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六 投桃

見沈猶龍不曾做決定,李明勳道:“大人容稟,我等海外華人,與大明百姓同根同源,一向爲大明朝廷庇護,縱然萬里三十一年那次屠殺,神宗皇帝也發佈《諭呂宋檄》,雖未曾出兵,但宣威於呂宋,西夷驚懼,才保得呂宋華人兩代太平。而在萬曆二十二年,時任福建巡撫聽聞前往呂宋謀生的商賈華僑遭受迫害,還曾派遣七名官員去呂宋,撤走漳泉百姓三千餘,都是有據可考的,大人也可循此舊例。”

沈猶龍此時心中暗怪自己對海外之事不甚瞭解,卻見李明勳說的頭頭是道,所言之事也作假不得,倒也信了幾分,如果有舊例可循,倒也不怕生出事端來。

“既然如此,本官願修書一封給那總督,此事刻不容緩,早一天,便是讓海外華人少受一天苦楚,李先生,你便簡單介紹一下前年慘案和馬尼拉的西夷吧,本官也好有所準備。”沈猶龍當即說道。

李明勳連忙取出筆墨紙硯,親身伺候,把自己知道的菲律賓的事情全部說了一遍,沈猶龍聽後,奮筆疾書,信中言辭犀利,字如刀鋒,以兩廣總督的身份表達了對於崇禎十二年慘案的憤怒,並以海禁和出兵相威脅,字裡行間俱是殺伐之氣。

“李先生,本官已經寫過了信件,鄭大人那邊也由本官說項,但這事兒成與不成,當如何處置?”沈猶龍放下狼毫,認真問道。

李明勳道:“若是不成,在下也不奢求朝廷出兵,那數千性命自然記在西班牙人身上,日後自然讓其血債血償。”

“若是成了,這些華人該如何安置?”沈猶龍又問。

李明勳道:“願意歸鄉者,希望大人允其歸鄉,在下願意提供盤纏和安家費,無需朝廷靡費,若是無家可歸,亦或者不便歸鄉,希望大人饒恕其罪過,在下願意在臺灣安置他們。”

沈猶龍看着李明勳,眼中略微有些猶疑,雖說在這件事上,李明勳表現的情真意切,倒是做不得假,但沈猶龍不相信李明勳只是爲拯救華人性命,他感覺李明勳必有所圖,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

思來想去,此事若真有利可圖,便是在這數千華人身上,但是這幾千人又做成什麼事兒呢?

沈達春卻在一旁說道:“李先生,數千人不是小數目,還是由朝廷恩賞的好。”

李明勳道:“沈兄不太瞭解海外華人,其中許多在海外僑居數代,無論言語、生活,都與國內格格不入,而還有許多則是淪落到馬尼拉的,他們在故鄉衣食無着,甚至有人命官司在,怕是不願意歸鄉。”

沈猶龍擺擺手:“達春,莫要多言,若此計能成,再來議論不遲。”

鄭森站在那裡,把房間裡的一舉一動收入眼底,聰慧如他已經知道被李明勳利用了,卻也已經是騎虎難下,見沈猶龍已經下定決心,低聲說道:“沈大人,可否稍稍改變一下行程,晚輩想從泉州下船。”

沈猶龍欣慰的看了他一眼,問:“阿森要親自去勸說你父親嗎?”

鄭森道:“大人,馬尼拉屠殺之時,家父正與荷蘭人於湄洲島鏖戰,實在抽身不得,否則自當爲我華夏裔民討個公道,今日知道真相,定然會追隨大人,爲數千倖存華人謀一條生路,只是......只是此間之事非一兩句可以說清楚,晚輩心想還是與家父當面交談,以免出現誤解,請大人允許。”

