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四六 曼城鐵路

第二天,李昭譽離開王府,前往自己的公寓,那是一座在帝國大學附近的獨棟公寓,與他同住的還有一同進入大學深造的李永忠,他抵達的時候,李永忠剛剛鎖門,騎上自行車,挎着書包要去上課。

“永忠,有事,今天不要上課了吧。”李昭譽說道。

李永忠說:“大公子,是大事還是小事,是公事還是私事。”

這話言外之意,就是小事私事他就愛莫能助了。李永忠當年在輪臺與英王同生共死,其父是裕王舊部,因此十七歲就被擢拔,在榮王李素身邊擔任侍從,與李昭譽、李昭承交情都很好,所以說話就隨便了些。

在回國後,李永忠與李昭譽一起入帝國大學深造,期間,李昭譽時常離校參與一些皇室事務,如祭祀、慰問老臣,是皇宮大學兩頭跑,這種事,李永忠是拒絕參與的。

原因很簡單,他與李昭譽不同,人家是皇室子弟,最終畢業還是不畢業沒區別,他雖然是勳貴子弟,但專門在關鍵的人生階段拿出兩年時間深造,就絕對不能無功而返。

“大事,也是公事。做成了,你我就能參與到東方同盟會議這件事中。”李昭譽說道。

李永忠一聽,心道這種大事可千萬不能錯過了,他連忙問是什麼事。李昭譽拖出自己的自行車,說道:“先去上課,今天應該只有公開課,公開課完了,我們再說。”

公開課在政治學院的小禮堂,主講人是客座教授,剛剛從外交部退休,曾經擔任廣南和暹羅兩國的大使,所講的就是中南半島上佛教文化下,封建王朝的政治架構。

這種公開課沒有時間限制,有的只講一個小時,而有些人能滔滔不絕的講半天。這位客座教授原本計劃從八點半講到十點半,這樣結束後還能與學生聊一會,與學院的老師寒暄,還不耽誤中午吃飯。

但問題在於,眼尖的教授在聽課的學生中看到了李昭譽,因此滔滔不絕的講到了十一點半。

“教授,學生受益匪淺。”在公開課結束後,李昭譽準備與李永忠去吃午飯,卻沒想到教授來到了他的面前,他只能微笑寒暄,說着場面話。

學生們圍了過來,教授已經不在乎這些學生的提問,與李昭譽聊了起來,李昭譽對付這種場面,倒是也有心得,主動邀請教授一起吃午餐,教授禮貌的拒絕,然後李昭譽也就順應其意,告退了。

在食堂的角落裡,李昭譽把這幾日發生的事告訴了李永忠,李永忠聽後說道:“我沒有聽說過曼城鐵路,或許我們要到工程學院那邊找些資料,不過這樣短的鐵路,未必也有,最好找到它的設計單位......不不不,也不成,既然是暹羅的鐵路,八成是檳城那邊設計的........。”

李永忠說着,索性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我想,你直接找溫洛,或許更簡單直接些,他肯定了解。”

“不,不行。上一次我去他家,就發覺,這個傢伙應該是早有準備,倒是給我弄的措手不及,這一次,我必須提前準備一下。”李昭譽表情變得嚴肅認真起來,他是一個極有自尊心的人,或許因爲自小就行使權力,因此也有很強的掌控欲。

更關鍵的是,經過了這件事,他那個被他視若神明的父親對溫洛的評價非常高,李昭譽並非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優秀,但他絕對不允許別人永遠比自己優秀。

李永忠想了想,說道:“好吧,我給你介紹一個人,他應該知曉這條鐵路的內幕。等我們吃完飯,可以去找那個胖子........好吧,不用等吃完飯了,他已經來了。”

順着李永忠眼睛所看的方向,李昭譽一眼就認出了李永忠所說的胖子,因爲那個傢伙實在是太顯眼了,超過一米八的大個子,腰身和水缸一樣粗,僅僅目視衡量,李昭譽就覺得這個傢伙絕對不下二百八十斤。

“韓碩,來一下。”李永忠衝着人羣打了個招呼。胖胖的韓碩顯然沒有想到李永忠會招呼自己,因爲在這食堂裡,李昭譽出現的緣故,大家雖然裝作若無其事,但總是注意着這兩個人。

韓碩噸噸噸的跑過來,咣噹一下,把他那比別人大了兩號的餐盤放在了桌子上,佔據了餐桌三分之一的面積。

“你好,大公子,我叫韓碩。”韓碩伸出了自己的手。

李昭譽和他握握手,示意韓碩坐下,韓碩把自己的屁股放在了椅子上,似乎感覺不舒服,又從一旁拉了一張椅子,一張椅子放一瓣屁股,這才正好。

李永忠說道:“韓碩,你是暹羅人,知道曼城鐵路的事嗎?”

