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六一 移民科

澹臺雲鳳和厄齊爾捲入的是今年在國內,尤其是在申京鬧的沸沸揚揚的移民案中,在裕王西征在大陸方向快速打開局面的時候,往西疆區域大規模移民就成了帝國的國策,尤其是傳統漢地國族的遷移更是重中之重。

理藩院主導了各綏靖區人口的遷移,而陸軍有農墾團,帝國行政系統也不斷向西疆轉移犯人,但隨着移民速度的加快和數量的增多,各邊疆區綏靖區需要的不僅僅是種地的農民和放牧的牧民,還要有人,其中就包括管理人才,尤其是邊疆區劃分之後,需要大量的基層行政人員。

而帝國兩京及海內主要城市迅速反應,按照內閣的要求,專門辦理了移民科,這個移民科的主要任務就是從主要城市的養濟院、孤寡所之中挑選十二到十六歲的少年進行培養,結業之後,分批發往各邊疆區選用。

一開始這個計劃很成功,但是很快就出現了兩個問題,第一就是移民科畢業學員的流失、截留現象嚴重,其二就是原本自願報名逐漸轉向了抽籤等半強迫的方式。

這也難怪,在帝國的主要城市,人口從來都不是什麼問題,但擁有知識的人才卻永遠是稀缺的,雖然移民科是按照行政單位的要求培養的,主要教材和老師也是來自帝國選用行政胥吏的這一級別,但兩年的培養期限一到,畢業的學員都能達到相當的水準,基本的文化知識是不用懷疑,而各城市擁有發達的工商業,不斷以各種理由截留這些人。

而第一個問題在近期獲得瞭解決,那就是所在城市只是進行基本的學字、術算等培訓,在確定擁有學習能力之後,所有的預備學員前往甘肅蘭州和陝西西安進行深造,然後一併送往邊疆區域。

但第二個問題纔是真正的大問題,無論帝國如何宣揚邊疆地區,尤其是新拓的黑海沿岸和河中之地是多麼的富庶,氣候宜人,仍然有大量的人不願意前去,這也是向西移民一貫的問題,只不過過往這個問題被掩蓋了。

理藩院遷移的都是漠北、外東北和西伯利亞的漁獵遊牧民族,說實話,即便是最偏遠的邊疆區域,也比他們生存的地方要富庶的多。而陸軍的農墾團則是屬於軍隊調遣,一旦進入編制,就是軍人,兵隨將領草隨風,他們沒有提出異議的資格。

內閣下屬各行省那就是完全是發配犯人,也是強制性的。

但貧窮地區的藩民是有限的,農墾團的招募成本太高,而也不可能爲了移民嚴刑峻法。所以移孤寡之民,從逐漸從自願變成了半強迫,這直接導致了各地養濟院的反彈,而在申京、蘇州等地,還發生了養濟院孤兒逃亡事件,導致主要城市到處都是乞丐、賊偷,引發了廣泛的治安問題。

而在帝國的軍政衙門之中,對於移孤寡之民的態度也各不相同,很多人是反對的。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於,很多孤兒根本就不是孤兒,而是棄兒。

帝國成立之後的二十一年,就是人口大爆發的二十一年,這二十一年裡,究其原因就在於局勢的安穩和土地的開發,當然也與小冰河時代的結束,惡劣氣候逐漸的消失也有着密切的關係,從政治上,實行攤丁入畝,廢棄人頭稅,廢除殘餘的奴隸制也是重要因素。

在帝國的農村鄉間,一對夫妻生養三四個孩子是最正常不過的現象,六七個乃至十幾個的也有,尤其在原本人口就密集的長三角地區,如此快速的人口增長是當地所承受不起的,而在這個時代,鄉間生下了養不起的孩子,生下後直接溺死在水桶裡的事比比皆是。

(記得以前課本上講的,朱德元帥的母親就是生了十幾個,只養活了七八個,就有生下來直接溺死的情況。)

爲了避免這種人倫慘劇,同時滿足帝國對於海外殖民地和新拓之土的移民擴張,帝國政府一方面打擊殺死嬰童情況,動輒以發配邊疆爲罪責,一方面又大規模推廣養濟院,收養這些沒有人要的孩子,這就導致的一個有些荒唐的現象,在沒有有效避孕的帝國境內,很多孩子生下來就被送到養濟院,簡直就是爲國家生的孩子。

