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六七 歐洲安全協約組織

這個時候侍從官遞上來一份紅盒密奏,皇帝從裡面取出電文,遞給了李君威,李君威看了一遍,冷冷一笑:“這羣王八蛋,倒是會順杆爬。”

紅盒密奏來自休達, 但卻不是外交密奏,而是軍事情報局的密奏,消息來源則是法國海軍的某位伯爵。

要知道,法國的新式海軍在建立的時候,是得到帝國的支持的,其中很多裝備乃至於造船設備, 也是來自於帝國。帝國在法國海軍中有不少人脈關係, 而不光是海軍因素,在法國大革命之後,法國皇室權力被嚴重削弱,民權思想暴漲,皇權岌岌可危。

而法國則分爲皇黨和民黨兩派,民黨是對外擴張主要原動力,是帝國的絕對敵人,而爲了對付這羣人,帝國選擇與皇党進行秘密的合作,哪怕是現在的法國攝政王,都與帝國有秘密聯絡。

紅盒密奏提供了兩個消息,一個是一份名單,是歐洲聯合艦隊艦船的候選名單,而另外一個則是一個機密消息。

該消息已經有非常充足的把握,是英法荷三國藉助日本的宣戰,順勢而爲,準備建立一個軍事同盟, 而這個同盟的名字已經確定。

“歐洲安全協約會議, 這個狗屁名字,嗯.....我們是簡稱它爲歐約還是協約?”李君威看向皇帝,主動問道。

“隨便,你覺得哪個順嘴。”皇帝倒是不以爲意。

“還是皇上定吧。”李君威笑着說。

“歐約吧。”若是在別的事情上,皇帝還會謙讓幾個來回,但在這種事上,皇帝不會謙讓,因爲他知道,裕王絕對不會順從他的。

這就是裕王在帝國中樞中的哲學,他可以大規模攬權,但會盡可能避免軍權這類特殊的權力,但有一點,他絕對不會養望。名聲這類東西,李君威素來看的很淡,與他的父親有着共同的觀點。

那就是當你站在權力巔峰,執掌過別人命運之後,你的名聲就不會是完美的,哪怕你再如何避免,如何維護,功過是非,都不是你自己說了算的。所以, 裕王從不在乎自己的名聲, 甚至有意經營自己的惡名、臭名。

惡名會讓一些宵小懼怕,而臭名則降低國民的心理預期,有些爛事,發生在其他人身上,會被當成大事,但發生在裕王身上,那就是性情因素了,考慮到他爲帝國建立的功勳,無傷大雅的事,不會有人說三道四。而當有些人故意將裕王污名的時候,反倒是不容易欺騙國民。

但皇帝的名聲,是裕王傾盡一切維護的,不光是名譽。裕王素來是按照自己的心意辦事,但做成事之後所獲的的讚譽,卻要統統由皇帝來享受,這是李君威的處世哲學,也是他能在兄長那裡得到全部信任的重要原因。

“那就歐約。”李君威聳聳肩。

“目前外交系統還沒有送來消息,這個歐約是否成爲現實,是否還要觀察一下?”裴元器仔細看了密奏上的行文用語,雖說提供情報的人信誓旦旦,但裴元器還是選擇慎重一些。

李君威搖頭:“沒有必要,即便現在沒有,將來這個組織也會誕生。”

歐約的倡議很早就有,大約是在大同盟戰爭的時候,歐洲各國就發現,帝國的影響力已經深入到了歐洲,其中有識之士就提出,歐洲必須團結起來,才能對抗帝國的威脅,只不過如何團結,各國有自己的算盤,路易十四是一門心思征服歐洲,達成團結,而弱國則寄希望於建立一個常態存在的同盟。

因爲法國的存在,歐洲內戰不斷,所謂歐約也就沒有建立的資本,一直到法國大革命之後,法國與英國完全和解,共同對外開拓後,歐約纔有了基本框架,只不過那時候的英法還很弱小,而荷蘭則完全沒有建立歐約的打算。

當時歐洲國家根本不敢和帝國對抗,當時的歐洲分爲三派,一派以瑞典、普魯士爲代表,積極與帝國合作,引入先進技術,進行政治和經濟改革,富國強兵。一派以俄國爲首,與帝國保持距離,但也進行改革,增強國家實力。

