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下)

看着白衣男子臉上的冷笑,尤宣撫和真金太子都是下意識的打了一個寒戰,不過尤宣撫旋即正色說道:

“不知道這位先生是什麼來路。而且此處既然是我蒙古使團落腳歇息之處,晚上有什麼商量吩咐的,恐怕先生還管不到吧。而且先生進門一聲不吭便直接去摸人被褥,不覺得失禮麼。”

白衣男子輕輕一笑,並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徑直走回到文天祥身邊,看了文天祥一眼。文天祥衝着白衣男子鄭重的一拱手,然後轉身冷聲說道:“尤先生這個問題,不知道是問誰?”

尤宣撫和真金太子看到文天祥這個動作,突然意識到什麼,放眼整個大明,能夠讓大明左丞相這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恭敬行禮,恐怕也就只有一個人了,只是······只是這個人竟然······

不等尤宣撫回答,文天祥冷聲說道:“這是我們大明明王殿下,身爲大明之君主,當與貴國大汗同列,尤先生身爲臣子,與天爭聲,某還想問尤先生不覺得自己太猖狂了麼!在這大明的土地上,如此與大明之君主交談,還真是可笑!”

沒想到文天祥竟然“義正言辭”的說出這麼一段話來,尤宣撫和真金太子本來就震驚於眼前這個白衣男子的身份,一時間更是不知道應該怎麼回答。而葉應武只是輕輕一笑,看向一直低着頭的真金太子:“不知道尤先生這位隨從是什麼來路,本王還真是頗爲好奇。”

真金太子只是一聲不吭,而尤宣撫勉強鎮定下來,衝着葉應武一拱手:“不知道是明王殿下親臨,還望明王殿下恕罪。這隨從是某的下屬,剛纔某吩咐他一些事宜,難不成明王殿下以爲有什麼不妥。”

葉應武上前一步,上上下下打量了真金太子一番,冷冷一笑,緩步走回到文天祥身邊:“現在某身爲大明君主,親自過來和蒙古談判,尤先生不過只是貴國的一介幕僚,還不配與某面對面而坐,更不配和某談論金銀土地之歸屬賠償問題,所以還請尤先生現在回去,讓忽必烈或者哪個足夠身份的人過來,否則從即日起,大明將會對蒙古全面開戰。”

“你這是在威脅蒙古?!”尤宣撫的手都有些顫抖,沒有想到葉應武竟突然來了這麼一下,他很清楚大明現在的囤積糧草和久戰疲憊之將士,根本不可能拿出來和蒙古決一死戰,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和現在更加虛弱的蒙古相比,大明還是佔據優勢的。

只要葉應武真的下定決心和蒙古全面開戰,還是有把握多拿下幾個州府的,尤其是大明覬覦已久的東川、河洛或者淮北,這些都是可以直接威脅蒙古腹心的州府。當然,話說回來,葉應武也要面對當初南宋端平入洛時候可能發生的慘案。

葉應武微笑着看向尤宣撫,什麼都沒說,而他身後小陽子已經默然向前一步,手按刀柄。

“好好好!”尤宣撫伸出手指着葉應武,“好你個葉應武,這一招還真是決絕狠辣,那咱們兩國,以後就······”

“且慢!”一直低頭一言不發的真金太子霍然開口,打斷尤宣撫。

尤宣撫一怔,而真金太子上前一步,一揮衣袖,冷聲說道:“本王乃是大蒙古燕王,當朝太子,孛兒只斤·真金,不知道明王殿下以爲本王在此,可否和明王殿下談判?”

“嘶!”文天祥和小陽子他們都是倒吸了一口涼氣,詫異的看向葉應武,自家明王殿下還真是料事如神,沒有想到這裡竟然真的藏着這麼一條大魚。忽必烈的皇長子、蒙古韃子的皇太子,這就是未來蒙古的大汗啊。

只不過葉應武卻是一副早就料到的神情,看了真金太子一眼:“真金太子遠道而來,自然不能委屈在這小小屋舍當中。宋瑞,你立刻在某所住的府邸中爲太子殿下安排一處歇息的地方,今天某就和太子殿下好好談一談兩國和談之事。”

尤宣撫本來還想要阻止,不過真金太子擺了擺手,旋即微笑着說道:“那就有勞明王殿下了。”

葉應武點了點頭,看向滿是緊張神情的尤宣撫,嘴角掠過一絲笑容:“尤先生放心便是,兩國交戰,尚且不斬來使,更何況是貴國太子這樣尊貴的人,我華夏千百年來利益道德之邦,豈會爲此壞了祖宗規矩!”