“阿森雖然不過少年,卻也是豪俠之士,心憂國事民生,本官甚爲欣慰,豈會不準呢。”沈猶龍笑着說道,說着,他站起身,從一個匣子裡拿出一封信,遞給了鄭森,道:“我聽聞你此次去江南乃是遊學,卻苦於沒有名師,本官與幾位東林前輩有舊,已經爲你修書一封,只是你也知道,士林表率不會輕易收徒,本官也不好私自決斷,但在信中推薦你去國子監,這本也是你父親的意思,既然你要回鄉,這信便代本官交由你父親吧。”

鄭森接過那封信,信中甚是激動,有沈猶龍的推薦,不僅可以進入國子監,或許還可以拜江南名士爲師,這是其父心心念唸的,一朝達成,如何能不激動呢。

“大人請放心,晚輩定會全力以赴,規勸父親。”鄭森連忙躬身施禮。

接下來的幾天極爲平靜,白頭鷹號和白鷺號組成的小艦隊沿着東南沿海南下,陸地一直沒有離開水手們的視野,雖然風向不順,但兩艘縱帆船已經保持着較高的速度,而隨着南下,溫度也開始上升,從江南啓程的時候不過是春日正好,到了福建一帶,已經驕陽如炙了。

四日後,到了泉州港附近,這裡來往船舶甚多,川流不息,鄭森找到了李明勳道:“李先生還是莫要進港了,待會隨意找一艘懸掛行水旗的商船送我上去便是。”

李明勳笑問:“爲什麼?”

鄭森呵呵一笑,不冷不熱的說:“你這兩艘船都未曾懸掛我鄭家的行水令旗,到了泉州一帶怕是引起誤會,衝突起來,對誰都不好。”

李明勳自然明白鄭森的一起,如今船上坐着沈猶龍,若是因爲令旗的事兒打起來,讓鄭家如何自處?本來這令旗就是半黑不白的,又不得不顧及沈猶龍。

“鄭公子這般說了,我便如您所願,公子也勿要擔心,接下來路途,我會把船開向外海,避開你們的巡船,不會在沈大人那裡給你們鄭家上眼藥的。”李明勳笑道。

“你倒是知道自己的斤兩,還算有自知之明。”施琅走上前,不屑說道。

李明勳卻是不理會施琅,而是對鄭森說道:“勞煩鄭公子把這封信交給飛黃將軍。”

鄭森接過厚厚的信封,笑道:“李先生這是在向我們鄭家求和嗎?如果是這樣,便不應該在沈大人那裡給我挖坑!”

李明勳道:“鄭公子是個光明磊落的人,李某卻不是,爲了馬尼拉數千華人的性命,我不在乎用些手段。”

