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羌笛何須怨楊柳

“來,昭兒乖,到姨娘這裡來。”惠娘手裡拿着撥浪鼓,輕輕晃動着。

葉家大少咿咿呀呀的追着聲響的方向,而陸婉言小心翼翼的在旁邊跟着,只要葉家大少一個身形不穩,她就可以隨時伸手扶住。見到葉應武走過來,陸婉言急忙牽住葉家大少,帶着他向葉應武行禮。

“夫君。”一側的惠娘、趙雲舒和綺琴等人都紛紛行禮。

葉應武擺了擺手:“大早晨起來的不用這麼客氣。”

惠娘眨了眨眼,露出俏皮的神情:“夫君,現在可不是大早晨起來了,莫非夫君在溫柔鄉中都忘卻了時辰?”

葉應武一怔,嘴角露出一絲苦笑:“某說某昨天晚上喝醉了什麼事情都沒有幹,你們信不信?”

“當然相信了。”惠娘脣角揚了揚,“不過如果夫君這麼說的話,恐怕孃親會不開心呢。”

一想到對於抱孫子有着無限期待的陳氏,葉應武只能嘆息一聲,走過去直接彈了一下惠孃的額頭:“就你古怪精靈,總是不消停。”

惠娘哼了哼。而葉應武則走到葉家大少身邊,不知不覺得葉家大少都已經滿週歲,甚至過了蹣跚學步的階段,能夠自己走路。對此欣慰的同時,葉應武也得開始考慮下一步怎麼培養孩子了。

“夫君,怎麼了?”看着葉應武盯着葉家大少,陸婉言有些詫異,“今天昭兒有哪裡看上去不對勁麼?”

葉應武搖了搖頭,站起來笑着說道:“某隻是在想孩子再過不了兩年就得開始接受啓蒙了,大明的皇長子、葉應武的衙內,自然必須要享受整個大明最好的教育。”

“夫君現在就開始考慮太傅的人選了麼?這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陸婉言頓時秀眉微蹙,讓一個咿咿呀呀說話都不順溜的孩子接受啓蒙教育,未免時間有些早了。

葉應武擺了擺手:“着急倒是不着急,不過某現在看來,這孩子不能一直長於你們這些深宮婦人之手,否則早晚得被你們慣壞了。”

陸婉言不由得撲哧一笑:“那夫君的意思是?”

伸手輕輕揉了揉葉家大少的小腦袋,葉應武沉聲說道:“等到孩子再長長,就需要給他找幾個天資聰穎的伴讀,暫時先陪着他走下去。”

手中的動作微微一頓,陸婉言擡頭迎上葉應武的目光。雖然葉應武沒有多說,但是陸婉言很清楚,一般被安排了伴讀,基本上也就等於確定了皇太子的身份,而這些跟着皇太子一起長大的伴讀,以後肯定也都會成爲朝廷重臣,成爲大明下一代的中流砥柱,並且因爲他們有着一起度過的同窗年華,所以更容易相信對方,也更容易取長補短。

現在葉應武能夠掌控整個大明朝廷,他之前在白鷺洲書院的王進、江鎬等同窗以及文天祥、鄧光薦等師兄學長無疑發揮了重要甚至是難以替代的作用。而顯然葉應武也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依然有像江鎬、文天祥這樣值得依賴的同窗。

只不過陸婉言不知道的是,葉應武特別強調同窗的作用,還有別的因素在其中。對於男人,人生有四鐵,一起同過窗、一起女票過女昌、一起扛過槍、一起分過贓。和皇帝陛下一起扛過槍倒是有可能,但是一起嫖(和諧)娼和一起分贓可就基本爲天方夜譚了,所以葉應武能爲葉家大少做的,也就只有幫着他滿足第一個條件。

“或許對於昭兒來說,還有時間,但是對於朝廷本身來說,未雨綢繆終究不是壞事,不能等到昭兒年歲合適了再去挑選合格的伴讀人選。”葉應武笑着說道,“某更喜歡把所有事情都提前落實下來。”

陸婉言鄭重的點了點頭。

而葉應武徑直走到趙雲舒身邊:“舒兒,這兩天感覺如何?”