雖然也知道葉應武說的不假,不過畢竟這是當朝太子,如果出了什麼事,忽必烈肯定不會放過自己。死死攥緊拳頭,尤宣撫看向真金太子。

也罷,也罷,既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那就由他去吧!

大不了到時候大家死在一處!

真金太子只是看了葉應武一眼,旋即負手而立:“有勞明王殿下了。”

——————————————————

一張巨大的輿圖攤開,四周燭臺全部點亮,將並不算裝飾豪華的大堂照得金碧輝煌,總算也是能夠配得上站在輿圖兩邊兩個人的身份。當然了,此時真金太子和葉應武的目光全都匯聚在這張巨大輿圖上,一時間還都顧不上週圍的裝飾如何。

葉應武輕輕一笑,接過小陽子遞過來的長杆,在輿圖上一指:“今天白天宋瑞和尤先生已經談過,這淮北之地大明只保有漣海、五河口和淮西的金剛臺,其餘州府概不訴求,不過蒙古歸還前宋淮東安撫使李庭芝屍身和全部戰死於徐州將士之屍骨。”

沉默了片刻,真金太子淡淡說道:“這是已經白底黑字寫在條約上的,蒙古自然不會反悔。”

不過在說完這句話,真金太子還是有些詫異的看向葉應武,他對於葉應武獅子大張口提出什麼條件實際上並不感興趣,而是在乎爲什麼葉應武會在這深更半夜的把所有人拽到這裡一條一條的商量談判事宜。

之前一直想要拖延時間的是他,現在又開始突然間加速談判的也是他,至始至終葉應武都在調整和掌控整個和談的節奏,爲什麼?

真金太子微微皺眉,唯一的解釋就是葉應武想要和談,只不過之前他還有什麼事沒有做完,而現在卻已經準備充分。

難不成是南蠻子已經完全佔領了大理和西川,可是這也是在蒙古這邊的預料之中,爲了這個葉應武應該沒有必要突兀更改談判時間,甚至不惜在深更半夜進行。

看了真金太子一眼,葉應武冷笑一聲,緊接着說道:“另外我大明收復之大理、西川並潁昌府、蔡州、唐州、鄧州等等州府,全都爲我大明之土地,想必貴國對此也沒有異議。”

沉默了片刻,真金太子還是點了點頭。現在憑藉蒙古的實力還真的沒有本事把這些丟掉的州府搶回去,葉應武說是他們的就是他們的吧。雖然知道這種辱國喪權的條約意味着怎樣的屈辱,但是真金太子知道就算是父汗在這裡,也沒有別的選擇。

畢竟蒙古太需要喘息的時間了。

葉應武霍然扭頭,看向真金太子:“太子殿下,不知道蒙古準備賠償給大明多少金銀牛馬?”

微微一怔,真金太子輕聲說道:“貴國開出之條件實在苛刻,蒙古一時間根本拿不出來這麼多的金銀牛馬,所以最多能夠賠償貴國黃金千兩,白銀五千兩,另外牛羊萬頭,戰馬五千匹。”

輕輕拍了拍手,葉應武沉聲說道:“可是據某所知,幾個月來蒙古一直忙着擴軍,同時大量從北面運來戰馬,這犒賞銀子和那些來的戰馬,恐怕就已經足夠貴國賠償的了,然而貴國並沒有拿出來這些來賠償,反而一邊口口聲聲說着國內貧瘠,一邊在用金銀擴軍,這是真的爲了兩國之和平麼,這是在欺辱大明天真麼?!”

“沒想到明王殿下倒是清楚,”見到葉應武臉上帶着惱怒神色,真金太子卻是不慌不忙的說道,“蒙古雖然貧瘠疲弱,但是也爲擁地千里、披甲十萬之國,如果連一方土地都無法守護,那麼和亡國有什麼區別。既然蒙古將亡,賠償大明之金銀又有何用?”