一開始,帝國各級政府還爲養濟院的孩子建立有效的保育、進學和工作安排等工作,但是隨着規模越來越大,財政實在支持不起來,等到帝國十五年左右的時候,一應的進學和安排工作全部取消,待遇逐漸從培養成人才降低到培養成人,最後降低到現在的活着長大。

而對於農家來說,把一個孩子養到十六歲是極爲消耗財富的,但一個十幾歲的成年人卻是寶貴的勞動力,所以當養濟院開始半強迫的往邊疆區移民的時候,大量原本的棄兒親屬前來認領,而一些養濟院長大的孩子爲了避免前往西疆,直接亂認爹媽,然後得到一個合法的身份,繼而留在城市裡做傭工過活。

顯然對於冷血的政治家來說,這是赤裸裸的國有資產流失,所以大量打擊類似的行爲,自然就會產生各種問題,暴力對待引發了反抗,在不知情的人眼裡就是帝國政府迫使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證據,而制度性的對待也出現了貪腐等情況,成年孤兒借貸工坊主的錢就買通養濟院的管理人員,獲得有效身份,如此行爲比比皆是。

雖然李君威看眼前的四個年輕人中,澹臺雲風是最穩重的,但這件事的起因卻是因爲他,因爲澹臺雲鳳也是養濟院出身,他的妹妹澹臺雨墨也是如此,當然他們兩個是特殊的,因爲這二位是帝國犧牲軍人的遺屬,他們自幼成長的養濟院試帝國陸軍出資經營的,從小到大的生活、教育都與中產階級是對等的。

而從軍人遺屬之中選拔禁衛軍也是皇室的一貫政策,而澹臺雲風則是養濟院之中的佼佼者,不然也無法成爲禁衛軍的預備軍官。

但澹臺雲風終究是有孤兒情懷,面對申京治安廳大規模搜檢養濟院逃出的人,忍不住出手相助,協助安排了不少了逃脫追捕,而他的妹妹澹臺雨墨也加入其中,但最終讓事件升級的卻是厄齊爾。

厄齊爾原本什麼都不知道,只是因爲和澹臺雲風是軍中好友,在面對治安廳追擊的時候出手相助,他以爲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行爲,但卻不知道被他揍的鼻青臉腫的幾個傢伙並非是窮兇極惡的歹徒,而是治安廳的便衣特遣隊員。

“就是這樣,事兒就鬧大了,他們很快就查出來澹臺大哥是禁衛軍預備軍官,與陸軍牽連着,又找到李逵大哥是藩臣,最終找到了蘇日安,讓他出面緝拿,三叔,你不是不知道,蘇日安什麼事兒都敢碰.........。”靜安公主講解完,又不免絮絮叨叨蘇日安幾句。

李君威眉頭一皺:“李逵,怎麼又來一個?”

厄齊爾咧嘴一笑,拍拍胸膛說道:“殿下,俺就是李逵,李逵就是俺!不管在歸化學堂還是禁衛軍中,人人都說俺有俠義之心,爲民請命,替天行道,所以就叫俺活李逵!”

李君威看着他狂放不羈的模樣:“主要是你是因爲你長的像活李逵吧!”

“嘿,裕王殿下果然英明!您瞧俺這胸毛,和李逵是一模一樣!”厄齊爾扯開胸襟,對李君威說道,倒是一點聽不出裕王是在譏諷於他,惹的李君威一片黑臉。

而靜安公主卻瞪了他一眼,繼續說道:“三叔,他們做的都是好事,幫了那麼多的孤兒乞丐,蘇日安那活閻王若是找上門,您可一定要幫幫他們呀,他連您都敢動,更不要說其他人了。”

“哦,你知道蘇日安連我都敢動,你還把這幾個往我家裡藏?”李君威倒是被侄女氣笑了。

靜安驕傲的說道:“他只是敢動,卻也沒有動了麼,不是?”