“我現在已經是中國人了,擁有國籍。”韓碩似乎很在意這一點。

韓碩是暹羅華人,而且出身不凡,在前帝國時代,暹羅王國作爲一個封建王國,對外貿易幾乎完全被特權商人壟斷,而特權商人裡,韓家等幾個華人大家族佔據着絕對的優勢。

這主要是因爲,暹羅當年主要對外貿易是與日本進行貿易,而日本不與明朝、朝鮮之外的國家貿易,華人可以裝成明朝商人前往長崎,久而久之,就壟斷了這一行當。

在帝國二十五年的時候,華人的地位達到了頂峰,因爲當時的暹羅國王那萊十分親近西方殖民者,尤其是親近法國,甚至還一度要把曼谷等沿海港口割讓給法國人,而這引發了帝國的大規模反彈。

原因很簡單,在當年印度洋海戰之後,帝國已經不允許除葡萄牙之外的任何國家在開普敦以東的東方海域建立殖民地。將東方視爲帝國的勢力範圍,而暹羅如此行徑,有損帝國利益。

在那萊王病危的時候,其寵信的希臘人華爾康竟然要擁立已經皈依天主教的王子爲王,徹底惹怒了帝國方面。而當時暹羅國內也對此很不滿意,因此在帝國的支持下,帕碧羅闍將軍發動政變,處死了華爾康和那個天主教王子。

雖然是以臣子之身奪君主之位,但帝國依舊迅速承認了這個新的政權。因爲參與支持新王,華人的地位水漲船高,而且直接進入暹羅朝廷,擔任要職,曼城鐵路就是在此後修築的。

只不過,華人勢力聯合帝國資本家在暹羅胡作非爲,惹出不少紛爭,在帝國四十一年,新王繼位的時候,進行了清洗,韓家損失巨大,卻因爲華人身份保住了性命,被驅逐出暹羅,韓碩才成爲了帝國百姓。

這一次,帝國政府沒有直接接入暹羅的政治變動,僅僅是庇護了華人在暹羅的安全,新王針對華人官員的清洗,也僅僅是收繳其財產,驅逐出境罷了。也因爲帝國政府對暹羅政府的尊重,與南掌返正一樣,南洋諸國認識到,帝國確實力求給予各國尊重與平等。

而暹羅變動的起因,便是因爲曼城鐵路事件。

曼城的鐵路,從一開始就充斥着陰謀和罪惡。這條鐵路從沿海的港口曼谷通往被華人稱之爲大城的首都,一般來說,在給鐵路命名的時候,應該把首都在前,港口在後,但當時的國王帕碧羅闍不僅要建鐵路,還要在曼谷建設一個新的城市。

當時帕碧羅闍因爲清算前朝,尤其是收拾那羣在暹羅的法國人,手裡確實有不少錢。其選擇與帝國合作建設鐵路,本意是,暹羅出錢、徵地,提供勞動力,帝國提供技術支持和築路工程,並且在建成之後,提供五年的運營和維保。

這使得這條八十公里的鐵路需要一百二十萬帝國銀元的造價。而帕碧羅闍完全可以承擔起這條鐵路的造價。因此,不向任何私人、政府出讓股份,要把曼城鐵路國有控股,或者說變成王室產業。

爲此,他沒有選擇與帝國國有鐵路公司合作,而是選擇了私人公司。

出於對華人官員的信任,帕碧羅闍把工程交由幾個華人官員負責,但在帝國三十二年開始修築後,一切就變的不可控制。

首先就是徵地,曼谷因爲法國人到來和與帝國貿易的關係,大量土地所有者變成了官僚和富商,港口部分的徵地變的十分困難。最終帕碧羅闍退讓一步,答應這些人以土地入股,由此出讓了百分之十二的股份。