旁邊微兒小心翼翼的給自家姊姊端上來一杯熱茶,趙雲舒小心撫摸着自己的小腹,輕笑道:“夫君,這才幾個月,遠遠沒有到感覺不適的程度,甚至感受不到有小生命在這裡跳動呢。”

“怎麼感受不到?”葉應武伸手輕輕按在趙雲舒小腹上,“某能夠真切的聽見孩子在說什麼,他說孃親美若天仙,爹爹貌比潘安。”

“撲哧!”陸婉言她們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而趙雲舒俏臉微紅,伸手握住葉應武手腕:“哪有你用手去聽的?”

“無論用什麼,某都相信,某能聽得見孩子內心的聲音,因爲某愛着他的孃親,自然也愛着他。”葉應武迎上趙雲舒的目光,毫不猶豫地回答。

伸手推了一把自家夫君,趙雲舒微微側身:“這話你去跟絮娘和瓊娘姊姊說去吧,她們的孩子也快出生了。絮娘姊姊剛纔還感覺有些不適,孃親已經帶着穩婆過去了,算起來時候似乎也差不多了。”

葉應武一怔:“真的?”

“我姊姊騙你做什麼。”趙雲微在一旁小大人一般掐腰說道。

葉應武驚呼一聲,一溜煙兒直衝向絮孃的住處。而陸婉言她們對視一眼,不由得搖了搖頭。這個時候感受到微微有些不適,就算是從現在開始,恐怕也得需要幾個時辰才能結束,自家夫君還真是個急性子。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當江南已經沉浸在暖暖的春意當中,敦煌城外還是一如既往的風沙大漠。春風不度玉門關,這裡彷彿已經被溫暖的春意所遺忘,城外的積雪還沒有散去,斗大的砂礫和石頭隨着狂風不斷的茫茫大漠上翻滾。

“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站在敦煌城頭,樑炎午一邊舉起手臂,用衣袖遮擋住大風,一邊看着城下的景象。

“蒙古韃子在這個時候選擇進攻,還真是出人意料啊。”唐震也是皺了皺眉,就在敦煌城的北側和西側,大量的蒙古騎兵正在集結,而更多的唐兀人、色目人和回回人的步卒更是擺成整齊的隊列,攻城雲梯和投石機都已經準備就緒,隨時可以向前移動。

樑炎午苦笑一聲:“對於蒙古韃子來說,惡劣的天氣現在反而成爲了他們能夠尋覓到的最大依靠。現在神策軍的騎兵損失殆盡,甚至就連王進將軍都臥牀不起,而距離敦煌最近的援兵,除了吐蕃人之外,就只有還在武威的天雄軍,這絕對是蒙古韃子可遇而不可求的天賜良機。更主要的是,一旦天雄軍從武威繼續向北移動,無論是威脅河套還是支援河西,都會讓蒙古韃子不得不收縮防線以預防被天雄軍突破,到時候這敦煌可就真的拿不回來了。”

“這風太大,除了火炮之外,咱們的其餘箭矢恐怕很難發揮作用啊,恐怕蒙古韃子也是打着這樣的算盤。”唐震皺了皺眉,“而且在蒙古韃子看來,神策軍遠征河西已經有數月,想來是人馬疲憊,此時進攻正是時候。”

周圍的明軍士卒聽到這句話,都下意識的挺直腰桿。而樑炎午的餘光正好看到這一幕,不由得笑着說道:“別的蒙古韃子判斷倒是沒有差錯,但是說士氣低落,就未免太小看神策軍了。”

唐震臉上流露出複雜的神情,神策軍經過幾個月的風霜打磨,還能夠保持極高的鬥志,實際上歸根結底依賴於王進帶領騎兵向星星峽的那一次決死突擊。當全軍騎兵歸來不過千人,當壓在所有人頭頂上的陰雲被這些絕域歸來的勇士擊破,將士們或多或少的對那場星星峽之戰都有了嚮往,更或者說是欽佩和憤怒。

數千袍澤弟兄戰死在紅柳河和星星峽,這樣的深仇大恨,對於素來團結的神策軍簡直是奇恥大辱。大家誰都不會忘記那些騎在馬背上素來趾高氣昂的傢伙,是如何以強硬之姿態從河洛到關中勢如破竹,更不會忘記當時在京兆府城下,這些傢伙是怎麼無所畏懼的向人數遠遠超過自己的蒙古大軍發動衝鋒。