有些不屑的一笑,葉應武看向真金太子:“這麼說來殿下是不打算多賠償金銀牛馬了?”

“這已經是大蒙古的底線所在!”真金太子冷聲說道,攥緊拳頭,“還請明王殿下不要得寸進尺!”

“大膽!”站在葉應武身側的江鎬冷喝一聲。

而一側甲士也是整齊劃一的把手按在了劍柄上,只要真金太子再有膽量出口辱罵自家殿下,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把這個蒙古太子剁爲碎片。

葉應武只是自失的一笑,旋即淡淡說道:“既然太子一口咬定,那某也沒有多少好說的。不過大明也不可能這麼容易打發,這樣,某給太子殿下另外一個選擇,不知道太子殿下有沒有興趣。”

下意識的感覺事情不太妙,不過真金太子還是凝神點頭:“明王殿下不妨說來聽聽。”

葉應武看了他一眼,笑着說道:“既然蒙古和大明已經結爲友邦,雙方自當互惠互利,還請蒙古向我大明開放商貿,雙方能夠貿易來往。爲此我大明表示誠意,黃金白銀,一兩不要,只需要蒙古賠償五千牛羊,五千戰馬,便已足夠。”

臉色刷的一下變得慘白,真金太子和尤宣撫對視一眼,

這個葉應武,還真是狠辣的心腸!

黃金白銀,一兩不要,說的倒是好聽,可是一旦南方的資本傾瀉過來,到時候恐怕整個蒙古的財富都是這些南蠻子的了,誰還會在乎這一點兒金銀財寶。在無論官家還是民間的富有上,本來蒙古和大明就是天壤之別,更何況南蠻子彷彿天生都會做生意,就算是有着對等的資本,南蠻子照樣可以打的蒙古人體無完膚。

“這不可能!”真金太子冷聲說道。

葉應武似笑非笑的說道:“本王也知道這有些強人所難,不過本王相信太子應該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

真金太子悚然一驚,這葉應武分明就是給蒙古劃了兩條道路,到底是大家現在破釜沉舟、同歸於盡,還是苟延殘喘,等着被大明吸收殆盡精髓之後,自己土崩瓦解。

葉應武看向真金太子:“既然殿下難以決斷,某也知道殿下的難處,不如這樣,我大明再退一步。”

有些詫異的看向葉應武,真金太子和尤宣撫都有些不可置信。這個葉應武,到底想要做什麼,什麼時候竟然如此好說話了,更或者說從一開始葉應武就並沒有想象着蒙古能夠真的向整個大明通商。

沉默了片刻,真金太子到底還是久經上位,鎮定的說道:“不知道明王殿下又想怎麼讓步。”

葉應武伸手在輿圖上一指,沉聲說道:“蒙古既然沒有辦法開放所有的城鎮,那就不如挑選幾個比較重要的城鎮,能夠通過運河來往溝通的即可,兩國之間可以通過這些城鎮進行商貿往來。”

真金太子一怔,開放幾個城鎮?

而他身後尤宣撫臉上已經露出驚喜的神情,葉應武這個舉動讓人看不透,不過至少對於蒙古來說,只開放幾個城鎮好像要比全國都開放給南蠻子好上很多。

“這已經是大明的底線。”葉應武看向真金太子。

狠一咬牙,真金太子點了點頭:“那就向貴國開放五個城鎮,不知道貴國以爲如何?”

“七個。”葉應武冷冷一笑。

真金太子霍然看向輿圖,葉應武已經伸手在輿圖上幾處輕輕一點,冷聲說道:“洛陽、徐州、登州、陳州、長安。”

看着真金太子波瀾不驚的臉色,葉應武冷笑一聲,接着說道:“敦煌、中都(今北京)。”

“好。”真金太子點了點頭,“便是這七個城鎮。”

葉應武毫不遲疑補充一句:“張弘範、帖木兒不花等人的家屬,我大明也不再索求,不過每一個人還請蒙古用牛馬來換,這樣,一個人一百頭牛或者五十匹戰馬,不知道太子殿下以爲如何?”