而在工程開始後,問題連連出現。華人官員聯合參與修築鐵路私營公司耍了花招,利用暹羅官員對鐵路技術不熟悉的特點,按照較低的標準修築了鐵路,鐵路橋和路基的規格比較低,而在鐵路快要竣工的時候,帝國已經更定了新的鐵路標準,新式的火車頭和車廂所擁有的重量,是鐵路和橋樑所無法承受的。

於是又開始加固重修,期間有瘟疫流行,還有水災破壞,導致鐵路修築的成本高漲,帕碧羅闍的王室財政已經無法支持,因此向國內華人富商和帝國一些銀行借款,中間又因爲考察說明,這條鐵路建成後,貨物運輸量是單線鐵路無法滿足的,又改成了複線。

曼城鐵路因爲各種因素,追加了三次款項,硬生生的花了三百四十萬帝國銀元。而華商爲了籌資,提議帕碧羅闍成立曼城鐵路公司,公開出售股票融資,帕碧羅闍對經濟一竅不通,認爲這種空手套白狼的辦法很好。

但這又擺了一道,在鐵路建成之後,華商控制了鐵路運營,故意製造各種難題,導致鐵路運營不暢,提高運價,讓鐵路貨運量暴跌,而且放出要疏浚湄南河,曼城鐵路會被取代的謠言,導致股價大跌,華商一邊勸說帕碧羅闍出售手中股份,一邊暗地購入。

直接導致的結果是,這條原本屬於暹羅王室的鐵路,到帝國四十年的時候,王室只掌握不到百分之十的股份,其餘的股份幾乎完全被幾個華商和帝國的銀行家所掌握。而到這個時候,鐵路不僅暢通,而且盈利年年增長。

如果只是錢的問題,暹羅國王未必會大動干戈,關鍵是帕碧羅闍發現,國內的華人以這條鐵路爲基礎,組成了一方政治勢力,在暹羅國內滲透,甚至一度介入其王宮,考慮到鄰國真臘王室大半血脈屬於帝國,帕碧羅闍由此警惕,最終發動了政治清算。

帕碧羅闍最終直接把國內華商和官僚掌握的股份收歸國有,然後以中斷鐵路運行,逼迫帝國銀行家低價向其出售鐵路股份,曼城鐵路的股份終於屬於了帕碧羅闍的暹羅王室和他的幾個親信。

韓碩的家族顯然全面的參與其中,是始作俑者,因此他知道的很清楚,只不過在表達上,將自己的家族描繪成了受害者。而李昭譽如此詢問,韓碩還一度認爲,這位大公子要爲帝國利益伸張正義。

他不知道的是,李昭譽只是想知道,南洋各國對路權的態度。

顯然,溫洛非常希望用鐵路把自己的國家與外面貫通,但又擔心失去路權,曼城鐵路其實就是前車之鑑。

對於溫洛來說,曼城鐵路是前車之鑑,但對於有心促成南洋各國鐵路網建設的帝國方面來說,這就是要避讓的雷區。在南洋各國修築鐵路,要充分考慮所在國的利益,既包括經濟利益,也同樣包括政治利益。

“這個韓碩,把自己老爸乾的那點髒事爛事說的如此清新脫俗,好像他們家是老實本分的商人似的。把暹羅國王說成暴君,真是無恥,商人慣會無恥。”在離開學校的路上,李永忠忍不住吐槽說道。

李昭譽說:“這是人的本性,遇到事誰都想把自己包裝成受害者,一個巴掌拍的響的事少之又少。但這些人也不是無用,他們到底在南洋居住多年,對那裡的政治和民生都很瞭解,未來或許有用的着他們的時候。”

“你現在要去哪裡?”眼見李昭譽登上了自行車。

李昭譽說:“我不僅要知道溫洛想要什麼,還要知道帝國能給什麼。”