英法荷在早期屬於第三派,其認爲如果坐視帝國擴張,則歐洲不保,但團結一起,主動對抗,又會招致來自帝國的打壓。因此三國聯合諸多歐洲國家,選了一條更聰明的道路,倡導國聯,寄希望於讓帝國與他們共同坐在一張桌子上,只吵架,不打架。

而國聯的核心準則其實就是世界大國劃分勢力範圍,這一點已經達到了,因爲各國勢力範圍劃定,帝國在全球的利益得到承認的同時,給予了歐洲國家開拓的適當空間,因此歐洲與帝國進入了長時間的和平之中。

但帝國率先建立了東方同盟,把勢力範圍內的主要國家籠在了一起,建立一個涵蓋了政治、戰略安全與經濟貿易的全方位同盟體系,幾年下來,這個體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政治上,東方同盟國家加入了國聯,在國聯的各項議題上與帝國步調一致,每次帝國發言、倡議和提出方案,那都是反響熱烈,而在經濟上,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經濟體,這個經濟體具有很強的排他性,防止了正在崛起的歐洲國家在東方的商業擴張。

而在軍事上,因爲南洋主要國家與帝國結盟,所以在這個方向的力量可以收縮,減少了軍事開支,更保證了各國安全。

顯然,歐洲人也希望擁有一個自己的同盟,但他們缺乏共同利益,又沒有帝國這樣以絕對的實力處於絕對的地位。更重要的是,英法荷三國依舊擔心建立同盟會引起與帝國的全面對抗。

因此,即便三國在北非共同對付奧斯曼帝國,仍然不敢以此爲由建立同盟,反倒是這一次,三國對日戰爭,給了歐洲三國正當的理由。

裴元器無奈點頭,把那份名單交給了侍從官,說道:“去會議室,準備一下。”

皇帝接了一句:“把海軍司令趙大人請來。”

“看來,這一次海軍又要獅子大開口咯。”李君威打趣說道。

“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次向海軍投資的重要理由嘛,至少議院那邊不會全都反對了吧。”皇帝也笑了。忽然,皇帝的話鋒一轉,問:“昭譽現在在哪裡,手頭的工作如何了,似乎一個月多月沒見了,前幾日去他家,也是不在。”

李君威說:“不是在北京,就是在山西。”

皇帝無奈,只能看向裴元器,裴元器呵呵一笑:“昨日已經抵達大同了,大公子的工作重心投入到了對煤礦產業的整肅之中,不久的將來,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在李明勳去世之後,李昭譽就投身於全國範圍的整肅反貪運動之中,從帝國菸草總公司開始,逐漸向其他的國有資產部門偏轉,在前往北京之前,直接把裴元器的國資小組的職差給要了去,那就是要全面動手了。

而蘇日安則全程陪伴在他的身邊,在北京整肅完重工業,又順藤摸瓜,去了山西,現在的李昭譽已經是帝國新聞界的絕對熱點人物,在帝國輿論場上掀起一個又一個的高潮。

皇帝想了想:“元器,老三,你們介入一下,讓他在山西的事在九月之前完成,下一步的工作做什麼,我不管,但人必須在申京左近活動。”

“懂,海軍那邊的資料,我會讓趙龍城給昭譽送去。”李君威已經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立刻說道。

裴元器明顯慢了半拍,但聽到裕王如此說,立刻也就反應了過來。

帝國兩代皇帝,對軍權的控制是極爲嚴格的,帝國軍隊中的重要崗位和系統,都是由皇室、勳貴來擔任,要麼就是新的軍功勳貴。皇帝可以接受民權政治勢力在司法界、行政領域的擴張,但絕對不會讓其接受軍隊、內衛這類軍事暴力機構。

李昭譽之所以投身於對既得利益集團進行整肅的過程中,是這些既得利益者確實傷害到了帝國的利益,而皇帝想要其以一個孤臣的姿態將來繼承自己的位置。

這也是帝國皇位繼承的必要經歷,皇帝在承襲皇位之前,也是通過清理商屯,整肅了一大批的既得利益者。如果連得罪人的覺悟都沒有,是沒有資格參與皇位競爭的。

但這一條不適用于軍隊,得罪軍隊的事,皇族從來不參與,都是讓其他人去做,反倒是施恩于軍隊的事,皇帝必須掌握自己或者信賴的人手裡,很顯然,這次日本對歐約宣戰,帝國的海軍可能會擺脫前十幾年的隱瞞,獲得大量的投入,這種好事,自然不能落在外人手裡,李昭譽作爲皇室子弟更適合來做這件事。