“你好自爲之吧,臺灣自從爲紅毛夷所據,便視爲禁臠,往來商賈只得前往大員貿易,一山不容二虎,便是你詭計多端,也隱瞞不了多久。”鄭森看着李明勳,淡淡說道。

章三五二 惡劣章三七一 國聯總部章四一二 聖人章二三 先下一程章一四二 專屬章八十 勤王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二四 抵達章四六七 未成年人保護法章一七八 夷兵兇猛章五零八 中國之章一一五 銜尾蛇章一七八 父親的認可章一零一 地震章一零五 火燒孝陵章四三六 一種熱情章九零 對抗章三八七 謀斷章一四二 登聞鼓章三六二 覆滅章九三 遊歷章一八九 合心意章三零三 西奈模式章四五 廣東生變章四九 商業互吹章三零二 殖民章四十 困局章三五 遷界禁海章五十 鋤奸孫可望章八 並不順利的旅途章三四六 籌碼章二一六 戰勝章八四 鏵式犁章九八 登陸戰章七五 風雲變化章三五五 新計劃章三六 廣而告之章四四 鄭芝龍的陰招章一七五 贈書章二三 濟州島章七五 東國之變章四四七 一步一個坑章三六六 大小章二八零 讓當權者有一怕章四五 打動李君威的法寶章八十 幫助國姓章四七零 遠邊章四二 政策的自由章三一 甕中殺鱉章一一零 城牆章二九零 邊疆區的經濟發展章四零六 蒸汽動力戰列艦章八三 烏穆的戰術章四三二 一些國策章三十 北洋要塞 海洋島章九二 爭議的建國綱領章一一二 掃雷遊戲章二二九 蘇衛華章八 華人的自強章三九 救國良方 下章四零六 興大案章一九三 陰謀章九二 大幕拉開章一八三 復明計劃章十八 求活章四七零 遠邊章八七 懷柔章二零七 安全形勢章八一 意圖章一八九 合心意章二一八 武裝中立同盟章四五六 私下操作章八五 拍屁股走人章一零八 爪哇海戰 三章五 結盟法國 隨時背叛章三八五 兩面下注章三五 贖城銀章二五零 《資本家正在拉低我們這個民族的道德水準》章五 澳門防務體系章六二 戰勝章一一四 逼上梁山章三五 殖民地的財政問題章三六 投桃章一五零 哥薩克國章二百 各方章六四 滑稽的考試章二八八 被沙皇利用章十一 大肚番章五四 敵情章三八五 兩面下注章九六 關原之戰 上章一二五 刺殺者章五零三 運河的‘意向合同’章三七九 不同的殖民地章七一 鄭芝龍的結局章三八四 朋友章三七一 國聯總部章一一二 戰後章四一九 不同的理解章四七五 金融法案
章三五二 惡劣章三七一 國聯總部章四一二 聖人章二三 先下一程章一四二 專屬章八十 勤王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二四 抵達章四六七 未成年人保護法章一七八 夷兵兇猛章五零八 中國之章一一五 銜尾蛇章一七八 父親的認可章一零一 地震章一零五 火燒孝陵章四三六 一種熱情章九零 對抗章三八七 謀斷章一四二 登聞鼓章三六二 覆滅章九三 遊歷章一八九 合心意章三零三 西奈模式章四五 廣東生變章四九 商業互吹章三零二 殖民章四十 困局章三五 遷界禁海章五十 鋤奸孫可望章八 並不順利的旅途章三四六 籌碼章二一六 戰勝章八四 鏵式犁章九八 登陸戰章七五 風雲變化章三五五 新計劃章三六 廣而告之章四四 鄭芝龍的陰招章一七五 贈書章二三 濟州島章七五 東國之變章四四七 一步一個坑章三六六 大小章二八零 讓當權者有一怕章四五 打動李君威的法寶章八十 幫助國姓章四七零 遠邊章四二 政策的自由章三一 甕中殺鱉章一一零 城牆章二九零 邊疆區的經濟發展章四零六 蒸汽動力戰列艦章八三 烏穆的戰術章四三二 一些國策章三十 北洋要塞 海洋島章九二 爭議的建國綱領章一一二 掃雷遊戲章二二九 蘇衛華章八 華人的自強章三九 救國良方 下章四零六 興大案章一九三 陰謀章九二 大幕拉開章一八三 復明計劃章十八 求活章四七零 遠邊章八七 懷柔章二零七 安全形勢章八一 意圖章一八九 合心意章二一八 武裝中立同盟章四五六 私下操作章八五 拍屁股走人章一零八 爪哇海戰 三章五 結盟法國 隨時背叛章三八五 兩面下注章三五 贖城銀章二五零 《資本家正在拉低我們這個民族的道德水準》章五 澳門防務體系章六二 戰勝章一一四 逼上梁山章三五 殖民地的財政問題章三六 投桃章一五零 哥薩克國章二百 各方章六四 滑稽的考試章二八八 被沙皇利用章十一 大肚番章五四 敵情章三八五 兩面下注章九六 關原之戰 上章一二五 刺殺者章五零三 運河的‘意向合同’章三七九 不同的殖民地章七一 鄭芝龍的結局章三八四 朋友章三七一 國聯總部章一一二 戰後章四一九 不同的理解章四七五 金融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