“這些家眷合起來足足有兩三百人,那豈不是要······”真金太子緩緩攥緊了拳頭,忍不住冷聲說道,“大明如此行徑,和明取豪奪有什麼區別?!”

“自古以來,成王敗寇。當初前宋在蒙古那裡低聲下氣受的屈辱,恐怕遠勝今日。”葉應武不可置否,只是淡淡說道,“太子殿下你自己心裡面要想清楚,是什麼讓你有資格站在這裡和某談條件。”

尤宣撫有些擔心的看向真金太子,不過真金太子臉上的表情忽明忽暗,終於還是平靜下來,沉重的嗯了一聲:“那邊按照明王殿下所說,蒙古······蒙古贖回應該給大明······大明賠罪之家眷。另外賠償大明之黃金白銀和牛馬,還按照我蒙古提出之條件,不知道明王殿下可滿意。”

沉默了片刻,葉應武輕聲說道:“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話音未落,他已經衝着外面江鐵招了招手:“來人,送太子殿下回去好生歇息。”

真金太子剛纔說出那幾句話,彷彿耗盡了全身的力氣,向前步履蹣跚走了幾步,便是一個踉蹌,如果不是尤宣撫及時伸手攙扶住他,恐怕這堂堂蒙古太子殿下,就真的會在葉應武面前跪倒。

看着真金太子和尤宣撫遠去的背影,葉應武終究還只是搖了搖頭。

“遠······殿下,爲什麼要蒙古韃子只開放這七個城鎮,是不是太便宜他們了?”江鎬在一旁滿是疑惑的問道。

“直接稱呼‘遠烈’便是,這天下如果連你小子都和某客客氣氣的了,那豈不是真的成了孤家寡人。”葉應武自失的一笑,旋即淡淡說道,“蒙古韃子腹心之中重要之處也就是這麼幾處,只要咱們能夠把握住這些城鎮的商貿,和把握住蒙古韃子全國的商貿又有什麼區別。到時候他們全部的財富還是會向百川到海一樣,傾瀉、匯聚到這些城鎮,終究爲我所有。”

