊的巡航艦章四八 太子的教育章二二零 三皇之戰 態勢章四三三 瓜分克裡米亞汗國章二三七 說白了,還是錢章一一七 德魯伊特爾的應對章八九 一勞永逸章三七一 反抗《里斯本條約》章九一 兒子論與閨女論章二二零 終案與體面章二八 碎敵軍膽章二一七 秘密接洽章一零九 哈密章一零六 心安即可章一九六 三思而行章一五四 投效章二一八 錯亂章七六 自費移民章十 虎尾瓏社章四二六 實情章一一六 交易章一八一 有識之士章一九一 租界問題章四零一 夫人們章五百 猶太復國主義章四百 做選擇章三四 偶遇鄭森章五八 潛流章三八零 以殺止殺章五 瀕死章一六一 一瞥章三四六 曼城鐵路章二二二 三皇之戰 優勢章四一二 黑夜中的刀章六一 海軍造艦章程章三三四 識時務章十九 橫生枝節的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