章十四 南美聯動章九零 不得不戰的理由章三十 葡萄牙人的算計章一一八 殖民的原則章三零五 北非章二十 收服章三九五 條款章一五九 帝王心術 下章二零八 基本穩定章二零一 處置英王章二六 頂風作戰章兩百 意圖章一七四 內遷之路章一三三 合作章九九 敵艦在望章五 長梢弓與穆什克特章三九 救國良方 下章二一六 死人了章四八 西南章八零 潘名器章一零六 收穫頗豐章三 炮臺、護航和保險業務章三二六 南洋風雲章四六五 委屈而求周全章一零五 航線章二四八 最好的皇帝章八七 遠航章三三 光明磊落章七七 加徵三餉章一七五 自家祖墳自己刨 下章二七 山東攻略章一零二 臺北與金礦章二九 hit and run章三五八 舊事章四一四 帝國的貴族章八二 鴨綠江章六三 瓊州在握章二六 航線章四一三 瑞典之旅章一六四 死亡之路章一五三 私心章四九 戰象章三 寧古塔章二八三 烏克蘭聯邦章二一五 旁觀者清章二六九 初戰章二二七 逆賊再現章四三二 還未開始就已經結束章十七 事態章一零九 哈密章七四 馬威章一零九 公審漢奸章二五 乞列迷人章六四 路途坎坷的鐵壁級章一五七 堵嘴章三九四 談判章五 棄車保帥章二七 奮父祖之餘烈章七三 環印、澳貿易船隊 西澳章八五 騎上我心愛的小摩托章七九 大擴軍章二八七 新的方向章四九 史上最強的豬章四零七 結束章九九 修成正果章四零三 去處章四 購糧章七七 詹姆斯之子章二六四 馬澤帕章七六 結髮章一零八 爪哇海戰 三章四四六 李家傳承章四六 安東的努力章三七九 不同的殖民地章五三 征服與統治章四三 騎兵章二三 收爲己用 上章三五一 各方利益章四二九 結盟吧,親愛的沙皇章一八八 新王章八八 日本銅錢章一六五 背後一刀章二零一 態度章一八七 各方章四五 廣東生變章一一二 歸附章六九 洲際貿易船隊 南非美洲章四五四 鹹魚命運章一零九 波濤起章一四三 一個測試章二零七 鄭成功的命運章二零六 罐頭章二五 鏖戰章四 購糧章一三九 你知道什麼叫穿越嗎章一零七 沒有選擇章四四二 用人章七 專業章一四零 撒煤章六四 李倧
章十四 南美聯動章九零 不得不戰的理由章三十 葡萄牙人的算計章一一八 殖民的原則章三零五 北非章二十 收服章三九五 條款章一五九 帝王心術 下章二零八 基本穩定章二零一 處置英王章二六 頂風作戰章兩百 意圖章一七四 內遷之路章一三三 合作章九九 敵艦在望章五 長梢弓與穆什克特章三九 救國良方 下章二一六 死人了章四八 西南章八零 潘名器章一零六 收穫頗豐章三 炮臺、護航和保險業務章三二六 南洋風雲章四六五 委屈而求周全章一零五 航線章二四八 最好的皇帝章八七 遠航章三三 光明磊落章七七 加徵三餉章一七五 自家祖墳自己刨 下章二七 山東攻略章一零二 臺北與金礦章二九 hit and run章三五八 舊事章四一四 帝國的貴族章八二 鴨綠江章六三 瓊州在握章二六 航線章四一三 瑞典之旅章一六四 死亡之路章一五三 私心章四九 戰象章三 寧古塔章二八三 烏克蘭聯邦章二一五 旁觀者清章二六九 初戰章二二七 逆賊再現章四三二 還未開始就已經結束章十七 事態章一零九 哈密章七四 馬威章一零九 公審漢奸章二五 乞列迷人章六四 路途坎坷的鐵壁級章一五七 堵嘴章三九四 談判章五 棄車保帥章二七 奮父祖之餘烈章七三 環印、澳貿易船隊 西澳章八五 騎上我心愛的小摩托章七九 大擴軍章二八七 新的方向章四九 史上最強的豬章四零七 結束章九九 修成正果章四零三 去處章四 購糧章七七 詹姆斯之子章二六四 馬澤帕章七六 結髮章一零八 爪哇海戰 三章四四六 李家傳承章四六 安東的努力章三七九 不同的殖民地章五三 征服與統治章四三 騎兵章二三 收爲己用 上章三五一 各方利益章四二九 結盟吧,親愛的沙皇章一八八 新王章八八 日本銅錢章一六五 背後一刀章二零一 態度章一八七 各方章四五 廣東生變章一一二 歸附章六九 洲際貿易船隊 南非美洲章四五四 鹹魚命運章一零九 波濤起章一四三 一個測試章二零七 鄭成功的命運章二零六 罐頭章二五 鏖戰章四 購糧章一三九 你知道什麼叫穿越嗎章一零七 沒有選擇章四四二 用人章七 專業章一四零 撒煤章六四 李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