當初李君威去邊疆的直接原因就是蘇日安的問罪,但後來來看,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裕王西征,拓疆萬里,留名青史,顯然也是他主動而爲之,但這件事最終還是解決了,蘇日安雖然被帝國百姓稱之爲當世包拯,但並非那麼冥頑不靈,特別是在被皇帝開解之後,多少還是選擇了妥協。

裕王西征,滅克里米亞汗國,奪取黑海出海口,是舉國上下歡騰,各方政治勢力都讚賞支持的時候,蘇日安把舊案翻出公開,結果被政壇罵了一陣不識大體,然後皇帝受萬民各界請命,特赦裕王之罪,讓這件事完滿的解決了,而至於當年皇帝、誠王和裕王在京城街道上開槍那件事,就要永遠冰封在了檔案之中。

“你知道我是怎麼知道厄齊爾藏在我的萬寶樓裡的嗎?”李君威問向靜安。

靜安公主微微搖頭,李君威勾勾手,低聲在她耳邊,用只能她一個人聽到的聲音說道:“不要聲張,是你皇帝叔叔告訴我的。”

“啊!真的,那豈不是死定了!”靜安頓時苦瓜臉。

李君威攤開手:“既然他都知道了,蘇日安也肯定知道了,只不過這到底是王府重地,他沒有得到確鑿的證據,不敢前來搜查罷了。”

“那怎麼辦,三叔,你可得幫忙呀。”

李君威想了想,眼睛在靜安公主和幾個朋友身上掃視了一段時間,笑了笑說道:“這事其實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首先,厄齊爾肯定是不會坐牢的。”

“爲什麼?人是我打的,那個大齙牙是我一拳砸飛的,我還掰斷了另外一個傢伙的手.......>”厄齊爾聽了這話,立刻反駁,好像有人要抹乾淨他的功績似的,一直到靜安輕咳一聲,他才閉嘴。

李君威解釋道:“你是藩臣,是和碩特汗國朋楚克大汗的兒子,這個身份很重要,據我所知,一般來說,藩臣犯罪,除非是殺人、強姦這等大罪,否者是交由理藩院審理的,到了理藩院那裡,也就是交點錢,認個錯的事。”

這倒是事實,帝國對藩臣一向是優厚,卻是秉承的大罪重責,小罪不罰,罪責累計的原則,一般的作奸犯科,該判多少時間監禁就是判多少時間監禁,但不予執行,而是以金贖買,並且完全賠償,但是這些判決會記錄在檔案之中,只要累計到二十年,那就是要一併執行了,當然期間也有罪罰體制,但卻不是應在他個人上,比如累刑五年就會被奪取繼承本部扎薩克的資格,累刑十年,那就要罰沒其所在部落的扎薩克,把罪罰轉移到他們的父兄身上。

而到了二十年,那就是按照死罪執行了,這種牽連家人的罪罰體制其實是比尋常百姓的更爲嚴苛的。

說起來,理藩院也與內閣、議院下屬的各大法務機構完全不同,理藩院是帝國皇室的自留地,這裡的法律更爲簡單,處理起來也更爲方便。

“原來我沒事兒呀,哈哈,搞的跟造反了似的,在這鳥不拉屎.......在殿下的萬寶樓裡躲了這麼久.........。”厄齊爾笑哈哈的說道。

李君威已經感覺到了,厄齊爾這個自幼在歸化學堂長大的傢伙,性格是極爲的憨直,頭腦也很簡單,而且簡單的過於簡單了,他主動說道:“厄齊爾,你沒事兒,你可以大搖大擺的出去,但是有人問起澹臺雲風的下落,你不回答,那就是包庇罪,就有事了,當然你可以回答!”

“不可能,我厄齊爾是也先的後裔,怎麼會做出出賣朋友的事呢!”厄齊爾大聲宣告着。

靜安則是問道:“三叔,那現在該怎麼辦?”

“如果我是蘇日安,我不會來裕王府找人,而是去英王府。”李君威說道。

“讓他去........。”靜安驕傲的說道,但是轉念又覺得不對:“三叔,爲什麼去英王府?”

李君威說道:“找你的母親,英王太妃,只要把你私藏罪犯的事說出去,不用他蘇日安來,你的母親也會主動來到這裡,把這兩個傢伙交給蘇日安法辦的,所以你藏在裕王府也是沒有任何的作用。”