而這一次騎兵冒險出擊,說到底也是爲了能夠化解蒙古對於敦煌的壓迫,將戰線推出去。事實證明他們成功了,整個紅柳河灘和星星峽下,蒙古騎兵埋骨近萬,而一度緩和的忽必烈和海都部矛盾再一次變得激烈,雙方在冬天裡甚至因爲缺少糧食而爆發了幾次慘烈的衝突,只不過到最後誰都沒有佔到便宜。

這些驕傲的甚至有些孤傲的傢伙,化作無定河邊骨,換來整個敦煌數月的修整,從而使得現在的敦煌城早就已經不是神策軍剛剛攻佔時候的敦煌城了。而所有將士想要爲紅柳河邊戰死的弟兄們報仇的火熱心思,卻是沒有在寒風之中消散,反而因爲一個冬天的醞釀,已經越來越熱切。

所有的士卒看向下面蒙古人的目光當中,更多的不是恐懼和擔憂,而是熊熊燃燒的鬥志和憤怒。

“軍心可用。”樑炎午微笑着說道,手已經不知不覺的放下。這個時候似乎也沒有什麼好遮擋的了,一切都已經光明正大,一切都已經擺在了這敦煌的城上城下,雙方大軍之間的大戰,一觸即發。

“不只是軍心可用啊。”唐震回頭感慨一聲,城中的婦孺老弱已經自覺地開始幫忙搬運守城用的檑木滾石,而被困在敦煌的幾支商隊更是直接調來全部的馬車幫着守軍運輸火炮和箭矢。更有大量的丁壯,不需要神策軍的徵發,就紛紛抄起傢伙跟着一起上了城頭。

軍心可用,民心亦可用!

神策軍在敦煌幾個月,無疑讓敦煌漢人百姓感受到了身爲大明子民的好處。他們不再是最低等的族羣,在他們頭頂上也沒有了作威作福的蒙古達魯赤花,甚至那些平時見到他們都要想方設法嘲諷折辱的色目人和唐兀人,現在都已經自覺地夾着尾巴做人。

這樣的平等待遇是他們之前從來不敢想象的,中原沉淪胡塵百年,而敦煌河西算起來實際上在唐末就已經被異族佔領,主人走馬換個不停,但是對於漢人的欺壓和剝削卻是從來沒有停止過,漢人就像是羊羣,哪怕是因爲飢餓而瘦骨嶙峋,西域的統治者也要想盡辦法榨乾這羊羣身上最後的一點一滴鮮血。

苦難和黑暗,在四百年後終於煙消雲散,森然的隊列、迎風飄揚的赤色旗幟,這裡的百姓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威武雄壯的軍隊,也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強大、所向披靡的漢家軍隊。

大明神策軍打破了籠罩在每一名百姓心頭的烏雲,爲他們帶來期盼了數百年的光明和希望。

當現在,這光明和希望再一次受到威脅的時候,漢家百姓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與其城破之後繼續承受無邊無盡的壓迫和苦難,更或者直接被屠殺,還不如轟轟烈烈的和這些大明好兒郎們一起拼搏一場。

敦煌城經過這幾個月修繕,已經重新可以窺見西域第一雄城的威嚴,這也不枉唐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整個神策軍即使是過年的時候都在城牆工地上忙碌。

城池上的缺口都被補上,更是將原來因爲嚴重的風蝕而變得單薄的城牆重新夯土加厚,甚至還增加了大量的敵臺和馬面,另外將幾乎已經被風沙掩埋的護城壕溝重新挖深,原本壕溝上木橋全部換成吊橋,並且甚至還把城門改爲現在中原已經開始陸續流行的券型洞門,從而增加城門對衝車撞擊的抵抗能力。

可以說爲了讓敦煌重新成爲大明在河西的第一重鎮以及最重要的屯兵所在,並且應付蒙古人隨時都有可能的進攻,唐震在這座城池上傾注了很多的心血,並且通過商隊運送來了大量的火炮、震天雷和飛雷炮,從而取代在西域的大風當中並不怎麼有效的牀子弩和神臂弩等弓弩,至於塞門刀車等城防器械,在這敦煌的大街小巷中更是隨處可見。

現在的敦煌就是天羅地網,任何想要碰撞上來的敵人,註定頭破血流。

樑炎午看着這些來往忙碌的百姓和士卒,輕輕舒了一口氣。他原來的時候曾經聽葉應武有意無意之間說過,華夏漢人民族是世上少有的溫順善良的種族,但是當他們被激怒的時候,當他們被挑戰底線的時候,就不會繼續成爲忍氣吞聲的束手投降者,他們會選擇用最轟轟烈烈的抵抗,來向世人證明,這個民族,這片土地上的人,從未被征服。