這也體現了皇帝對李昭譽的態度,當然,與皇帝討論這件事的三個人,其實早就明白了皇帝的心意。

等一行人來到會議室的時候,趙龍城已經安排人準備好了一切,在實木會議桌上,擺了兩排艦艇的模型,一排屬於帝國海軍,一排屬於歐洲各國的先進戰艦,而在尾端,堆着幾艘略顯寒酸的船,甚至連戰艦模型都稱不上,那是德川幕府的水上力量。

軍事情報局提供了一份設計了三十七艘艦艇的名單,當然,這份名單只是聯合艦隊的候選船隻,歐約組織現在也無法決定派遣哪些船隻去,其中緣由相當複雜。

僅僅是以哪國海軍爲主,誰來擔任司令,就足以讓三國爭破頭了。

這三十七艘船中有七艘是確定的,這七艘中的五艘其實是五艘運煤船和一艘補給船,運煤船全都是商業船隻,而兩艘戰艦則是屬於英國,這是一支原本就在東方的船隊,包括兩艘鐵甲艦,一艘補給船和一艘運煤船,是英國訪問波斯、印度兩國的艦隊,若不是戰勝爆發,這支艦隊會在兩個月前就開始返航了。

而其餘的運煤船都是活躍在印度洋上的商業船隻,是註冊在歐洲一些小國,實際卻是英國商船,這樣操作,主要是爲了通過蘇伊士海峽,這類運煤船進行的煤炭運輸活動,主要就是爲倫敦經直布羅陀、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到申京的這條繁忙航線補充英國煤炭,其中有兩艘更是爲帝國海軍服務的。

威爾士煤炭是世界上最好的煤炭,帝國海軍也是英國煤炭的重要合作伙伴,當然,商業活動中也有使用,雖然英國煤炭普遍價格貴,但其高品質仍然是海洋貿易之中的必需品,尤其是活躍在東西方航線上那數量衆多的郵輪或者客貨混裝船,會使用英國煤炭,提升乘客的航行體驗。

“這是親王級鐵甲艦中的魯伯特親王號,是一艘排水量在七千噸級的大船,其前身是一艘風帆木質戰列艦,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結束後,這艘船削了一層甲板,披掛了熟鐵裝甲,升級成了鐵甲艦。

保持了三條桅杆,裝備有二十四門六十八磅滑膛炮和十一門110磅滑膛炮,這是傳統的船旁列炮鐵甲艦,技術水平大約相當於帝國三十年左右水平。是英國海軍蒸汽動力化和鐵甲艦化的產物。

另外一艘則是雅典娜號鐵甲艦,排水量四千噸,是英國戰艦技術水平的最高代表,而且是英國商人贊助建造的,使用了複式蒸汽機,而且是採用裝甲堡設計,屬於船腰炮室鐵甲艦。裝備有兩門110磅滑膛炮,還有4門七英寸的線膛炮。

從設計理念和技術水準上來說,相當於帝國三十五年左右的水平,某些技術上更爲先進。但作戰效能上並不是很高。”趙龍城親自做出了介紹。

李君威笑着說:“龍城啊,這可是要錢好時候,你把對方說的這麼弱,皇上可是要少給錢的。”