章一二七 故人章四五七 大魔王回京章三五一 各方利益章三七九 不同的殖民地章十六 沿海岸線前進章四零 ‘煤山大捷’章二三 先下一程章三九零 做到底章五三 烏克蘭建國計劃章八九 一勞永逸章八七 全面挑戰章二八 ‘招安’章三一二 往牆縫裡澆水章六 軍制章五 長梢弓與穆什克特章三九六 菸草章五九 休止章二二一 三皇之戰 決戰章四零八 三件大事章二四 榮耀遠征章一八二 鄉試章四五五 勘界定邊章一九三 看開的皇帝章二五二 路易十四親征章三三六 安排章五九 謀劃章四零七 結束章一九八 一步錯步步錯章十一 夜襲章五七 出人預料章四八八 爲何而哭章二十 懲戒國姓章二一五 旁觀者清章一二零 新一輪殖民章二十二 夫人的未雨綢繆章三九 錢謙益的橄欖枝章一四九 再推一把章一五六 龔鼎孳章三四六 籌碼章二零四 李君度的老師章一九四 赦免忠嗣團章四十 剪除士大夫章三四 皇家的仁慈章一零五 新一輪外交章七三 經略章三七四 第烏章四四 教訓皇帝章四零八 波拿巴章六三 酒瓶炮和西瓜彈章四四二 用人章一六一 援軍章三八三 不虧章一一一 分開談判章三 造船章二四九 法國只能失敗章一零三 一路向西章三八二 兄弟章四八零 海外事務部章九一 呼倫貝爾章四九九 涉外法案的西津條款章二零八 基本穩定章一八四 老朋友章二九 北海據點章一百 談判章四零九 三個臭皮匠章二零四 漸遠章六五 及時雨李明勳章一八九 嶽樂的選擇章八五 技術與人才移民章七 東虜的覺悟章一二一 淘金章二八二 平衡章三零一 轉變章四七九 阿曼章三四零 打仗是爲了停戰章九九 敵艦在望章三六九 長子的缺憾章九三 遊歷章一六六 超越射擊章四六七 未成年人保護法章四四七 女人的手段章二八 海盜章三十 北洋要塞 海洋島章四四零 宗教歸化章二零三 野火燒不盡章五三 大清算章一七四 內遷之路章二八六 大失敗章十八 分化章一一六 實力的差距章四六二的前面一章章六七 滅清限明章一一四 尾聲章一三八 父子傳承章三八一 馬拉地章一二零 新一輪殖民章二二零 直布羅陀章四五二 日本公主章一五五 暴風雨章八七 政策
章一二七 故人章四五七 大魔王回京章三五一 各方利益章三七九 不同的殖民地章十六 沿海岸線前進章四零 ‘煤山大捷’章二三 先下一程章三九零 做到底章五三 烏克蘭建國計劃章八九 一勞永逸章八七 全面挑戰章二八 ‘招安’章三一二 往牆縫裡澆水章六 軍制章五 長梢弓與穆什克特章三九六 菸草章五九 休止章二二一 三皇之戰 決戰章四零八 三件大事章二四 榮耀遠征章一八二 鄉試章四五五 勘界定邊章一九三 看開的皇帝章二五二 路易十四親征章三三六 安排章五九 謀劃章四零七 結束章一九八 一步錯步步錯章十一 夜襲章五七 出人預料章四八八 爲何而哭章二十 懲戒國姓章二一五 旁觀者清章一二零 新一輪殖民章二十二 夫人的未雨綢繆章三九 錢謙益的橄欖枝章一四九 再推一把章一五六 龔鼎孳章三四六 籌碼章二零四 李君度的老師章一九四 赦免忠嗣團章四十 剪除士大夫章三四 皇家的仁慈章一零五 新一輪外交章七三 經略章三七四 第烏章四四 教訓皇帝章四零八 波拿巴章六三 酒瓶炮和西瓜彈章四四二 用人章一六一 援軍章三八三 不虧章一一一 分開談判章三 造船章二四九 法國只能失敗章一零三 一路向西章三八二 兄弟章四八零 海外事務部章九一 呼倫貝爾章四九九 涉外法案的西津條款章二零八 基本穩定章一八四 老朋友章二九 北海據點章一百 談判章四零九 三個臭皮匠章二零四 漸遠章六五 及時雨李明勳章一八九 嶽樂的選擇章八五 技術與人才移民章七 東虜的覺悟章一二一 淘金章二八二 平衡章三零一 轉變章四七九 阿曼章三四零 打仗是爲了停戰章九九 敵艦在望章三六九 長子的缺憾章九三 遊歷章一六六 超越射擊章四六七 未成年人保護法章四四七 女人的手段章二八 海盜章三十 北洋要塞 海洋島章四四零 宗教歸化章二零三 野火燒不盡章五三 大清算章一七四 內遷之路章二八六 大失敗章十八 分化章一一六 實力的差距章四六二的前面一章章六七 滅清限明章一一四 尾聲章一三八 父子傳承章三八一 馬拉地章一二零 新一輪殖民章二二零 直布羅陀章四五二 日本公主章一五五 暴風雨章八七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