目光落在遠處整隊的蒙古人身上,樑炎午喃喃說道:“我們從未被征服。”

唐震眯了眯眼,風雖然大,不過他還是聽清楚了樑炎午說的是什麼,不由得緩緩握緊刀柄。

華夏民族自上古先秦以致今日,不是沒有屈辱,不是沒有失敗,但是從來沒有徹徹底底的臣服。漢唐有和親的恥辱,晉人有南渡的恥辱,兩宋有歲幣的恥辱,但是這麼久以來,從來沒有哪個王朝真真正正向征服者投降,真真正正被異族人征服。

漢唐的恥辱,已經在衛青霍去病、李靖薛仁貴的鐵騎之中踏破;晉人南渡的恥辱,已經被淝水之戰的殺聲撕碎;而兩宋歲幣的恥辱,更是在大明翻卷的赤色龍旗當中化爲齏粉。

華夏民族只要沒有被征服,就永遠有重新崛起的那一天,只要從未被征服,就永遠不會喪失自己的錚錚鐵骨,喪失自己的一腔熱血。

“是啊,”唐震輕聲說道,“我們從未被征服。大明從來沒有失敗,神策軍也從來沒有失敗。”

話音未落,他已經霍然轉身,迎着呼嘯的罡風,一把抽出佩劍:“弟兄們,將士們,這一戰,必勝!”

城頭上忙碌的將士和丁壯都下意識的向這邊看來,旋即紛紛高高揚起手臂:“必勝!”

“必勝!”很快整個敦煌城就被這呼喊聲所淹沒,哪怕是大風都沒有辦法將這吼聲撕碎。

遠處的號角聲突然想起,唐震和樑炎午猛地轉身,同時看向緩緩移動的黑壓壓方陣。

蒙古韃子終於按耐不住,開始攻城了!