“在皇上面前,微臣不敢說謊,實事求是。”趙龍城說道,實際上,實事求是是李君威那次拉走趙龍城時的要求,趙龍城答應是因爲裕王保證幫忙要錢。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章七十 裁決朝鮮章一五七 亂點章一九三 再起風雲章一六一 援軍章七五 孩子章一二五 明帝的價值章一一二 急轉直下章一四六 噶爾丹的幸與不幸章九八 葉爾羌汗國章六四 路途坎坷的鐵壁級章六五 變天章一一四 尾聲章二九六 達成的共識章三一九 屬於你的陽光章五九 最佳局面章一四三 一個測試章八七 全面挑戰章一三七 準備章一四三 一個測試章四三六 一種熱情章一零六 心安即可章四六四 會面章八八 南非衝突章二四五 各方實力章一零六 商人的覺悟章八十 騷擾章一九七 更大的意外章七八 搶先章一零一 地震章六 前往美洲的道路章一六一 一瞥章八七 加徵公投章五九 最佳局面章六七 承包章二一零 斯文掃地章三八五 突襲章三七四 第烏章一七零 死前誅心章四二 處置鄭芝龍章三四六 曼城鐵路章一五零 推動章一八三 復明計劃章一零一 地震章八五 粵西防線章八九 無奈章五五 繼續培養章六三 政治審查章十五 爭議章四五六 私下操作章一零四 目標,大帆船章三五六 玩明白了章十八 達成一致章十五 天可汗章一百 談判章二五五 第三等級的奮起章四六一 移民科章四九零 你做的,我也做的章六五 變天章二零三 野火燒不盡章六九 浙江崩局章四五九 江川章二一零 請君入甕章三九五 條款章一八四 名滿江南章六二 瓊州的窘迫章十四 高徒章一九二 條約的力量章四零九 三個臭皮匠章三七 盛宴中的插曲章五一 華盟戰略章四三 戰爭公債章三六 投桃章九八 巨大收益章四三七 復冰章一五六 龔鼎孳章四三 騎兵章二一五 旁觀者清章二零五 沒有欺負章七八 南非章四七 前所未有的戰爭章三五八 舊事章四九 以勢壓人章四一二 黑夜中的刀章一七二 藩政章十七 成棟的覺悟章三十 陷城章五十 忠貞營章三二 拒絕統治章二二七 逆賊再現章一零三 情勢所迫章一四一 理想與朋友章四四三 蘇伊士運河章四三四 挑選章三二 冷暖章一零九 賺大了章四八一 神奇的奧斯曼章六二 瓊州的窘迫章一六三 原地爆炸章六二 考試製度章八七 政策
章七十 裁決朝鮮章一五七 亂點章一九三 再起風雲章一六一 援軍章七五 孩子章一二五 明帝的價值章一一二 急轉直下章一四六 噶爾丹的幸與不幸章九八 葉爾羌汗國章六四 路途坎坷的鐵壁級章六五 變天章一一四 尾聲章二九六 達成的共識章三一九 屬於你的陽光章五九 最佳局面章一四三 一個測試章八七 全面挑戰章一三七 準備章一四三 一個測試章四三六 一種熱情章一零六 心安即可章四六四 會面章八八 南非衝突章二四五 各方實力章一零六 商人的覺悟章八十 騷擾章一九七 更大的意外章七八 搶先章一零一 地震章六 前往美洲的道路章一六一 一瞥章八七 加徵公投章五九 最佳局面章六七 承包章二一零 斯文掃地章三八五 突襲章三七四 第烏章一七零 死前誅心章四二 處置鄭芝龍章三四六 曼城鐵路章一五零 推動章一八三 復明計劃章一零一 地震章八五 粵西防線章八九 無奈章五五 繼續培養章六三 政治審查章十五 爭議章四五六 私下操作章一零四 目標,大帆船章三五六 玩明白了章十八 達成一致章十五 天可汗章一百 談判章二五五 第三等級的奮起章四六一 移民科章四九零 你做的,我也做的章六五 變天章二零三 野火燒不盡章六九 浙江崩局章四五九 江川章二一零 請君入甕章三九五 條款章一八四 名滿江南章六二 瓊州的窘迫章十四 高徒章一九二 條約的力量章四零九 三個臭皮匠章三七 盛宴中的插曲章五一 華盟戰略章四三 戰爭公債章三六 投桃章九八 巨大收益章四三七 復冰章一五六 龔鼎孳章四三 騎兵章二一五 旁觀者清章二零五 沒有欺負章七八 南非章四七 前所未有的戰爭章三五八 舊事章四九 以勢壓人章四一二 黑夜中的刀章一七二 藩政章十七 成棟的覺悟章三十 陷城章五十 忠貞營章三二 拒絕統治章二二七 逆賊再現章一零三 情勢所迫章一四一 理想與朋友章四四三 蘇伊士運河章四三四 挑選章三二 冷暖章一零九 賺大了章四八一 神奇的奧斯曼章六二 瓊州的窘迫章一六三 原地爆炸章六二 考試製度章八七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