第二百六十三章 春雨潤春山第三百七十九章 旗揚海天南(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有城巍峨 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挽弓襄陽射天狼 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星星峽外風波動第三百零九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下)第四百九十章 此身長報國第四百九十六章 欲將輕騎逐第四百五十九章 永樂開新政第六百六十三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上)第六百二十四章 月中霜裡鬥嬋娟(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迎風看天武第二十八章 今夜星辰今夜燈第四百七十九章 祁連千里雪第六百一十四章 夢迴山雨已停歇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下第二百七十章 駐足東南望第二百零七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下第三百三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變生肘腋最難防 上第五百九十二章 畫角吹風邊月明(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杏不須梅第三百五十八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下)第六百四十七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禹地悉歸龍虎掌(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馭勁風長驅直躍第二百八十三章 靜聽瓦釜鳴第五百五十五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陸門多恩怨 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敗寇常含怨第八十一章 青山依舊第二百八十七章 水光瀲灩好第二百四十章 鐵馬冰河恨 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夤夜談興亡 下第六百六十三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御駕眺西洋第二百一十八章 陰雲漫籠郢州城 中第六百四十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下)第二百零三章 兵來如水輕迴轉 中第十七章 勸君且飲此杯酒第六百五十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靜觀風雲譎 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夷洲初定東海濤第六百八十八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六百六十四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中)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骨滿疆場第五百一十六章 前軍夜戰敦煌東第三百一十三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輕騎卷雪塵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弓向天北 中第三百九十一章 漢軍旗正飄(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我既載譽歸 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弄潮扶旗任西東(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一棹碧濤春水路(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狂風捲地光州變 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海天龍戰血玄黃(中)第七十六章 天意難違 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此生莫將韶光負第一百四十九章 只道是尋常 上第一百二十章 激流暗涌 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春雨潤春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茶香花解語第四百九十三章 江山已非昨第三百五十八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江山已非昨第二百六十九章 何必爲此朝第五百四十六章 胡馬猶自窺晉山(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孤影入陳州(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露似珍珠月似弓第二百五十章 靜觀風雲譎 中第七十六章 天意難違 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日月初升照萬方(中)第四百六十五章 六部挽袖子第四百零七章 朔風袖底生(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幕臨孤城第三百八十八章 煙波度若飛(上)第五百零三章 風回小院庭蕪綠第六百零八章 金戈淬火鋒芒銳(下)第二百章 殘雪未消春猶遠 中第四百一十三章 臥聽風吹雪第一百二十六章 瀘州長怨 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共倒金荷家萬里第九十五章 燈火一豆幾人談第五百五十七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民心不可違 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雨夜生死決第六百七十一章 丈夫未可輕年少第四百九十二章 風雪戰江東第二百零八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下)第一百零六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 下第十九章 風雨夜寥殺機重第六百零六章 金戈淬火鋒芒銳(上)第二十九章 願將餘生託付君第六百八十六章 時見疏星度河漢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雪滿弓刀第三百九十七章 磨洗認前朝第五百一十六章 前軍夜戰敦煌東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金座下看單于(下)
第二百六十三章 春雨潤春山第三百七十九章 旗揚海天南(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有城巍峨 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挽弓襄陽射天狼 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星星峽外風波動第三百零九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下)第四百九十章 此身長報國第四百九十六章 欲將輕騎逐第四百五十九章 永樂開新政第六百六十三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上)第六百二十四章 月中霜裡鬥嬋娟(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迎風看天武第二十八章 今夜星辰今夜燈第四百七十九章 祁連千里雪第六百一十四章 夢迴山雨已停歇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下第二百七十章 駐足東南望第二百零七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下第三百三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變生肘腋最難防 上第五百九十二章 畫角吹風邊月明(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杏不須梅第三百五十八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下)第六百四十七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禹地悉歸龍虎掌(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馭勁風長驅直躍第二百八十三章 靜聽瓦釜鳴第五百五十五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陸門多恩怨 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敗寇常含怨第八十一章 青山依舊第二百八十七章 水光瀲灩好第二百四十章 鐵馬冰河恨 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夤夜談興亡 下第六百六十三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御駕眺西洋第二百一十八章 陰雲漫籠郢州城 中第六百四十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下)第二百零三章 兵來如水輕迴轉 中第十七章 勸君且飲此杯酒第六百五十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靜觀風雲譎 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夷洲初定東海濤第六百八十八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六百六十四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中)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骨滿疆場第五百一十六章 前軍夜戰敦煌東第三百一十三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輕騎卷雪塵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弓向天北 中第三百九十一章 漢軍旗正飄(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我既載譽歸 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弄潮扶旗任西東(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一棹碧濤春水路(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狂風捲地光州變 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海天龍戰血玄黃(中)第七十六章 天意難違 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此生莫將韶光負第一百四十九章 只道是尋常 上第一百二十章 激流暗涌 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春雨潤春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茶香花解語第四百九十三章 江山已非昨第三百五十八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江山已非昨第二百六十九章 何必爲此朝第五百四十六章 胡馬猶自窺晉山(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孤影入陳州(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露似珍珠月似弓第二百五十章 靜觀風雲譎 中第七十六章 天意難違 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日月初升照萬方(中)第四百六十五章 六部挽袖子第四百零七章 朔風袖底生(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幕臨孤城第三百八十八章 煙波度若飛(上)第五百零三章 風回小院庭蕪綠第六百零八章 金戈淬火鋒芒銳(下)第二百章 殘雪未消春猶遠 中第四百一十三章 臥聽風吹雪第一百二十六章 瀘州長怨 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共倒金荷家萬里第九十五章 燈火一豆幾人談第五百五十七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民心不可違 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雨夜生死決第六百七十一章 丈夫未可輕年少第四百九十二章 風雪戰江東第二百零八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下)第一百零六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 下第十九章 風雨夜寥殺機重第六百零六章 金戈淬火鋒芒銳(上)第二十九章 願將餘生託付君第六百八十六章 時見疏星度河漢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雪滿弓刀第三百九十七章 磨洗認前朝第五百一十六章 前軍夜戰敦煌東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金座下看單于(下)