第三百八十一章 笳鼓萬貔貅(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又近一年四月時(上)第三章 滿門忠孝世間稀第五百五十七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難做旁人壁上觀第二十一章 誰人解風情第八十八章 江上故人凌波來終章 浪淘沙(大結局)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漠孤煙直第三百九十二章 陳州起邊釁第六百四十八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中)第八十四章 整軍備武 下第四百八十章 雪蓮巧玲瓏第五百六十八章 底事崑崙傾砥柱(下)第六百七十二章 蓋州大屠殺第四百四十二章 門泊萬里船第一百一十八章 激流暗涌 上第二百六十章 夢裡江南好 中第八十三章 整軍備武 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春風不渡漢 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欲使滄濤寧第二百一十七章 陰雲漫籠郢州城 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灞上戰未休第二百二十五章 袍澤何懼空奮戰 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相思一夜情多少第二百零五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上第三百零一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軍政錯綜幾繁複第三百六十章 千里江山寸許長(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下)第六百五十五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上)第四百三十章 萬衆披肝膽第六百六十七章 再回首是百年身(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江山已非昨第四百四十八章 赤霞滿京城第一百零八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 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底事崑崙傾砥柱(中)第四百二十三章 絕域催戰雲第一百一十四章 龍戰於野 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幾時真有六軍來(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天外吳門青霅路(上)第四十九章 密雲不雨 中第二百七十四章 誇功入此門第一百七十二章 當以重擔委任君 上第四百六十章 比如先造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幕臨孤城第三十七章 驚變 下第三百零四章 錦襜突騎渡江初(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坐觀桑海變第五百七十七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中)第四百二十四章 輕騎卷雪塵第五百三十六章 燕雲遼海塵萬丈(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挽弓襄陽射天狼 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地同此悲第一百九十八章 爆竹聲中一歲除 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兩手挽天河(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御駕眺西洋第五百三十章 遺民淚盡胡塵裡(上)第五百九十一章 畫角吹風邊月明(中)第十七章 勸君且飲此杯酒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漠孤煙直第二百二十四章 袍澤何懼空奮戰 中第二百六十九章 何必爲此朝第五十章 密雲不雨 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御駕眺西洋第一百七十二章 當以重擔委任君 上第八章 波瀾起處是慶元第二百五十章 靜觀風雲譎 中第五十九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三百三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一洗瘴蠻煙(上)第五章 別有幽愁情錯綜第六百六十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下)第二百零二章 兵來如水輕迴轉 上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照金戈萬馬動(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渡河!渡河!渡河!第五百三十九章 漢箭朝飛金僕姑(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東來故人稀第一百七十五章 百里蓬蒿盡飛煙第四百八十四章 將星集開城第六十四章 煙雨誰撐傘 中第六百二十六章 半世交親隨逝水(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青蛟入江誰人敵第二百九十六章 春風知我心第六百零四章 緣何如此絆人心(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駭浪化爲塵 下第十八章 道左相逢是故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下)第六百章 不悔老身今仍在(中)第二百一十六章 風雪雜錯虎頭山 下第三百零九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下)第三百零五章 錦襜突騎渡江初(中)第四百六十二章 國破山河在第六百四十五章 世路風波多險惡(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上)(爲書友鋣夜魔皇加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沖天焰火明漢水第二百三十章 炮聲震天滿江紅 中
第三百八十一章 笳鼓萬貔貅(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又近一年四月時(上)第三章 滿門忠孝世間稀第五百五十七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難做旁人壁上觀第二十一章 誰人解風情第八十八章 江上故人凌波來終章 浪淘沙(大結局)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漠孤煙直第三百九十二章 陳州起邊釁第六百四十八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中)第八十四章 整軍備武 下第四百八十章 雪蓮巧玲瓏第五百六十八章 底事崑崙傾砥柱(下)第六百七十二章 蓋州大屠殺第四百四十二章 門泊萬里船第一百一十八章 激流暗涌 上第二百六十章 夢裡江南好 中第八十三章 整軍備武 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春風不渡漢 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欲使滄濤寧第二百一十七章 陰雲漫籠郢州城 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灞上戰未休第二百二十五章 袍澤何懼空奮戰 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相思一夜情多少第二百零五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上第三百零一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軍政錯綜幾繁複第三百六十章 千里江山寸許長(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下)第六百五十五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上)第四百三十章 萬衆披肝膽第六百六十七章 再回首是百年身(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江山已非昨第四百四十八章 赤霞滿京城第一百零八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 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底事崑崙傾砥柱(中)第四百二十三章 絕域催戰雲第一百一十四章 龍戰於野 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幾時真有六軍來(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天外吳門青霅路(上)第四十九章 密雲不雨 中第二百七十四章 誇功入此門第一百七十二章 當以重擔委任君 上第四百六十章 比如先造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幕臨孤城第三十七章 驚變 下第三百零四章 錦襜突騎渡江初(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坐觀桑海變第五百七十七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中)第四百二十四章 輕騎卷雪塵第五百三十六章 燕雲遼海塵萬丈(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挽弓襄陽射天狼 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地同此悲第一百九十八章 爆竹聲中一歲除 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兩手挽天河(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御駕眺西洋第五百三十章 遺民淚盡胡塵裡(上)第五百九十一章 畫角吹風邊月明(中)第十七章 勸君且飲此杯酒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漠孤煙直第二百二十四章 袍澤何懼空奮戰 中第二百六十九章 何必爲此朝第五十章 密雲不雨 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御駕眺西洋第一百七十二章 當以重擔委任君 上第八章 波瀾起處是慶元第二百五十章 靜觀風雲譎 中第五十九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三百三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一洗瘴蠻煙(上)第五章 別有幽愁情錯綜第六百六十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下)第二百零二章 兵來如水輕迴轉 上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照金戈萬馬動(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渡河!渡河!渡河!第五百三十九章 漢箭朝飛金僕姑(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東來故人稀第一百七十五章 百里蓬蒿盡飛煙第四百八十四章 將星集開城第六十四章 煙雨誰撐傘 中第六百二十六章 半世交親隨逝水(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青蛟入江誰人敵第二百九十六章 春風知我心第六百零四章 緣何如此絆人心(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駭浪化爲塵 下第十八章 道左相逢是故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下)第六百章 不悔老身今仍在(中)第二百一十六章 風雪雜錯虎頭山 下第三百零九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下)第三百零五章 錦襜突騎渡江初(中)第四百六十二章 國破山河在第六百四十五章 世路風波多險惡(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上)(爲書友鋣夜魔皇加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沖天焰火明漢水第二百三十章 炮聲震天滿江紅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